1 / 11
文档名称: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带答案笔记重点大全.pdf

格式:pdf   大小:989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带答案笔记重点大全.pdf

上传人:海洋里徜徉知识 2025/4/20 文件大小:98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带答案笔记重点大全.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带答案笔记重点大全 】是由【海洋里徜徉知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带答案笔记重点大全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 .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带答案笔记重点大全


综合题
1、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东、中、西部第四次(1990 年)人口普查和第五次(2000 年)人口普查有关人口密度统计图。

材料二:我国人口垂直分布状况

材料三:“八五”末期,我国云南、贵州、四川3 省贫困人口最多,总计 2000 万左右,至 1999 年在云南、贵
州两省贫困人口仍接近 600 万,与之相邻的西藏贫困人口不足100 万。
(1)材料一反映出 1990 年—2000 年间我国人口分布发展的趋向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可得出我国人口的垂直分布规律是。 : .
(3)从环境人口容量角度出发,说明能否向西藏进行大量的人口迁移?并说明理由。
2、读下列图表回答:
环境温度对人体的影响(摄氏度)
生命障碍>49 不利高温>29 高温>24 舒适 21±3 低温<18</span> 不利低温<10</span> 冷金属粘皮<-20

(1)材料中表格、图 1 和图 2 表示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____、____和____。
(2)由表格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____。
(3)解释图 2 人口集中分布在 0-200 米的原因是____。
(4)上述自然因素往往通过对人口____的影响而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同时又通过人口分布而影响____的形成
和发展。
(5)除上述自然因素外,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人文因素主要有( )。A.经济状况 B.交通条件 C.历史文
化 D.政策法规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中国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和乡村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流动人口的返乡回流现象逐渐显现,流动人口呈现
外出与回流并存的趋势,大量的流动人口回流对城乡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图a 为流动人口回流意愿与受教
育程度的关系;图 b 为中国流出地的流动人口回流意愿空间差异。
: .
(1)说出受教育程度对流动人口回流意愿的影响并简析原因。
(2)指出云南和青海流动人口回流意愿较高的社会因素。
(3)分析中部省份流动人口回流意愿较高的主要推力和拉力。
(4)说明人口回流对中部省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 年与 2022 年世界杯足球赛将分别在“航母 ”大方千米)和“袖珍 ”小国卡塔尔
(面积 万平方千米)举办。

材料一 俄罗斯与卡塔尔的人口增长情况。
卡塔尔:2004 年全国人口约为 万人,到 2010 年 4 月全国人口增至 万,其中外籍人口约占全国的
70%,外籍人口主要来自印度、巴基斯坦、东南亚国家。
俄罗斯:2002 年 10 月俄罗斯人口约为 亿,到 2010 年 10 月俄罗斯人口约为 亿。2010 年 10 月美国
《洛杉矶时报》撰文说:如果不采取措施,俄罗斯的人口到2080 年将变为 5200 万!
材料二 垦殖指数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已开垦的耕地面积占其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是衡量一个地区土地资源开
%,俄罗斯垦殖指数约为 13%.复种指数是指一年中作物种植面积与
耕地面积之比。
(1)分析卡塔尔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
(2)简述俄罗斯人口逐年减少带来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3)从自然条件分析俄罗斯和卡塔尔垦殖指数都不高的主要原因。
5、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 .
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有人根据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
2010 年、 2020 年和 2030 年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见下表 )。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加速,2010 年上海常住人口
已达 万人,超过估算的人口容量。
上海市人口容量的估算(万人 ):
2010 年 2020 年 2030 年
水资源限制的人口容量
经济发展限制的人口容量
综合常住人口容量 ~1870 ~1935 ~2000

(1)读图甲,说明上海的人口年龄构成特征。
(2)随着城市的发展,上海人口在地域分布上也有较大的变化。1990 年至 2005 年,上海出现____现象,2005
年至 2008 年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出现了人口增加的变化趋势,其中的原因应该是_______。
(3)运用影响人口容量因素的知识,从水资源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分析上海今后提升人口容量可以采取的措
施。
6、读目前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 两地都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但在农业文明时期 B 地人口密度比 A 地大,其原因是____;工业文明时
期,A 地人口密度增加比 B 地迅速,其原因是____。 : .
(2)C 地人口稠密区呈带状分布,其成因是____。
(3)目前,A、B、C 三地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____,形成这种流动特点的原因____。
(4)图中 D 地人口十分稀少,分析说明这里不利于人类居住的原因。____
: .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带答案(四十六)参考答案
1、答案:(1)东、中部人口密度增加,西部略有下降,东西部人口分布更加不均。
(2)海拔低的地区人口稠密,海拔高的地区人口稀少。
(3)不能 因为西藏地区高寒、缺氧,土壤贫瘠,科技水平差,自然资源利用不充分,环境承载力低。
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分布规律,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等。
2 2
(1)读图可知, 1990 年东部地区人口密度 380 人/km ,2000 年东部地区人口密度 420 人/km ,由此可见东
2 2
部人口密度增加,1990 年中部地区人口密度 250 人/km ,2000 年中部地区人口密度 270 人/km ,由此可见中
部人口密度增加,西部人口密度从1990 年的 90 人/km2到 2000 的 60 人/km2人口密度略有下降,东西部人口
分布更加不均。
(2)读图可知,海拔在 2000-4000 米之间的地区人口数量在 1590 万左右,说明海拔越高的地区人口数量少,
海拔在<200 米以下的地区人口数量在 73345 万左右,说明海拔越低的地区人口数量多。
(3)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是自然资源、科技、受教育程度、对外开放程度、消费水平等,西藏地区自然资源
利用不充分,科技水平低,高寒缺氧、土地贫瘠,自然条件恶劣,人口容量较小,不适合大量迁入。
2、答案:(1) 气候 水源 地形
(2)温带
(3)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生产和生活
(4) 增长 城市
(5)ABCD
解析:
本题以气温、气候及地形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为材料,主要考查影响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的相关知识,
难度一般。考查了学生依据材料获取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对学生综合思
维的考查。
(1)
从表格中可看出,环境温度对人体影响中,温度在21±3 摄氏度时使人体舒适,温度过高和过低都会使人体不
太舒适,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图1 干旱地区人口分布图可看出,城镇主要沿河流分布,说 : .

明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水源;图 2 为人口分布随海拔高度的比例变化,海拔越高,人口分布比例越小,
说明地形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2)
由表中可知,环境温度对人体影响中,温度在21±3 摄氏度时使人体舒适,说明温度不高也不低,世界人口最
集中的温度带是温带,热带温度过高,寒带温度过低,人口分布都比较少。
(3)
海拔为 0-200 米的地区一般是平原,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农业生产基础好,同时聚落及交通等基
础设施建设难度小,利于人们的成产和生活。
(4)
气候、水源及地形等因素往往通过对人口增长的影响来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自然条件好的地区,适合人们
生存,所以促使人们向条件好的地区迁移,而人口基数大也会使人口自然增长量也大;自然环境又通过对人
口分布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5)
经济状况好、交通条件好的地区,人口分布较多,同时历史文化因素也会影响人口的增长和分布,政策法规
也能通过影响人口生育政策、人口迁移等影响人口的增长和分布,故选ABCD。
小提示:
3、答案:(1)受教育程度越高的流动人口,其回流意愿越低(受教育程度越低的流动人口,其回流意原越高)。
受教育程度越高的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工作的稳定性越高,收入也越高(受教育程度越低的流动人口,收入较
低,工作不太稳定,居住条件较差)。
(2)国家政策(西部大开发等);生活习俗(云南和青海是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地区)婚姻家庭等。
(3)推力:东南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产业向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转变,对劳动力的数量需求减少,对劳
动力的素质要求提高,大量的劳动力选择了回流。拉力:随着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加快,其产业经济不
断发展,为该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4)有利于发挥桥梁作用,为产业发展引入资金、技术;有利于加强区际联系,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信息资源;
有利于利用回流劳动力积累的经验,转化为中部地区的人力资源优势:有利于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国家 : .

战略的实施推进(促进城镇化进程)。
解析:
该大题结合图文材料,设置四个小题,涉及人流迁移的影响因素、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等相关
知识,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1)
根据题意,观察图 a 可知,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升高,回流的意愿逐渐降低;主要是受到经济收入等的影响,
受教育程度也高,工作越稳定,收入较高,不易发生人口流动,反之受教育程度越低,收入较低,工作也不
稳定,人员流动较大。
(2)
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青海和云南省是我国的少数民族聚居之地,民族文化浓厚,有独特的生活习
俗和婚姻家庭的影响较大;且国家提出的西部大开发,导致青海省和云南省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经济逐渐
加速发展,就业机会逐渐增多,回流意愿较大。
(3)
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中部省份回流意愿的推力因素是:东南沿海地区正在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做产
业结构升级,产业逐渐向服务业和技术含量高的制造业转变,对劳动的需要逐渐减少,对其素质要求逐渐提
高,导致大量的劳动力回流。拉力因素是: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导致中部地区产业增多,经济
快速发展,就近就业机会逐渐增加。
(4)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人口回流将给中部省区带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投入,迅速合理的搭建起中部与沿海产
业的联系,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承接大量的产业转移信息资源;同时有利于回流劳动力积累经验,
转化中部地区的人力资源优势;为中部城市化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带来动力,促进区域的经济快速发展。
4、答案:(1)该国石油资源丰富,石油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外籍人口的大量迁入。
(2)问题:人口老龄化,社会养老负担加重;国防兵力不足;劳动力不足;措施:鼓励生育;接纳移民;延
迟退休年龄。
(3)两国垦殖指数低的原因:俄罗斯:大部分国土地处高纬,气温偏低,冻土广布;卡塔尔:终年受副热带 : .

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控制,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解析:
本题以卡塔尔和俄罗斯为背景,考查了两国人口的特点及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旨在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
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由所学知识可知,人口增长由自然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组成,卡塔尔人口增长迅速主要是机械增长即人
口迁移形成,影响人口迁移主要是经济因素。由于卡塔尔位于波斯湾地区该地区石油资源丰富,随石油开采,
经济发展迅速,由于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促进临近地区的人口大量迁入。
(2)由所学知识可知,由于俄罗斯人口逐年减少,可能带来的问题主要有: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人
口老龄化,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等。解决方法:主要是增加人口,由于人口增长由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组成,
所以自然增长可以鼓励生育,机械增长可以接纳外来移民,延长劳动人口的工作年限等。
(3)由材料信息可知,由垦殖指数的概念可知,俄罗斯指数不高主要是因为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地广人稀,地
处高纬度地区,气温偏低, 冻土广布,不适合发展农业。卡塔尔垦殖指数不高是因为该地终年受副热带高气
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气候干旱,降水少,沙漠广布,可供农业发展的土地资源有限。
小提示:
5、答案:(1)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低;劳动人口比重偏大;老年人口比重高,处于严重老龄化阶段
(2)郊区城市化,上海旧城改造和环境改善。
(3)上海应开发新的水源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上海应大力发展科技,加速产业结构的转型、
升级,提高就业率和生产率。
解析:
试题考查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环境容量。人类的生存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因而资源是制约
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1)联合国把世界人口划分为“年轻型”“ 成年型”和“老年型”三类。以 65 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作为
划分标准,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4%以下的为年轻型人口;占 4%~7%的为成年型人口;占 7%以上的
为老年型人口。根据上海 2010 年人口金字塔图,0~14 岁男性和女性人口比重相加可知,为8%左右;同理计
算,人口 15~64 岁比重为 82%左右;65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 10%左右。65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占总人口比重 : .

超过 7%,即为人口老龄化,故上海人口老龄化严重。
(2)由“1990 年—2008 年上海不同区域常住人口年均增量图”可见,l990 年至 2005 年,上海中心城核心区人
口减少,近郊和远郊人口大幅增加,这一人口空间分布的变化反映上海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了郊区化阶段。
2005 年至 2008 年随着旧城改造、环境改善,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出现了人口增加。
(3)上海属于水质型缺水地区,限制了人口容量,所以就从改善水质等方面回答:开发新的水源地,节约用
水,防止水污染。经济方面越发达,人口容量越大,上海属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要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应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科技投入,进行产业结构升级。
小提示: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相关
因素 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

正相
资源丰富程度 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资源越贫乏,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正相
科技发展水平 科技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科技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正相
经济发达程度 经济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经济越落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人口受教育水正相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人口受教育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
平 关 越小
正相
地区开放程度 地区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地区越封闭,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负相
生活消费水平 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消费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6、答案: B 地比 A 地气候温暖,光热充足,十分利于农业的发展;人类开发历史悠久,是世界著名的古代
文化中心 工业生产大量开发矿产资源,促进了 A 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文明时期,海洋运输的发展,使
A 地成为对外交通十分便利的地区 C 地地处在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区,尼罗河纵贯南北,为人类的生存
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 B 地和 C 地流向 A 地 A 地经济比 B 地和 C 地发达,需要的劳动力
多;A 地人口增长缓慢,老龄化严重,新生劳动力少 这里是热带雨林区,交通不便;气候高温多雨,不利
于人类生产和生活;传染病易发,不利于人类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