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解析中国资源及环境现状及问题.pdf

格式:pdf   大小:221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解析中国资源及环境现状及问题.pdf

上传人:fuxiyue 2025/4/21 文件大小:2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解析中国资源及环境现状及问题.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解析中国资源及环境现状及问题 】是由【fuxiyue】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解析中国资源及环境现状及问题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 .
. .
解析中国资源与环境现状及问题

解析中国资源与环境现状及问题

摘要:代际和谐要施可持续发展。中国的高速增长是以资源
消耗和环境退化为代价的,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并没有真
正建立起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代
际和谐必须实现“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指标,必须建立一
整套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和机制,利用国家、市场、技术
创新和公众参与结合起来的力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代际和谐;科学发展观

人类的需世代延续、无限上升的,而供人类利用的自然资源
和环境质量却是稀缺而有限的。如果每一代人都在满足自己
无限需求的理由下毫无节制地消耗世代累积的资源和环境,
而不对其进行有效合理的代际分配,那么人类生活质量将一
代不如一代,人类无限上升的需求将终难满足,资源和环境
质量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衰退,从而使未来几代人的生活
质量持续下降。一个不关心后代利益的民族是毫无希望的民
族。“如果每代人都只顾自己的需求和最大享受而不关注后
代,则人类注定要完蛋。”因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求在
资源和环境的配置上进行代际协调,这就意味着当代和后代
- - Warning : .
. .
所有成员进行假设性协商,根据某些准则来决定资源和环境
的代际间分配。在后代人作为主体缺位的条件下,解决的办
法是实行可持续性标准:“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
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因此,必须实现可持续
发展。
自从 2002 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经济已经保持了长达 20 个季
度的高速增长,使我国跃入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
战略期。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是以大量消耗资源和环境质量
作为代价的,资源短缺和环境质量退化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
日益呈现,如何保持资源和环境质量上的代际利益协调成为
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
中国资源与环境现状及问题
(一)中国资源现状及问题
在中国目前的资源问题中,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十分突
出,人均拥有的资源和经济增长目标之间的差距很大,对外
依存度增大,自主回旋余地受到一定限制。
1、土地资源。人均耕地面积只有 亩,不到世界平均水
平的 40%。其中,、、XX、、、等省市的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规
定的人均耕地 亩的警戒线。60%以上的耕地后备资源分
布在水资源缺乏或水土流失、沙化、盐碱化严重地区,补充
耕地的潜力十分有限。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近
40%,每年流失的土壤在 50 亿吨以上,中国荒漠化面积已
- - Warning : .
. .
占国土面积的 1/3。2006 年全国耕地净减少 万亩。
2、矿产资源。44 种最重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
均水平的一半,20 年耗竭的有 14 种,21—50 年耗竭的有 10
种,101—200 年耗竭的有 4 种,201—300 年耗竭的有 3 种,
300 年以上的有 5 种。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和铝土矿
等重要资源人均储量,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 11%、%、
42%、18%和 %。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也意味着人均资
源消耗量的增长,国资源供给不足,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不
断上升。2004 年约 50%的铁矿石和氧化铝、60%的铜资源、
40%的原油依靠进口,资源安全形势的脆弱性在增长,未来
经济发展受制于一系列地缘政治力量和非市场因素的影响。
3、森林资源。中国森林面积列世界第 5 位,森林蓄积列世
界第 6 位,但森林覆盖率只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的 %,
人均森林占有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人均森
林蓄积量只有世界人均蓄积量的 %,单位面积蓄积量指
标远远低于世界林业发达;超限额采伐问题十分严
重,年均采伐消耗量为 亿立方米,林龄结构趋于低龄化,
可采资源继续减少,林地资源被改变用途或征用数量没有得
到有效制止,有害生物蔓延和火灾不断发生威胁着森林资源
的安全。
4、水资源。中国人均淡水资源排在世界第 88 位,仅约为世
界人均水平的 1/4。有 16 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
- - Warning : .
. .
于联合国确定的 1700 立方米用水紧线,其中 10 个省(区、市)
低于 500 立方米严重缺水线。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东部
地区、长江以南面积占全国面积 34%,拥有的水资源约占全
国的 81%;长江以北面积占全国的 47%,拥有的水资源仅
相当于全国的 7%;中西部地区面积占 19%,拥有的水资源
占 12%。黄淮海地区和松辽地区的缺水量占全国总缺水量的
%;缺水城市达 400 个,日缺水 400 万吨,农业缺水每
年达 300 亿立方米,2300 万人饮水困难。据估算,每年因缺
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 2300 亿元。缺水导致水资源过度
开发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地面沉降、湖泊消失、黄
河断流、水体自净能力下降等。
(二)中国环境现状及问题
中国目前的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大
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增加日益严重,农村环境形势
严峻。地方环境问题引发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当前影响社会
稳定的关键问题,环境标准引发的贸易争端日益上升,温室
气体减排面临国际压力。
1、日益严峻的大气污染。2006 年二氧化硫排放量为
万吨,比 2005 年增长 %;烟尘排放量为 万吨,工
业粉尘排放量为 万吨。全国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
1/3。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 20 个城市我国占了 16 个,中国都
市粉尘量达到 微克/立方米,在亚洲地区排名倒数第三
- - Warning : .
. .
位,在 113 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中,只有 %的城市空气
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以 2005 年 GDP 总量计算,中国空
气污染造成的损失高达 5470—12760 亿元;在 11 个特大城
市中,每年因大气粉尘造成的死亡人数达 50 万,40 万人患
慢性支气管炎。
2、水污染突出。2006 年全国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量为 537
亿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 万吨。全国地表水总体水
质属于中度污染,四类以下水质占 60%以上。七大水系中,
松花江、黄河和淮河为中度污染,辽河、海河为重度污染。
四类以下水质的湖泊和水库占 71%,太湖、和滇池含有大量
总氮和总磷污染,因严重富营养化时常造成蓝藻爆发而失去
使用价值。目前,全国 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污染,有 7
亿人在饮用大肠杆菌含量超标的水, 亿人饮用被有机物
污染的水。全国尚有 61%的城市没有污水处理厂,城市生活
污水处理率仅达 42%。
3、生活垃圾、工业废弃物和危险废弃物呈持续增长趋势。
目前,我国城市人均年产生的生活垃圾约 440 公斤,约 60%
集中在全国 50 万以上人口的 52 座重点城市。2002 年,全国
660 个建制市产生生活垃圾 亿吨,集中处理率为 54%,
仍有 6200 万吨未经任何处理,其中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足
20%。2004 年全国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 1941 万吨,其中
有 3000 吨的危险废弃物未经任何处置排入环境,另外每年
- - Warning : .
. .
还有近 2600 万吨的工业固体废弃物被置于储存状态,没有
得到妥善的最终处置。
4、农村环境形势极端严峻。目前农村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
并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
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土壤污染日趋严重。
我国每年产生的约 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
放;每年产生的超过 2500 万吨的农村生活污水几乎全部直
排,使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我国化肥和农
药的消费总量却分别占世界的 35%和 20%。平均每公顷施
肥量由上世纪 50 年代的 4 公斤增加到现在的 400 多公斤,
远远高于发达国家认定的 225 公斤的安全上限。我国农药年
使用量约 130 万吨,其中 70%是杀虫剂,杀虫剂中 70%是
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农药中 70%是高毒高残留品种,只有约
1/3 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大部分进入了水体、土壤及农产品
中,使全方公里耕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乡
镇企业布局不当、治理不力产生的工业污染迅速蔓延,污灌
面积由 1978 年的约 4000 平方公里增加到 2003 年的 30000
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灌溉面积的 10%。
5、海洋环境总体污染严重。2006 年我国近岸约 25%的海域
水质处于中度污染和严重污染状态。从 2002 年至 2006 年,
全国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维持在 万至
万平方公里,年平均约为 万平方公里。其中,近岸
- - Warning : .
. .
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平均为 11 万平方公里,约
占我国近岸海域总面积的 55%,占近岸功能区总面积的
60%。
6、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面临的环境新问题:室空气污染、
地面臭氧、汞污染等等。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城市人口收入
水平的提高,城市住房装修和家具使用超标原材料,室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