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学前卫生学第三章幼儿的心理卫生 】是由【165456465】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学前卫生学第三章幼儿的心理卫生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三章 幼儿的心理卫生
01
心理卫生概述
02
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标准
第一节 幼儿心理卫生的一般问题
心理卫生概述
心理卫生的定义
又称精神卫生,是指维护和增进人的心理健康的种种活动和措施的总称。
01
02
了解幼儿心理特点,研究幼儿的心理健康与幼儿园的教育及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提出相应的标准和卫生要求;
01
将心理卫生纳入幼儿园管理的议事日程,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心理保健的思想深入人心;
02
按照心理卫生的要求指导幼儿园的工作,利用和创设各种有利因素,控制和消除各种不利因素,创造和谐愉快的教育、生活等环境,使幼儿的智力开发、人格完善、品行塑造互为补充,以维护和增进幼儿的心理健康。
03
(二)幼儿心理卫生的任务
01
预防幼儿行为问题和心理疾病的发生;
02
促进幼儿心理健康,使他们生活得更幸福、快乐、成功。
(二)幼儿心理卫生的目标
(四)幼儿心理健康的意义
使幼儿有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防患于未然。
有利于幼儿全面发展。
有利于幼儿生长发育和生理健康。
二、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标准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客观环境具有高效、快乐的适应状况。心理健康的人应保持稳定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
“心理健康是指在知、情、意、行方面的健康状态,主要包括发育正常的智力、稳定而快乐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及和谐的人际关系等。”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主要在这种情况下能作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
“心理健康,是指对于环境及相互关系具有高效而愉快的适应。心理健康的人,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气质。”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积极地适应环境,有正常的认知水平、稳定愉快的情绪、同客观现实保持平衡的意志行为、良好的个性特征状态和正常的自我调控能力。”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04
情绪乐观
03
善与人处
01
正视现实
06
乐于工作
02
了解自我
05
自尊自制
求知欲较强。
能合群。
有自尊心和一定的自信心。
诚实而不说谎。
情绪基本上是愉快、稳定的。
(三)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