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区人社局书记在政协会议上关于就业工作的汇报材料 】是由【hljszshj】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区人社局书记在政协会议上关于就业工作的汇报材料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区人社局书记在政协会议上关于就业工作的汇报材料
主席,各位副主席,各位领导:
就业作为最基本的民生,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牵动千家万户,是经济的晴雨表、社会的稳定器。当前,面对复杂的就业形势,区人社局积极行动、精准施策,奋力书写区域高质量充分就业民生答卷,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战略引领,打造就业生态新高地。锚定“六稳”“六保”政策导向,以就业扩容提质工程为总抓手,聚焦“监测预警、政策赋能、产业拓岗”三大攻坚行动,推动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构建用工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坚持以需为要,通过上门走访、企业座谈、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区内企业用工需求调查摸底。开展重点企业座谈会*场,走访重点企业百余家次。创新政策红利精准滴灌模式。用“真金白银”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宣传落实各项人社助企政策,发放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等超*万元,惠及千余家企业。开拓数字经济就业新增长极。依托智慧就业服务平台、 “就在身边就业创业”微信公众号等,发布岗位信息万余条;“互联网+就业”深度融合,推出“直播探岗”“HR说”等栏目,开展直播活动*场,浏览*万人次。
二、民生托底,织密就业保障服务网。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围绕重点群体就业需求,构建“前端精准匹配、中端便捷服务、末端
兜底保障”的全周期服务体系。实施多元招聘矩阵。精心组织“就业援助月”“巾帼专场”“周末就业超市”系列活动,融入“启航职场”“职业体验课”等创新环节。开展各类招聘活动*场,提供就业岗位*万个,全区实现新增城镇就业*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构建“家门口”服务圈。建成*个省级规范化零工市场、*个市级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为群众提供就业登记、岗位推介、政策落实等一站式服务。我区**社区作为市样板站点,先后获得人社部高度认可和省委书记充分肯定。定制重点群体“暖心包”。依托失业登记数据,结合入户走访摸排,建立服务对象数据库,量身定制个性化帮扶方案,援助困难人员就业*人,开发基层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人。
三、产才融合,构建人才发展强磁场。紧扣现代产业体系需求,通过“校地协同育才、创业生态培优、服务效能跃升”三措并举,实施“人才强基工程” 。深化校地协同育才计划。以“就在这里 共筑未来”为主题,组织区内*家次重点企业赴安徽、辽宁等省内外*所高校开展校园招聘活动*场,收到简历*份。立足创业孵化生态培育。成功举办第七届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内外*余所高校*个项目报名,*个项目注册落地;持续打造“创业学院”品牌,开展创业培训活动*期,*余人次参与,帮助初创期企业强化团队建设、提升创业能力。聚焦高校人才就业服务。落实2024届我区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工作,对困难毕业生开展“一对一”帮扶。共调查未就业毕业生*人,调查率100%,就业率达*%。
四、区域协同,培育劳务协作新动能。立足区域一体化发展,通过机制共建、信息共享、品牌共育,进一步整合资源、打造亮点。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拓展劳务协作“朋友圈”,与陕西镇安、湖南慈利等地签订劳务协作框架协议,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搭建对接供需平台。实时共享岗位信息和劳动力资源数据,促进供需精准匹配。与镇安、慈利、和县、南谯等地合作开展招聘活动*场,输送岗位*个。针对区内用工紧缺企业,帮助对接云南昆明、甘肃陇西、慈利、镇安等地,开展*场专项招聘活动,成功入职*人,有效缓解企业用工压力。实施品牌创建行动。充分发挥劳务品牌在促进就业、增加收入、推动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区集成电路封测技术员”项目获得省级劳务品牌认定,“四季新农人”项目获得市级劳务品牌认定。
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标新时代要求和群众期盼,当前工作仍存在以下深层次矛盾需加速突破:就业岗位持续缩减,一季度*家重点企业调查中,仅有*家企业计划增加人员,不足四分之一;就业总量压力增大,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青年就业问题突出,同期登记失业人员*人、增长*%;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本地劳动力、特别是经常处于失业状态或面临失业风险的劳动者群体,在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难以满足企业需求,无技能特长但待遇期望普遍偏高。
对此,在下一阶段工作中将重点抓好四个方面:
一是立足人力资源开发,保障重点群体就业。深挖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组织企业在市内外高校开展校园招聘,落实未就业毕业生就业服务。结合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开展农村劳动力调查摸底,实时监测转移就业情况;持续深耕特色劳务品牌,发挥品牌辐射带动效应,吸纳农民就业。落实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机制,“一人
一策”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职业指导、岗位推荐、技能培训等服务;持续开发养老服务、残疾人之家等基层公益性岗位,切实兜牢民生底线。
二是致力健全培训体系,提升就业带动能力。模式上推行“培训+就业”。围绕产业发展布局,进一步完善以区内重点行业产业为主体、职业学校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内容上推行“技能+技术”。组建职业院校、上下游企业等共同参与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共同体,企业专家直接参与教学,实现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有效对接、教学过程和实际操作有机结合。评价上推行“实用+等级”。推动培训评价与主导产业、企业需求相匹配,支持各类企业和用人单位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提升评价精准性和实效性。
三是着眼拓宽就业渠道,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公共就业服务供给。办好区零工市场,线上线下举办高频次、小而精、定制化的招聘活动,做到月月有招聘、周周有专场、服务全天候。推行企业服务专员机制。开展失业动态监测,推动助企政策落地见效,实现就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强化数字赋能质效。用好人社一体化信息系统等智慧平台,推进就业登记、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等“一件事”网上办理;开展“直播带岗+入企探岗”活动,为供需双方搭建直观便捷的交流平台。
四是着力劳动关系和谐,依法维护劳动权益。积极创建和谐企业。加强企业用工检查指导,开展企业薪酬调查及和谐劳动关系企业评价、创建活动,提高企业用工管理水平。依法保障劳动权益。高效办理各类欠薪线索和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健全农民工工资监管和群体性事件处置机制。妥善处理劳动争议。推进“互联网+仲裁”建设,发挥劳动人事争议联合调处中心作用,优化农民工工资速裁流程,缩短案件处理周期,提升调解仲裁效能。
区人社局将继续结合区情实际,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要求,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持续完善就业治理体系,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人社力量,以优异成绩向人民政协交上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