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广州培正七上语文测试.docx

格式:docx   大小:21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广州培正七上语文测试.docx

上传人:1660287**** 2025/4/24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广州培正七上语文测试.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广州培正七上语文测试 】是由【1660287****】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广州培正七上语文测试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广州培正七上语文测试
一、基础知识(30分)
()(3分)
(nidng) 黄晕(yiin) 发髻(ji) 咄咄逼人
(du 6 )
.静谧(mi) 高邈(mi do) 莅临(w^i) 淅淅沥沥 (XI)
(gudng) 澄清(ch 6 ng) 应和(he) 繁花嫩 叶(n e n)
(lin) 竦峙(zhi) 干涩(s。) 呼朋引伴 (b a n)
答案:Co解析:A
项中“黄晕”的“晕”应读“yfin” ; B项
中“莅临”的“莅”应读“1 i ” ; D项正确。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抖擞花枝召展

慈善铃铛淅淅沥沥

呼朋引伴

咄咄逼人
答案:Bo解析:A项中“花枝召展”应是“花枝招展”;C项
中“骄媚”应是“娇媚”;D项中“建壮”应是“健壮”。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我们终于登峰造极,在山顶欣赏到了美丽 的景色。
,老师批评了好几回还是改不了,已经到了 不可救药的地步。
,全场听众都聚精会神地听着。
,让人陶醉不已。
答案:Ao解析:“登峰造极”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 界或成就,不能用于形容登山到达山顶,此处使用对象错误;B项 “不可救药”意思是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 无法挽救的地步,用在此处形容他迟到的问题严重恰当;C项“聚 精会神”形容精神高度集中,用在此处形容听众听演讲时的状态合 适;D项“如诗如画”形容风景优美,符合语境。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使我们磨炼了意志,增长了见识。
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存在的问题。

,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 发展。
答案:无。解析:A项中“通过”和“使”并用,导致句子缺 少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 ;B项语序不当,应是“发现并 解决”;C项两面对一面,应删去“能否”;D项成分残缺,应在 “发展”后加上“的需求”。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他是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 满族,作家。
,他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唐代诗人。
答案:Co解析: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不是“建安 七子”之一,“建安七子”是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璃、 应场、刘桢。
.默写填空。(15分)
(1)水何澹澹,o (曹操观沧海)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 迁龙标遥有此寄)
(3)潮平两岸阔,o (王湾次北固山下)
(4)夕阳西下,o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
闻笛)
年)
(6)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
(7)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O
(8)〈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强调要坚定信念,广泛学习,要 向有贤能的人学习的句子是: ,
(9)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寄托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 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的诗句是: ,
O
答案:(1)山岛竦峙(2)杨花落尽子规啼(3)风正一帆悬 (4)断肠人在天涯(5)回乐烽前沙似雪(6)岐王宅里寻常见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 省也(9)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 - 8题。(8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分)
答案: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深秋晚景图。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 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旁有几户人家,荒凉的 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缓缓前行。夕阳渐 渐西沉,漂泊未归的游子还在天涯羁旅。
. “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答案:“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孤独愁苦、思 念家乡亲人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 - 12题。(12分)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乎?传不习乎?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 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
(3)吾日三省吾身()
(4)不逾矩()
答案:(1)同“悦”,愉快(2)生气,恼怒(3)自我检查、 反省(4)越过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答案:(1)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
(2)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 这一点当老师了。
“吾日三省吾身”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自我反省? (2分)
答案:从“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这三个方面进行自我反省,即一是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二是 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守信;三是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
.从选文中找出论述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句子各一句。(2
分)
答案: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习态度:学而 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 - 16题。(20分)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 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 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 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 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 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 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 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 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 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涮涮啦啦”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 ”“你要是愿意, 就明天? “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 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 备。” “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 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 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 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 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
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 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 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 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 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 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 活
.文章围绕“看花”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4分)
答案:(1)母亲提议去北海看菊花,“我”拒绝了。(2)母亲 再次提议去北海看菊花,“我”答应了,母亲很高兴并开始准备。
(3)母亲没能和“我” 一起去看菊花,就去世了。(4)秋天,妹妹 推“我”去北海看菊花。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答案: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悄悄地躲出 去”“偷偷地听着“ “悄悄地进来”等动作,生动地写出了母亲对 “我”的体谅和小心翼翼的关爱;“眼边红红的”神态描写,表现 了母亲看到“我”发脾气时的心疼和无奈,细腻地刻画了母亲对
“我”深沉而无私的爱。
.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6分)
答案:(1)母亲是一个坚强的人。虽然自己身患重病,却一直 隐瞒着“我”,独自承受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痛苦,从“后来妹妹 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可以看出。
(2)母亲是一个关爱孩子的人。面对双腿瘫痪后脾气暴怒无常 的“我”,她总是默默地忍受,小心翼翼地呵护“我”的情绪,如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3)母亲是一个乐观的人。她总是试图让“我”走出阴影,积 极面对生活,如多次提议带“我”去北海看菊花,希望“我”能从 美好的事物中找到生活的希望。
.文章结尾写“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 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 解。(6分)
答案:母亲虽然没有说完她的话,但“我”和妹妹都明白母亲 的心意。母亲一生艰难,却始终关心着“我”和妹妹,她希望我们 能坚强地活下去。“好好儿活”既是母亲对“我”和妹妹的期望, 也是“我”和妹妹在经历了母亲的离去后,对生命的重新认识和感 悟。我们会带着母亲的爱和期望,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珍惜 生命,积极乐观地生活下去,不辜负母亲的一片苦心。
三、写作(30分)
请以“我的初一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