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国家开放大学2025年春季《形势与政策》大作业(二).docx

格式:docx   大小:28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国家开放大学2025年春季《形势与政策》大作业(二).docx

上传人:落雨 2025/4/24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国家开放大学2025年春季《形势与政策》大作业(二).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国家开放大学2025年春季《形势与政策》大作业(二) 】是由【落雨】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国家开放大学2025年春季《形势与政策》大作业(二)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1
国家开放大学2025年春季《形势与政策》大作业
大作业
怎样正确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
参考答案1: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形成的民主新形态,它贯穿于国家政治生活的全过程,具有深厚的历史逻辑、严密的理论逻辑和丰富的实践逻辑。正确理解这三重逻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与价值。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逻辑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奋斗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是历史逻辑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在革命战争时期,党在根据地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实行工农兵代表会议制度,让人民获得了政治话语权。新中国成立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制度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基层民主不断发展,为人民更广泛地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提供了更多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被明确提出,并不断丰富和完善,成为新时代中国民主政治的重要特征。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逻辑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逻辑源于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中国共产党对民主政治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全过程人民民主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思想,强调人民在国家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贯穿于国家政治生活的全过程。此外,全过程人民民主还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强调“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并将其与现代民主理念相结合。这种理论创新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也为人类政治文明贡献了中国智慧。
三、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逻辑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逻辑体现在其广泛性、真实性和有效性上。首先,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人民的广泛参与,不仅体现在选举环节,更贯穿于国家治理的全过程。其次,全过程人民民主注重真实性和有效性,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建设,确保人民的权利能够真正得到保障。例如,基层立法联系点、民意直通车等创新实践,为人民参与国家治理提供了更多渠道。此外,全过程人民民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能够“行得通、很管用”的根本保障。在实践中,党通过引导和协调,确保民主过程的有序性和民主结果的有效性。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形成的民主新形态,它以深厚的历史底蕴、严密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成果,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正确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挥其制度优势,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2
参考答案2:
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特征,其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相互贯通,构成了中国式民主的完整叙事框架。要正确理解三者关系,需立足中国政治发展脉络,把握其系统性特征。
一、历史逻辑:中华文明基因与政治发展道路的交汇
文明根基的赓续传承:从《尚书》"民惟邦本"到黄宗羲"天下为主",传统民本思想为民主实践提供文化土壤。延安时期"豆选"模式、建国初期的工农兵代表大会,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民主本质的持续探索。
制度创新的历史选择:区别于西方代议制民主的资本主导,中国选择将民主贯穿治国理政全过程。1954年首部宪法确立人民主体地位,改革开放后基层民主创新勃发,形成"选举+协商+参与+监督"的复合结构。
政治发展规律的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突破了"选举即民主"的认知局限,将民主从四年一度的投票行为拓展为常态化的政治生活,契合超大规模国家治理需求。
二、实践逻辑:多维制度载体的运行机制
纵向贯通式参与:北京"小院议事厅"、浙江"民生议事堂"等基层实践,实现从社区议事到中央决策的有效衔接。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提出的9,000余件建议100%办理答复,彰显民意传递通道的畅通性。
横向协同式治理:深圳前海"港人港企服务专窗"、雄安新区"智慧民意直通车"等创新平台,构建起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公民个体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网络。数字技术赋能使民意征集效率提升60%以上。
过程闭环式监督:预算联网监督系统覆盖31省,近五年累计纠正违规资金超千亿元。巡视巡察、审计监督与群众监督形成合力,确保权力运行始终处于民主框架内。
三、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中国化发展
本体论突破:将民主定义为"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而非单纯的政治程序。如《民法典》编纂过程中累计收到102万条群众意见,立法过程本身就是民主实践。
方法论创新:构建"五位一体"民主形态(选举、协商、决策、管理、监督),形成全链条民主运行模式。乡村振兴中"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完整呈现民主决策的闭环流程。
价值论升华:以"实质性民主"超越"形式民主",脱贫攻坚战动员300多万驻村干部,用发展成果验证民主效能。2020年全球民主指数中,中均水平。
四、三重逻辑的辩证统一
历史逻辑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合法性根基,实践逻辑验证其运行有效性,理论逻辑赋予其发展前瞻性。三者统一于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个最大政治优势,统一于"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归,统一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需求。这种动态演进的政治文明形态,正为人类政治制度发展提供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