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校园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评比活动实施方案样本 】是由【kuailonggu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校园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评比活动实施方案样本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青云街道明珠实验学校
”小创造、 小创造、 小制作”评比活动实施方案
一、 活动目的
培养少年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弘扬科学精神, 普及科学知识, 传播科学方法, 使少年儿童亲身体验科技的魅力, 唤起学科学、 爱科学、 用科学的热情,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思考能力、 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二、 指导原则
本次活动本着”科学性、 趣味性、 实践性、 自主性、 创新性”的原则, 由学生自由选题、 创造、 创造和制作。
三、 活动对象
全校一年级至五年在校学生
四、 活动时间
1.宣传动员阶段: 10月11日至10月20日
2.学生创作阶段: 10月21日至11月6日
3.评选表彰阶段: 11月7日至12日
五、 活动内容:
1、 小创造是指学生在日常学习、 生活中, 对那些感觉到用起来不称心、 不方便的物品, 运用学过的科学知识或者经过自己的联想和创新, 设计、 制造出实用、 多功能的新型物品。
2、 小创造是指用身边的旧电器、 旧玩具等废旧物品, 运用”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声、 光、 电、 磁、 机械”等科学原理创新制作科技玩具、 科学模型等。
3、 小制作是指一件作品从无到有或从半成品到成品, 完全由学生根据想象和思考、 自备原料完成, 包括手工艺品、 科技制作、 模型等。
六、 作品要求:
1、 作品类型、 形式不限, 能够是利用现有材料经过设计、 加工、 制作成的具有一定科学原理或科技含量的作品; 也能够结合环保理念, 利用一些废旧物品作材料, 进行设计、 加工、 制作。
2、 作品要求构思新颖, 具有科学性、 创造性和可操作性。小制作要求精致、 美观。小创造能够是改进原有的功能或增加新的功能, 也能够自己独创性的创造。
3、 小创造、 小制作能够结合课本中的实验、 制作的内容进行创作, 也能够是学生结合生活中的问题等进行的创造、 制作。
4、 参评作品要贴有标签, 注明作品名称、 作者姓名、 学校、 班级, 指导教师等。每件作品需附带100字以内的说明( 简要介绍作品是怎样创造、 创造和制作的, 其设计目的和思路, 有哪些创造点或创新点) 。每班对小创造、 小创造和小制作进行初评, 每个项目最多能够评出5份推荐作品参加全校评比。
6、 参评作品必须是学生自己独立设计、 制作完成的。老师或家长在学生制作过程中能够进行指导, 但不得包办、 代替, 不能弄虚作假。如发现有抄袭她人创造成果或由别人代替的, 将取消评奖资格。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7、 参评作品能够是个人, 也能够是集体制作。集体作品至多可有三名作者, 集体项目不能转为个人项目。
8、 参与本次评比活动的作品均以实物参评。
七、 评审标准:
1、 小创造
( 1) 自己选题: 选题必须是作者本人发现、 提出、 选择的。
( 2) 自己设计: 设计中的创造性贡献, 必须是作者本人构思、 完成的。主要的创意必须是作者经过观察、 实验等手段亲自获得的。
( 3) 自己制作: 作者本人必须全程参与作品的制作。
( 4) 新颖性: 指该项创造或创新技术在提交日以前没有同样的成果公开发表过, 没有公开使用过;
( 5) 先进性: 指该项创造或创新技术同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 有显著的进步, 包括新颖程度、 先进程度、 技术水平和难易程度。
( 6) 实用性: 指该项创造或创新技术具有可预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评委打分标准, 采取100分制:
1、 ”三自”性( 50分)
2、 新颖性( 20分)
3、 先进性( 10分)
4、 实用性( 10分)
5、 造型美观大方( 10分)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2、 小创造、 小制作
( 1) 结构简单、 材料易找、 容易加工、 容易推广普及, 符合少年儿童心理。
( 2) 作品设计新颖, 形象生动, 外形美观、 具有创造性, 为学生本人独立制作或在老师、 家长的指导下完成的, 但不得由她人代替完成。
( 3) 可制作各种模型。
评委打分标准, 采取100分制:
1、 有创意( 50分)
2、 易制作( 20分)
3、 易操作( 10分)
4、 易推广( 10分)
5、 造型美观大方( 10分)
八、 奖项设置:
本次评比活动根据评审标准, 按年级组分别评出一等奖5名、 二等奖15名、 优秀奖若干名, 由学校颁发证书和奖品。
参评作品于11月6日前上交至综合实践活动室或者科技室。
联系人: 郭建军,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