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浅谈诙谐奇妙的潮州话谐音.doc

格式:doc   大小:36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谈诙谐奇妙的潮州话谐音.doc

上传人:dugusiyu 2018/3/8 文件大小:3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谈诙谐奇妙的潮州话谐音.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谈诙谐奇妙的潮州话谐音
无论是全国性的汉语还是我们地域性的潮州话,日常生活用语中充满着大量的谐音(或近音)字词。从古至今,仍然在大量运用着。它有着双关语义,既富有幽默色彩,诙谐奇妙,又饱含哲理,充满情趣,闪烁着聪明才智的火花,余味无穷。潮汕地区的先民为图吉祥,善于运用谐音字。
首先,谐音字在居家选址的运用。
揭阳市揭东县锡场镇锡场乡(包括锡东、锡中、锡西),有上万人口,村民几乎都姓林,但有几家姓许,这几家人在林姓村庄里生活得很自在。据说许姓的祖先是林姓祖先创建村庄时邀请来的,为什么?难道他们是亲戚朋友?非也。据说该地是“草鱼地”,“草鱼”如果想活下去,需要鱼胆,而鱼胆是苦的,找姓“苦”的很麻烦,在潮州话发音中,“许”与“苦”同音,因此,为了使“草鱼”活过来,林姓始祖请来了许姓始祖,共同生活。后来,林姓人口迅速增加,而许姓人口仍然非常少,据长辈说:“‘鱼’能长大,但再大的鱼,‘鱼胆’也大不了多少的”。因此许姓永远就是那么几家。无独有偶,潮安县彩塘镇金砂一村(砂陇陈),全村几千人绝大部分姓陈,只有几户姓蒋。为什么在陈姓为主的村庄里有几户蒋姓人家呢?据说此地属“船地”,船必须用桨划水才能行驶,“船地”才能变成活地,于是他们的始祖在创乡时特意请了一户姓蒋人家来插居,取“蒋”与“桨”的谐音,寓建村后能兴旺发达。
其次,谐音字在节日喜庆中的运用。
潮汕人更善于运用谐音字的吉祥字眼大做文章,如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要吃一道“鲤鮕鱼炆大蒜”的菜,寄托全年有钱财可“沽”(鮕),有大笔收入可“算”(蒜)的美意。儿童入学第一天的第一餐要吃“龙箭鱼、葱、豆干、猪肝”,意意“望子成龙、鱼跃龙门、孩子有礼貌和长大能做官”(“葱”与“通”、“官”与“干”、“肝”谐音)。谐音字的运用,为节日喜庆活动增添诙谐之乐。
再次,谐音字在政治生活中的运用。
百姓痛恨贪官,巴不得贪官快死,自古皆然。传说有一则笑话:古时候某任潮州知府,是个外省人,说着“官话”。其管家则是本地人,跟着他讲着不准确的“潮州官话”。知府是个大贪官,终日提心吊胆东窗事发,上司来问罪。一日外出,管家急急忙忙跑来对他说:“上面文凭倒下,你死我也死,太太拿去杀了!
”知府极其慌张地跑回府。回来一看,原来是门框上的门匾(谐了“文凭”,即官府文件)倒下来,砸死一只猫(谐音弥--你)和一只鹅(谐音俄--我),鹅被太太拿去杀血拔毛煮熟做了菜准备吃了。知府吓出一身冷汗,哭笑不得。
此外,谐音还在许多方面运用着。
谐音在人名上也曾闹出更多的笑话。如潮汕某工厂有一位姓管名叫江仁的行政干部,有一次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