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管理定律之暗示和诱导-破窗理论.doc

格式:doc   大小:34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管理定律之暗示和诱导-破窗理论.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8/3/8 文件大小: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管理定律之暗示和诱导-破窗理论.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管理定律之暗示和诱导
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经过观察提出了“破窗理论”。
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在这种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    
“破窗理论”更多的是从犯罪的心理去思考问题,但不管把“破窗理论”用在什么领域,角度不同,道理却相似:环境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必须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的窗户”。
推而广之,从人与环境的关系这个角度去看,我们周围生活中所发生的许多事情,不正是环境暗示和诱导作用的结果吗?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平时一直强调的“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就不仅仅是一个空洞的口号,它决定了我们自身的一言一行对环境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如何杜绝“破窗效应”,关键是我们如何去把握环境的这种暗示和诱导的作用。
  对于影响深远的“小过错”,小题大做的处理是非常必要的,以防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正是及时修好“第一个被打碎玻璃的窗户”的明智举措。
[案例]
一个美国教授在给他的研究生讲破窗理论的时候,他开来一辆崭新的汽车放在学校门口,锃光瓦亮,然而车窗没关,而且车门大开。他在车上装了个探头,进行电化教学。所有学生都坐在电化教室里,这位教授就说,大家注意看了,我这辆车,崭新的一辆好车,车门不锁,但贼不敢偷,为什么呢?这车擦得锃光瓦亮,它没有被偷的诱因,没有信号。
教授说完,拿起一把锤子,来到车子跟前,啪把车前面一扇窗户打碎了,说大家注意看了,10分钟之后这辆车必被偷无疑,为什么呢?给贼制造了一个信号,破窗理论,这辆车疏于防范。
大家都看着表,10分钟过去了,却没人理这辆车。教授的脸上就挂不住了,哎,信号不够,拿着锤子又去了,啪又把车的另一扇窗户打碎了,说大家注意看了,10分钟这车必被偷无疑。
过了三五分钟,两个农民模样的人,探头探脑过来了,一看这车,窗户都破了,没人管了,便把车上收音机给卸下来了。又过了两分钟,又来了两个人,一看这轮胎不错,反正也没人管了,破破烂烂的,轮胎卸走了。10分钟之后,这辆车不翼而飞了。
这教授很高兴地说,你看,这就叫破窗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