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文档名称:

2025年高考地理土壤.docx

格式:docx   大小:1,000KB   页数:4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5年高考地理土壤.docx

上传人:精品资源资料 2025/4/28 文件大小:100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5年高考地理土壤.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5年高考地理土壤 】是由【精品资源资料】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高考地理土壤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1
2025年高考地理土壤
一.选择题(共26小题)
1.(2024春•福州期末)为了降低表层土壤盐分,在土地的表面铺设地膜,地膜之下(土地)35厘米左右进行深耕铺设秸秆,从而形成一个隔盐层。“上膜下秸”在治理表层土壤盐分含量的作用是(  )
①表面铺设地膜,减少雨水下渗
②表面铺设地膜,减少水分蒸发
③底下铺设秸秆,减少地下水向上运移
④底下铺设秸秆,隔绝地下水向下运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渭北旱塬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区,长期大面积种植苹果,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但多年苹果种植导致了土壤干层和硝态氮累积,严重制约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渭北旱塬苹果园普遍改种玉米等粮食作物,有效缓解了该地土壤干燥化现象。图(a)示意苹果园改种粮食作物前后土壤水分变化情况,图(b)示意改种前后土壤硝态氮含量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
2.根据渭北旱塬苹果园改种粮食作物前后土壤水分变化情况,推测M、N与改种前、后曲线的对应关系(  )
A.M为改种前,因为苹果树根系深,对深层土壤水分消耗大
B.M为改种后,因为玉米种植需水量多,对表层土壤水分消耗大
C.N为改种前,因为苹果树种植面积广,对表层土壤水分消耗大
D.N为改种后,因为玉米根系发达,对深层土壤水分消耗大
3.渭北旱塬苹果园改种粮食作物后,土壤硝态氮垂直方向发生明显变化,对该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A.改种后,表层土壤水分增多,淋溶作用强
B.改种后,粮食作物对表层土壤硝态氮消耗量增加
C.改种后,防风固沙能力减弱,侵蚀作用强
D.改种后,保持水土能力减弱,水土流失严重
“肥岛效应”是指干年半干革地区的灌丛下方土壤养分富集,灌丛冠下土壤肥力高于灌丛间空旷地带的现象。灌丛的植株、冠面越大,生长耗水量越多。图为塔里木盆地北部荒溪化过程与肥岛效应强度变化关联模式图。据此完成4﹣4题。
4.与灌丛间空旷地带相比,灌丛冠下土壤肥力高主要原因有(  )
①栽留水肥,聚集土壤养分
②枯枝落叶,增强土壤有机质
③逃蔽阳光,减少养分消耗
④根系发达,固定矿物元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
中国钓鱼岛(约26°N)地处东海大陆架,,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如图示意钓鱼岛的典型地形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与北坡相比,高华峰南坡土壤(  )
A.温度低 B.水分多
C.有机质含量少 D.剖面分层明显
6.钓鱼岛的土壤矿物组成和南海诸岛(珊瑚礁岛)差异显著,却与大陆相近,说明钓鱼岛(  )
A.植被类型和南海诸岛明显不同
B.气候特征和南海诸岛明显不同
C.土壤发育阶段与大陆有一致性
D.成土母质特征与大陆有继承性
如图示意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完成7﹣7题。
7.植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参与了(  )
①固体基岩的风化过程
②加快矿物质的淋溶过程
③水分和热量的调节过程
4
④营养元素土壤表层富集过程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土壤碳含量取决于碳的输入量和输出量,自然生态系统中土壤碳输入主要受有机体残渣归还量的影响。下图示意贡嘎山东坡针叶林中四个样地土壤剖面各层碳含量随海拔的分布特征,其中S1~﹣8题。
8.图中a、b、c层分别对应土壤剖面中的(  )
A.母质层、淋溶层、淀积层
B.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
C.淀积层、淋溶层、母质层
D.淋溶层、母质层、淀积层
土壤的冻结和融化过程受气温、积雪、地形、太阳辐射、地表覆盖条件以及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某地区冬春固态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30%左右,某研究所对该地区不同海拔区域冻土层的研究发现,土壤冻结日数和土壤最大冻结深度随海拔的升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如图为该地区不同海拔土壤的平均冻结日数和冻结最大深度的变化图。完成9﹣9题。
5
9.土壤冻结最大深度为80cm处的年降水量最接近(  )
A.700mm B.550mm C.400mm D.900mm
福建省2024年调查了水稻土,对于水含量高的土壤,土壤中的铁元素容易被溶解,可以向下渗漏,也可以向两侧渗漏,铁元素容易转化为容易溶解的价态。种植水稻的土壤需要不断翻种,需要周期性排灌。据此完成10﹣10题。
10.①﹣④含水量较高且大致相同,甲剖面最可能出现在图中①﹣④地中的哪一个(  )
A.① B.② C.③ D.④
11.(2023•莆田模拟)(  )
①土壤性质
②昼夜长短
③植被覆盖
④太阳高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圆叶决明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播种后2个月可在地表形成覆盖层。宁化县紫色土
6
水土流失严重,当地采取“坡改梯+经济作物(油茶)+草(圆叶决明)覆盖”模式进行开发性精准治理,达到开发与治理有机结合的良好效果。如图为坡式梯田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为较快的取得防治紫色土水土流失效果,圆叶决明最佳撒播时间是(  )
A.1月 B.3月 C.6月 D.9月
13.在坡式梯田中,不适宜撒播圆叶决明防治紫色土水土流失的是(  )
A.经济作物树冠下外坡面
B.梯梗
C.经济作物树冠下坡面
D.梯坎
土壤水分是陆地水循环过程的关键环节。马尾松是我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松树,对土壤要求不高,能耐干旱瘠薄的土壤,成为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荒山造林首选的先锋树种。但近年来研究表明,“远看绿油油,近看水土流”的“林下水土流失”问题十分严重。据此完成14﹣14题。
14.造成“远看绿油油,近看水土流”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
A.放松了水土保持的管理
B.降水强度比以前增大
C.林层结构单一,拦蓄降水能力减弱
D.红壤土质疏松
气候是影响植被类型和土壤性质的重要因素。秦巴山区是中国南北过渡带的主体,山区土壤有机碳受气温和降水影响呈现有规律的时空变化。如图示意秦巴山区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与气温、降水的相关系数(绝对数越大,相关性越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15.海拔大于1000米,夏季气温与土壤有机碳呈负相关的理由是(  )
A.降水多,土壤淋溶性强
B.气温高,有机质分解快
C.气温高,矿物质风化快
D.降水多,植物生长茂盛
武夷山是全国首批国家公园试点区之一。研究人员以武夷山五个不同海拔采样点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得出土壤有机碳(以有机质形式储存于土壤中的碳)含量的相关数据(如图)。据此完成16﹣17题。
16.造成武夷山各土层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最大值出现在同一采样点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 B.光照 C.降水量 D.生物量
17.导致武夷山同一海拔土壤有机碳含量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成土母质 B.植被凋落物分布
C.人类活动强度 D.土壤微生物活动
18.(2022秋•龙岩期末)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在我国南方丘陵山区开展了一次“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研学活动,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绘制出“土壤与其他自然要素关系”(图1)和“土壤剖面结构图”(图2)。据此完成19~21题。
8
图中对土壤矿物质的成分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坡度 B.植物 C.降水 D.基岩
通常在细粒物质生长出荒漠植物后,风沙流受阻停滞,形成沙堆。红柳沙包就是荒漠环境中特有的一种由风沙和红柳长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生物地貌类型,该地貌枯枝落叶层和沙层交替出现,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如图为我国罗布泊红柳沙包形成示意图。据此完成19﹣19题。
19.图中风沙沉积层和落叶沉积层的沉积季节分别是(  )
A.春季、秋季 B.冬季、夏季 C.夏季、冬季 D.秋季、春季
土壤持水能力是陆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的重要指标,主要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如孔隙度、有机碳含量等,。当土壤持水饱和后,会产生地表和地下径流。研究者将我均海拔3500m)主要覆盖类型浅层土壤(0~20cm)作为研究对象,得到如表格数据(如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表样地资料表
样地类型
孔隙度(%)
有机碳含量
最大持水量(g•kg﹣1)
非毛管孔
毛管孔
天然林地




沼泽化草甸




非沼泽化草甸




20.根据材料分析,甲、乙、丙三者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丙>甲>乙 D.乙>甲>丙
21.天然林地土壤非毛管孔孔隙度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布地坡度大,砾石比重较大
B.土壤肥力较高,团粒结构良好
C.耕作活动频繁,土壤经常翻松
D.人类过度放牧,土地沙化严重
当降雨强度大于下渗强度,地表开始出现细小水流时,坡面土壤受冲刷会产生细沟。根据土壤粒径与黏结性,可将黄土高原中部和南部划分为不同类型黏土区。如图示意黄土高原四类黏土区的南界线。土壤有机质含量与黏结性呈正相关,土壤粒径与黏结性呈负相关。研究发现,在降水、地形和坡度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图示区域实验点②处比①处形成细沟时间早,细沟侵蚀发育更显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只考虑自然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则Ⅰ→Ⅳ土壤的(  )
10
A.粒径增大 B.黏结性下降
C.有机质减少 D.透水率降低
23.相同降水条件下,实验点②处比①处细沟侵蚀发育更显著的主要原因是(  )
①径流下渗少
②植被覆盖率低
③土壤孔隙大
④土壤有机质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当降雨强度大于下渗强度,地表开始出现细小水流时,坡面土壤受冲刷会产生细沟。根据土壤粒径与黏结性,可将黄土高原中部和南部划分为不同类型黏土区。如图示意黄土高原四类黏土区的南界线。土壤有机质含量与黏结性呈正相关,土壤粒径与黏结性呈负相关。研究发现,在降水、地形和坡度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图示区域实验点②处比①处形成细沟时间早,细沟侵蚀发育更显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为减缓南部黄土区细沟发育,以下举措可行的是(  )
A.减缓地面坡度 B.减少植被覆盖
C.夯实耕作土层 D.增大灌溉水量
气候倾向率反映气候要素的变化趋势,包括气温倾向率(反映气温的变化趋势,气温倾向率为负值,说明随时间的推移,气温呈下降趋势)和降水量倾向率(单位:mm/10年),常适用于表示深层地温的长期变化趋势。表示意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2005~2018年各月深层地温气候倾向率(单位:℃/10年)。完成下面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