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2025年高考历史训练11.doc

格式:doc   大小:50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5年高考历史训练11.doc

上传人:精品资源资料 2025/4/28 文件大小:5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5年高考历史训练11.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5年高考历史训练11 】是由【精品资源资料】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高考历史训练11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1
2025年高考历史训练11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2024•东安区校级开学)新四军成立初,中共中央强调“保存南方革命运动的战略支点”,到正式开拔后强调“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再到1938年秋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后定位为“发展江南(浙、皖南、苏南)闽粤赣游击战争之‘产婆’”。中共中央战略决策的发展(  )
A.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B.说明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C.依托于对全国抗战形势的研判
D.回击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高潮
2.(2024春•宁波期末)以下为某次战役前某军总部发出的《战役行动命令》(节选)。经此一役(  )
聂、贺、关、刘、邓并报军委:
一、情况任务与战役组织见七月廿二日辰命令
二、战役部署及作战地域区分
(一)……
(二)刘邓集团以主力八个团附总部炮兵团一个营破击平定含至榆次段正太线之破坏重点,阳泉张净镇之对元氏以南至安阳段平汉线,德石路,邯大路,榆次至临汾段同蒲线,平遥至壶关段白晋线,临屯公路,应同时分派足够部队宽正面的破袭之,阻敌向正太路增援,相机收复某些据点,对辽平公路应派有力部队积极活动,相机收复沿线某些据点,另以一个团主力住于潞城襄垣间地区。
……
朱彭左
一九四〇年八月八日申
A.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打破
B.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主战场
C.进一步挫败国民党全面进攻
D.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取得对敌优势
3.(2024•葫芦岛二模)1944年,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在晋绥抗日根据地,亲眼见证了八路军拔除日寇根据点的激烈战斗,连连惊呼:“奇迹,奇迹,没有飞机大炮就能很快攻下坚固的据点,真是奇迹!”由此可知,中外记者团(  )
2
A.论证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必然性
B.肯定了中国敌后抗战的成果
C.强调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必要性
D.揭示了中国在二战中的作用
4.(2023秋•通州区期末)毛泽东在某次大会上发表演讲:“有些同志以为我们的红帽子戴了十年,今天又戴三民主义帽子,就表示老不愿意……但如果旧帽子换上了新内容,那事情就变化了,不是不可戴的,反而变为可戴的了。”毛泽东的这一论述,旨在(  )
A.号召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B.结束“左”倾错误的统治
C.团结一切力量应对时局变化
D.实现和平建国的政治目标
5.(2024春•清远期末)“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而现在,南北数千里燃烧的战线使我们开始觉悟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反映出抗日战争(  )
A.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B.开辟了民族复兴的前景
C.开启了民族的新征程
D.促使民族整体性形成
6.(2024•丰顺县模拟)抗日战争时期,美者埃德加•斯诺曾言:“有人贬低游击队的领导人,说他们为什么不更频繁地攻击敌人的大据点。这种批评往往是由于对情况不了解。缺乏军火工业是一个根本的弱点,即使想出巧妙的办法也无法完全克服……因此,他们不得不选择打速决的、得过于失的战斗。”其意在强调当时(  )
A.中国无法迅速战胜日本的根源
B.中日两国的实力存在较大的差距
C.国民党以空间换时间决策正确
D.中共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必要性
7.(2024•恩施市校级开学)九一八事变后,中共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特别是力促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枢纽。而日本政府在西安事变后极力挑拨南京政府和西安方面的关系。1938年,日本陆军部认为,占领了武汉才能切断国共统治地区的联系,并可能产生两党的分裂,结果这一阴谋再次破产。据此可得出的正确推论是(  )
A.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中流砥柱作用
B.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抗战胜利的道路
3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抗战胜利的基石
D.抗日战争大大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8.(2024春•深圳期末)抗战后期,陕甘宁边区国营经济的物资供给量不断增加,已超过了当地群众交给边区政府的租税,私营工商业的资本总额也比抗战初期大幅增加。这反映了(  )
A.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
B.工农联盟理念的贯彻
C.革命工作重心开始转移
D.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
9.(2024•黔东南州二模)1939年1月,毛泽东指出:“由于上级领导的正确,由于指战员的英勇,由于友军的援助……其中友军的援助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人后方的游击战争,没有同处于敌后的友军之配合,也不能得这样大的成绩。”据此可见,毛泽东(  )
A.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巨大
B.强调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作用
C.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认为国共两党须坚持持久战
10.(2024秋•南岗区校级月考)1942年12月,国民政府通电全国,规定各省市重要城市棉花、棉纱、布匹、粮食、煤炭、食油、食盐、纸张等八大类物资为主要限价商品,其他物品为议价商品,严厉推行限价政策。这一举措意在(  )
A.稳定国统区社会秩序
B.打破日军以战养战政策
C.发展民族工商业经济
D.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封锁
11.(2024春•安徽期末)1941年,邓小平指出:“要积极发展工商业与商品流通,争取逃亡地主资本家回来,吸引外来资本家到根据地开办实业。主张搞活流通,刺激商品生产,除了发展公营贸易机构之外,还应鼓励私人企业发展,给商人‘合法赚钱’的机会。”由此可知,此主张(  )
A.壮大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B.巩固了工农苏维埃政权
C.助推了加强各阶层抗日大联合
D.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理论
12.(2024秋•大庆月考)1950年6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不要四面出击”的思想,强调“要在工人阶级的领导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把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团结起来”。他批评
4
了“提早消灭资本主义,实行社会主义”的错误思想。毛泽东这一思想(  )
A.有助于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
B.促进了国家财政经济统一
C.适应了建国初期的社会形势
D.有利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13.(2024•辽宁模拟)1942年12月19日,重庆市政府转行政院令,从1943年1月15日开始对辖区重要市场的物价、运价、工资一律实行限价,限价以1942年11月30日各市场原有价格为准。此限价政策一直执行到1945年。该政策的实施(  )
A.加剧了国统区经济的崩溃
B.暂时缓解了国家经济困难
C.适应了民族解放战争需要
D.维持了国统区币值的稳定
14.(2024•天津模拟)1947年12月,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说道:“由于中国经济的落后性,广大的上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所代表的资本主义经济,即使革命在全国胜利以后,在一个长时期内,他们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还是不可缺少的部分”。这说明(  )
A.中共大力扶持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B.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
C.新民主主义政策实施有其必要性
D.国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
15.(2024春•新城区校级期末)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强调敌后政权在性质上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并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作用,是要靠党员的质量来保证的,而不必有更多的人数,不是要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而是要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使别人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这些指示(  )
A.探索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B.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现
C.调动了各阶层团结抗战的积极性
D.正确区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16.(2024•张家口模拟)据统计,“晋西北抗日根据地11个县在1938年春到1939年春的一年时间里共开展短训班33期,培养妇女干部500多名。”“到1939年8月,晋西北全区的女党员人数从2月时的269人发展到1171人。”这一状况反映出,当时抗日根据地(  )
A.革命形势明显好转 B.男尊女卑观念消失
6
C.社会动员能力加强 D.民主政治得以实现
17.(2024春•台江区校级期末)中国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
A.1931年九一八事变 B.1932年一•二八事变
C.1935年“华北事变” D.1937年卢沟桥事变
18.(2024•滨海新区校级开学)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大公报》的一篇社论说:“三年多的抗战军事……形式上几乎完全是被动的,这次北线之战,敌军未战,我们先攻,敌军将南侵,我们先北战,这在战略上讲,也是一种进步。”该社论内容中,“北线之战”指的是(  )
A.太原会战 B.徐州大战 C.百团会战 D.武汉会战
19.(2024•邯郸二模)抗战后期,晋察冀边区政府筹建了酒精厂、纺织厂、化学厂等一批公营民用企业;成立了管控对外贸易的机构——裕民公司、贸易管理局,调剂商品运销;保护了个体手工业、私人工商业等私人经济。由此可见,此时的晋察冀边区(  )
A.注意创新经济发展模式
B.实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策
C.侧重发展公营民用企业
D.积极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0.(2024•慈溪市校级开学)左权小调是流行于山西晋中地区的民歌,“八月二十三、下午八点半,八路军、决死队……破坏正太路,切断平汉线,同蒲路拦腰斩,鬼子没法干……公路挖成壕,铁路炸断桥,这一场大战,实在呱呱叫。”民歌中的“大战”(  )
A.体现出国共两党精诚合作
B.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企图
C.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
D.使抗战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21.(2024春•茂名期末)1931年10月26日,美国《时代周刊》报道了以下内容(节选)。这折射出当时(  )
在安大略省温莎市的白人,吃惊地看到400名加拿大华人采取与波士顿茶叶党同样的举动,把价值6000美元的日本茶叶、丝绸和海鲜集中在一起,浇上汽油……然后点燃货物。
A.海外侨胞爱国主义热情高涨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
C.中华民族抗战得到世界支持
D.危机促使美国调整对华政策
22.(2024•钦州开学)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在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消灭日、(),使日、伪军的兵力深陷在敌后战场上。用毛泽东的话说:“敌人原欲摧毁敌后战场,再攻正面战场,但是不可能了,为救死计,被迫着同时挑起这两个战场在肩上。”这反映出(  )
6
A.中国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B.敌后战场始终是抗战的主战场
C.国共两党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D.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23.(2024秋•西城区校级月考)如表是九一八事变后厦门大学校园刊物《厦大周刊》中的时论(节选)。以下观点反映出(  )
人物(身份)
观点
教职员代表
“早日消件内争,一致即悔、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并政告各友邦人士
“日人进槎满洲,直接是璨躁我国主权、间接实向世界挑战”
沈家诒(博士)
“日本此次侵占辽宁,是侵我主权、占我领土、完全是有政治性质的纠纷。
根本上说是不能交付国际公断的。即使交付国际公断、亦断无成绩可言”
刘禄(教授)
“一切学术皆为强国之源”“无论是否在战争时期,必须尽量利用科学智识长期作刻苦坚忍的研究,方能一遇外侮,不至失措”
A.教育改良成为救亡主要路径
B.学者血性与理性救国并存
C.国民党不抵抗政策遭到质疑
D.国人意识到科学改变国运
24.(2024•河南开学)1940年山东省临时参议会通过的《人权保障条例》和1941年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通过的《陕甘宁边区保障人权财权条例》均规定:一切抗日人民,不分种族、阶级、党派、性别、职业与宗教,在政治法律上一律平等;一切抗日人民都有人身不受侵犯之权利。这些条例的颁布与实施(  )
A.有利于团结各抗日阶层的力量
B.促成了中国全面抗战局面出现
C.使人民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7
D.完善了根据地的法制建设体系
25.(2024春•云县期末)中国共产党某次会议报告中提到:“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就是推翻外来的民族压迫,废止国内的封建主义的和法西斯主义的压迫……建立一个联合一切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的政治制度。”由此可知,该文献(  )
A.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B.科学的评论了持久战的重要意义
C.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基础
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8
2025年高考历史压轴训练1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2024•东安区校级开学)新四军成立初,中共中央强调“保存南方革命运动的战略支点”,到正式开拔后强调“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再到1938年秋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后定位为“发展江南(浙、皖南、苏南)闽粤赣游击战争之‘产婆’”。中共中央战略决策的发展(  )
A.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B.说明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C.依托于对全国抗战形势的研判
D.回击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高潮
【分析】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材料表明中共中央对新四军的作战战略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直在做出合适的调整,这是在抗争形式一直在变化之下中共中央的具体调整,C项正确;根据所学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与1937年9月,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百团大战之后敌后战争逐渐成为主战场,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共的抗日,与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高潮无关,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2024春•宁波期末)以下为某次战役前某军总部发出的《战役行动命令》(节选)。经此一役(  )
聂、贺、关、刘、邓并报军委:
一、情况任务与战役组织见七月廿二日辰命令
二、战役部署及作战地域区分
(一)……
(二)刘邓集团以主力八个团附总部炮兵团一个营破击平定含至榆次段正太线之破坏重点,阳泉张净镇之对元氏以南至安阳段平汉线,德石路,邯大路,榆次至临汾段同蒲线,平遥至壶关段白晋线,临屯公路,应同时分派足够部队宽正面的破袭之,阻敌向正太路增援,相机收复某些据点,对辽平公路应派有力部队积极活动,相机收复沿线某些据点,另以一个团主力住于潞城襄垣间地区。
……

9
朱彭左
一九四〇年八月八日申
A.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打破
B.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主战场
C.进一步挫败国民党全面进攻
D.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取得对敌优势
【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结合题干“刘邓集团以主力八个团附总部炮兵团一个营破击平定含至榆次段正太线之破坏重点......应同时分派足够部队宽正面的破袭之,阻敌向正太路增援,相机收复某些据点”及抗日战争历程进行回答。
【解答】根据材料“刘邓集团以主力八个团附总部炮兵团一个营破击平定含至榆次段正太线之破坏重点......应同时分派足够部队宽正面的破袭之,阻敌向正太路增援,相机收复某些据点”容可知,这一次战役主要是破坏敌人的交通运输线路,集中在华北地区,时间是1940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百团大战,这一战役,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A项;
当时国共两党全面合作,而且百团大战针对的是日军,而非国民党,排除C项;
此时属于抗战时期,D项描述的是解放战争时期,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分析解答的能力。
3.(2024•葫芦岛二模)1944年,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在晋绥抗日根据地,亲眼见证了八路军拔除日寇根据点的激烈战斗,连连惊呼:“奇迹,奇迹,没有飞机大炮就能很快攻下坚固的据点,真是奇迹!”由此可知,中外记者团(  )
A.论证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必然性
B.肯定了中国敌后抗战的成果
C.强调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必要性
D.揭示了中国在二战中的作用
【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
【解答】根据材料“亲眼见证了八路军拔除日寇根据点的激烈战斗”“奇迹,奇迹,没有飞机大炮就能很快攻下坚固的据点,真是奇迹!”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在见证根据地对日作战后表现出了极大的赞许与肯定,B项正确;
结合所学可知,此时中者团的阐述并未论证中国抗战胜利的必
10
然性,排除A项;
材料重在阐述中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情况,并未提及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相关内容,排除C项;
材料没有阐述中国抗战在二战中的影响与作用,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学生需了解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4.(2023秋•通州区期末)毛泽东在某次大会上发表演讲:“有些同志以为我们的红帽子戴了十年,今天又戴三民主义帽子,就表示老不愿意……但如果旧帽子换上了新内容,那事情就变化了,不是不可戴的,反而变为可戴的了。”毛泽东的这一论述,旨在(  )
A.号召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B.结束“左”倾错误的统治
C.团结一切力量应对时局变化
D.实现和平建国的政治目标
【分析】本题考查了毛泽东思想,解答本题需结合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史实进行分析。
【解答】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排除A项;
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排除B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红帽子”代表红军和红色政权,“三民主义”指国民党的指导思想。由“红帽子戴了十年”“旧帽子换上了新内容”“不是不可戴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会议召开于1937年。随着日本的全面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共产党主张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故C项正确;
材料中的演讲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毛泽东思想,考查了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5.(2024春•清远期末)“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而现在,南北数千里燃烧的战线使我们开始觉悟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反映出抗日战争(  )
A.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B.开辟了民族复兴的前景
C.开启了民族的新征程
D.促使民族整体性形成
【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解答】据材料“南北数千里燃烧的战线使我们开始觉悟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可知,从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