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第一中学校2025-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docx

格式:docx   大小:28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第一中学校2025-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docx

上传人:小果冻 2025/4/29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第一中学校2025-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四川省宜宾市南溪第一中学校2025-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是由【小果冻】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四川省宜宾市南溪第一中学校2025-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四川省宜宾市南溪第一中学校2025-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总分: 100分  年级/班级: 高二〔1〕班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要求: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 以下哪项不是细胞器的分类?
A. 线粒体
B. 细胞膜
C. 内质网
D. 核糖体
2.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
A. 磷脂和蛋白质
B. 脂肪和蛋白质
C. 脂肪和糖类
D. 蛋白质和核酸
3. 以下哪种细胞器负责蛋白质的合成和修饰?
A. 线粒体
B. 细胞核
C. 核糖体
D. 高尔基体
4. 以下哪种生物属于原核生物?
A. 腐生菌
B. 真菌
C. 绿色植物
D. 动物
5. 以下哪项不是细胞呼吸的产物?
A. 二氧化碳
B. 水分子
C. 能量
D. 碳水化合物
6. 以下哪项不是生物的遗传现象?
A. 亲子代之间的相似性
B. 亲子代之间的差异性
C. 子代个体之间的相似性
D. 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7. 以下哪项不是DNA的结构特点?
A. 分子呈双螺旋结构
B. 由脱氧核糖、磷酸和碱基组成
C. 碱基之间是氢键连接
D. 双螺旋结构稳定
8. 以下哪项不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A. 光照
B. 二氧化碳
C. 水
D. 酶
9. 以下哪种生物进行光合作用?
A. 蓝藻
B. 蘑菇
C. 青菜
D. 真菌
10. 以下哪项不是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A. 物种多样性
B. 生态系统多样性
C. 生态位多样性
D. 基因多样性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要求:本大题共10小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题后的横线上。
1.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根本单位。
2.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3. 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4.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根本区别在于细胞核的结构。
5. 细胞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6. 生物的遗传现象包括亲子代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7. DNA分子的结构特点为双螺旋结构,由脱氧核糖、磷酸和碱基组成。
8. 光合作用的条件包括光照、二氧化碳和水。
9. 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氧气和葡萄糖。
10.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要求:本大题共5小题,请根据所学知识,简要答复以下问题。
1. 简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2. 简述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3. 简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及其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4. 简述光合作用的反响过程及其对生物和环境的意义。
5. 简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及其保护措施。
四、实验题〔每题10分,共20分〕
要求:本大题共2小题,请根据实验原理和步骤,完成实验报告。
1. 实验目的: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实验原理:通过染色剂将染色体染色,利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实验步骤:
〔1〕选取洋葱鳞片叶作为实验材料。
〔2〕将洋葱鳞片叶切成薄片,放入清水中漂洗。
〔3〕将漂洗后的洋葱鳞片叶放入解离液中浸泡,使细胞别离。
〔4〕将解离后的洋葱鳞片叶放入染色液中染色。
〔5〕将染色后的洋葱鳞片叶用显微镜观察,记录有丝分裂各个阶段的特点。
2. 实验目的:观察酵母菌发酵过程中产生气泡的原因。
实验原理: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释放导致气泡产生。
实验步骤:
〔1〕准备酵母菌溶液和葡萄糖溶液。
〔2〕将酵母菌溶液与葡萄糖溶液混合,放入发酵瓶中。
〔3〕观察发酵过程中气泡的产生情况。
〔4〕记录气泡产生的原因及产生速度。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要求:本大题共2小题,请结合所学知识,对以下问题进行论述。
1. 论述生物进化过程中的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原理,并举例说明。
2. 论述生物遗传学中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关系。
六、应用题〔每题10分,共20分〕
要求:本大题共2小题,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并解答以下问题。
1. 分析以下遗传图解,答复相关问题:
〔1〕该遗传图解表示的是哪种遗传方式?
〔2〕该遗传方式中,亲本的基因型是什么?
〔3〕子代中表现隐性性状的个体占多少比例?
〔4〕如果该遗传方式为伴性遗传,请说明其性别分布特点。
2. 分析以下实验现象,答复相关问题:
〔1〕实验中使用了哪些试剂?其作用是什么?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哪些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3〕根据实验结果,提出可能的解释或结论。
本次试卷答案如下: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B
解析: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结构,不属于细胞器。
2. A
解析: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这是其根本的结构和功能特性。
3. C
解析: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不涉及蛋白质的修饰。
4. A
解析:腐生菌属于原核生物,而真菌、绿色植物和动物是真核生物。
5. D
解析:细胞呼吸的产物包括二氧化碳、水分子和能量,不包括碳水化合物。
6. C
解析:生物的遗传现象包括亲子代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的相似性。
7. D
解析: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稳定,这是其结构特点之一。
8. D
解析:光合作用的条件包括光照、二氧化碳和水,酶不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9. A
解析:蓝藻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
10. C
解析:生态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之一,而不是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 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根本单位
2. 磷脂和蛋白质
3. 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4. 细胞核的结构
5. 二氧化碳和水
6. 亲子代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7. 双螺旋结构,由脱氧核糖、磷酸和碱基组成
8. 光照、二氧化碳和水
9. 氧气和葡萄糖
10. 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为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分布其中;功能包括物质的进出、细胞识别和信息传递。
2. 线粒体的结构特点为双层膜结构,内部有嵴和基质;功能为细胞内的能量转换。
3.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使得遗传信息可以稳定地复制和传递;在遗传信息传递中,DNA通过复制传递给下一代。
4. 光合作用的反响过程包括光反响和暗反响;对生物和环境的意义包括提供能量和氧气,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5.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包括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提供生物资源等;保护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控制生物入侵等。
三、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原理是指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应环境的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殖,从而将有利变异遗传给后代。例如,长颈鹿的颈部长可以帮助它们吃到高处的树叶。
2.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是指一个基因座上两个等位基因中,一个表现而另一个不表现。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关系是基因型决定表现型,但表现型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四、应用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1〕该遗传图解表示的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亲本的基因型为Aa。
〔3〕子代中表现隐性性状的个体占1/4。
〔4〕如果该遗传方式为伴性遗传,男性表现隐性性状的概率为1/2,女性表现隐性性状的概率为1/4。
2. 〔1〕实验中使用了淀粉酶和碘液,淀粉酶催化淀粉分解,碘液用于检测淀粉的存在。
〔2〕观察到淀粉分解后的溶液颜色变浅,说明淀粉被分解。
〔3〕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淀粉酶催化淀粉分解的结论。
本次试卷答案如下:
四、实验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实验目的: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实验原理:通过染色剂将染色体染色,利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实验步骤:
〔1〕选取洋葱鳞片叶作为实验材料。
〔2〕将洋葱鳞片叶切成薄片,放入清水中漂洗。
〔3〕将漂洗后的洋葱鳞片叶放入解离液中浸泡,使细胞别离。
〔4〕将解离后的洋葱鳞片叶放入染色液中染色。
〔5〕将染色后的洋葱鳞片叶用显微镜观察,记录有丝分裂各个阶段的特点。
答案:
〔1〕洋葱鳞片叶。
〔2〕清水漂洗,去除杂质。
〔3〕解离液,使细胞别离。
〔4〕染色液,使染色体着色。
〔5〕有丝分裂各个阶段的特点,如前期染色体凝聚、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染色体别离、末期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2. 实验目的:观察酵母菌发酵过程中产生气泡的原因。
实验原理: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释放导致气泡产生。
实验步骤:
〔1〕准备酵母菌溶液和葡萄糖溶液。
〔2〕将酵母菌溶液与葡萄糖溶液混合,放入发酵瓶中。
〔3〕观察发酵过程中气泡的产生情况。
〔4〕记录气泡产生的原因及产生速度。
答案:
〔1〕酵母菌溶液和葡萄糖溶液。
〔2〕发酵瓶,提供发酵环境。
〔3〕气泡的产生情况,记录气泡数量和大小。
〔4〕气泡产生的原因是酵母菌发酵产生二氧化碳,产生速度与酵母菌数量和葡萄糖浓度有关。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论述生物进化过程中的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原理,并举例说明。
答案:
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原理是指在自然环境中,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殖,从而将有利基因传递给后代。举例:达尔文的进化论中提到的长颈鹿的例子,长颈鹿的颈部长可以帮助它们吃到高处的树叶,因此在食物竞争中有更大的生存优势。
2. 论述生物遗传学中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关系。
答案: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是指在一个基因座上,两个等位基因中,一个基因的表现型可以掩盖另一个基因的表现型。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关系是基因型决定表现型,但表现型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豌豆的黄色种子是由显性基因Y控制,而绿色种子是由隐性基因y控制,如果个体基因型为YY或Yy,那么表现为黄色种子。
六、应用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分析以下遗传图解,答复相关问题:
〔1〕该遗传图解表示的是哪种遗传方式?
〔2〕该遗传方式中,亲本的基因型是什么?
〔3〕子代中表现隐性性状的个体占多少比例?
〔4〕如果该遗传方式为伴性遗传,请说明其性别分布特点。
答案:
〔1〕该遗传图解表示的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亲本的基因型为Aa。
〔3〕子代中表现隐性性状的个体占1/4。
〔4〕如果该遗传方式为伴性遗传,男性表现隐性性状的概率为1/2,女性表现隐性性状的概率为1/4。
2. 分析以下实验现象,答复相关问题:
〔1〕实验中使用了哪些试剂?其作用是什么?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哪些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3〕根据实验结果,提出可能的解释或结论。
答案:
〔1〕实验中使用了淀粉酶和碘液,淀粉酶用于催化淀粉分解,碘液用于检测淀粉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