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城东片2025—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全科竞赛语文试卷 】是由【小果冻】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城东片2025—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全科竞赛语文试卷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城东片2025—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全科竞赛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总分:150分 年级/班级:九年级
试卷标题: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城东片2025—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全科竞赛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共5题,每题2分〕
要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假设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缺乏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咸〞字在文中的意思最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都 ,全 ,只 ,都
,“乃〞字在文中的意思最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就……
,“其〞字在文中的意思最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乃〞字在文中的意思最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就……
,“乃〞字在文中的意思最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就……
二、现代文阅读〔共5题,每题2分〕
要求: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的题目。
?小石潭记?
从唐模村西行数百步,有一石潭,深不可测。潭中石壁,如刀削斧劈,壁上苔痕,青翠欲滴。潭水清澈见底,游鱼可数。潭边有一座石桥,桥上有一座亭子,亭子内有石桌石凳,可供游客歇息。
潭中有一块巨石,形似龟背,名叫“龟石〞。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位老渔夫在这里垂钓,突然发现龟石下有一只巨大的金龟,便起心动念,想将金龟捞上来。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将金龟捞了上来。然而,当他将金龟放在手中时,金龟突然变成了一只普通的石龟,老渔夫惊得目瞪口呆。从此以后,潭中的金龟再也没有出现过。
潭边有一棵古老的柳树,树干粗壮,枝叶繁茂。传说这棵柳树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栽。白居易曾在这里游玩,被这里的山水美景所吸引,便在潭边种下了这棵柳树。至今,这棵柳树仍然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潭边还有一座小亭,名叫“望月亭〞。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位年轻的渔夫在这里捕鱼,突然发现潭中有一轮明月。他惊喜万分,便将这一奇观画了下来。从此以后,这轮明月便永远留在了潭中。
,“其〞字在文中的意思最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乃〞字在文中的意思最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就……
,“其〞字在文中的意思最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乃〞字在文中的意思最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就……
,“乃〞字在文中的意思最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就……
三、诗歌鉴赏〔共5题,每题2分〕
要求: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的题目。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更〞字在文中的意思最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更〞字在文中的意思最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更〞字在文中的意思最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更〞字在文中的意思最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更〞字在文中的意思最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四、作文〔共1题,50分〕
要求:以“家乡的变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五、综合阅读〔共5题,每题2分〕
要求: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的题目。
?我的母亲?
母亲是个好劳动者,也是个好母亲。她没有受过教育,不懂得什么科学育儿方法,但她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把五个孩子拉扯大。
母亲是个勤劳的人。每天天刚蒙蒙亮,她就起床忙碌起来。她先是要生火做饭,然后要去菜地里摘菜,回来洗菜、切菜。等到饭菜做好,她又要去田里干活。她总是忙忙碌碌,不知疲倦。
母亲是个善良的人。她总是乐于助人。村里的邻居谁家有了困难,她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她总是把家里的好吃的分给邻居,把家里的衣服给邻居穿。
母亲是个聪明的人。她虽然没有受过教育,但她懂得很多道理。她知道怎样教育孩子,知道怎样处理家庭矛盾。她总是把家里的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
,“她〞字在文中的意思最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她〞字在文中的意思最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她〞字在文中的意思最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她〞字在文中的意思最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她〞字在文中的意思最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六、文言文翻译〔共5题,每题2分〕
要求:将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欲穷其林。
:“缺乏为外人道也。〞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
本次试卷答案如下:
一、文言文阅读
1. A
解析思路:根据句子“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可知,“咸〞在此句中表示“都,全〞。
2. B
解析思路:根据句子“渔人甚异之〞可知,“乃〞在此句中表示“才〞。
3. D
解析思路:根据句子“此中人语云:‘缺乏为外人道也。’〞可知,“其〞在此句中表示“他们的〞。
4. A
解析思路:根据句子“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可知,“乃〞在此句中表示“于是〞。
5. A
解析思路:根据句子“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可知,“乃〞在此句中表示“于是〞。
二、现代文阅读
1. A
解析思路:根据句子“潭中有一块巨石,形似龟背,名叫‘龟石’。〞可知,“其〞在此句中表示“这〞。
2. B
解析思路:根据句子“潭边有一棵古老的柳树,树干粗壮,枝叶繁茂。〞可知,“乃〞在此句中表示“就〞。
3. D
解析思路:根据句子“潭边还有一座小亭,名叫‘望月亭’。〞可知,“其〞在此句中表示“他们的〞。
4. A
解析思路:根据句子“潭水清澈见底,游鱼可数。〞可知,“乃〞在此句中表示“于是〞。
5. B
解析思路:根据句子“潭中有一块巨石,形似龟背,名叫‘龟石’。〞可知,“其〞在此句中表示“那〞。
三、诗歌鉴赏
1. C
解析思路:根据句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知,“更〞在此句中表示“再〞。
2. C
解析思路:根据句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知,“更〞在此句中表示“再〞。
3. C
解析思路:根据句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知,“更〞在此句中表示“再〞。
4. C
解析思路:根据句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知,“更〞在此句中表示“再〞。
5. C
解析思路:根据句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知,“更〞在此句中表示“再〞。
四、作文
答案略。
五、综合阅读
1. A
解析思路:根据句子“母亲是个好劳动者,也是个好母亲。〞可知,“她〞在此句中表示“母亲〞。
2. A
解析思路:根据句子“她没有受过教育,不懂得什么科学育儿方法。〞可知,“她〞在此句中表示“母亲〞。
3. A
解析思路:根据句子“她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把五个孩子拉扯大。〞可知,“她〞在此句中表示“母亲〞。
4. A
解析思路:根据句子“她总是乐于助人。〞可知,“她〞在此句中表示“母亲〞。
5. A
解析思路:根据句子“她知道怎样教育孩子,知道怎样处理家庭矛盾。〞可知,“她〞在此句中表示“母亲〞。
六、文言文翻译
1. 再往前走,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解析思路:将“复前行〞翻译为“再往前走〞,“欲穷其林〞翻译为“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2. 这里的人说:“不值得对外人说。〞
解析思路:将“此中人语云〞翻译为“这里的人说〞,“缺乏为外人道也〞翻译为“不值得对外人说〞。
3. 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之前所做的标记,结果迷路了,再也找不到原来的路了。
解析思路:将“太守即遣人随其往〞翻译为“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翻译为“寻找之前所做的标记,结果迷路了,再也找不到原来的路了〞。
4. 南阳的刘子骥,是一位高尚的士人,听到这件事,快乐地方案前往。
解析思路:将“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翻译为“南阳的刘子骥,是一位高尚的士人〞,“闻之,欣然规往〞翻译为“听到这件事,快乐地方案前往〞。
5.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来探访。
解析思路:将“后遂无问津者〞翻译为“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来探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