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高中化学第一章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是由【海洋里徜徉知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中化学第一章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1课时 物质的分类
夯实基础·轻松达标
,下面对纯碱采用不同分类法进行的分类中正确的是( )
答案C
解析根据组成可知Na2CO3属于盐,且为正盐;根据金属阳离子分类,Na2CO3属于钠盐;根据酸根阴离子分类,Na2CO3属于碳酸盐;根据溶解性分类,Na2CO3属于易溶性盐,C正确。
2.“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 nm的材料,若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是( )
答案B
解析纳米材料的粒子直径与胶体粒子直径具有相同数量级,因此所得混合物是胶体。
、名称(或俗名)、化学式都正确的是( )
氢氧化钙 Ca(OH)2
二氧化碳 CO2
硫酸 H2S
烧碱 Na2CO3
答案B
解析氢氧化钙属于碱,不属于碱性氧化物,A项错误;二氧化碳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B项正确;硫酸的化学式是H2SO4,C项错误;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名,属于碱,Na2CO3的俗名是纯碱,属于盐,D项错误。
( )
答案A
解析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两类,单质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故A项正确。溶液属于混合物,故B项错误。无机物并不都是化合物,还有单质;氧化物、非氧化物并不属于酸,故C项错误。无机物和有机物中既有纯净物,也有混合物,且氧化物属于化合物,故D项错误。
、浊液、胶体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淀粉溶液、豆浆
、泥水、血液
、食盐水、茶叶水
(OH)2悬浊液、澄清石灰水、石灰浆
答案B
解析A项中淀粉溶液、豆浆都是胶体;C项中白糖水、食盐水、茶叶水都是溶液;D项中Ca(OH)2悬浊液、石灰浆是浊液,澄清石灰水是溶液。
( )
选
项
碱
酸
盐
碱性
氧化物
酸性
氧化物
A
NaOH
H2SO4
BaCO3
SO2
CO2
B
NaOH
HCl
NaCl
Na2O
CO
C
NaOH
CH3COOH
CaCl2
CO
SO2
D
KOH
HNO3
CaCO3
CaO
SO3
答案D
解析A项中SO2不是碱性氧化物;B项中CO不是酸性氧化物;C项中CO不是碱性氧化物。
( )
,溶液与浊液也有
~100 nm之间
nm
答案A
解析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现象,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小于1nm,溶液和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能透过滤纸,悬浊液中的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滤纸,A错误;B、C、D正确。
,请选出1种物质,它与另外3种物质属于不同的分类,请将挑选出的物质的序号及挑选依据填入下表:
组别
备选项
挑选项序号
挑选依据
(1)
(2)
- -
-
(3)
答案(1)A 其余均为酸性氧化物(或D 其余均为气体)
(2)C 其余均为离子
(3)D 其余均为气体
解析物质的分类方法很多,同一种物质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属于不同的类别。在对物质进行分类时,要对每一组内的物质从状态、组成特点、性质等多方面进行多方位思考,寻找规律、分析异同,根据题目要求分析解答。
提升能力·跨越等级
:
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答案C
解析A项,纯净物中包含化合物;B项,碱性氧化物属于化合物,二者属于包含关系;D项,钠盐与碳酸盐属于交叉关系。
( )
答案D
解析单质是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纯净物,但同素异形体之间形成的物质虽含有同一种元素,但包含不同的分子,是混合物;化合物必须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形成的纯净物。
( )
、Ca(HCO3)2、Cu2(OH)2CO3都属于碳酸盐
、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CuSO4·5H2O)和干冰属于化合物,铁矿石属于混合物
,可由Ba(OH)2一步转化生成NaOH
答案B
解析A项,CaCO3是碳酸的正盐,Ca(HCO3)2是碳酸的酸式盐,Cu2(OH)2CO3是碳酸的碱式盐,三者都属于碳酸盐;B项,纯碱属于盐类;C项,蓝矾是含结晶水的化合物,干冰是固态CO2,二者都属于化合物;D项,利用反应Ba(OH)2+Na2CO3BaCO3↓+2NaOH可制得NaOH。
。透析时,病人的血液通过浸在透析液中的透析膜进行循环和透析。血液中的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透过透析膜,血液内的毒性物质则可以透过。由此可以判断( )
、血细胞不溶于水,毒性物质可溶于水
,毒性物质以离子形式存在
、血细胞的粒子直径大于毒性物质的粒子直径
、血细胞不能透过滤纸,毒性物质能透过滤纸
答案C
解析透析膜属于半透膜,可用来分离提纯物质,蛋白质、血细胞的粒子直径大,不能透过半透膜,毒性物质的粒子直径小,能透过半透膜。
( )
①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②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 ③Cu(OH)2既是碱又是纯净物 ④稀盐酸和醋酸既是化合物又是酸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大多数金属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故①错误;②和③均正确;稀盐酸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④错误。
( )
答案A
解析A项形成的是浊液,不稳定;B、D项形成的是溶液,很稳定;C项形成的是胶体,处于介稳状态。
,科学家通过电解Fe2O3、SiO2、CaO的熔融液(1 600 ℃)制得了铁,按照树状分类法对熔融液中的三种物质进行分类,其中正确的是( )
答案C
解析熔融液为三种物质的混合物,但其中每一种物质都是化合物,即都是纯净物。
( )
(OH)3胶体:向沸水中滴入饱和FeCl3溶液
、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答案C
解析向沸水中滴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可制备氢氧化铁胶体,A项正确;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可以通过可见光束照射的方法来区别溶液和胶体,B项正确;氯化铁溶液不是胶体,C项错误;半透膜允许直径在1nm以下的小分子或离子透过,1nm以上的粒子不透过,因此可以用半透膜除去淀粉溶液中的少量NaCl,D项正确。
,并与同学交流。
(1)请按下列线条提示,画出Fe、Cu、S、H2、HCl、NaOH、H2SO4、Ba(OH)2、NaHCO3、K2O、CuO、NaCl的树状分类图:
(2)对下列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①硫在氧气里燃烧 ②红磷在氧气里燃烧 ③铁丝在氧气里燃烧 ④铝箔在氧气里燃烧 ⑤蜡烛在氧气里燃烧
答案(1)从左往右:Fe、Cu S、H2 HCl、H2SO4 NaOH、Ba(OH)2 NaCl、NaHCO3 K2O、CuO
(2)分类标准1(是不是化合反应):化学反应①②③④为一类,都是化合反应;反应⑤不是化合反应。
分类标准2(反应物的特点):化学反应①②为一类,都是非金属单质与氧气反应;化学反应③④为另一类,都是金属单质与氧气反应;反应⑤是化合物与氧气反应。
分类标准3(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①②③④⑤为一类,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
(1)如图是在实验室中进行氢氧化铁胶体丁达尔效应实验的示意图,该图中的一处明显错误是,原因是(试从分散系的分类进行讨论说明)。 
(2)欲在树林中观察到丁达尔效应,你认为一天中最有可能观察到该现象的时间是,理由是。 
(3)去树林观察丁达尔效应有诸多不便,聪明的你想出了许多在家里看到丁达尔效应的方法,其中最简单、最环保的方法是。 
答案(1)空气中也出现了光柱 光进入烧杯前,穿过的空气不是胶体,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2)清晨 清晨树林中存在水雾,雾是胶体,阳光透过树叶间隙形成光束,光束穿过这些水雾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3)打开暖瓶(或加热水)让水蒸气升腾起来,用一束光照射即可(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1)光进入烧杯前,穿过的空气不是胶体,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图中的明显错误是空气中也出现了光柱。
(2)清晨,树林中存在水雾,阳光透过树叶的间隙形成光束,穿过这些水雾会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一天中最有可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时间是清晨。
(3)在家中观察丁达尔效应,可打开暖瓶(或加热水)让水蒸气升腾起来,用一束光照射即可。
贴近生活·拓展创新
★纯净物可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1)如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填字母)。 
(2)从H、O、S、N、K、Ba六种元素中任选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常见物质,并将物质的化学式填在下表相应的类别中:
物质类别
酸
碱
盐
氧化物
化学式
(3)从上表中选出一种酸和一种氧化物,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B
(2)H2SO4 KOH KNO3 K2O(答案合理即可)
(3)H2SO4+K2OK2SO4+H2O(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1)图中是对同类事物按照某种属性进行再分类的分类法,属于树状分类法。
(2)题干中的六种元素中任选两种或三种可以形成的酸有H2SO4、HNO3、H2S等,可以形成的碱有KOH、Ba(OH)2、NH3·H2O等,可以形成的盐有Ba(NO3)2、KNO3、K2SO4、BaSO4、NH4NO3等,可以形成的氧化物有H2O、SO3、SO2、NO、NO2、K2O、BaO等。
(3)能够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一般为金属氧化物,如K2O+H2SO4K2SO4+H2O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