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四川省宜宾市四中高三生物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 】是由【海洋里徜徉知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四川省宜宾市四中高三生物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四川省宜宾市四中2020届高三生物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
,过滤得到不含酵母细胞的汁液,往其中加入蔗糖溶液并密封一段时间后,发现有气泡冒出和酒精产生。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气泡中的主要成分能使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变成灰绿色
B. 在正常酵母细胞中,酒精产生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C. 研磨过程破坏细胞结构,但不破坏酶的空间结构
D. 实验说明酶可以在缺乏活细胞的环境中发挥催化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
无氧呼吸一般是指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动植物细胞把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能产生酒精和CO2。
【详解】A、气泡中的主要成分是CO2,酒精才能使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变成灰绿色,A错误;
B、在正常酵母细胞中,酒精产生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B正确;
C、研磨过程破坏细胞结构,但不破坏酶的空间结构,高温、强酸强碱等可以破坏酶的空间结构,C正确;
D、实验用的是不含酵母细胞的汁液,说明酶可以在缺乏活细胞的环境中发挥催化作用,D正确。
故选A。
,植物光合作用增长速率随C02浓度变化的情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与A点相比,B点时叶绿体内C5的含量较高
B. 图中D点时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值
C. 与D点相比,C点时叶绿体内[H]的含量较低
D. 若其他条件不变,在缺镁培养液中培养时,D点会向右移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
图中,光合作用增长速率类似于种群增长曲线的增长速率,因此只要增长速率大于零,光合作用强度就不断增加。图中可以看出,C点增长速率最大,到D点是增长速率降为0,此时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温度、CO
2浓度等,一般光合作用达到饱和点时,自变量将不再成为限制因素。
【详解】A. 与A点相比,B点时细胞内的CO2含量多,合成C5的速率不变,但固定消耗的C5的速率增多,因此积累的C5含量较低,A错误;
B. 图中纵轴代表光合作用增长率,D点之前光合速率一直在增长,因此D点光合速率最大,B正确;
C. 与D点相比,C点时细胞内CO2含量少,[H]合成的速度不变,但消耗速率减少,因此积累[H]的含量较髙,C错误;
D. 横坐标表示二氧化碳浓度,D点时光合速率不再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而加快,说明D点时二氧化碳不再是限制因素,光合作用达到饱和点,镁是参与形成叶绿素的元素,缺镁使光反应速率减弱,暗反应也会减弱,需要的二氧化碳减少,D点左移,D错误。
故选B。
( )
A. 鸡蛋煮熟食用易消化,因为蛋白质加热过程中被水解成多肽
B. 快跑比慢跑耗氧多,机体不易积累乳酸,更益于人体健康
C. 过敏反应发生时,应给患者注射单克隆抗体
D. 泡菜腌制的时间合适时亚硝酸盐含量较低,适宜食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高温、过酸、过碱会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使蛋白质变性失活;提倡慢跑是不致因剧烈运动导致氧的不足,而使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的大量积累会使肌肉酸胀乏力。
【详解】A、鸡蛋煮熟食用易消化,因为高温使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变得伸展、松散,容易被蛋白酶水解,A错误;
B、快跑比慢跑耗氧多,机体容易积累乳酸,不利于人体健康,B错误;
C、过敏反应发生时,应给患者注射或服用抗过敏的药物,C错误;
D、泡菜腌制的时间合适时亚硝酸盐含量较低,适宜食用,D正确。
故选D。
,下列有关实验合理的是( )
A. 用卡诺氏液固定经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洋葱根尖细胞的形态
B. 用双缩脲试剂提取花生种子匀浆中的脂肪和蛋白质
C. 用重铬酸钾溶液检验酒精的产生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D. 用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答案】A
【解析】
【分析】
卡诺氏液可以固定细胞形态,双缩脲试剂可以检测蛋白质,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溶液可以检测酒精,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会用到清水和蔗糖溶液。
【详解】A、洋葱的不定根经低温诱导后,应该剪取根尖用卡诺氏液浸泡以固定细胞形态,用酒精冲洗之后再制作装片观察,A正确;
B、双缩脲试剂是用于检测材料中是否有蛋白质,如有蛋白质会呈现紫色反应,B错误;
C、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遇酒精会由橙色变成灰绿色,可用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不可用于探究种群数量的变化,C错误;
D、,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D错误。
故选A。
叙述,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B. 外界环境改变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都能使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
C. 正常机体中只要调节机制正常运行,内环境就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D. 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内环境是组织细胞赖以生存的内部环境,内环境稳态是组织细胞正常代谢的必要条件,也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A正确;
B、外界环境改变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都能使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B正确;
C、正常机体中的调节机制正常运行对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环境的剧烈改变超过了正常机体的调节能力,内环境就不能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C错误;
D、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正确。
故选C。
( )
A. 从南美洲大陆迁徙到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雀,由于各个岛上的食物和栖息条件互不相同,因此不同种群的进化方向也不相同,各种群因此朝不同方向共同进化
B. 随着农药的不断使用,害虫的抗药性也在不断增强,这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C. 不同群落的丰富度一般是不同的,因此丰富度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D. 乡村一个池塘,每天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但第二天早晨池水依然清澈如故,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区分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根本是看是否符合人的需要。
【详解】A、从南美洲大陆迁徙到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雀,由于各个岛上的食物和栖息条件互不相同,因此不同种群的进化方向也不相同,各种群因此朝不同方向进化,但不是共同进化,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进化,A错误;
B、随着农药的不断使用,抗药性害虫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大,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错误;
C、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度,不同群落的丰富度一般是不同的,因此丰富度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C正确;
D、乡村一个池塘,每天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但第二天早晨池水依然清澈如故,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D错误。
故选C。
(CAM)途径属于某些植物特殊的CO2固定方式:夜晚气孔开放,通过一系列反应将CO2固定于苹果酸,并储存在液泡中(甲);白天气孔关闭,苹果酸运出液泡后放出CO2,供叶绿体的暗反应利用(乙)。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夜晚,叶肉细胞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
(2)该植物细胞进行卡尔文循环的场所是叶绿体____________;参与卡尔文循环的CO2直接来源于____________过程,被固定后生成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__(填“C3”或“C5”)。
(3)该植物夜晚____________(能/不能)合成有机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叶绿体内部有一些颗粒,它们被看作叶绿体的“脂质仓库”,其体积随叶绿体的生长而逐渐变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研究发现,玉米固定CO2的途径类似CAM途径,若将小麦和玉米置于相同的强光、高温和干旱环境中,一段时间后,____________(小麦或玉米)生长更好,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线粒体 (2). 基质 (3). 苹果酸分解和细胞呼吸(有氧呼吸) (4). C3 (5). 不能 (6). 夜晚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反应,不能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 (7). 颗粒中的脂质参与构成叶绿体中的膜结构 (8). 玉米 (9). 植物在强光、高温和干旱环境中,植物大量失水导致气孔关闭,植物体内的CO2浓度会降低。小麦在较低CO2浓度时光合作用强度降低,玉米在较低浓度的CO2环境中可进行较强的光合作用,故玉米比小麦生长更好。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在这两个阶段中,第一阶段是直接需要光的称为光反应,第二阶段不需要光直接参加,是二氧化碳转变为糖的反过程称为暗反应。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场所位于类囊体膜,暗反应的场所在叶绿体基质。光反应的发生需要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酶参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两大重要的代谢反应,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差值称为净光合作用。
【详解】(1)在夜晚,叶肉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
(2)该植物细胞进行卡尔文循环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从图示可以看出,参与卡尔文循环的CO2直接来源于苹果酸分解和细胞呼吸(有氧呼吸)过程。CO2与RuBP生成C3,被固定后生成的化合物是C3。
(3)夜晚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反应,不能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因此该植物夜晚不能合成有机物。
(4)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叶绿体内部有一些颗粒,它们被看作叶绿体的“脂质仓库”,其体积随叶绿体的生长而逐渐变小,可能的原因是颗粒中的脂质参与构成叶绿体中的膜结构(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
(5)研究发现,玉米固定CO2的途径类似CAM途径,若将小麦和玉米置于相同的强光、高温和干旱环境中,一段时间后,玉米生长更好,其原因是植物在强光、高温和干旱环境中,植物大量失水导致气孔关闭,植物体内的CO
2浓度会降低。小麦在较低CO2浓度时光合作用强度降低,玉米在较低浓度的CO2环境中可进行较强的光合作用,故玉米比小麦生长更好。。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信息能力,能够从图中看出固定CO2的方式,是本题的切入点。
(GD)的发病机制:机体产生抗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其中一种TRAb的作用酷似促甲状腺激素(TSH),能结合并激活TSH受体,甲状腺被兴奋,引起甲亢和甲状腺肿,因而这种TRAb又称为TSH受体刺激性抗体(TSAb)。
(1)调查发现,同卵双生相继发生GD者达30%60%;异卵双生仅为3%9%。由此可推知,GD的发病可能与______有关。从免疫学角度看这种病是一种____疾病。
(2)TSH受体位于_____细胞膜上。由TSAb引起的甲亢患者血清中的TSH浓度_____(用“低于/高于/等于”作答)健康人。
(3)放射性碘131(131I)治疗甲亢原理是:甲状腺细胞具有高度选择性摄取131I的特性,增生的甲状腺组织受到131I所发射的β射线的照射而遭到破坏,使甲亢缓解或治愈。甲状腺细胞能高度选择性摄取131I的根本原因是____。进行131I治疗前患者应____(用“禁食/大量食用”作答)海带、紫菜、深海鱼油、含碘复合维生素类等含碘食物。
【答案】 (1). 遗传因素(补充答案:家族史/家族遗传) (2). 自身免疫 (3). 甲状腺(滤泡) (4). 低于 (5). 运载碘的载体蛋白的基因在该细胞中选择性表达(补充答案:相关的载体蛋白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或基因选择表达) (6). 禁食
【解析】
【分析】
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
【详解】(1)根据题中信息“同卵双生相继发生GD者达30%60%;异卵双生仅为3%9%”,由此可推知,GD的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由于机体产生抗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能结合并激活TSH受体,甲状腺被兴奋,引起甲亢和甲状腺肿,所以从免疫学角度看这种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
(2)TSH作用于甲状腺,所以其受体位于甲状腺(滤泡)细胞膜上。由TSAb引起的甲亢患者血清中的甲状腺激素增多,由于负反馈调节,TSH浓度低于健康人。
(3)甲状腺细胞摄取131I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运载碘的载体蛋白。所以甲状腺细胞能高度选择性摄取131I的根本原因是运载碘的载体蛋白的基因在该细胞中选择性表达(或相关的载体蛋白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或基因选择表达)。要让甲状腺细胞高度选择性摄取131I,要求进行
131I治疗前患者应禁食海带、紫菜、深海鱼油、含碘复合维生素类等含碘食物。
【点睛】本题为信息类试题,由于信息给予题所具有的与众不同的特点,也就决定了解答时应遵循的一般方法:1、阅读理解发现信息:认真阅读题干,能读懂题给出的新信息,理解题干创设新情景中的新知识。2、提炼信息发现规律:结合提出的问题,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除干扰信息,从中找出规律。3、运用规律联想迁移:充分发挥联想,将发现的规律和已有旧知识牵线搭桥,迁移到要解决的问题中来。4、类比推理解答问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一则“绍兴鸭子将出征巴基斯坦治理蝗灾”的新闻一度引起广泛关注,但这一新闻也引来不少争议。中国自古就有“牧鸭治蝗”,但效果有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导致巴基斯坦地区蝗虫种群密度短时间内急增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从种群数量特征角度分析);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___法。
(2)在“作物→蝗虫→鸭”这条食物链中,蝗虫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___________营养级同化的能量,鸭同化的能量去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养鸭灭蝗肥田”的原因是稻田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成分)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无机物以促进水稻生长。
(3)稻田中引入鸭子防治蝗虫的方法属于___________防治;此外利用性外激素类似物也可以防治害虫,这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_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将鸭子引入稻田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该地区蝗虫的迁入率增大 (2). 样方 (3). 一 (4). 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5). 分解者 (6). 生物 (7). 信息传递 (8). 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解析】
【分析】
1、种群的特征:
(1)数量特征(核心问题):
①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②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③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一般根据年龄结构)
(2)空间特征: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2、种群密度的调查一般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样方法的适用范围: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如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昆虫卵的密度,蚜虫、跳蝻的密度等。
标志重捕法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和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动物。
【详解】(1)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蝗灾起源于东非,巴基斯坦地区蝗虫种群密度急增的直接因素主要是迁入率增大;调查蝗虫幼苗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
(2)蝗虫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蝗虫的同化量,其属于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在这条食物链中,鸭处于最高营养级,其同化的能量去向有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稻田中的分解者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无机物以促进水稻生长。
(3)引入鸭子防治蝗虫属于生物防治。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农田引入鸭子的意义是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点睛】本题考查了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类型、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难度适中。
(由核基因A/a控制)遗传病的发病情况,发现该校园人群中红绿色盲的发病率约为5%,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物兴趣小组选择人类红绿色盲作为遗传病调查容易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若该生物兴趣小组欲通过调查判断红绿色盲遗传病的显隐性关系和控制其性状的基因在何种染色体上,需要改进调查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一步调查发现,红绿色盲是由于视锥细胞功能障碍导致的。在某种动物基因库中,存在另一对等位基因B/b,且基因型为bb可以修复视锥细胞,使色觉恢复正常。
①基因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A/a、B/b基因遗传时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则B/b基因位于___________(性染色体、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对纯合双亲,雌性色盲、雄性正常,杂交后代雄性全部色盲、雌性全部正常,再将F1随机交配,则F2中色盲雄性动物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红绿色盲遗传病发病率较高且为单基因遗传病 (2). 在患病家系中调查 (3). 分别统计男性和女性的发病情况 (4). 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5). 常染色体 (6). 3/16或1/4
【解析】
【分析】
,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调查结果和理论数值有偏差,主要是所取样本太少,且并非随机取样。
。
3. 由于在该种动物基因库中,存在另一对等位基因B/b,且基因型为bb可以修复视锥细胞,使色觉恢复正常,故雌性色盲基因型为BBXaXa、雄性正常基因型为BBXAY、bbXAY,杂交后代雄性全部色盲(BBXaY或BbXaY)、雌性全部正常(BBXAXa或BbXAXa),再将F1随机交配,按先分对再相乘即可。
【详解】(1)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等,调查及统计分析容易进行,故该生物兴趣小组选择人类红绿色盲作为遗传病调查容易获得成功。
(2)若该生物兴趣小组欲通过调查判断红绿色盲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如其显隐性关系和控制其性状的基因在何种染色体上,需要在患病家系中调查;由于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男性与女性发病率不同,故还需要分别统计男性和女性的发病情况。
(3)①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②只有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能够发生自由组合,若A/a、B/b基因遗传时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由于红绿色盲(由核基因A/a控制)位于X染色体上,则B/b基因应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对纯合双亲,由于在该种动物基因库中,存在另一对等位基因B/b,且基因型为bb可以修复视锥细胞,使色觉恢复正常,故雌性色盲基因型为BBXaXa、雄性正常基因型为BBXAY、bbXAY,杂交后代雄性全部色盲(BBXaY或BbXaY)、雌性全部正常(BBXAXa或BbXAXa),再将F1随机交配, 若为BBXAXa×BBXaY→BBXAXa:BBXaXa:BBXAY:BBXaY=1:1:1:1,则F2中色盲雄性动物所占的比例是1/4;若F1为BbXaY×BbXAXa,则F2中色盲雄性动物(BXaY)所占的比例是3/4B×1/4XaY=3/16。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遗传病类型和遗传题的推断,试题较难,考查了学生分析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化妆品等领域。酵母菌在酒精发酵过程中以苯丙氨酸为唯一氮源时能高效合成苯乙醇。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纯化酒精发酵液中的多种酵母菌应该用____________灭菌后的____________(填“固体”或“液体”)培养基进行接种。
(2)为筛选具有高效合成苯乙醇的酵母菌,在配制培养基时,应选择____________(填“苯丙氨酸”或“苯丙氨酸+NH4NO3”或“苯丙氨酸+蛋白胨”)作为氮源,不选择其他两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为研究苯丙氨酸浓度对合成苯乙醇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注:苯乙醇产率是指苯乙醇的物质量浓度与苯丙氨酸的物质量浓度的百分比)
①该实验应控制在____________(填“有氧”或“无氧”)条件下进行。
②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利用筛选出的酵母菌生产苯乙醇时,应将苯丙氨酸浓度控制在____________g/L,一是因为在该浓度下____________最高,能充分利用酵母菌的合成能力;二是因为____________。
【答案】 (1). 高压蒸汽 (2). 固体 (3). 苯丙氨酸 (4). NH4NO3、蛋白胨可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氮源,无论是否高效合成苯乙醇的微生物都能在此培养基上生长 (5). 无氧 (6). 8 (7). 苯乙醇浓度 (8). 苯乙醇产率较高
【解析】
【分析】
选择培养基是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从而提高该菌的筛选率。根据酵母菌在酒精发酵过程中以苯丙氨酸为唯一氮源时能高效合成苯乙醇,可知若筛选高效合成苯乙醇的酵母菌,应选择以苯丙氨酸作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以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长。
【详解】(1)培养基一般选择高压蒸汽灭菌,纯化菌种一般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
(2)为筛选具有高效合成苯乙醇的酵母菌,应选择以苯丙氨酸作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其它两组分别含有NH4NO3、蛋白胨等氮源,可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氮源,所以无论是否高效合成苯乙醇的微生物都能在此培养基上生长,不能起到筛选的作用。
(3)①酵母菌在酒精发酵过程中以苯丙氨酸为唯一氮源时能高效合成苯乙醇。而酒精发酵需要无氧环境,所以该实验应控制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②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利用筛选出的酵母菌生产苯乙醇时,应将苯丙氨酸浓度控制在8g/L,一是因为在该浓度下苯乙醇浓度最高,能充分利用酵母菌的合成能力;二是因为苯乙醇产率较高,酵母菌能对苯丙氨酸充分利用。
【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