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学易金卷:段考模拟君之2025-2026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原创卷01(考试版).doc

格式:doc   大小:34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学易金卷:段考模拟君之2025-2026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原创卷01(考试版).doc

上传人:mama 2025/5/2 文件大小: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学易金卷:段考模拟君之2025-2026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原创卷01(考试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学易金卷:段考模拟君之2025-2026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原创卷01(考试版) 】是由【mam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学易金卷:段考模拟君之2025-2026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原创卷01(考试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 1 页
绝密★启用前|1考试研究中心命制
2025- 2026学年上学期期中原创卷01
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人教必修1第1—13课。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以前,贵族社会流行多妻婚姻;西周时期,一夫多妻制被一夫一妻多妾制取代。这一变化的主要影响是
A.强化周天子的权威 B.增强权力传承的稳定性
C.降低了女性的地位 D.削弱了贵族的特权地位
2.《史记》记载,陈胜、吴广前往戍边,为大雨所阻,按法律应该斩首,情急之下,揭竿而起。但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出土秦简,按照竹简记载,陈胜、吴广因为大雨而延期,根本不会斩首。由此可见
A.《史记》的记载都必须经过考古证实
B.考古资料比文献资料更加真实可靠
C.历史需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进行研究
D.最新的考古发现最接近历史的真相
3.中国历史上某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该时期是
A.先秦 B.春秋战国 C.秦汉 D.唐宋
4.汉初规定,诸侯王仅对封国内二千石以下官吏有任免权,其他高级官员如辅佐封王的太傅、丞相等官员的任命权则由中央掌握。这一规定
A.体现中央对诸侯王权力的限制
B.使王国官制逐渐与中央等同
C.意在合理调配王国官员的结构
D.遏制了地方封国势力的扩张
5.先秦到秦汉之际的史籍对早期华夏史的书写形成一种普遍的倾向,即将传说的古帝王及其他一些有来历或无来历的部族人物,都按血缘关系的远近编制谱系,特别是大量追本于黄帝,以构成自黄帝以来世代相传承的宗法系统。这表明了当时
A.儒家思想影响史书记载 B.华夏统一的意识逐渐形成
C.宗法制维系统治集团稳定 D.皇位世袭权力不可转移
6.在唐朝,“凡遇军国大事,皆由政事堂商议决定,经皇帝同意后颁行。即使皇帝诏敕的诏令,也须经政事堂议决副署方为合法。”材料说明“政事堂”的出现
A.迎合了强化皇权的需要 B.破坏了原有的决策程序
C.提升了中书省法定地位 D.反映了相权集中并扩大的趋势
7.
上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北宋制度设计的历史记述。据此推断,北宋制度设计
A.通过分化兵权铲除割据基础 B.成效符合宋初君臣的构想
C.保障政府机构合理发挥作用 D.致使旧弊虽除、新弊渐生
8.《南台备要》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行使权力受到中央节制
9.余秋雨针对古代中国某制度指出:如果他们把出身门第高低作为划分推荐等级的主要标尺,那么这种看似先进的制度也就会成为世袭制度的变种。不幸事实果真如此……重要的官职全部落到了豪门世族手里。这一制度是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0.每年高考后,一个省一个分数线和“本地化”特色高考录取制度总会成为吐槽主题。其实这种类似按“分地而取”的原则,可以追溯到唐代之后,那时由于南北政治,经济差距拉大,导致科举结果南北中试者人数失衡。为此统治者在科举制中开始实行“南北卷”,南北分开录取。南北卷的做法
A.体现了科举制的客观公正性
第 3 页
B.典型体现了封建专制制度的专制性
C.维护北方衰落士族的地位
D.其合理性在于能促进民族融合和维护国家统一
11.1382年,朱元璋设立殿阁大学士,终洪武朝阁臣对国家事务“鲜所参决”;1573年,张居正任内阁首辅,“部权尽归内阁”、“威柄之操,几于震主”。这一变化反映了明代后期的内阁
A.开始拥有独立的决策权 B.已经威胁到皇权专制
C.成为中央一级行政机构 D.操控着军国大事议定
12.由于古希腊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统一的国家,而是由不同的小城邦构成,城邦之间的商业交流、战争劝降等都需要能言善辩之人,所以他们发动的更多是“舌尖上的战争”,谁能将对方辩倒,谁就是“王”。这体现出古希腊
A.思想文化繁荣的土壤 B.城邦间尖锐的矛盾
C.城邦民主政治的成因 D.雄辩决定城邦成败
13.在古代雅典,公民法庭的审判员人数根据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诉讼来确定,从200、401、500、700、1001到1500、 2025、2500人不等,涉及重大公事案件审判员人数更多。这一规定,力图
A.最大限度保证司法的公正 B.避免苏格拉底的悲剧重演
C.防止贿赂法官行为的发生 D.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14.罗马法规定,当儿子成为将军时,可能会指挥其父;当儿子成为高级官吏时,可能要审判其父。但又规定,家长拥有对子女的生杀权。这表明罗马法
A.违背人道主义精神 B.过分强调形式主义
C.存在结构性缺陷 D.公法与私法分立
15.《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九条规定:“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适婚人,则由长官酌情鞭打,并处以赔偿双倍于损害的罚金。”这主要体现了
A.重罪轻罚的司法原则 B.保护私有财产的原则
C.保护未成年人的原则 D.因人施法的司法原则
16.英国是近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它“在保留传统的表象下,国王和议会交换了位置,一个人的专制让位于一批人的共同执政” 。材料所指事件是
A.查理一世上断头台 B.光荣革命
C.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D.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7.英国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持,全部行政权是由国王及其任命的政府大臣来掌握的,这些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1701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家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这项法规
A.扩大了国王权力 B.使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
C.破坏光荣革命的果实 D.利于责任内阁制建立
18.美国总统特朗普计划提名首位进入美国政府内阁的亚裔女性、前劳工部长赵小兰(E—laineChao)为交通部长。赵小兰要经过哪一个部门的批准才能正式成为美国的交通部长
A.前总统 B.国会 C.最高法院 D.选民
19. 2025年9月24日,特朗普总统发布第三版移民限制令。但在法令生效前的最后时刻,夏威夷州和马里兰州的联邦地方法官做出裁定,暂时“冻结”新版移民限制令中针对除朝鲜和委内瑞拉之外6国公民入境限制的大部分内容。12月4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发布命令,在妥善处理两州诉求的基础上,允许最新版的移民限制令全面生效。由此说明美国
A.各州拥有较大独立性 B.联邦法院是国家权力中心
C.司法权凌驾于行政权 D.总统权力受地方政府限制
20.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由国民议会两院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拥有统率军队、任命内阁各部部长、解散众议院等权力。内阁总理须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内阁由总统任命,但是对议会负责。总统的命令须经各部部长副署。据此可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体的主要特点是
A.权力重心集中在总统 B.总统制和议会制相混合
C.内阁权力受总统制约 D.总统和议会分享立法权
21.如图为近代德国统一后的一幅政治漫画《德国的未来》,帽子为普鲁士军盔,帽子下的人是德国民众。该作品反映了
A.王朝战争促进了德国统一 B.普鲁士在联邦中占主导地位
C.传统因素影响德国民主化 D.德国的未来完全由军队控制
22.1840年8月,中英双方文书往来发生变化。英国文书不在用“禀贴”格式,而用“咨会”字眼。中方复函,则放弃“谕”“批”等,而改用“照会”样式。这一样式成为中国外交文书的重要范式。这一变化说明了
A.英等外交理念
C.中国放弃了天朝上国理念 D.外力迫使外交形式上对等
23.下面照片人物为英国海军上校哈利·刘易斯·埃文斯。他当年在写给家人的信中记载“北京现在已经几乎是我们的了,就在好几天前我们将要开火的时候,它的一个城门上向我们竖起了白旗……法国人搜刮了大量值钱的战利品,包括手表、钟表、皮大衣、丝绸等。……我成功抢到了不少青铜和珐琅花瓶。”埃文斯参与的这场侵华战争
A.使英国获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
B.焚毁了我国著名文化遗产——圆明园
C.列强侵华势力沿着长江深入中国内地
第 3 页
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4.1856年,天京事变后,太平军中流传着“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打起包裹回家转,依旧做长工”的歌谣,这表明
A.天王洪秀全被太平军所抛弃
B.中外反动势力勾结重创太平军
C.太平天天国的凝聚力被严重削弱
25.《资政新篇》的指导思想是“治天国运动立下了一块新界碑,使得这场战争不同于以往的农民起义。这是指《资政新篇》
A.体现出近代化的时代特征
B.给太平天天天国的新使命
26.《(1898年)新政始基》中说,此战实际上是分界线,“未之战也,千人醉而一人醒”,但是“一战而人皆醒矣,一战而人皆明矣”。材料中的“战”
A.是西方联合侵华的开端
B.拓展了列强的侵华途径
C.使清廷沦为洋人的傀儡
D.民主共和意识成为主流
27.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要灭亡中国,《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扶植清政府,实行了“以华治华”,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勾结 B.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C.帝国主义力量的相对削弱 D.帝国主义的矛盾激化
28.下面是20世纪初西方某刊物上登载的一幅有关中国的漫画。漫画中,站在中国长城外的美国、英国、俄国和德国等国正想象着中国政府从长城上摔下而四分五裂的情景。该漫画反映的事件
A.是清政府甲午战败所引发的结果
B.说明列强灭亡中国的罪恶企图
C.导致了义和团反帝运动全面爆发
D.使中国丧失了众多的领土主权
29.据统计,1902—1911年,各地反抗清政府勒索压迫的所谓“民变”多达1300多次,发生地区遍布直隶、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各省份。这表明
A.民族危机空前的严重
B.辛亥革命的时机趋于成熟
C.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
D.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
30.孙中山就任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大总统,电告各省都督:“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十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中国纪年的变革
A.是当时政治体制演进的结果
B.说明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C.是帝王纪年发展的必然产物
D.表明民族主义的目标得以实现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2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31.(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27年,罗马建立第一个行省,之后,随着罗马海外征服的范围不断扩大,行省数目大为增加,行省制成为罗马统治海外领地的重要制度。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后,行省制度趋于完善。长期的战争以及行省需要重兵驻扎,从而为军阀的出现提供了条件。行省的发展,破坏了罗马城邦的社会政治经济基础,即与氏族血缘关系有联系的具有闭塞性质的罗马公民集体,最终导致罗马城邦走向崩溃。……“古代中国的县;出现在春秋时期。至战国时期,秦对外扩张活动不断加剧,县的数目也越来越多。郡大概到春秋末期才出现,秦国郡辖县制度的形成,大概要到战国末期。秦帝国建立后,废除分封制,确立郡县制为帝国的地方行制度。
——摘自易宁《秦汉郡县制、罗马行省制与古代中西文明的特点》
材料二 在秦汉帝国,氏族血缘关系残余被较为彻底地铲除,但罗马帝国仍存城邦时期血缘关系的残余。罗马与秦汉的专制政体有明显的不同之处。秦汉县的机构大,尽管秦汉郡县机构复杂,人员众多,但管理层次则是相当分明的,罗马行省机构则远不及秦汉帝国那样复杂。罗马行省之下为城市,由于城市具有自治或半自治的性质,所以罗马行省机构设置简单;官吏人数不多。行省主要负责税收、司法和治安等方面事务,不及秦汉县管辖得那样广泛。尽管随着罗马帝国的发展,中央政府对行省控制不断加强,但罗马行省始终没有形成层次分明的管理机构。
——摘编自易宁《秦汉郡具制、罗马行省制与古代中西文明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马实行行省制的影响。(6分)
第 3 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郡县制和罗马帝国行省制建立的相同之处,比较两者的不同之处及产生的主要原因。(16分)
32.(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两千年之政,秦政也。所谓皇权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就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权力集中于中央,在中央的权力结构中将群臣的权力集中于皇帝。这样就形成“惟以一人治天下”的局面。的确到了清代,无论是皇权的专制还是中央集权的程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政治体制的特点,并指出清朝皇权专制达到顶峰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两国的政体并分析其主要不同。(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