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2025年linux系统中SSH传送文件命令linux操作系统(合集8篇) 】是由【圭圭】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linux系统中SSH传送文件命令linux操作系统(合集8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linux系统中SSH传送文件命令linux操作系统(合集8篇)
篇1:linux系统中SSH传送文件命令linux操作系统
SSH是linux中一个常用的文件上传管理工具了,下面我来介绍利用SSH通信协议来实现传送文件吧,下面一起来看看例子非常的简单实用,
1、从服务器上下载文件
scp ******@servername:/path/filename /var/www/local_dir(本地目录)
例如scp ******@:/var/www/  的文件下载到/var/www/local_dir(本地目录)
2、上传本地文件到服务器
scp /path/filename ******@servername:/path
例如scp /var/www/ ******@:/var/www/ 把本机/var/www/
3、从服务器下载整个目录
scp -r ******@servername:/var/www/remote_dir/(远程目录) /var/www/local_dir(本地目录)
例如:scp -r ******@:/var/www/test /var/www/
4、上传目录到服务器
scp -r local_dir ******@servername:remote_dir
例如:scp -r test ******@:/var/www/  把当前目录下的test目录上传到服务器的/var/www/ 目录
注:目标服务器要开启写入权限,
篇2:linux中ssh配置与登录命令linux操作系统
ssh是linux服务器一款像ftp一样的工具我们可以利用ssh来登录管理服务器上的相关内容哦,下面我来简单的介绍一下ssh登录服务器命令与安装配置方法,
首先,如果没有安装,那么就在命令行里apt-get install ssh
安好后,其实就可以登录开启了ssh服务的机器了
开启ssh服务的命令为: sudo /etc/ restart (生成公私密钥对)
查看ssh状态命令: sudo /etc/ status
如果是没有启动sshd守护进程,那么只需要:sudo /usr/sbin/sshd (不需要每次做)
登录时候,输命令:ssh (对方ip) -l (对方机器上有的用户名) -p (端口号)
其中,参数-l -p都不必须。如果当前用户名和想要登录的对方机器上的用户同名,那就不需要-l参数,端口默认都是22通常也不用设。
常用格式:ssh [-l login_name] [-p port] [user@]hostname
更详细的可以用ssh -h查看。
举例
不指定用户:
ssh
指定用户:
ssh -l root
ssh ******@
如果修改过ssh登录端口的可以
ssh -p 12333
ssh -l root -p 12333
ssh -p 12333 ******@
另外修改配置文件/etc/ssh/sshd_config,可以改ssh登录端口和禁止root登录,
改端口可以防止被端口扫描。
编辑配置文件
vim /etc/ssh/sshd_config
找到#Port 22,去掉注释,修改成一个五位的端口:
Port 12333
找到#PermitRootLogin yes,去掉注释,修改为:
PermitRootLogin no
重启sshd服务:
service sshd restart
用户可利用alias,自定指令的别名。编辑vim ~/.bashrc
alias ll = 'ls -l'
source ~/.bashrc 命令生效
篇3:巧用“发送到”命令轻松传送文件
“我的文档”(My documents)文件夹,从弹出的右键菜单中选择“共享”命令,程序将打开一个共享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设置“My documents”文件夹为共享方式,并选择访问类型为“完全”,为了安全起见,接着设置完全访问密码。
,用鼠标双击网上邻居图标,接着在“网上邻居”窗口中找到B电脑的名称,依次打开各级文件夹来找到“ My documents”文件夹。
,在该窗口中打开Windows安装文件夹中的“Sendto”(发送到)子文件夹,并将这个窗口和B电脑的“My documents”(我的文档)文件夹图标都显示在桌面上,然后使用鼠标右键单击B电脑的“My documents”(我的文档)文件夹图标,再移动到“发送到”子文件夹中,松开鼠标右键,接着从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在当前位置创建快捷方式”选项,就可以为该目录创建一个快捷方式,
最后关闭所有打开的窗口。
进行完上述的设置之后,我们就可以实现从 A电脑到B电脑的快速传送操作了。要传送文件时,只要在A电脑上选择文件并单击鼠标右键时,就可以发现在“发送到”子选单中多了一项刚才创建的快捷方式。如果单击该项,就可以将选中的文件复制到B电脑的“我的文档”文件夹中,这样就实现了文件的快速传送。同样,按照上面的操作步骤,也可以实现文件从B电脑到A电脑的快速传送。
篇4:ubuntu系统中文件和内容查找命令总结linux操作系统
本文章总结了ubuntu系统中文件和内容查找命令,如有 find、locate、which、grep等文件与内容查找命令的介绍,有需要的同学可参考本文章,
:
1. find 命令
由于find具有强大的功能,所以它的选项也很多,其中大部分选项都值得我们花时间来了解一下。即使系统中含有网络文件系统( NFS),find命令在该文件系统中同样有效,只你具有相应的权限。
在运行一个非常消耗资源的find命令时,很多人都倾向于把它放在后台执行,因为遍历一个大的文件系统可能会花费很长的时间(这里是指30G字节以上的文件系统)。
find命令的一般形式为;
find pathname -options [-print -exec -ok ...]
如
find / -name “filename”
目的:在根目录“/”开始搜被称为filename的文件,“filename”文件名可以包含通配符(*,?),注意:filename是文件名字符串,可以带双引号,也可不带find命令功能强大,它有很多选项让你以不同的方式搜索文件,例如,通过日期,文件大小,权限,拥有者等等。
find命令的参数;
pathname: find命令所查找的目录路径。,用/来表示系统根目录。
-print: find命令将匹配的文件输出到标准输出。
-exec: find命令对匹配的文件执行该参数所给出的shell命令。相应命令的形式为'command' { } ;,注意{ }和;之间的空格。
-ok: 和-exec的作用相同,只不过以一种更为安全的模式来执行该参数所给出的shell命令,在执行每一个命令之前,都会给出提示,让用户来确定是否执行。
3、find命令选项
-name
按照文件名查找文件。
-perm
按照文件权限来查找文件。
-prune
使用这一选项可以使find命令不在当前指定的目录中查找,如果同时使用-depth选项,那么-prune将被find命令忽略。
-user
按照文件属主来查找文件。
-group
按照文件所属的组来查找文件。
-mtime -n +n
按照文件的更改时间来查找文件, - n表示文件更改时间距现在n天以内,+ n表示文件更改时间距现在n天以前。find命令还有-atime和-ctime 选项,但它们都和-m time选项。
-nogroup
查找无有效所属组的文件,即该文件所属的组在/etc/groups中不存在。
-nouser
查找无有效属主的文件,即该文件的属主在/etc/passwd中不存在。
-newer file1 ! file2
查找更改时间比文件file1新但比文件file2旧的文件。
-type
查找某一类型的文件,诸如:
b - 块设备文件。
d - 目录。
c - 字符设备文件,
p - 管道文件。
l - 符号链接文件。
f - 普通文件。
-size n:[c] 查找文件长度为n块的文件,带有c时表示文件长度以字节计。
-depth:在查找文件时,首先查找当前目录中的文件,然后再在其子目录中查找。
-fstype:查找位于某一类型文件系统中的文件,这些文件系统类型通常可以在配置文件/etc/fstab中找到,该配置文件中包含了本系统中有关文件系统的信息。
-mount:在查找文件时不跨越文件系统mount点。
-follow:如果find命令遇到符号链接文件,就跟踪至链接所指向的文件。
-cpio:对匹配的文件使用cpio命令,将这些文件备份到磁带设备中。
2. locate 命令
locate filename
locate命令其实是“find -name”的另一种写法,但是要比后者快得多,原因在于它不搜索具体目录,而是搜索一个数据库(/var/lib/locatedb),这个数据库中含有本地所有文件信息。Linux系统自动创建这个数据库,并且每天自动更新一次,所以使用locate命令查不到最新变动过的文件。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以在使用locate之前,先使用updatedb命令,手动更新数据库。
locate命令的使用实例:
$ locate /etc/sh
搜索etc目录下所有以sh开头的文件。
$ locate ~/m
搜索用户主目录下,所有以m开头的文件。
$ locate -i ~/m
搜索用户主目录下,所有以m开头的文件,并且忽略大小写。
发现包含字符串“filename”的文件名。这比find命令更容易。但是基于数据库(通常在夜间重建),所以你无法找到刚刚存到文件系统的文件。为了强制立即更新数据库,作为超级用户可以使用:updatedb& (中间没有空格)
3. which命令
which executeable_name
查找可执行文件,根据可执行文件的文件名。
例如 which apache2 , 返回/usr/sbin/apache2
1. grep -n 字符串名字 /filepath/filename
返回包含该字符串的该行,可以是多行。且包含行数。
2. sudo gedit /filepath/filename
而后,用ctrl+F 去查找相应的字符串。
3. vi或者less命令可以查找相应的内容
例如 vi /filepath/filename而后,输入 “/字符串” ,按下字母“n”到下一个匹配的字符串
4. tail命令
查看文件内容的特殊方法
1. 如果你只想看文件的前5行,可以使用head命令,如:
head -5 /etc/passwd
2. 如果你想查看文件的后10行,可以使用tail命令,如:
tail -20 /etc/passwd
tail -f /var/log/messages
参数-f使tail不停地去读最新的内容,这样有实时监视的效果
tail -f /var/log/messages
按Ctrl+C后,直接从脚本退出到提示符下了
篇5:Linux中文件查看/编辑命令介绍linux操作系统
cat 命令介绍
cat 命令的原含义为连接(concatenate), 用于连接多个文件内容并输出到标准输出流中(标准输出流默认为屏幕)。实际运用过程中,我们常使用它来显示文件内容。如果您熟悉MS-DOS 下的type 命令,相信不难掌握cat 命令。该命令的常用示例如下:
cat 显示 文件的内容;
cat 显示 文件的内容;
cat -n 显示 文件的内容同时显示行号;
vi 命令介绍
vi 是”Visual Interface” 的简称,它在Linux 上的地位就仿佛Edit 程序在DOS上一样。它可以执行输出、删除、查找、替换、块操作等众多文本操作,而且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其进行定制,这是其他编辑程序所没有的。
vi 不是一个排版程序,它不象Word 或WPS 那样可以对字体、格式、段落等其他属性进行编排,它只是一个文本编辑程序。
vi 没有菜单,只有命令,且命令繁多。限于篇幅,本文只介绍常用的命令。
Vi 有三种基本工作模式:命令行模式,文本输入模式和末行模式。
命令行模式:
任何时候,不管用户处于何种模式,只要按一下“ESC” 键,即可使vi 进入命令行模式;当在shell 环境下输入vi 命令启动vi 编辑器时,也是处于该模式下。
在该模式下 ,用户可以输入各种合法的vi 命令,用于管理自己的文档。此时从键盘上输入的任何字符都被当作编辑命令来解释,若输入的字符是合法的vi 命令,则vi 在接受用户命令之后完成相应的动作(但需注意的是,所输入的命令并不在屏幕上显示出来)。若输入的字符不是vi 的合法命令,vi 会响铃报警。
文本输入模式:
在命令模式下输入插入命令 i、附加命令a 、打开命令 o、修改命令c 、取代命令r 或替换命令s 都可以进入文本输入模式。在该模式下,用户输入的任何字符都被vi 当做文件内容保存起来,并将其显示在屏幕上。在文本输入过程中,若想回到命令模式下,按“ESC” 键即可。
末行模式:
在命令模式下用户按“:” 键即可进入末行模式下,此时Vi 会在显示窗口的最后一行(通常也是屏幕的最后一行)显示一个“:” 作为末行模式的提示符,等待用户输入命令。多数文件管理命令都是在此模式下执行的(如把编辑缓冲区的内容写到文件中等)末行命令执行完后,vi 自动回到命令模式。
若在末行模式下输入命令过程中改变了主意, 可按“ESC” 键或用退格键将输入的命令全部删除之后,再按一下退格键,即可使vi 回到命令模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