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2025年《病梅馆记》教学设计4(共篇) 】是由【平平库】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病梅馆记》教学设计4(共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病梅馆记》教学设计4(共篇)
篇1:《病梅馆记》教学设计4
《病梅馆记》教学设计4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并认识其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摧残人才的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强烈愿望。
2、理解文言词语“以”、“则”、“之”、“其”、“夭”、“病”、“泣”、“顺”。
3、理解本文内容,体会其“托物言志”的特点。
教学重点   理解文言词语,疏通文句,理解“托物言志”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和文章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有一首诗几乎人人能背诵,这就是《己亥杂诗》。大家能不能齐声背一背这首诗?
龚自珍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哀痛和呐喊?因为迫切要求改良的龚自珍对政治腐败的清朝封建统治者禁锢思想、扼杀人才的现实极其不满。正如他在《乙丙之际著议第九》里所说:“才士与才民出,则百不才督之、缚之以至于戮之。”“戮其能忧心,能愤心,能思虑心,能作为心,能有廉耻心,能无渣滓心。”一句话,就是扼杀忧国忧民之心,扼杀礼义廉耻之心,扼杀改革发展之心。针对这种现实,龚自珍写了一篇艺术性很强的小品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
(板书:病梅馆记)
二、学习新课
1、解题
[教法]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作者、作品和题目。
[要求]学生明确以下五点:
①作者的生卒朝代――清代后期。
②作者的姓名字号――龚自珍,字      ( s )人,号定     (   n) 。
③对作者的定评――思想家、文学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先 驱。
④作者的作品和文集――《龚自珍全集》。
⑤题目――“记”标明文体是小品文或随笔。
2、预读
[教法]两名学生一人读前一段,一人读后一段,要朗读。
[要求]两名学生读的同时,其他学生看课文,并用铅笔划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3、释译
[教法]①采用学生提疑,学生解疑的方法解决课文中学生不懂的一些问题。
②老师提疑并引导学生解释、翻译、理解一些语句。
③全文疏理完毕后,学生齐读课文一遍。
[要求]重点弄清以下内容。
(1)结合句子理解“以”、“则”、“之”、“其”四个虚词。
(2)结合句子理解“夭”、“病”、“泣”、“顺”四个活用的实词。
(3)结合课文释译以下九个句子:
①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②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③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④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⑤斫其正,养其旁条
⑥既泣之三日
⑦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⑧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⑨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4、理解
[教法]设疑提问,启发谈话为主。
[要求]①逐段理解文章的表层内容。
②在《己亥杂诗》与课文的对比中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课文第一段中有一句话这样说:“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这里的“此”指代什么内容?请用课文原句回答。
――“而江浙之梅皆病。”
[按]学生如不能准确回答,教师可引导学生认识此句前冒号的作用,并明确:冒号表示对上文的总结,说明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所造成的恶果是“鬻梅者”以“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来赚大钱,而这种摧残梅花的恶劣行径,就必然导致了“江浙之梅皆病”的恶果。
(板书:斫   养    删    夭    锄    遏)
为什么有人会将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让其赚大钱呢?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是什么?请作最简要的回答。
――因为文人画士喜欢“夭梅病梅”却不敢“明诏大号”地用此时尚去“绳”天下之梅,而“蠢蠢求钱之民”却不能想到这一点。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概括起来就是:以“夭梅病梅”为时尚,并想以此来“绳”天下之梅,而“蠢蠢求钱之民”却不能想到这一点。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概括起来就是:以“夭梅病梅”为时尚,并想以此来“绳”天下之梅。
(板书:绳    夭   病)
[按]此句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此文人画士……以其智力为也”两句意思,教师在引导学生作答的同时,让学生明确:“江浙之梅皆病”恶果的产生是由于“鬻梅者”制造病梅“以求重价”的行为所致,而“鬻梅者”制造病梅的原因则是由于文人画士的偏嗜病梅――这就是病梅产生的社会根源。
“文人画士心知其意”中的“其意”怎么理解?文中有没有具体的内容?
――它的,它们的。文中有具体的内容,如:“或曰:……密则无态。”
“或”字怎么解释?谁能对此作大胆的推测?
――有的人。可能是一般人,也可能是居高位者,甚至是统治者。不然何以使文人画士“心知其意”并以之为尚?
[按]通过此问必须启发学生明确:封建统治者的品梅标准或说是“孤癖之隐才是产生江浙之梅皆病”的根本原因。显见,作者的影射对象之所在。
面对“江浙之梅皆病”的社会现象,作者的表现是什么?请用三个字来概括,看谁说的准确?
――泣    疗    贮 (板书)
[按]此问学生如不能准确回答,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辨析筛选的方法选出上述三个字,并明确:此三字乃作者同情梅、疗救梅、保护梅的行动和决心,其行其志令人称许。
从文中看,作者疗梅的具体办法是什么?
――纵、顺、毁、解、复、全(板书)
 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记病梅馆的?
――一是社会方面对梅的摧残、扭曲;一是作者对梅的哀痛、疗救。这正是全文的基本内容。(板书:社会    作者)
作者仅仅是为写梅而写梅的吗?
――以梅喻人,托物言志(板书)
[按]此问旨在理解文章的深刻内
篇2:病梅馆记教学设计
学习过程
一、导入
韩愈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历来的先知先觉们往往因为其眼光前瞻、洞察敏锐、见解犀利而与浊世格格不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敢叫日月换新天”的人类意志养成了他们牢骚满腹则“大鸣大放”的锐气与“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批判精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近代杰出的思想家龚自珍的小品文,去感受时代先驱的文人情怀。
二、作者
龚自珍,自幼博览群书,精通历史、地理、文字、经学。但多次应试不第,38岁中进士,做过校对官、内阁中书、礼部主事等,48岁辞官南归,在江苏云阳书院讲学。曾与林则徐、魏源等结成“宣南诗社”,多表达对腐败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变革社会的急切愿望,是首开近代文学风气的诗人和散文家。代表作是辞官南归途中又北上迎接后离京的妻儿,沿途所作的绝句315首,概称“己亥杂诗”。其第5首“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第125首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最为有名。
三、解读
⑴一读(自由朗读),正音、明句读。
明确:①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②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
③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④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⑤有/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明告鬻梅者
⑥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也
⑵二读(译练结合),解决《优化》夯实基础部分;课后练习第二题。
⑶三读(点名抽读),找各段中心句。
明确:①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②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③穷余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⑷抽点学生紧扣中心句,概括各段内容,用两个字浓缩。
明确:梅祸贮梅疗梅
⑸什么称之为“祸”?文中指什么事呢?作者对此有怎样的态度?
明确:灾害;江浙之梅被斫正、删密、锄直;愤慨。
⑹今天园艺不就是在修枝裁叶吗?怎么理解“梅祸”呢?
明确:园艺是为了美,从这个角度看并没有值得大惊小怪的,文人画士的做法无可厚非;但自然本性被戕害,个性魅力被磨灭,生命张力被束缚。
⑺从江浙之梅的遭遇中我们会联想到什么呢?
启悟:梅→人
⑻联系《己亥杂诗》第5首、第125首你觉得“梅”“文人画士”“疗梅”具体指什么呢?
明确:人、人才;束缚人性、扼杀人才的人和制度;复归自由人性、惜护个性人才。
⑼全班学生齐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五、附:板书
病梅馆记
龚自珍
自然本性被戕害
个性魅力被磨灭
生命张力被束缚
梅喻人
复归自由人性
惜护个性人才
篇3:病梅馆记教学设计
文言文教学应当在简要疏通文意之后,让学生对作品有个整体感知,再由老师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和作者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在这过程中产生认知和情感上的触动和喜悦,如此不懈努力下去,让学生接受古典文化的熏陶、丰富学生的文学底蕴。至于字、词、句则可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依据“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在文本情境中猜测并积累猜测,然后在经验基础上带着学生回顾总结,形成规律性的认识、结合更多的阅读实践,形成“浅易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借梅花之受摧残,含蓄地批评了当时统治者压抑人才、扼杀人才的现实,表达了对个性解放的殷切希望,主题与学生所学的《己亥杂诗》相似。本文作为自读课文,除了几个关键字词外,语句比较容易理解。
经过几年的文言文学习,学生应当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鉴于以上分析,我打算在学生结合注释初步感知和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自由提问和思考,掌握重点字词、探索文章的主题、理解托物言志的妙处、反思我们现在所接受的教育。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文所涉及的文言字词、句法知识,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
2、培养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并使阅读托物言志类作品的能力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过程与方法:
本文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导学。学生通过文言诵读,整体感知全文,积累文言知识,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主旨和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理解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
激发学生对人才观的思考。
2、培养学生对文言作品的热爱之情,带着学生一起反思我们的教育,探索应试重
轭之下个性发展的途径。
重点:诵读、文言实词的积累、复习词类活用、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难点:理解文章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PPT课件、投影仪、电子白板
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回忆诗句,导入新课:
(课前3分钟预备铃时,播放梅花的图片,配有《一剪梅》的歌曲。)(幻灯片1)
(上课)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一组梅花的图片,大家能否回忆起以前曾经学过的咏梅的诗句呢?
(1)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香扑鼻来
(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4)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5)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师:这些诗中的梅花都有什么特点?
(耐寒,坚毅,傲雪,清香,高洁等等品质。)
师:对,在许多文人笔下,梅花要么是乐观坚定的报春使者,要么是纤尘不染的高洁代表,但是今天我们要来接触的这个“梅”在作者龚自珍的笔下展示出的却不是“傲骨”“丰姿”,而是令人心酸的“病梅”!(幻灯片2标题)请大家将课本翻到24课《病梅馆记》。(板书: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