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2025年《纪大奎,字慎斋》阅读附答案(精选篇) 】是由【平平库】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纪大奎,字慎斋》阅读附答案(精选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纪大奎,字慎斋》阅读附答案(精选篇)
篇1:《纪大奎,字慎斋》阅读附答案
《纪大奎,字慎斋》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纪大奎,字慎斋,江西临川人。乾隆四十四年举人,充四库馆誊录。五十年,议叙①知县,发山东,署②商河。会李文功等倡③邪教,诱民为乱,讹言四起。大奎集县民,谕以祸福④,皆惊悟。邻郡惑者闻之,亦相率解散。补丘县,历署昌乐、栖霞、福山、博平,民皆敬而亲之。父忧⑤归。嘉庆中复出,授四川什邡县。或谓:“什邡俗强梗⑥,宜示以威。”答曰:“无德可怀,徒以威示,何益?”奸民吴忠友据山中聚众积粟,讲清凉教⑦。大奎躬率健役,夜半捣其巢,获忠友,馀众惊散。下令受邪书者三日缴,予自新,民遂安。 (选自《清史稿》)
①议叙:清制对考绩优异的官员,交部核议,奏请给予记录、加级等奖励。②署:安排。③倡:传播。④祸福:危害。⑤忧:指父母之丧。⑥强梗:骄横跋扈、胡作非为的人。⑦清凉教:一种教派名。
9.( )(2分)
奸民吴忠友据山中聚众积粟
A.奸民吴忠友/据山中聚众积粟
B.奸民吴忠友据山中/聚众积粟
C.奸民/吴忠友据山中聚众积粟
D.奸民吴忠友据山中聚众/积粟
10.解释文加点词的意思。(2分)
(1) 会( ) (2) 躬 ( )
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邻郡惑者闻之,亦相率解散
12.文章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来写纪大奎,“点”是指两件事,一是“平邪教”,二是“捣强巢”,那么“面”是指什么?(2分)
13.结合文意说说纪大奎有哪些优秀品质。 (2分)
9、A
10、(1)适逢,正赶上 (2)亲自
11、邻县那些受到迷惑的人听到这些,也一个接一个的解散了。
12、指大奎“补丘县,历署昌乐、栖霞、福山、博平,民皆敬而亲之”(用自己的话表达,意对亦可)
13、要点:以民为本,善于思考,重视教化,处事不惊,爱护百姓,以德服人(答对三个即可)
篇2:阅读文言文《资治通鉴·唐纪》附答案
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3分)
(1)创业与守成孰难 (2)征与吾共安天下 (3)方当与诸公慎之
10.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常∕恐骄奢生于富贵
B. 莫不∕得之于艰难
C. 玄龄与吾∕共取天下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12.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孟子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做简要分析。(3分)
(2)你怎样看待创业与守成的问题,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1)哪一个 (2)安定,管理 (3)小心谨慎
参考答案:
10.A
11.然而创业的艰难,已经过去了。
12.(1)他们都认为治理国家要有“忧患意识”。国君只有居安思危,常念“守城之难”,才能使国家基业稳定。(答出治国思想的,给1分;结合文段具体进行分析的,给2分。意思对即可。)
(2)例如:创业当然很难,非得经过多次磨难才能完成。尤其古代天下大乱时,群雄四起, 攻城略地,战争激烈,创业的艰难是显而易见的。而守成更难,因为人一旦得到后, 容易骄傲自满、享乐腐化。国家的衰败由此开始,个人的奋斗成果也易失去。所以,本人更同意守成难。(能针对创业或守成一方面谈出自己的观点即可。)
篇3:庐山纪游(节选)阅读训练附答案
庐山纪游(节选)阅读训练附答案
甲戌晨起,四山朝气排闼送青②,爽人心目。寺③居万木中间,西南其户。早饭后,东林僧如升告归。老僧眉生伴我行。二里,至芦林,有佛屋,当太乙峰西麓。清泉一笕④,葭菼苍苍,令人坐山林而发江湖之想。东望五老,南望汉阳、上霄诸峰,突兀趁人⑤。五六里,至万松坪。
铃冈岭在万松坪隔岸,与九叠诸峰相连,趾尽于土目湖。《归宗寺志》推为主山,五老、紫霄皆从此分枝。
午后,留行李于万松僧舍,亟欲往观三叠泉。而此间居僧如麋鹿,不肯为向导。仍强眉生同行。沿涧而行,草树蒙翳。路穷则涉水,已复登岸。目之所接,愈入愈奇。孤根耸拔,有石踞其顶,昂首垂耳,张吻而下饮者,犀牛峰也。龙蛇蜿蜒,雷霆砰击者,九叠谷也。自绿水潭而下,怪石凌乱,绝壁俯临,两岸无路。北涯斗坡,若有人迹,可容半足,侧身而上,仅乃得过。老僧不能从矣。计此去大梁津当不远。忽遇担柴而至者,询以三叠泉路,答云距此尚远。会日已衔山,遂寻旧路返,以告眉生。眉生云自一线天北望三叠泉不过半里,乃知为樵夫所绐。盖此泉虽见于太白诗,至南宋始著。朱子⑥从南康迁浙东提举,去后方知之,集中《与黄商伯、陈成和诸君书》惓惓以不见新瀑为恨。我何人斯,游览之迹敢祈胜先贤邪?
太白《庐山谣》有“屏风九叠云锦张,银河倒挂三石梁”之句。今三叠泉源经九叠谷口然后垂而为瀑其势遇石凡三跌从高而下如银河之挂石梁乃诗家形容比拟之词所谓三石梁者即三叠泉。后人必欲求其地以实之,凿矣。元李溉之谓在开先寺西,黎景高言在五老峰上,或云在简寂观,或云在二峰间,桑子木则以为本无石梁,如竹林之幻境。方以智又以为确然有之,众说纷纭,皆非定论。 (有删改)
①査慎行:清代诗人,浙江海宁人。②排闼送青:推门送来满眼青葱。③寺:指千佛寺。④笕:引水的长竹管。⑤趁人:逼人。⑥朱子:朱熹。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突兀趁人 突兀:猝然。
B. 北崖斗坡 斗:通“陡”。
C. 乃知为樵夫所绐 绐:哄骗。
D. 后人必欲求其地以实之,凿矣 凿:穿凿附会。 A(突兀:高耸的样子)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令人坐山林而发江湖之想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B. 路穷则涉水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C. 若有人迹 若望仆不相师
D. 仅乃得过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A. 连词,因而;连词,却。 B. 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就;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反而,却。:好像。 D. 副词,只,仅仅;副词,却,竟然。)
,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询以三叠泉路。
,何厌之有
B (。。“翱翔”后省略“于”,例句“询”后省略“之”。。。)
,不正确的一项是
,略写从千佛寺出发去往万松坪一路的风景。虽是略写,但也生动形象,且记叙中穿插抒情。
,“我”急欲游览三叠泉,但因万松坪的和尚胆小不肯当向导,只好再竭力请眉生同行。这为后来“我”错过三叠泉留下伏笔。
,“我”一路行来,先后经过犀牛峰、九叠谷,可谓路险景奇。这几句写景,作者采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与黄商伯、陈成和诸君书》一文之意和李白《庐山谣》诗,表明“我”虽没见到三叠泉,但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 D(引李白诗是为说明所谓三石梁即三叠泉,不是表遗憾之情。)
20.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今 三 叠 泉 源 经 九 叠 谷 口 然 后 垂而 为 瀑 其 势 遇 石 凡 三 跌从高 而 下 如 银 河 之 挂 石 梁 乃 诗 家 形 容 比 拟 之 词 所 谓 三 石 梁 者 即 三叠泉 今三叠泉源经九叠谷口/然后垂而为瀑/其势遇石凡三跌/从高而下//如银河之挂石梁/乃诗家形容比拟之词/所谓三石梁者/即三叠泉(错一处扣1分。不倒扣。)
21.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孤根耸拔,有石踞其顶,昂首垂耳,张吻而下饮者,犀牛峰也。(4分)孤立高耸,有块巨石高踞山顶,(像一个人)昂首垂耳,张口向下饮水(的样子),那是犀牛峰。(“孤根耸拔”1分,“张吻而下饮”1分,“像一个人……的样子”1分,判断句式1分。)(
(2)我何人斯,游览之迹敢祈胜先贤邪?(3分)我是什么人,游览的足迹怎敢祈求超过先贤呢?(“我何人斯”1分,“祈”1分,“胜”1分。)
篇4:小斋即事古诗阅读附答案
小斋即事古诗阅读附答案
小斋即事
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使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8.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9.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6分)
答案:
8.(5分)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未用”句是承“爱棋”句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方,故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那能”句是承“怜琴”句而说,“怜琴”是爱琴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徵羽五音呢?第二联突出强调了第一联中“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
能写出对第一联句意补充,给1分;能指出两联间句子的承接关系,给2分;能加以分析说明,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9.(6分)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能写出托物言志,给2分;能写出作者之“志”,给2分;能写出抒发什么样的情怀,给2分。
篇5:龙伯高敦厚周慎阅读附答案
龙伯高敦厚周慎阅读附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20~23题。(10分)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 季 良 尚 未 可 知 郡 将 下 车 辄 切 齿 州 郡以 为 言 吾 常 为 寒 心 是 以 不 愿 子 孙 效也。
(节选自马援《诫兄子严敦书》)
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4分)
21.结合语境,文中“下车”意为 。 (1分)
:“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汉书·马援传》)这句话后来化入了王勃的《滕王阁序》,即“ , ? , 。”
(2分)
23.马援连用“刻鹄不成尚类鹜”、“ 画虎不成反类狗”两个比喻,意在强调什么?又分别有何内涵? (3分)
参考答案:
。
,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23. 强调子侄辈要向龙伯高学习,不要效仿杜季良。(1分)即便学不成龙伯高,也不失“谨敕之士”;(1分)而学不成杜季良,则容易沦为“天下轻薄子”。(1分)
篇6:李纲字文纪阅读训练及答案
李纲字文纪阅读训练及答案
李纲,字文纪。仕周为齐王宪参军事。宣帝将杀宪,召僚属诬左其罪,纲矢死无挠辞。及宪诛,露车载尸,故吏奔匿,纲抚棺号恸,为瘗(yì,埋葬)讫,乃去。
事隋为太子洗马。太子勇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奏琵琶,又歌《媚娘曲》。纲曰:“令则官调护,乃自比倡优,进淫声,惑视听,诚使上闻之,岂不为殿下累乎?臣请正其罪。”勇曰:“置之,我欲为乐耳!”后勇废,文帝切让,官属无敢对,纲独曰:“陛下不素教,故太子至此。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奈何歌舞鹰犬纤儿使日侍侧?何特太子罪邪?”帝曰:“朕过矣!”擢尚书右丞。
高祖受禅,拜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齐王元吉为并州总管,纵左右攘夺,民愁苦,宇文歆谏,不听。刘武周入太原,元吉惧,弃军奔京师,并州陷。帝怒,谓纲曰:“王年少,不习事,故以歆及窦诞佐之。太原,兴王地,兵十万,粟支十年,奈何一旦弃去?歆建此计,我当斩于军。”纲曰:“王过恶,诞养成之。歆事王浅,有阙必诤。今赖歆计,使陛下不失爱子,且有功,又可加罪乎?”翌日,帝悟,引纲升御榻,劳曰:“卿不言,我几滥罚。”于是释歆。
太子建成浸狎亡赖,猜间朝廷。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帝怒曰:“卿羞朕尚书邪?”纲顿首曰:“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且臣事东宫,东宫又与臣忤,是以上印绶。”帝谢曰:“知公直士,幸卒辅吾儿。”乃拜太子少保,尚书、詹事如故。纲上书太子曰:“纲老矣,幸未就木,备位保傅,冀得效愚鄙。凡为人子,务孝谨,以慰上心,不宜听受邪说,与朝廷生猜间。”太子览书不怿,所为益纵。纲悒悒不自赖,固请老,优诏解尚书。
贞观四年,复为少师。以足疾赐步舆,听乘至阁,问以政事。诣东宫,太子承乾为拜。每听政,必诏纲与房玄龄、王珪侍坐。纲发言陈事,毅然不可夺。及疾,帝遣玄龄至家存问。明年卒,年八十五。
(选自《新唐书》第九十九卷,有删改。)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勇废,文帝切让 让:责备
B.卿羞朕尚书邪 羞:羞辱
C.知公直士,幸卒辅吾儿 幸: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