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2025年《资治通鉴周纪一》阅读训练及答案(共篇) 】是由【平平库】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资治通鉴周纪一》阅读训练及答案(共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资治通鉴周纪一》阅读训练及答案(共篇)
篇1:《资治通鉴周纪一》阅读训练及答案
《资治通鉴周纪一》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2分)
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襄子乃走晋阳。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沉灶产蛙,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骖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也。
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①,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次之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于前,大败智伯之众,尽灭智氏之族。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②,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智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也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之足患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①二子:即韩康子、魏桓子。此二人与赵襄子、智伯都是春秋末年掌握晋国命运的“六卿”之一,此时已剩他们四卿,他们争斗兼并的结果,就是“三家分晋”后的韩、赵、魏三国。
②羽括:弓箭
10.对下列四句中加粗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康子履桓子之跗履:踩
B、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潜:秘密。
C、才者,德之资也资:财物
D、小人智足而遂其奸遂:实现。
11.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常以身翼蔽沛公
B、韩、魏翼而击之秦王还柱而走
C、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2.作者认为才和德是有区分的,要以德为先,下列句子不能体现他这一态度的一句是:
A、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B、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
C、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
D、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
()
、魏两家进攻赵氏,在智伯谈到水可以灭亡国家的时候,两家与智伯产生隔阂,渐渐心生叛意。
B.赵襄子派张梦谈去离间韩、魏和智氏的关系。“唇亡齿寒”的道理使这两家很快就和赵氏联合了起来,结果三家袭击并灭掉了智氏。
C.司马光对人才做了界定:才德全尽谓之“圣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智兼亡谓之“愚人”,才胜德谓之“小人”。
D.司马光的用人观可以归结为:任人唯贤。即:先用圣人,次用君子,再次用愚人,最后用小人。
14.翻译画线的句子。(8分)
(1)为之期日而遣之。(2分)
译文:
(2)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3分)
译文:
(3)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4分)
译文:
篇2:《资治通鉴周纪一》阅读答案
《资治通鉴周纪一》阅读答案
赵简子①之子,长日伯鲁,幼日无恤②。将置后③,不知所立。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④,以授二子,日:“谨识⑤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词甚习固。问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是为赵襄子,而果昌赵。
①〔赵简子〕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②〔长日伯鲁,幼日无恤〕大儿子叫伯鲁,小儿子叫无恤。③〔置后〕选立继承人。④〔二简〕两片竹简。⑤〔识(zhl)〕记住。⑥〔甚习〕很熟。习,熟悉,熟练。⑦〔果昌赵〕果然使赵国昌盛起来。
13.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      于舅家见之
B.以授二子         以彰其咎
C.问其简         其真无马邪
D.出诸袖中而奏之       人不知而不愠
14.文意理解。(4分)
(1)赵简子通过观察无恤的两个细节,认为他贤能,最后选定他做了继承人。(用原文作答)(2分)
(2)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2分)
13.A(2分)
14.(1)诵其词甚习 出诸袖中而奏之(2分)
(2)示例:①细节决定成败。②要选贤任能。(2分.从小事、细节、教诲、机遇、品
格、选人等任一角度谈启示,言之有理即可)“赵简子之子”阅读答案
篇3:《资治通鉴·周纪一》阅读习题及答案
《资治通鉴·周纪一》阅读习题及答案
魏文侯①使乐羊伐中山②,克之;以封其子击③。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④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②中山:战国时一小国。③击:魏文侯之子,后继承为君,即魏武侯。④趋:快走。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 (2)克之
(3)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 (4)亲下堂迎之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你觉得魏文侯是个仁君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分析。(3分)
答案:(1)讨伐、攻打 (2)攻占、战胜 (3)反通返,返回 (4)亲自
刚才任座说的话很是耿直,所以就知道(您一定是仁君)了。
(1)不是仁君。他以仁君自居,喜欢人家奉承他是仁君,听到颂扬便喜,听到批评便怒。群臣懂得这个理,所以“皆曰仁君”。魏文侯要的就是这个。
(2)是仁君。从“怒”到“悦”的神态变化以及“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的举动中,可以看出他善于接受意见并及时改正错误。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结合文章中对魏文侯的具体描写来分析魏文侯的人物形象即可。(能结合文本言之有理即可)
篇4:资治通鉴·周纪一阅读习题及答案
资治通鉴·周纪一阅读习题及答案
赵简子①之子,长日伯鲁,幼日无恤②。将置后③,不知所立。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④,
以授二子,日:“谨识⑤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
诵其词甚习固。问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是为赵襄子,
而果昌赵。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①〔赵简子〕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②〔长日伯鲁,幼日无恤〕大儿子叫伯鲁,小儿子叫
无恤。③〔置后〕选立继承人。④〔二简〕两片竹简。⑤〔识(zhl)〕记住 。⑥〔甚习〕很熟。习,熟悉,
熟练。⑦〔果昌赵〕果然使赵国昌盛起来。
13.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 于舅家见之
B.以授二子 以彰其咎
C.问其简 其真无马邪
D.出诸袖中而奏之 人不知而不愠
14.文意理解。(4分)
(1)赵简子通过观察无恤“ ”、“ ”这两个细
节,认为他贤能,最后选定他做了继承人。(用原文作答)(2分)
(2)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2分)
13.A(2分)
14.(1)诵其词甚习出诸袖中而奏之(2分)
(2)示例:①细节决定成败。②要选贤任能。(2分.从小事、细节、教诲、机遇、品
格、选人等任一角度谈启示,言之有理即可)
篇5:《资治通鉴・唐纪》阅读答案
注:①右骁卫大将军:古代官名。②长孙顺德:人名,复姓“长孙”,名“顺德”。
“于”(2分)
例句:甚于受刑
。(4分)
①犹惜其有功,不之罪。
②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
?(2分)
参考答案:
:B
评分:2分。
:①还顾惜他从前有功劳,不惩罚他。②如果不知羞愧,那他就是一只禽兽罢了,杀了他有什么好处?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唐太宗的做法不合适。作为君主,必须严格公正执法,才有利于人人遵纪守法,国家长治久安。
评分:共2分。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篇6:《资治通鉴后梁纪后梁纪一》文言文
作者:司马光
起强圉单阏,尽著雍执徐七月,凡一年有奇。
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上
◎ 开平元年丁卯,公元九零七年
春,正月,辛巳,梁王休兵于贝州。
淮南节度使兼侍中、东面诸道行营都统弘农郡王杨渥既得江西,骄侈益甚,谓节度判官周隐曰:“君卖人国家,何面复相见!”遂杀之。由是将佐皆不自安。
黑云都指挥使吕师周与副指挥使綦章将兵屯上高,师周与湖南战,屡有功,渥忌之。师周惧,谋于綦章曰:“马公宽厚,吾欲逃死焉,可乎?”章曰:“兹事君自图之,吾舌可断,不敢泄!”师周遂奔湖南,章纵其孥,使逸去。师周,扬州人也。
渥居丧,昼夜酣饮作乐,然十围之烛以击球,一烛费钱数万。或单骑出游,从者奔走道路,不知所之。左、右牙指挥使张颢、徐温泣谏,渥怒曰:“汝谓我不才,何不杀我自为之!”二人惧。渥选壮士,号“东院马军”,广署亲信为将吏;所署者恃势骄横,陵蔑勋旧。颢、温潜谋作乱。渥父行密之世,有亲军数千,营于牙城之内,渥迁出于外,以其地为射场,颢、温由是无所惮。渥之镇宣州也,命指挥使硃思勍、范思从、陈璠将亲兵三千;及嗣位,召归广陵。颢、温使三将从秦裴击江西,因戍洪州,诬以谋叛,命别将陈祐往诛之。祐间道兼行,六日至洪州,微服怀短兵径入秦裴帐中,裴大惊,祐告之故,乃召思勍等饮酒,祐数思勍等罪,执而斩之。渥闻三将死,益忌颢、温,欲诛之。丙戍,渥晨视事,颢、温帅牙兵二百,露刃直入庭中,渥曰:“尔思欲杀我邪?”对曰,“非敢然也,欲诛王左右乱政者耳!”因数渥所亲信十馀人之罪,曳下,以铁楇击杀之,谓之“兵谏”。诸将不与之同者,颢、温稍以法诛之,于是军政悉归二人,渥不能制。
初,梁王以河北诸镇皆服,唯幽、沧未下,故大举伐之,欲以坚诸镇之心,既而潞州内叛,王烧营而还,威望大沮。恐中外因此离心,欲速受禅以镇之。丁亥,王入馆于魏,有疾,卧府中,魏博节度使罗绍威恐王袭之,入见王曰:“今四方称兵为王患者,皆以翼戴唐室为名,王不如早灭唐以绝人望。”王虽不许而心德之,乃亟归。壬寅,至大梁。甲辰,唐昭宣帝遣御史大夫薛贻矩至大梁劳王,贻矩请以臣礼见,王揖之升阶,贻矩曰:“殿下功德在人,三灵改卜,皇帝方行舜、禹之事,臣安敢违!”乃北面拜舞于庭。王侧身避之。贻矩还,言于帝曰:“元帅有受禅之意矣!”帝乃下诏,以二月禅位于梁,又遣宰相以书谕王;王辞。
河东兵犹屯长孑,欲窥泽州。王命保平节度使康怀贞悉发京兆,同华之兵屯晋州以备之。
二月,唐大臣共奏请昭宣帝逊位。壬子,诏宰相帅百官笺诣元帅府劝进,王遣使却之。于是朝臣、籓镇,乃至湖南、岭南上笺劝进者相继。
三月,癸未,王以亳州刺史李思安为北路行军都统,将兵击幽州。
庚寅,唐昭宣帝诏薛贻矩再诣大梁谕禅位之意,又诏礼部尚书苏循赍百官诣大梁。
镇海、镇东节度使吴王钱镠遣其子传镣、传瓘讨卢佶于温州。
甲辰,唐昭宣帝降御札禅位于梁。以摄中书令张文蔚为册礼使,礼部尚书苏循副之;摄侍中杨涉为押传国宝使,翰林学士张策副之;御史大夫薛贻矩为押金宝使,尚书左丞赵光逢副之;帅百官备法驾诣大梁。杨涉子直史馆凝式言于涉曰:“大人为唐宰相,而国家至此,不可谓之无过。况手持天子玺绶与人,虽保富贵,奈千载何!盍辞之!”涉大骇曰:“汝灭吾族!”神色为之不宁者数日。策,敦煌人。光逢,隐之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