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2025年一年级统计课教学中如何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北师大版)(精选4篇) 】是由【feifei】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一年级统计课教学中如何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北师大版)(精选4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一年级统计课教学中如何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北师大版)(精选4篇)
篇1:一年级统计课教学中如何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北师大版)
一年级“统计”课的目的在于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进行统计,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初步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1、从学生的兴趣着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趣味的活动。在教学中,我根据自身情况和书中实际,努力创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活动挈机。因此本课联系生活,创设了一个“大象过生日的”的情境,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他们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很快地进入新知的探求过程。可见,兴趣真是学生乐学的法宝!
2、让学生在课堂的小组合作活动中体会学习的快乐。
在合作与竞争的并存的氛围下,孩子们互相激励,互相促进,极易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想出意料不到的答案,从而拓展思维。例如,在统计小动物各有几只时,有小组长带领,大家一起想办法,并动手在纸上试验,然后看哪一组完成得既快又好,再汇报交流,评价改进。整个过程是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进行的。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做”数学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这节课我特别注意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的统计知识和方法运用到实践生活中去。例如,大象想请小朋友们吃水果,可它不知道大家爱吃什么,该买哪些水果,怎么办呢?让学生体会到统计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办法。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积极主动地运用知识,锻炼了实践能力,而且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自觉应用数学的意识。
4、课堂教学中评价多元化,充分体现评价的民主性。
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与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根据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我在教学开始设计夺红旗比赛,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积极面对挑战。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个人荣誉和团队荣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培养集体荣誉感。最后,把这节课中每组夺红旗情况统计出来,巧妙地从现场教学环境中开发数学教学资源。一方面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巩固;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的意识,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篇2:经历统计的过程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
统计
学案 教案
活动一 、经历统计的过程
1. 书110页1题
(1) 提出3个关于本班同学你想调查的问题
答:
2. 在小组内交流你提出的问题,选择三个同学感兴趣又能实施的问题
3. 为了回答上面的问题,需要收集哪些数据?这些数据是如何搜集到的?
,实施调查,记录数据并整理数据
(1)记录数据有哪些方法?
(2)整理数据
,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你有什么决策?
新课标第一网
,用简单的语言总结“统计活动”我们一般要经历哪几个过程?
活动二 、不同统计图的特点
书111页第4题
(1)班家庭成员人数的调查结果?
答:
?
答:
,那么小芳的零用钱共有多少元?
,你还学习了哪些统计图?写出几种统计图自己的特点。
活动三、 统计知识的实际应用
、113页2题(写在书上,然后小组交流)
(1)李明家5月份的伙食费的支出及储蓄总共是多少元?(列式解答)
(2)根据扇形统计图,先计算出相关的数据,然后再把书中的表格填写完整
购物用的钱数(列式):
水、电用的钱数(列式):
储蓄用的钱数(列式):
其他支出用的钱数(列式):
活动四: 复习统计量
活动七:自我反思
今天我学习了(          ),我以后要注意(                                     )。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活动,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收集统计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整理收集数据的方法
,整理所学统计图和统计量,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各种统计图的特点
一 预习、质疑
完成学案项目
教师下组指导看书,了解各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
二 交流、展示
全班汇报
其他学生认真听,可以质疑,可以表示赞同,可以补充,对发言的同学作出评价
完成题目,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表扬多种方法的学生,突出最基本方法。
可能性
学案 教案
活动一 、理解可能性的知识
,任意摸出一个球,可能是
,有种情况。
图2,图钉落地后,可能是()
图3,指针转一次停后,可能有()种结果
图4,明天可能是(),有()种情况
,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
,想使转盘转到红色区域的可能性为八分之五,可以如何修改转盘?
4. 在我们生活中,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他的可能性是(),有些事情是一定发生的,他的可能性是()
5. 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事情不可能发生?哪些事情一定要发生?
活动二 、巩固与应用
、2、3题(小组交流后,点名质疑
)
(组内交流,每组派一人汇报)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不确定事件的特点
2、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复习如何计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一 预习、质疑
书115-117,完成学案活动一、二,教师下组指导看书,了解各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
二 交流展示
交流:重点交流不会的知识点
展示: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学案,其他同学认真听、认真评,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点评。
篇3:统计与可能性复习课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课题 第一节复习课 课时 51
教学目标:1、认识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经历简单数据的统计过程,会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统计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会进行数据的统计,会制作统计图,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数据的统计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近视眼发病率。
1、出示明光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近视眼发病情况统计表。
2、制作统计图。
(1) 先让学生观察这张统计图,说一说统计图的横行表示什么?竖列表示什么?
(2) 观察竖列,看一看一格表示几?
(3) 要求。让学生说说在制作统计图的过程需要注意些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3、回答问题。
(1) 问题:几年级的发病人数最多,达到( )人。
(2) 问题:全校的近视眼人数共多少人?要求学生列式计算。
(3) 问题:六年级发病人数是一年级的几倍?要求学生列式计算。
二、1分钟跳绳。
1、出示三(1)班男同学1分钟跳绳的成绩情况。
2、统计数据。
有的学生可能说通过同桌合作完成,也有学生可能一个一个进行统计……
(2)建议大家同桌合作完成:一个学生报成绩,另一个学生用“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
(3)交流统计的结果。
3、制作统计图。
(1) 观察统计图的横行和竖列分别表示什么?1格代表几?
4、回答问题。
(1) 问题:三(1)班男同学跳绳成绩最好的是几号同学,跳了几个?
问题:学校规定,1分钟达标成绩是110个,三(1)男同学达标人数是几个,占男同学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观察这张统计表,说一说你看了以后想要发表什么意见或建议?
学生独立制作统计图。完成后先与同桌进行交流,然后再集体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让学生说一说看到这些数据后你有什么感想?
(1)让学生思考通过怎样的方式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
让学生思考:如何检验统计的结果是否正确:把统计结果的人数加起来看是否等于原先的人数。
独立完成其制作。完成后同桌交流,再集体交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节复习课 课时 52
教学目标:1、根据统计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知道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能够列举结果,并能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解决问题,在可能性中能列举结果和可能性的大小。
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回收报纸的统计表。
1、出示三(1)班同学回收废报纸的情况统计表。
2、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1)问题:全班共回收报纸多少千克?
要求学生列式完成。
25+28+30+18+24+25=150(千克)
(2)问题:平均每个小组回收废报纸多少千克?
(3)问题:如果每千克废报纸值6角,这次回收的共值多少元?
在解决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单位的换算。
150×6=900(角)=90(元)
(4)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掷小正方体。
1、出示小正方体的情况:6个面上分别写着数字1、2、3、4、5、6。随意抛一下,小正方体落在地上后哪面朝上?可能出现哪些结果?
2、实验。每个同学抛20次,并记录每次出现的数字,记在书上。
6、观察这些数据后,你想说说什么?
三、摸一摸、猜一猜。
1、口袋里有一个红球和一个黄球,从中任意拿出一个球,可能是什么球?
2、口袋里有8个红球和2个黄球,从中任意拿出一个球,拿出什么球的可能性大些。
要求学生列式完成:
150÷6=25(千克)
学生讨论汇报
要求学生能够罗列出现的结果。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3、个人汇总。将自己抛了20次的结果进行汇总,出现每个数字的次数分别是多少次。
4、小组汇总。每个小组的成员将自己的结果汇报给小组长,小组长进行统计。
5、全班汇总。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情况进行全班汇总,将结果出示在黑板上。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篇4:统计(一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己喜爱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里的应用。
2、感受数据的整理的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