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赤壁赋》导学案.doc

格式:doc   大小:37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赤壁赋》导学案.doc

上传人:840122949 2018/3/9 文件大小:3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赤壁赋》导学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赤壁赋》导学案
学****目标
1、理清作者的情感思路
2、体悟主客问答,感受“东坡突围”
学****重难点:
体悟主客问答,感受“东坡突围”
学****时间
一课时
资料链接
作家解读、背景资料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世人说:“门下三父子,都是大文豪。”儒、道、佛三家的思想在苏轼的身上都有着完美的体现,这也使得他思想比较复杂,生活与创作充满矛盾。
《赤壁赋》是苏轼于“乌台诗案”获释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元丰五年(1082)七月和十月作者先后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写了两篇游记,后人****惯称前一篇为《赤壁赋》或《前赤壁赋》,称后一篇为《后赤壁赋》。这里所选的是前一篇。作者在这里只是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题发挥,以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宇宙、人生的一种感悟。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学****过程
自由大声诵读课文一遍,理清文章感情思路,完成填空题
饮酒( )甚——苏子( )然——托遗响于( )风——客喜而( )
苏轼被贬黄州,已是处于人生的低谷,那么,乐从何来?(第一自然段)
苏轼在第三段末尾借客人之口发出了“托遗响于悲风”的感叹,这“悲”又从何而来呢?
四)最终,苏轼面对着黄州的秀水明月“喜而笑”,他到底从中明白了什么而乐呢?
五)从《赤壁赋》中突围出来的苏轼身上,你又明白了什么?
三:小结
赤壁赋
(ré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shǎo)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 )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友人乘船在赤壁下面游玩。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水波平静。于是举杯邀客人同饮,朗诵明月之诗,歌唱《窈窕》这首诗中的章节。不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缓慢地在斗宿和牛宿之间移动。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江面反射的月光与天际相连。我们任凭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越过浩荡渺远的江面。多么广阔浩瀚呀,像是在天空中驾风遨游,不知船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然恍惚呀,我们好像独立长空,遗弃尘世,飞天成仙了。
,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这时候喝着酒,快乐极了,敲着船舷唱起来。歌道:“桂树做的棹啊,木兰做的桨,(桨)划破月光下的轻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