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2025国民经济核算考核册参考答案28 】是由【bab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国民经济核算考核册参考答案28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国民经济核算
2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第四章—第六章)
一、简答题
1、简述收入分配过程的基本内容及其核算的账户组成。
答:收入分配是一个由众多收支组成的过程,这一过程被分为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两个阶段。收入初次分配阶段自增加值的分配开始,产生各种与生产有关的分配流量,包括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财产收入,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原始收入,这些内容被编制成收入形成账户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收入再分配以收入初次分配结果为基础,主要记录各种由经常性转移形成的分配流量,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可支配收人以及调整后可支配收人,这些构成了收人再分配账户和实物收人分配账户的内容。
 
2、结合收入初次分配的各个流量,解释收入分配帐户中“收入形成帐户”和“原始收入分配帐户”之间的关系。
答:收入形成分配是直接与生产相联系的收入分配,分配的起点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记录的是那些直接与生产过程相联系的分配流量,包括交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支付给政府的生产税,以及各机构部门作为生产单位所占有的营业盈余。因此,收入形成帐户从功能上说反映的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要素构成,由此反映了劳动者、政府和机构单位本身二者之间的最初分配关系,对整个分配格局的形成具有奠基作用。
原始收入分配是收入形成分配的继续,其初始流量就是由收入形成帐户转来的营业盈余(或混合收入)。记录的内容可归纳为两方面:一是各部门作为收入接受者从收入形成帐户支付中所获取的生产性收入;二是各部门之间进一步发生的财产收入流量。通过原始收入分配帐户,综合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果。
国民经济核算
2
3、根据 2025年中国统计年鉴完成以下要求填写 2025年我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情况表
2025年我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情况
单位:元
食品
衣着
家庭设备用及服务
医疗保健
交通通讯
娱乐教育文化服务
居住
杂项商品与服务
解释并计算相关指标:
(1)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
(2)消费率
(3)恩格尔系数
二、计算分析题(写出计算公司及过程)
1、已知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总计68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256亿元,上缴生产税85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6亿元,支付银行利息等财产收入42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收入38亿元,用于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支出7亿元,支援灾区捐款3亿元,上缴所得税43亿元。试根据所给资料计算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总营业盈余、原始收入总额和可支配总收入,并编制有关的收入分配帐户。
解答:总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
=680-256-(85-6)=345(亿元)
原始收入总额=总营业盈余+财产收入净额=345+(38-42)=341(亿元)
可支配总收入=原始收入总额+经常转移收入净额
=341+(0-7-3-43)=288(亿元)
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收入分配帐户如下(单位:亿元):
收入形成帐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来 源
劳动报酬 256
总增加值 680
国民经济核算
3
生产税净额 79
总营业盈余 345
合 计 680
合 计 680
 
原始收入分配帐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来 源
财产收入 42
原始收入总额 341
总营业盈余 345
财产收入 38
合 计 383
合 计 383
收入再分配帐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来 源
经常转移支出 53
所得税 43
社会福利 7
捐 款 3
 
可支配总收入 288
原始收入总额 341
合 计 341
合 计 341
2、假设某一核算期某国各机构部门与国外未发生资本转移,在该核算期内,各机构部门所发生的全部资本转移项目如下:政府部门共征得赠予税89亿元,同时政府部门对其他机构部门拨付的固定资产款项和实物合计562亿元;此外金融机构在核算期末的资本转移收入为368亿元,资本转移支出为375亿元;企业部门在核算期末的资本转移支出共计455亿元;住户部门未发生任何资本转移收入与支出。请根据以上资料计算企业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及净额。
解答:根据题目中的资料可知,政府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为89亿元,资本转移支出为562亿元。则根据资本转移项目的平衡关系有,各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总和等于资本转移支出总和。
即89+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368=562+455+375
国民经济核算
4
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562+455+375-89-368=935(亿元)
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净额=935-455=480(亿元)
 3、报告期居民可支配收入6800亿元,当期消费支出4950亿元,实物投资支出800亿元,银行存款860亿元,购买股票和债券350亿元,向保险机构缴280亿元。
计算:(1)居民储蓄额
(2)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
(3)居民的金融负债额
(4)编制居民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资本帐户和金融帐户,并简要说明资本帐户和金融帐户的联系。
解答:
(1)居民储蓄额=可支配收入—总消费=6800—4950=1850(亿元)
(2)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总储蓄+资本转移净额—非金融投资
=1850+0-800=1050(亿元)
(3)居民的金融负债额=(存款+股票+保险)—净金融投资额
=(860+350+280)-1050=440(亿元)
(4)账户:
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账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来 源
最终消费支出 4950
可支配总收入 6800
总储蓄 1850
 
合 计 6800
合 计 6800
 
居民部门资本账户 单位:亿元
资 产 变 化
负债和净值变化
资本形成 800
总储蓄 1850
净贷出(+)/净借入(-)1050
 
合 计 1850
合 计 1850
 
金融帐户 单位:亿元
资产变化
负债变化
国民经济核算
5
银行存款 860
股票和债务 350
保险 280
负债 440
净金融投资额 1050
合计 1490
合计 1490
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的联系在于金融账户解释了资本账户记录的在非金融投资中的资金余缺,反映了净贷出的去向或净借入的来源。
4、设有如下资料(单位:亿元):有形资产4000,非金融无形资产400,金融资产320,对外金融负债360。计算国民资产负债总额。
解答:
利用第六章衡关系中的“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净值”计算。在国民经济(全国合计)中,净值即国民资产负债总额。计算为:
国民资产负债总额=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对外金融负债
=(有形资产+非金融无形资产)+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净额
=4000+400+320-360=4360(亿元)
期中测验
下面是我国2000- 2025年国民经济统计数据,试按题目的要求进行计算和分析。 单位: 亿元
年份
国民总收入
第一产业增加值
第二产业增加值
第三产业增加值
:
年底总人口数
工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
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万人)
国民经济核算
6
2000
2025
2025
2025
2025
126743
127627
128453
129227
129988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计算各年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并说明国内生产总值是由哪些生产成果组成。
,计算各年度的国外净要素收入并作出分析。
。
。
、国民总收入和国外净要素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计算2000- 2025年均发展速度,并分析国内生产总值构成及各产业增加值结构的变化及特点。
解答:
年份
国民生产总值
年底总人口数(万人)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国外净要素收入(亿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人)
第一产业比重(%)
第二产业比重(%)
第三产业比重(%)
2000
126743
-
2025
127627
-
2025
128453
-
2025
129227
-
2025
129988
-
(1)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
(2))2000- 2025年国外净要素收入均为负值,说明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即我国公民在国外获得的要素收入小于外国公民在我国获得的要素收入
( 计算式:国外净要素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即收入值—生产值))
国民经济核算
7
(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结果见上表。
(4)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不同之处:国民生产总值是按国民原则,而国内生产总值按国土原则。比如: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入美入日本的GDP中。因此,若某国的GNP超过了GDP,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获得的收入超过了外国公民从该国获得的收入。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十国外净要素收入
GDP+本国国民在外国国土上的产出-外国国民在本国国土上的产出=GNP
(5)国民总收入=GDP-折旧-(间接税-政府对企业的补贴-企业转移支出)
国外要素净收入= 国民生产总收总值-GDP
(6)2000- 2025年均发展速度为:
()1/4-1=%-1=%
从表中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逐渐减小,而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逐渐增大,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基本持平。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作业3
(第七章———第十章)
 
一、  简答题
国民经济核算
8
1.   简述衡表与国外账户的主要联系与差别。
答衡表与国外账户的主要联系为:(1)二者关于国外和对外交易的定义、范围、核算原则的规定具有一致性。(2)在核算层次上衡表的经常项目与国外账户中货物与劳务对外账户、原始收入和经常转移对外账户基本对应,资本和金融项目与对外积累账户中资本账户、金融账户也是基本对应的。
 
2.   简述衡表的统计原则。
答:(1)复式记账原则。就是说每一笔衡表的借方和贷方同时反映,但所借贷的科目不一定相同。贷方项目主要包括:货物贸易出口、服务贸易收入、接受的无偿援助或捐赠、对外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等;借方项目主要有:货物贸易进口、服务贸易支出、对外提供的无偿援助或捐赠、对外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等。
(2)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计价原则。例如,加工贸易原材料进口按照进口实际价格记录,加工后成品出口按照出口商品的市场价格计算,不一定完全等于加工货物出口的收汇额。
(3)以所有权转移为标准的记录时间原则。一般来说,货物和金融资产的交易,当他们不再是原来所有者帐上的资产而成为新所有者帐上的资产时,就应加以记录。
(4)所有的记账一般要折合为同一种货币。记账货币可以是本国货币,也可以是其他衡表中每个项目的贷方减去借方,就是相应项目的差额。当贷方大于借方时,表明该项目是顺差,反之则是逆差。
3.  人口核算包括哪些内容?劳动力核算包括哪些内容
答:人口核算包括三部分内容:
(1)人口总量统计。包括常住人口统计和现有人口统计。
(2)人口变动统计。包括人口自然变动统计和人口机械(迁移)变动统计。
(3)人口构成统计。包括:人口的性别与年龄构成;人口的经济构成;人口地区构成统计;人口的社会构成。
劳动力核算包括以下内容:
国民经济核算
9
(1)社会劳动力资源和构成数量统计;
(2)社会劳动者数量和构成统计;
(3)社会劳动力变动统计。
二、  计算分析题(写出计算公式及过程)
1.以下是某地区国民经济统计原始资料:
总产出100万元;中间消耗60万元;出口额10万元,其中货物7万元,服务3万元;进口额5万元,其中货物3万元,服务2万元;居民最终消费26万元,政府最终消费6万元;资本形成3万元;从国外得到原始收入8万元,付给国外原始收入7万元;从国外得到经常转移收入3万元,付给国外经常转移2万元。
要求:(1)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编制货物和服务帐户;
(2)计算国民总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和国民总储蓄,并编制国民可支配收入适用帐户;
(3)计算衡表中经常项目收支差额,编制货物服务部分衡表,并根据结果对国际收支情况作简要分析。
 解: 1.解:(1)
货物和服务账户 单位:万元
来源
使用
总产出 100
中间消耗 60
进口 5
最终使用 45
最终消费 32
资本形成 3
出口 10
合计 105
合计 105
(2)
使用
来源
最终消费 32
可支配总收入 42
居民 26
政府 6
总储蓄 10
合计 42
合计 42
国民经济核算
21
国民经济核算
21
(3)经常项目下:
项目
差额
贷方
借方
经常项目
5
10
5
出口
7+3=10
进口
3+2=5
简要分析:货物服务贸易顺差5,说明出口能力较强。
(1)生产法GDP=总产出-中间消耗=100-60=40
(2)国民总收入=GDP+来自国外的原始收入-付给国外的原始收入=40+8-7=41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总收入+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付给国外的经常转移=41+3-2=42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总储蓄
总储蓄=42-26-6=10
(3)货物与服务差额=出口-进口=10-5=5
国民经济核算
21
2.某国有如下资料:
(1)劳动报酬20000亿元,生产税21000亿元,所得税6000亿元,生产补贴160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12800亿元,营业盈余9260亿元,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60亿元。
国民经济核算
21
(2)国民可支配收入50000亿元,总消费36000亿元,总投资11000亿元,进口1380亿元,出口1440亿元,来自国外的资本转移,净额-30亿元。
要求:(1)用两种方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国民净收入等指标;
(2)计算总储蓄、净金融投资指标。
解:(1)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36000+11000+(1440-1380)=47060(亿元)
收入法。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20000+12800+(21000-16000)+9260=47060(亿元)
国民总收入=GDP+来自国外要素净收入=47060-60=47000(亿元)
国民净收入=国民总收入-固定资产折旧=47000-12800=34200(亿元)
(2)总储蓄=国民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支出
=50000-36000=14000(亿元)
净金融投资指标=总储蓄+来自国外的资本转移净额-总投资=14000-30-11000=2970(亿元)
3.已知某地区某时期的下列资料:(单位:亿元)
(1)   期内总产出8553,中间消耗3775,最终消耗3858,总资本形成889(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905,固定资本消耗589),产品中出口1124,进口1093。
(2)   期内劳动报酬支出2583,来自国外劳动报酬净收入-10,生产税净额601。其中,对国外支付产品税5,另对国外财产收入净支付16。
(3)   来自国外经常转移净收入1,资本转移净额-3。
(4)   期内对国外负债1632,其中,长期资本往来1500,短期资本往来132;金融资产净购买1630,其中,长期资本往来
国民经济核算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