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9
文档名称:

深静脉血栓形成.ppt

格式:ppt   大小:3,727KB   页数:4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深静脉血栓形成.ppt

上传人:duzw466 2025/5/4 文件大小:3.6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深静脉血栓形成.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深静脉血栓形成 】是由【duzw466】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深静脉血栓形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和护理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姓名
01
02
03
静脉壁损伤
血流滞缓
血液高凝状态
1856年,Virchow提出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三大因素
病因
1985年,Kakkar指出血流滞缓可能是造成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他的研究发现,静脉淤血后造成局部组织缺氧,导致凝血酶积聚,并由于细胞的破坏而释放血清素和组织胺,这些物质均可诱发血栓的形成。
01
因手术或重病卧床,长时间行走或长时间乘车船旅行、产程过长等都可使血流滞缓,极易引起下肢DVT。
02
血流滞缓
01
在生理条件下,静脉内皮细胞层提供最佳抗血栓表面。在内皮细胞的覆盖物中,含有大量的肝素,因此它具有良好的抗凝作用,并能防止血小板的黏附。
02
内皮细胞表面还含有一种具有强烈抗凝作用的蛋白质C的存在。
静脉壁损伤
静脉壁损伤
静脉内皮中还存在一种核苷酸外酶,它能迅速降解腺嘌呤核苷酸成腺苷从而抑制血小板凝集,内皮细胞本身也能合成一些抗凝物质如前列腺素等,而前列腺素具有强烈的抗血小板聚集和扩张血管的作用。
血液高凝状态
血液高凝状态的发生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过去一百多年来,人们的研究重点主要是后天性因素。几十年来,先天性凝血疾病的发生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组织和细胞的损伤——见于休克、创伤、手术、组织坏死和输血反应等
01
药物所致——见于长期使用雌激素导致血管内溶血等副作用,肝素治疗病人有5%产生肝素血小板抗体
02
疾病所致——见于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癌肿、糖尿病、高胱氨酸尿症、高脂血症、红斑狼疮、妊娠和脓毒血症等
03
后天性高凝状态
血栓抑制剂的缺乏:
01
血纤维蛋白原异常:
02
纤维蛋白溶解异常:
03
先天性高凝状态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肿胀,胀痛
上、下腔静脉血栓形成:上腔:纵隔或肺肿瘤所致,上肢静脉回流障碍表现,面颈部肿胀,球结膜充血水肿,眼睑肿胀,胸背以上浅静脉广泛扩张。下腔:下肢深静脉血栓向上蔓延所致,下肢深静脉回流障碍,躯干浅静脉扩张,布-加(Budd-Chiari)综合征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①中央型:髂-股V,起病急,发热,压痛,条索状物,大腿,股部和下腹壁浅静脉曲张,股白肿,股青肿。②周围型:股静脉以下,症状轻微,仅小腿部疼痛,压痛及轻度肿胀,Homans(+) ③混合型:全下肢
DVT的临床表现和分型
股青肿
当血栓继续滋长、繁衍,不仅使整条患肢深静脉系统全部处于阻塞状态,还引起动脉强烈痉挛时,即形成股青肿(股青肿又称蓝色静脉炎,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严重的类型,多见于左下肢,典型症状表现为广泛性下肢肿胀疼痛,皮肤温度降低,下肢呈紫绀色,足背动脉减弱或消失,重者股动脉搏动摸不到,甚至静脉性下肢坏疽) 。
表现为患肢剧烈疼痛,明显肿胀,皮肤紫绀,足部动脉搏动消失,全身中毒反应明显,体温多超过39℃ ,常出现肢体坏疽。
01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