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三年级上册语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 】是由【祖国的花朵】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三年级上册语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三年级上册语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能描述秋雨过后的早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秋雨过后大自然的美,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感情和兴趣。
重难点: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2、体会秋雨过后地大自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
你们喜欢秋雨后的景色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一下秋雨后的美景吧!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快速地朗读课文,圈画出要求会认的字。
2、出示要求会认的字,指名读。
3、师正着,开火车认读生字。
三、整体感知内容
1、带着生字在朗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你喜欢哪一部分?
2、师生交流初步的`感觉。
3、指名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让学生说说喜欢的原因。
四、书写指导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认读生字。
2、交流写好每个生字的方法。
3、老师重点范写生字。
4、学生练习写生字,老师巡视指导。
5、给生字扩词。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6个生字,学写13个生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欣赏秋风秋雨的美景。
二、熟读课文
1、教师放录音读课文,学生跟读。
2、小组内朗读课文。
3、教师指名读课文。
4、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5、交流读后的感受: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哪些地方写得非常美呢?
6、假如你走在那样的水泥道上,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三、感悟美景
1、出示课文插图。
2、看着插图找找课文中描写插图上内容的句子。
3、课件出示关键语句。
(1)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天开始放晴了。
(2)道路两旁的法国……叶子。
(3)水泥道像……路的尽头。
(4)每一片法国……水泥道上。
(5)我穿着……歌唱着……
4、有感情地朗读课件上地内容。
5、选择喜欢地句子多读几遍,说说喜欢的原因。
6、这些句子主要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你能仿写几句吗?
7、“一夜秋风,一夜秋雨”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几次?你能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吗?
四、拓展延伸
你去上学的路上,看过哪些美景呢?试着写一段话,表达出对它的喜爱之情。
三年级上册语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2
[教学目标]
“洼、阴”等6个新词,写“蒲、泥”等13个词,写“水泥、清”等15个词。
,体会作者写的水泥道之美。
“清乱”等多种方法理解单词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方法。
。
“阅读链接”,三言两语写出上学路上或放学后看到的风景。
可以用多种方法理解“清晰、凌乱”等词语的含义,并与同学交流理解方法。
学习者善于发现美、描写美、欣赏美。
[教学策略]
识字环节允许学生使用所学的识字方法独立阅读。书写环节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结构特点,然后更加注重关键笔画,从而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不理解的'关键词可以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想象图片等方式理解。在阅读学习中,可以通过反复朗读和图文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水泥道的美和作者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感受力、美感和辨别美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程表]
2课时
第一节课
[班级目标]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首先,介绍情况以揭示主题。
:同学们,现在是秋天。你观察上学和放学路上的变化吗?落叶多吗?
预设:秋天到了,树叶变黄,有些树叶从树上掉下来。
:铺满落叶之路是怎样的?我们去看看吧!
,一起读题目。(板书:水泥道5铺满金色巴掌)
:看完题目,你有哪些问题?
预设:为什么巴掌是金色的?
水泥道上怎么会有铺满金色巴掌?
,介绍法国梧桐树。
:关于梧桐树的介绍,请把梧桐树和巴掌联系起来,说一句话。
预设:秋天到了,棕榈般的叶子从梧桐树上落下。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生活体验,从视觉图片入手,符合儿童认知规律,通过引入图片和提问话题,提高学生阅读预期,预热课程。)
三年级上册语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3
目标
1、会认“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生字,会写“水泥、放晴、明朗”等14个词语,运用联系生活、查字典等多种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3、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秋天的水泥道的美丽。
4、感悟作者对秋天门前水泥道的喜爱和赞美。
重点
1、会认“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生字,会写“金水泥、放晴、明朗”等14个词语,运用联系生活、查字典等多种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秋天的水泥道的美丽。
难点
感悟作者对秋天门前水泥道的喜爱和赞美。
1、识字写字教学
生字教学是小学阶段比较重要的目标之一,三年级是一个过渡阶段,从低年级学段过渡到中年级学段,生字教学不能只是反复强调,也要重视识字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本课的会认字,可以组成词语“水洼、脚印、凌乱、增加、棕色、靴子”,在进行认读时,可以借助多种方法进行理解。
比如,“水洼、脚印、靴子”可分别借助图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的意思,“棕色”可以通过让学生在教室内找颜色的方法理解词语,“增加”可以用情景教学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本课要写的字,包含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3种结构,需要归类指导,提高效率。
“晶”这个字比较特殊,需要单独指导,可以借助字源识字理解这个字的意思,掌握这个字的书写方法。甲骨文=(日,代表发光的天体)+(日,代表发光的天体)+(日,代表发光的天体),表示众日同天、闪烁发光,即天穹夜幕中群星闪烁。这样的识字方法有趣味性,学生喜欢学,在识字过程中还对中国传统文字有了一定的了解。
2、阅读理解
(1)有感情地朗读。
引导学生圈画关键词句和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对秋天门前水泥道的喜爱之情。
(2)读写结合。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方法,如课文中描写叶子的短语“金黄金黄的叶子、金色的小巴掌、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这些短语生动形象、富有趣味,多积累这样的短语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很有帮助,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美好的句子抄下来。
3、学习修辞手法
作者运用了很多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让学生多读,多练说,为以后写句子、写文章做好积累和铺垫。
1、预习提纲
(1)通过查阅字典,认识本课生字,理解“水泥道”的意思和题目的意思。
(2)搜集有关梧桐树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3)对作者张秋生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4)初读课文,自学会认字和会写字,学忆字形和用生字组词,对会写字的学习要能对生字进行归类,可以自己总结易错字的易错地方和同学交流,如“则”这个字的左部分“贝”,学生很容易把“贝”的最后一笔写成一捺,强调最后一笔是一点。结合课文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5)再读课文,能把课文正确、流利地读通顺,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生字,会写“水泥、放晴、明朗”等14个词语,运用联系生活、查字典等多种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3、初步学习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每天上学、放学的路是什么样的。
请你描述一下。
(课件出示几张光秃秃的水泥道的图片)
(出示几张梧桐树叶。)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是什么叶子吗。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一片片叶子像什么吗。
2.师:是呀,在作家张秋生的眼里,这梧桐树叶就像金色的手掌,那么铺满这种叶子的'水泥道会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作者简介。
课件出示:
张秋生,出生于上海,天津静海人,中国著名儿童文学家。曾就读于上海第四师范学校。
主要作品有《“啄木鸟”小队》《校园里的蔷薇花》《燃烧吧,篝火》《三个胡大刚的故事》等。
5.助学资料。
梧桐树:别名青桐、桐麻,也属落叶大乔木,高达15米;树干挺直,树皮呈绿色且平滑。原产中国,南北各省都有种植。
(课件出示几张搜集的梧桐树的图片)
6.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问题:
(1)金色巴掌是什么意思。
(2)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什么样的呢。
设计意图:
用学生熟悉的场景问题导入新课,由描述自己熟悉的水泥道到引出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样能引起学生讨论话题的兴趣,自然引出这篇课文。
由课题引发学生的疑问“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什么样的呢。”,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带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到课文学习中去。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并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3、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读正确,句子是否读通顺。
4、同桌合作,汇报交流。
分类写字。
(1)分类出示本课生字:
铺、泥、晶、紧、院、印、排、列、规、则、乱、棕、迟
(2)仔细观察这些生字结构,说一说你们小组合作后共同发现了什么。
(3)指导书写。
左窄右宽:铺、泥、院、排、规、棕。
左右同宽:印、乱、列。
左宽右窄:则。
(4)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晶”“紧”和左右结构的字“规”“则”,学生练写。
晶:上下结构,注意上部的“日”要写扁一些。
紧:上部稍宽,捺舒展,下部笔画要紧凑。
规:左部最后一笔是一点。
则:左部最后一笔也是点,不要写错。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5、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把句子抄下来。
6、师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和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并用多种方法,如图片理解词语、生活情景理解词语等掌握了词语的意思。
设计意图:
在自主认读、独立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生字的组成及书写生字的注意事项,特别是“晶”应重点强调写法。
培养学生自主写字的能力,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写字水平的提升。
三、再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指名读一读,说一说。
课件出示:
本文描写了秋天铺满梧桐树叶的水泥道,每一片树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手掌,给水泥道增添了诗意,增添了美。
通过预习阅读,初步学习课文内容,教给学生概括课文大意的方法,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秋天的水泥道的美丽。
2、感悟作者对秋天门前水泥道的喜爱和赞美。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
水洼脚印凌乱
雨靴增添棕色
1.学生开火车认读。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说一下那条水泥道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
1:水泥道很美丽。
生
2:这是一条富有诗意的道路,谁看到谁都会喜欢的。
设计意图:
复习词语,巩固对生字词的掌握。同时设计启发性问题“水泥道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既回顾了旧知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精读课文,品味感悟。
1、学习第1自然段。
(1)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①请大家小声地读一读第1自然段,找出描写季节和天气的词语读一读。
②找一找哪个词语说明秋雨下的时间很长。
(2)小组交流汇报。
课件出示: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生
1:“秋风”“秋雨”交代了季节和天气。
生
2:从“一夜”这个词语体会到秋雨下的时间长。
2、小组交流,学习第2~9自然段。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①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水泥道的相关句子和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写一写。
②抓住“潮湿、亮晶晶”“一角小小的蓝天”谈谈自己发现的美丽。
③还有哪些词语能体现水泥道的美丽。
④文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的修辞体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