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文档名称:

2025年关于吃苦奋斗的励志故事(共篇).docx

格式:docx   大小:68KB   页数:4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5年关于吃苦奋斗的励志故事(共篇).docx

上传人:feifei 2025/5/5 文件大小:6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5年关于吃苦奋斗的励志故事(共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5年关于吃苦奋斗的励志故事(共篇) 】是由【feifei】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关于吃苦奋斗的励志故事(共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关于吃苦奋斗的励志故事(共篇)
篇1:关于吃苦奋斗的励志故事
励志故事1:配角也能成为大明星
他演了的戏,却始终默默无闻。
直到有一天,他遇上了一个同样郁郁不得志的小演员,他们开始搭配演戏。
没想到,他们的幽默表演竟然得到观众的认可,越来越走红。
数年后,他的搭档周星驰变成了人们敬仰的“星爷”,而他,却始终站在配角的位置上,甘为他人做嫁衣。










在周星驰的电影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见他的身影——扮猪,扮老爸,扮印度阿三,扮江南才子,扮老师,扮龅牙,扮乞丐,还有《大话西游》里那个面目丑陋、形容猥琐的“二当家”。不管在哪部电影里,他都可以时而骄横跋扈,时而窝囊透顶,时而真情流露,时而疯疯癫癫,绝妙地衬托了星爷的“高贵”或者“卑贱”。
尽管演了那么多配角,但他却从来都没觉得自己不重要。每次演戏,他都认真对待,甚至在别人睡觉时,他还在背台词,做动作,直到烂熟于心为止。他的敬业精神在行内有口皆碑。
在一次采访中,他说:“一部电影90分钟,给配角的戏不会超过20分钟,刚出道时,我也是个抢戏王,后来明白做人比演戏更重要,就开始学会配合人家。就像川菜一样,每道菜之所以都好吃,就因为里面都放了辣椒,而我,就是用来调味的辣椒。我敢说,我是最好的辣椒!”
他,就是吴孟达,全香港片酬最高的男配角,在娱乐圈被尊称为“达叔”,也是电影史上为数不多的靠出演配角而走红的明星。
红花需要绿叶衬,从某种程度来讲,没有吴孟达,也就不会有今天风光的周星驰。而毋庸置疑,吴孟达在成全别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金牌绿叶”的地位和美名。
不光是在电影里,在生活和工作中,也经常会有主角和配角之分。如果成了配角,你能否做到像吴孟达那样心甘情愿地成全别人、竭尽本分地做好自己?
事实上,这不仅仅体现出一个人的人品,影响着自己的人际关系,更决定了自己在事业上的发展前途。因为,只有懂得谦让的人,才能获得更大的空间;只有善于协作的人,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获得最终的成功。










成全别人,有时就是成就自己。
励志故事2:成功就是一直在努力
巴尔扎克是法国著名的文学巨匠。他与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太太之间,曾发生过一件趣事。
一天,这位年逾古稀的老太太拿着一本破旧的作业本,无拘无束地问巴尔扎克:“大作家,你给我瞧瞧,这小子有没有天赋,将来是不是块当作家的料?”
巴尔扎克接过作业本后认真地看了看,胸有成竹地说:“嗯,这小子天赋不高,灵气不多,凭这很难当作家。”
老太太听后,发自内心地笑道:“好小子,我以为你们当作家的什么都懂,没想到你连自己30多年前上小学时的作文都看不出来!”
巴尔扎克也禁不住笑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个老太太竟是自己30多年前的小学教师。
巴尔扎克的判断显然是错了,因为他只看到了孩子的基础,却忽视了孩子将来的努力,忽视了人是可以发展和变化的常识。但是,他也有言中的一面。
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出世就名扬天下,誉满全球。巴尔扎克在成名之前,也曾困惑过,狼狈过。
他本来是学法律的,可大学毕业后,偏偏想当作家,全然不听父亲让他当律师的忠告,将父子关系搞得十分紧张。不久,其父便不再向他提供任何生活费用。他写的那些玩艺儿不断地被退回来,他陷入了困境,开始负债累累。最困难的时候,他甚至只能吃点干面包、喝点白开水,但是他挺乐观,面对粗茶淡饭,他会在桌子上画上一只只盘子,上面写上“香肠”、“火腿”、“奶酪”、“牛排”等字样,然后在想象的欢乐中狼吞虎咽。










正是在这段最为失意的日子里,巴尔扎克破费了700法郎,买了一根镶着玛瑙的粗大手杖,并在手杖上刻了一行鞭策自己的字:我将粉碎一切障碍。
正是这句无所畏惧、一往无前的名言,支持他渡过难关,后来,柳暗花明,他果然成功了。
巴尔扎克的作业和手杖,又一次证明了无数成功人士坚信的箴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在成功和失败之间,并没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对绝大多数人而言,一个人在某一方面的成功,并不完全取决于天分,只要按既定目标执着地追求,天长日久,水滴石穿,就没有不功成名就的道理。
才能就是辛苦和勤奋的累积。
成功就是一直在努力。
励志故事3:励志故事:从打工仔到老板
他只身从农村来到城市,只有初中毕业,身体非常单薄,只能找点比较轻的体力活干。他到了一家保洁公司,主要工作就是擦玻璃,公司管食宿,每月工资300元。他很满足,干起活来十分卖力。有人问他:“你这么小,为什么不在家上学,出来受罪赚这点钱?”他说:“我家里穷,父亲瘫了,母亲种地,家里没钱供我上学,我文化太低,能有这份工作已很满足了,每月还能给家里寄点钱呢。”
他在这家保洁公司一直擦玻璃,他的同事换了一批又一批,有的甚至刚做三四天就因为嫌薪水少、干活脏走了,他一直坚守着这个位置。
整整五年,他已经是二十多岁的大小伙子,这座城市里的写字楼、宾馆、商场他几乎都去服务过多次。他工作一如既往的卖力,一丝不苟,很多顾客还点名要公司派他过来,他简直成了公司的形象代言人。
人们都知道他,他和他的服务对象成了熟人和朋友。










有一天,有个新来的女孩问他:“听说你擦了五年的玻璃,每月只挣300块钱,为什么不换个工作呢?”他笑笑说:“会换的。”
有一天,人们熟知的擦玻璃工突然消失了。几天后,一家快餐店开业了,老板就是擦了五年玻璃的他。快餐很适应城市的快节奏,竞争自然异常激烈,而他的快餐店却很快打开了局面。
原因很简单,他在擦玻璃的五年,走遍了每个写字楼、宾馆、商场,结识了里面的人,五年擦玻璃的表现已经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他的快餐店发展到整个城市的角落,资产逾千万时,认识他的人无不感慨地说:“这位老板曾擦了五年的玻璃。”
有记者采访他,问他如何从一个擦玻璃的打工仔开快餐店,并在众多实力雄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时。
他只说了一句:“因为我曾为人擦过五年的玻璃,并且擦得很好!”
励志故事4:一只眼睛的她也能当飞行员?
不幸是在她读小学的时候发生的。一只曲棍球击中了她的脸部,她失去了左眼,那时她8岁。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她迷上了骑马。到了20岁,她已成为一名熟练的骑手,经常在骑术大赛上露面。当时,左眼上蒙着黑眼罩、风姿绰约的她和那匹旋风般迅疾的坐骑常常是无数骑马爱好者注目的中心,观众狂热的呼喊使她陶醉。当然,她心里还珍藏着一个心愿:参加全英骑术大赛。
遗憾的是她未能如愿。一次赛事中,她的马失前蹄,将她掀下马背,她的腰摔坏了,失去了参加赛马的资格。
对于她而言,这也许就意味着宁静生活的开端。










躺在床上养伤期间,有一次她突然想起曾乘坐过的单引擎飞机。不知怎么,她突然产生了一种冲动,想重新体验一下那种在蓝天上自由翱翔的感觉。
学习飞行需要很大的开支,她有几件相当珍贵的雕刻和几本古籍书,用好多年才收集起来的,还有一架很值钱的铜制天文望远镜。她把这些都卖掉了,付飞行课的学费。
开始,教飞行的教练说她永远也拿不到飞行执照,因为她只能用一只眼睛看东西。她根本不信她那一套,另找了个教练。民用航空署十分支持,医生反复对她进行体检,她完成了10小时的单飞训练。她领到了私人飞机驾驶执照,并且在1982年同其他13位飞行员合伙设法用3700英镑买了一架飞机。
1983年她参加了英国特技飞行协会,进精密飞行训练班学习,成为英国唯一的女特技飞行员。
几年来,她一直从事航空体育事业,已跻身于全英及欧洲特技飞行竞赛的队伍,在法国赢得了金牌。
“我在天上的感觉是:自己生来就是一只飞鸟,我离不开蓝天。我的夙愿是组织一支妇女飞行队,在世界锦标赛中同强队争雄,我想我会成功的!”
励志故事5:一根拇指也能成为画家
,一场意外,使得重庆男子张启辉失去左臂,同时失去的还有右手除大拇指外的4根手指。
半年康复后,他边摆地摊卖小百货,边捡起儿时的画画兴趣,练习笔法……从到,张启辉利用摆摊的业余时间,摸索练习了整整7年。直到感觉自己的画作能拿出手了,他才走上街头,将作品拿出来卖。没想到他的画作很受欢迎,他也靠着画作养家糊口。










为了牢固握住画笔,他那根倔强的大拇指总是向右拐。而他的人生,就像这歪着“脑袋”的大拇指,倔强,但从不低头。
他说:“我不仅要做别人能做到的,还要做别人做不到的。”
面对厄运的时候,只要不放弃,你也能在自己的舞台上绽放光芒。
篇2:关于奋斗励志故事
大海边,一渔民家陷入了绝境之中。严冬来了,海风掀翻了他们的渔船,恰好又赶上渔夫患了重感冒。天寒地冻,债主上门,他们该怎样渡过这个难关呢?
一向乐观豁达的渔夫第一次沉默了,脸上写满了无奈与悲凉。
那时,渔民的儿子才16岁。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16岁的儿子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家庭正处于绝望之中。“你们别怕,我有办法。”儿子说完这话,喝下三大碗热粥,出发了。他在肩头挑上两只鱼篓,信心百倍地奔向大海。迎着刺骨的寒风,脱光了衣服,一头扎进了冰冷的海水中。
这时奇迹出现了:成群结队的尖尖鱼向孩子的身边靠来,它们钻进他的腋窝处,腿弯里,在孩子的躯体周围徘徊。孩子咬着牙,轻而易举地便将尖尖鱼装满了两鱼篓。
原来,这海里生活着一种尖尖鱼,每当寒潮来时,它们都有很强的趋热性。孩子正是利用自己温热的身体,吸引了大量的尖尖鱼……
曾经有一个青年,大学毕业后只身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打工。盘缠用尽了,举目无亲,房东又天天催讨房租。虽然有一家单位已经决定聘用他,但是,哪家单位愿意将工资预付给一个尚未开始工作的人呢?
一个星期天,青年拖着沉重的双腿来到了一家废品回收公司。看着那些成堆的纸片、饮料盒子……青年红着脸向老板问了那些废品的价格。










他找来一只破麻袋,毅然走上了大街拾荒。忍受着人们的白眼,经受着风雨的洗礼,他走过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拾捡着废品,也积攒着对未来生活的渴望,积攒着在这个陌生城市继续生活下来的决心与力量。当他从废品店老板手里接过在这座城市掘到的“第一桶金”时,青年的眼眶潮湿了,他听到心中的呐喊:“生存没有绝境,就看你肯不肯去做。”
是的,捉尖尖鱼的少年正是在别人围着火炉的时候,用他的身体让一家人渡过了难关。青年不怕遭受他人的白眼,放下大学生的架子,靠捡废品让自己在远方的城市站住了脚跟。当你失去一切的时候,我们还有生命。当你面临生活的困惑时,何不想想那些别人不愿做的事?
生存没有绝境,其实就看你肯不肯去做。
篇3:关于奋斗励志故事
哈佛大学图书馆有这样一条馆训:“现在睡觉的话,会做美梦;而现在读书的话,会将美梦变为现实。”我到美国旅游时,首站就选了哈佛大学。而参观哈佛大学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维德勒图书馆。
维德勒图书馆藏书345万册,是哈佛大学100多座图书馆中极为普通的一座。然而,这座普通的图书馆却极不寻常。
由新英格兰红砖砌筑的坚实墙体外,耸立着两块石碑,其中一块的碑文是:“维德勒,哈佛大学学生,生于1885年6月3日,194月12日与泰坦尼克号一起沉入大海。”另一块碑文为:“这座图书馆由维德勒的母亲捐建于196月24日。馆内最有意义的一本书是《弗朗西斯·培根散文集》。”
原来,当泰坦尼克号沉没之时,维德勒和他的母亲一起正准备登上小船逃生。突然,维德勒转过身,让母亲先上小船,自己却转身要返回船舱。他告诉母亲:“我忘带《弗朗西斯·培根散文集》了。我不能让这本我喜爱的书沉入海底!”就这样,爱书如命的哈佛学子维德勒,为抢救一本书,最终和书一起沉入海底。










在图书馆中厅的一角,终于找到了我渴望已久的那本《弗朗西斯·培根散文集》。它摆放于一个不大而密封的玻璃框内,书已完全褪色。此书是维德勒的母亲捐建该图书馆后,购买的第一本书。这本书在此已经静静地躺了95个年头了。书的下方写着一行字:“书与维德勒同在!”
我怀着异样的心情走出维德勒图书馆,深情地望着正沐浴在灿烂阳光下的哈佛校园。哈佛的塑像屹立于旧校园的墙前。路上的行人,不见浓妆,没有艳服,只有匆匆的脚步;湖边、树下、草坪上,到处是学子们读书、做记录、思考问题的情景。
哈佛占地154公顷,没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随处可见用新英格兰红砖建筑的图书馆。哈佛人爱书如命。可以说,在哈佛大学每个人就是一座图书馆。
哈佛的博士每天要啃3本大书,还得向导师交上颇具独到见解的阅读报告。英国一家电视台曾做过一个题为《凌晨四点半》的专题节目,内容反映的是,在一个普通的凌晨4点半,哈佛图书馆内座无虚席,已经坐满了静静地看书、认真做笔记、积极思考问题的哈佛学子……
我在哈佛大学旁的旅馆住了下来,决定亲自目睹一下哈佛校园的凌晨4点半。
第二天凌晨4时刚过,我再一次来到哈佛校园。美丽的校园沉静于晨光曦色中,湖边、路边,许多学子正在聚精会神地晨读。走进哈佛大学图书馆,只见每间阅览室都灯火通明,每个座位上都坐着看书的学子……
如今的哈佛大学,已经诞生了8位美国总统、40位诺贝尔奖得主和30位普利策奖得主。哈佛人的成功,离不开图书馆,他们爱书如命。他们通过认真读书,大胆创新,将一个个梦想变为现实。










篇4:关于奋斗励志故事
二十世纪初叶,美国史古脱纸业公司的一大批纸,因运送过程中的疏忽,造成纸面潮湿产生皱折而无法使用。有人建议将纸退回供货商以减少损失,这个建议获得大多数人的附议。
公司负责人亚瑟·史古脱却不这么想,他认为不能因为自己的疏失而造成别人的负担。但这批纸放在仓库中实在让他大伤脑筋,他一直想着怎样去利用这批旁人眼中毫无用处的瑕疵品。
经过了好一阵子的思考与实验,最后他想到在卷纸上打上一排排小洞,变成容易撕下成一小张一小张的。
史古脱将这种纸命名为“桑尼”卫生纸,卖给火车站、饭店、学校等放置于厕所中,这种纸因为相当方便好用而大受欢迎,并慢慢普及到一般家庭中,为公司创下了巨额利润。
这个事例,让我们看到,有时,成功仿佛只需在失败之上打个洞。其实,很多事例都是如此,只要认识自己的不足,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完全有可能把自己的成功就建立在原先的不足之上。
是的,每个人都会有失败,有短处。可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失败,只要思考,思考,再思考,不停止的努力,总能在失败之上重新建立起成功来的。成功者不是天生就能成功的,只是从不放弃,及时反醒,最终化腐朽为神奇,乃至把成功建立在自己人的短处之上。
这样,就如同在纸上打个洞,成功便属于你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