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202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034论文名基于树枝状.doc

格式:doc   大小:38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034论文名基于树枝状.doc

上传人:wawa 2025/5/5 文件大小: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034论文名基于树枝状.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034论文名基于树枝状 】是由【waw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034论文名基于树枝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034
论文名:基于树枝状聚合物的纳米药物的制备及应用
作者:李小杰,张洪吉,施冬健,陈明清
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食品胶体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 号214122
摘要:本研究以表面接枝聚乙二醇链的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PEG-PAMAM)为纳米载体,制备了两种分别用于光动力治疗和化学治疗的纳米药物,并探索了它们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1)将PEG-PAMAM 与羧基化富勒烯(C60-COOH)按不同摩尔比在THF 中络合形成PEG-PAMAM-C60 超分子纳米复合物,并探索了其在肿瘤光动力治疗中的应用。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凝胶渗透色谱(GPC)、动态激光光散射(DLS)、原子力显微镜(TEM)、核磁共振(1HNMR)等手段验证了PEG-PAMAM-C60 超分子纳米复合物的核-壳结构、较高的C60 络合效率及良好的单分子稳定性。体外细胞实验表明PEG-PAMAM-C60 超分子纳米复合物自身毒性较低,但是在可见光辐照下又可以选择性杀死肿瘤细胞。(2)以PEG-PAMAM-AuNP 为纳米载体,在AuNP 表面连接巯基化阿霉素分子,从而间接实现了抗癌药物在PEG-PAMAM 内的高效负载。UV-Vis 测定表明,相对于不含AuNP 的PEG-PAMAM,PEG-PAMAM-AuNP 对LA-hydrazone-DOX 的负载能力显著较高。体外细胞实验表明PEG-PAMAM-AuNP-LA-hydrazone-DOX 纳米复合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能力。
关键词:树枝状聚合物 纳米药物 光动力治疗 pH 响应性
202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035
论文名:超支化聚三唑-纳米银杂化材料的制备与抗菌性能
作者:伍建华,王俊芳,刘雯梅,谢美然
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上海 202541
摘要:炔-叠氮点击化学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良好的选择性等优点,在功能性聚合物的合成中有广泛应用。本文利用点击化学反应,合成了含三乙二醇为末端基的超支化聚三唑(hb-PTA-OEG);其中,高密度的三唑与乙氧基单元,赋予聚合物良好的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由于其能与银离子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因此,以二甲基甲酰胺为还原剂和溶剂,hb-PTA-OEG 为稳定剂,得到了超支化聚三唑-纳米银复合材料,通过动态光散射,测得纳米银粒径为18 nm。该复合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表现出较好的抗菌性能。
关键词:点击化学 超支化 聚三唑纳米银抗菌
202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036
论文名:可逆点击交联稳定型多功能聚合物药物载体的研究
作者:魏静,刘航,曾鑫,曹志婷,丁明明*,宋妮佳,谭鸿,李洁华,傅强
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65
摘要:为了实现多功能聚合物药物载体的可逆交联稳定,本研究设计并合成一种新型含有二硫键的二叠氮交联剂(N3EA-TDPA-N3EA),并通过点击化学反应对侧链含有活性炔基的多功能聚氨酯纳米胶束进行界面交联,得到了可逆和可控交联稳定型多功能聚合物胶束。使用动态光散射(DLS)研究了交联聚氨酯胶束的稳定性和交联可逆性。结果表明交联后胶束粒径为100 nm 左右,粒径分布变窄,表面电荷增大,稀释稳定性显著提高。经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处理后的交联胶束则稳定性明显降低,表明该交联聚合物胶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刺激响应性。细胞摄取实验结果表明该交联稳定型多功能聚合物胶束能够更加高效地将阿霉素(DOX)输送到肿瘤细胞内,在多功能药物传递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本研究为智能稳定型纳米药物载体的设计和制备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新方法。
关键词:可逆交联 点击化学 刺激响应 多功能聚合物胶束
202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037
论文名:PVA 对P(NIPAM-2-AAPBA)微凝胶相转变行为的影响的研究
作者:唐卓,关英,张拥军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高分子化学研究所,功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
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71
摘要:通过自由基沉淀聚合法合成了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酸)(P(NIPAM-AAc))微凝胶,然后在EDC 催化作用下用2-氨基苯硼酸(2-APBA)对微凝胶进行改性得到了P(NIPAM-2-AAPBA)微凝胶。改性后的微凝胶仍具有良好的温敏性,微凝胶的体积相转变温度(VPTT)为32oC。往微凝胶溶液中加入少量的聚乙烯醇(PVA),通过动态光散射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表征了微凝胶的相转变行为。可以看到少量PVA 的加入让P(NIPAM-2-AAPBA)微凝胶粒径大幅收缩,导致微凝胶体积相转变温度急剧降低。并且几乎在整个温度范围内微凝胶的粒径都有收缩,这是不同于葡萄糖导致微凝胶收缩的机理的。葡萄糖只有在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才能与微凝胶上的苯硼酸基团1:2 结合使微凝胶的交联度增大从而导致微凝胶收缩。PVA 导致微凝胶的相转变温度降低可能是微凝胶上的PBA 与PVA 结合,拉近了PVA 与NIPAM 分子之间的距离从而改变NIPAM 分子周围水分子的排列结构,导致NIPAM 的疏水性增强从而使微凝胶收缩,进而导致P(NIPAM-2-AAPBA)微凝胶的体积相转变温度降低。
关键词:体积相转变温度 PVA 收缩
202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038
论文名:通过无金属点击反应制备可降解的pH 敏感型两亲性紫杉醇抗肿瘤前药
作者:王骥,张雪飞
湘潭大学化学学院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湖南湘潭,411105
摘要:本研究通过聚乙二醇单甲醚引发溴代己内酯开环聚合合成一种可生物降解两亲性嵌段共聚物(mPEG-b-PαBrCL),利用巯基-溴点击化学反应及脱保护的过程,得到侧基为酰肼基团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MPEG-b-P(CL-hyd)。通过DCC缩合,预先对紫杉醇进行修饰,利用紫杉醇新增的羰基与聚合物上的酰肼基团键接,最终得到了具有pH响应性的紫杉醇抗肿瘤前药。通过NMR, GPC等方法表征其结构。由于腙键在生理pH值下的稳定性好,同时具有在弱酸环境下的易水解特性,使合成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前药具有pH响应性。前药的制备过程中没有使用金属离子催化,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金属催化剂对材料的污染,荧光分光光度计和动态光散射(DLS)这说明其具有合适的被动靶向尺寸,可以利用“增强的渗透和滞留效应”( EPR),实现对肿瘤的被动靶向,提高药物的利用度同时减少毒性。具有pH敏感的特性可提高药物的体内循环半衰期和控制药物释放,可应用于生物可降解控制释放药物载体领域。
关键词:生物可降解 pH 响应 紫杉醇 抗肿瘤前药
202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039
论文名:提高光动力疗法的新策略:自带“氧源”的光敏载体系统
作者:王莎莎1,袁方1,陈高健2*,王利群1*
1 浙江大学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27
2 苏州大学软凝聚态物理及交叉研究中心苏州 215006
摘要: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氧气依赖型的光敏作用物理疗法。研究表明,分子氧的存在是产生具有肿瘤杀伤作用的单线态氧(1O2)的必要条件。然而肿瘤组织微环境常呈现缺氧状态,加之光动力治疗过程也会消耗组织中大量的分子氧,最终影响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本文将酞菁锌(ZnPc)封装在共价偶联有血红蛋白(Hb)的聚乙二醇-block-聚丙烯酸-block-聚苯乙烯(PEG-b-PAA-b-PS)三嵌段共聚物胶束内部,构建了一种新型的自带“氧源”的光敏载体系统 (ZnPc-loaded HbMs)。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凝胶渗透色谱、动态光散射及透射电镜等测试方法对各级产物的化学结构以及胶束的粒径、形貌等进行了表征。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证实了该载体中的血红蛋白具有良好的载氧能力和抗氧化性能。更有趣的是,在光照条件下,载体携带的分子氧不仅能促进单线态氧的产生,还可导致更为严重的细胞光毒性。因此,这种自带“氧源”的光敏载体系统有望成为一种提高光动力疗效的新策略。
关键词:血红蛋白基氧载体 光动力疗法 单线态氧 光细胞毒性
202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040
论文名:负载顺铂的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天冬氨酸自组装纳米粒子的抗肿瘤研究∗
作者:姚锡矿,谢晨,陈伟芝,杨晨辰,武伟,蒋锡群*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
南京市汉口路22 号邮编210093
摘要:通过环糊精-金刚烷的主客体包含作用以及顺铂与羧基的配位作用,我们制备了顺铂载药量高达50%的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天冬氨酸自组装纳米粒子PVP-PASP-CDDP。通过二维NOESY 谱,这种环糊精-金刚烷的主客体包含作用得到确认。同时,通过动态光散射(DLS)、透射电镜(TEM)以及原子力显微镜(AFM),我们表征了PVP-PASP-CDDP 纳米粒子的分布以及形貌。改变环糊精以及金刚烷的投料比,可以制备出大小均一、粒径不同的PVP-PASP-CDDP 纳米粒子。PVP-PASP-CDDP 纳米粒子可以在去离子水中稳定存在,在氯离子进攻下,慢慢解离。进一步,我们研究了这种纳米粒子的体内以及体外的抗肿瘤效果。通过非侵入近红外成像以及等离子-质谱的方法,我们研究了PVP-PASP-CDDP 纳米粒子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另外,通过体内的抗肿瘤研究,根据小白鼠肿瘤体积、生存曲线以及体重曲线,我们发现与裸药顺铂相比PVP-PASP-CDDP 纳米粒子有着较好的抗肿瘤效果。
∗致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51033002, 21474045 以及51273090) 。
202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041
论文名:酶敏感透明质酸的纳米凝胶药物递送体系的研究∗
作者:杨晨辰,王鑫,姚锡矿,张亚军,武伟,蒋锡群*
南京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南京市汉口路22 号210093
摘要:使用甲基丙烯功能化的透明质酸制备透明质酸纳米凝胶,并且使用动态光散射,ZETA 电位分析仪和透射电镜来表征体外酶降解前后的纳米凝胶的形态学特征,我们发现这种纳米凝胶是具有70 纳米左右及强负电荷的球体结构。当将抗癌药物阿霉素载入纳米凝胶中后,粒子粒径变为50 纳米左右,载药量为16%,载药效率62%。2D 和3D 细胞摄取实验都证明该纳米凝胶能够被CD44 受体高表达的细胞摄取。对荷瘤小鼠进行活体近红外荧光成像,药物体内分布,及肿瘤部位的渗透实验证明了我们这种纳米凝胶能够很好的在肿瘤处富集和渗透,同时体外抗肿瘤实验验证了这种载药粒子具有优秀的肿瘤抑制作用及有效延长小鼠生存周期的作用。上述实验揭示了这种透明质酸纳米凝胶在肿瘤靶向治疗中具有很好的潜力。
关键词:药物递送 纳米凝胶 透明质酸 三维细胞模型
202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042
论文名:光引发红细胞膜自组装囊泡内部原位聚合制备纳米凝胶
作者:张建华1,高伟伟2,张良方2,*
1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化工学院,天津大学,天津,300072
2Department of Nano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CA 92093, USA
摘要:体循环清除作用严重制约了纳米载体提高药物体内递送功效的发挥。红细胞(RBC)的独特长循环特性,为解决这个关键科学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本研究从仿生学的角度出发,以RBC 膜自组装囊泡为纳米反应器,基于四甲基哌啶-氮氧化物(TEMPO)对自由基的优异捕捉能力,开发不可跨膜进入囊泡内部的大分子阻聚剂(PEG-TEMPO),选择性抑制囊泡外部单体聚合;随后,利用光选择性引发囊泡内部单体原位聚合,制备开发RBC 膜表面修饰的纳米凝胶。利用紫外和质谱仪表征该阻聚剂的化学结构,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其对丙烯酰胺聚合的阻聚效率。通过透射电镜和动态光散射证实所制备的RBC 膜表面包覆纳米凝胶的结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该纳米凝胶对钙黄绿素的包覆、负载和释放。结果表明,在PEG-TEMPO 存在的情况下,利用光选择性引发囊泡内部单体原位聚合,能够制备具有均一核壳结构和优异稳定性的、RBC 膜表面修饰的纳米凝胶。这为开发制备长循环纳米给药载体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细胞膜 纳米反应器 纳米凝胶 原位聚合 光引发
202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043
论文名: pH 响应性螺旋聚合物的制备及其诱导结晶应用
作者:张洁 ,门菲,张立群,岳冬梅
北京化工大学有机无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化工大学, 100029
摘要:光学活性螺旋聚乙炔因其规整的二级结构及显著的共轭效应而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被广泛的应用于手性分离、手性识别、液晶材料等领域。本论文合成了一类含有Boc-亮氨酸侧基的3-丁炔-2-醇衍生物单体,并以(nbd)Rh+[η6-C6H5B- (C6H5)3]作为催化剂催化其发生配位聚合。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2×104-3×104)及分子量分布(-)适中且聚合反应产率较高(60%-70%)。圆二色谱(CD)及紫外吸收光谱(UV-Vis)表明该类聚合物形成了单手性螺旋构象且其螺旋构象具有热稳定性和甲醇稳定性。用三氟乙酸(TFA)溶液脱除聚合物侧链的Boc保护基团,得到侧链含有大量裸露氨基的亮氨酸3-丁炔-2-醇酯类螺旋聚合物。浊度测试及动态光散射(DLS)测试结果均表明亮氨酸3-丁炔-2-~。将亮氨酸3-丁炔-2-醇酯类螺旋聚合物用于外消旋丙氨酸的诱导结晶,结果显示L-亮氨酸3-丁炔-2-醇酯螺旋聚合物可以实现L-丙氨酸的诱导结晶,得到棒状结构的晶体。
关键词:螺旋聚合物 pH 响应性 诱导结晶
202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044
论文名:分散相浓度和尺寸对PMMA/PET光散射材料学性能的影响
作者:刘晓,熊英,郭少云
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省成都市 610065
摘要: 传统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基光散射材料主要以无机粒子或有机粒子为散射体,散射体粒子浓度或粒径单一因素对材料光学性能的影响已有大量的研究。但以普通聚合物为散射体制备PMMA基光散射材料还鲜有报道,且散射粒子数量浓度和粒径大小如何共同影响光散射材料光学性能也少有研究。本文用简单、低成本的熔融共混和模压成型方法制备了PMMA/PET光散射材料,发现分散相数量浓度和粒径大小的竞争关系是影响材料光学性能的决定性因素。实验表明,当PET质量分数为0 wt%-10 wt%,透光率显著下降,雾度大幅上升;当PET质量分数为10 wt%到20 wt%时,透光率和雾度基本保持不变;而当PET质量分数为20 wt%-35wt%时,透光率呈现上升趋势,雾度仍保持较高值不变;当PET质量分数接近40 wt%时,透光率不再上升而趋于平衡。低浓度时,数量浓度对光学性能的影响占主导作用,高浓度时,粒径大小对光学性能的影响占主导作用。
关键词: PMMA/PET 光学性能 数量浓度 粒径 竞争关系
202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045
论文名:结合位点对超分子聚合物胶束自组装行为影响研究
作者:姚灏,刘婷婷,亓淼,卓倩倩,田威
陕西省高分子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西安710072
摘要: 超分子聚合物胶束具有相较于共价型胶束更快的响应外界刺激以及可逆调控的特性,因而在药物运输,控制释放,材料科学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研究价值。在超分子聚合物胶束的构筑中,结合位点对其自组装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但有关这一方面的研究仍较为少见。在本文中,我们构筑了分别含有一个和含有两个环糊精/偶氮苯主-客体作用位点的Y 型超分子聚合物,并通过光散射技术,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核磁共振等一系列手段对比研究了主客体作用位点个数对Y 型超分子聚合物胶束的尺寸、形貌以及结构的影响机制。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含有一个作用位点的Y 型超分子聚合物胶束,含有两个作用位点的胶束具有更接近于共价型胶束的缓慢聚集行为、以及较小的胶束尺,并在紫外光控的解离过程中表现出更好的稳定性及响应性。
关键词: 超分子聚合物 胶束结合位点 自组装主-客体作用光响应
202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046
论文名:基于笼型倍半硅氧烷的双亲性大分子自组装行为研究
作者:李齐方,李金泽,李沙沙,胡丽薇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29
摘要: 本文利用点击化学合成了POSS-CD 双亲分子(mCPOSS)和端基为偶氮苯的聚乙二醇和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乙酯的客体嵌段共聚物(PPA),通过氢核磁谱图和红外光谱证明了双亲分子和端基偶氮苯修饰的聚合物的成功制备。通过动态光散射(DL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POSS-CD 与PPA 的自组装行为。两亲性的POSS-CD 分子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以POSS 为核CD 为壳的球形胶束,向POSS-CD 胶束水溶液中加入PAA 光敏聚合物,进一步形成了以POSS-CD 为核,PPA 聚合物为壳的大胶束,将溶液的调至酸性时,复合胶束尺寸进一步变大,紫外光的照射使得使得复合胶束发生解离,其流体动力学直径下降。通过改变主体(POSS-CD 和客体(PPA)之间的比例也可以调控自组装胶束的尺寸。这种光和pH 控制的胶束尺寸和形态的变化,为响应性胶束在可控释放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 笼型倍半硅氧烷 双亲性大分子 胶束 自组装
202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047
论文名:CO2 响应的树枝化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组装
作者:霍猛,叶齐全,危岩, 袁金颖
清华大学化学系,有机光电子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4
摘要: CO2 响应聚合物作为一种新型刺激响应聚合物,有着来源广泛,无毒无害,对体系损害小等优势,在药物递送、可控催化、仿生等领域有许多潜在的应用。其中CO2 响应形貌演变可作为理解细胞形态变化的一种模型,具有重要的基础研究意义。通常,不同形貌的聚合物组装体可以通过调节聚合物的亲/疏水链段的长度来实现,而通过调节聚合物链“厚度”实现组装体形貌变化的报道尚不多见。利用树枝化聚合物模块化的树枝块侧基,可以方便地调节聚合物链的“厚度”,实现对聚合物形貌的调节。本文首先将苄醚型树枝块修饰为可聚合单体,再通过可逆加成- 断裂链转移聚合制备了CO2 响应的三嵌段共聚物POEGMA-b-P(Gn)-b-PDEAEMA (n = 1, 2)。树枝块的代数,良溶剂的种类以及CO2 刺激均对该三嵌段共聚物的组装有影响。用核磁共振、动态光散射和透射电镜对相关聚合物结构、组装体粒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这种运用树枝化聚合物调节组装体形貌及刺激响应性质的方法为CO2 响应仿生形貌演变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CO2 响应树枝化聚合物 苄醚型树枝块
202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048
论文名:主链解离型双亲聚合物胶束研究
作者:田敏,程瑞栋,江金强
陕西师范大学,西安 710062
摘要: 以光解离型N-O 键为重复单元制备了主链解离型双亲嵌段共聚物PEO-b-PNH,通过吸光度、透过率、动态光散射(DL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追踪聚合物胶束解离过程。研究发现,PEO-b-PNH 可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胶束;改变365 nm 紫外灯的强度可以控制胶束中N-O 键的断裂,且当42%的N-O 键发生断裂时,聚合物胶束完全解离。根据这一性质,利用DOX 作为疏水客体,研究聚合物胶束的药物释放。在光照起始阶段,由胶束溶胀而导致的客体释放量呈线性增长;进一步的光照使聚合物胶束瓦解,而DOX 则得以快速释放。DOX 扩散实验表明,短暂的365 nm 紫外光照可加快DOX 扩散至缓冲溶液(pH=)中的速率。
关键词: 双亲聚合物 主链胶束 光解离 DOX
202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049
论文名:基于PAG 两亲无规共聚物胶束光解离
作者:程瑞栋,田敏,江金强
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西安 710119
摘要: N-O 弱键磺酸酯侧基作为光敏感基元两亲性无规共聚物P(NVP-CO-NHPSS)制备,通过紫外吸收,荧光发射光谱,溶液透过率,动态光散射(DL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等应用研究共聚物胶束光解离过程。结果发现,P(NVP-CO-NHPSS)可以在水溶液中形成纳米聚集体;改变365nm 紫外灯光照明强度来调控共聚物胶束内N-O 键的光裂解,从而导致共聚物胶束破坏和负载尼罗红光控制释放。根据这一现象,通过NaLuF4:Gd/Yb/Tm 为上转换纳米材料负载于共聚物胶束,在980nm 激光作用下N-O 弱键光裂解反应比在365nm 光作用下相对弱;然而,尼罗红的光控制释放仍可以通过980nm 激光器的近红外光触发。
关键词: 光敏感聚合物 胶束光裂解 紫外光近红外光
202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050
论文名:含BODIPY 基团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组装行为
作者:庞安琳,范子豪,张功静,李文莲,程林
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芜湖 241000
摘要: 以氟硼吡咯(BODIPY)荧光基团为引发剂,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设计合成了具有PH 响应的不同链长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BODIPY-聚苯乙烯–聚(N,N-二乙氨基甲基丙烯酸乙酯) (BODIPY-PS-b-PDEAEMA)。利用紫外、荧光、动态光散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研究了聚合物在不同pH 条件下的荧光特性以及胶束粒子的形态结构演化。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嵌段聚合物胶束化后形成以疏水的BODIPY 基团和聚苯乙烯嵌段为核,亲水的聚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嵌段为壳层的胶束结构。通过调节pH 值可以促使PDEAEMA 壳层发生质子化作用,并且随着pH 值的降低,壳层的质子化作用不断增强,胶束溶液的荧光强度逐渐提高,胶束粒子的形态也由球形转为类立方体。
关键词: BODIPY 两亲性组装类立方体
202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051
论文名:聚丙烯腈基碳纳米微球的制备
作者:张幼维,张武警,赵炯心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2520
摘要: 碳纳米微球可广泛应用于纳米复合材料、气体储存、锂电池、燃料电池电极材料、催化剂载体和药物递送等领域。目前,虽有多种碳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但单分散、尺寸均一的碳纳米微球(<100 nm)的制备,仍然十分困难。在本文中,我们首先采用一种改进的乳液聚合法,在高单体浓度、低表面活性用量下,合成了尺寸分布窄的PAN 纳米微球。然后,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PAN/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纳米微球。最后,经干燥、预氧化和碳化处理,制备了PAN 基碳纳米微球。采用动态光散射、傅里叶红外光谱、透射电镜、扫描电镜表征了纳米微球的粒径及分布、形态和结构。结果表明:PAN/PMAA 复合微球具有PAN 内核和PMMA 外壳的结构,其PMMA 外层的厚度可以通过改变单体投料比进行调控。采用在PAN 纳米微球表面包覆PMMA 保护层的策略,可以成功抑制热处理中PAN 纳米微球间的粘连,制得单个分散的碳纳米微球。由AN/MMA投料比为1: 合成的PAN/PMMA 复合纳米微球制备了分散性良好的、粒径均一的碳纳米微球(64nm)。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腈 乳液聚合 碳纳米微球
202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052
论文名:卤代胺型磁性纳米抗菌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作者:项乾,支星星,邢晓东
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南京 210094
摘要: 聚合物磁性纳米复合材料是指将聚合物和磁性纳米颗粒通过特定方式组合起来获得的一种新型复合功能材料,开发可回收重复利用的磁性纳米抗菌复合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本研究中我们合成了一种未氯化的卤代胺先驱单体(4-丙烯酰氧基甲基-4-乙基-1,3-呃唑烷-2-酮,AEO),以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为载体,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引发AEO 单体在磁性纳米粒子表面的聚合,所得产物经次氯酸钠氯化后,制备了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磁性纳米抗菌复合材料。颗粒形貌及表面性质通过红外(FT-IR)、动态光散射粒径分析(DLS)、透射电镜(TEM)等表征确定。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试磁性纳米抗菌复合材料对革兰氏阳性、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活性。发现其对大肠杆菌(E.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都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性能,且多次循环使用后的磁性纳米抗菌材料仍表现出优异的抗菌性能。
关键词: 抗菌材料 卤代胺 磁性纳米颗粒
202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053
论文名:RAFT 法合成聚羧酸减水剂及其性能研究
作者:余斌斌,梁梅
高分子研究所 四川大学 四川 610065
摘要: 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 聚合)合成一系列嵌段型的聚羧酸减水剂,研究不同结构聚羧酸减水剂对其性能的影响。体系所用聚合单体为聚烷氧烯基长链大分子(BAPP)、丙烯酸(AA),链转移剂为S,S′-二(α,α′-甲基-α′′-乙酸)三硫代碳酸酯(TRIT),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AIBN)。通过核磁共振(1H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动态光散射(DLS)对聚合物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分析不同结构减水剂对砂浆流动度和水泥初期水化产物的影响。从砂浆流动度可以看出,分子量越大流动度越好;采用x 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水泥水化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减水剂的分子结构对水泥水化后生成的钙矾石(AFt)的量和形态都会产生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