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人美版高中美术 第六单元《交流与传承——东西文化碰撞中的艺术嬗变》课件.pptx

格式:pptx   大小:2,701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美版高中美术 第六单元《交流与传承——东西文化碰撞中的艺术嬗变》课件.pptx

上传人:金色阳光 2025/5/5 文件大小:2.6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美版高中美术 第六单元《交流与传承——东西文化碰撞中的艺术嬗变》课件.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人美版高中美术 第六单元《交流与传承——东西文化碰撞中的艺术嬗变》课件 】是由【金色阳光】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人美版高中美术 第六单元《交流与传承——东西文化碰撞中的艺术嬗变》课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交流与传承 ----东西文化碰撞中的艺术嬗变
思考
20世纪以来,当西方美术的观念、创作方法和语言形式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同时,许多中国艺术家致力于中西绘画艺术的融合,将西方绘画的造型、色彩、光影等元素与中国绘画的传统笔墨特点、写意精神以及审美趣味相结合。他们的探索又有哪些成功之处呢?
艺术家们纷纷尝试,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融合型中国画
《愚公移山》 徐悲鸿 144cmx421cm 中国画
大家对徐悲鸿有多少了解?谁来说一说?
融合型中国画-徐悲鸿人物简介
徐悲鸿(1895-1953年),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因脑溢血病逝,享年58岁。按照徐悲鸿的愿望,夫人廖静文女士将他的作品1200余件,他一生节衣缩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1200余件,图书、画册、碑帖等1万余件, 全部捐献给国家。
融合型中国画-
谁知道愚公移山的故事?
其故事取材于《列子·汤问》中的一个神话传说: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聪明”的智叟笑他太傻, 认为不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又何必担心挖不平呢?”后因感动天帝,所以天帝命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搬走两座山
融合型中国画-
同学们《愚公移山》画什么内容,谁来用语言表达一下
画面右端有几个高大健壮、魁梧结实的壮年男子,手持钉耙奋力砸向黑土。其姿势表情不一,或膛目,或呐喊,或蹲地,或挺腹,然动态均呈蓄力待发之状,有雷霆万钧之势。左侧画面的人物排列较为松散,人物或高或低,树丛小景置于其间。一挑筐大汉和倚锄老者背对观众以加强空间纵深感,拉开与右半段紧张劳作者之间的距离,造成右半部是前线而左半部是后方的感觉。老翁似乎正在语重心长地对下一代人叙述自己的愿望和信心,描绘着未来的美好景象。
融合型中国画-
欣赏《愚公移山》分析作品在哪些方面汲取了中西美术的绘画技巧。可以从形制上、笔墨上、透视上、色彩上、人物造型上去思考?
融合型中国画-
欣赏《愚公移山》分析作品在哪些方面汲取了中西美术的绘画技巧。
在形制上:以中国长卷的展开
在透视上:以中国散点透视为主
在笔墨上:用中国传统笔墨具有浓淡干湿变化。
在色彩上:随类赋菜,不表现光
在人物造型上:注重人物的解刨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
融合型中国画-
大家思考一下,徐悲鸿画这幅作品有什么寓意?
融合型中国画-徐悲鸿人物简介
创作背景和寓意
抗战中南京、武汉、广州相继沦陷,局势紧张,物资匮乏,徐悲鸿奔走于香港、新加坡等地,举办画展募集资金捐给祖国以赈济灾民。1939至1940年,应印度大诗人泰戈尔之邀,徐悲鸿赴印度举办画展宣传抗日,这期间他创作了不少油画写生,但最重要的成果却是这幅《愚公移山图》》国画。此幅《愚公移山图》极具现实意义。它作于1940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的危急时刻,画家意在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去争取最后的胜利。
泰戈尔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