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是由【胜利的喜悦】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统治
学习目标
;对程朱理学的内容和影响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了解辽宋夏金元少数民族文字创制的历程。
,引导学生学习发明家的探究创新精神。
重点:
掌握理学思想,理解程朱理学对儒学发展的影响,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难点:
儒学复兴原因,影响,三大发明影响。
探学新知
一、儒学的复兴
(1)三国到五代,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总体来说不及佛教和道教。
(2)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
——“程朱理学”
(1)代表:北宋后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
(2)主张
①宇宙观:“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
②人生观:“存天理,去人欲”。
③认识论:格物致知。
(3)重视儒学教育:把《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加以注释,作为儒学基础读物。
(4)影响: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理学带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
二、文学艺术
(1)产生、发展:唐朝后期出现,到宋朝进入鼎盛时期。
(2)特点:句子长短不等,用来配乐歌唱,根据乐谱分为不同的词牌,各有固定格式。
(3)鼎盛原因:两宋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
(4)代表: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和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成就最突出。
(1)内容:包括散曲和杂剧
①散曲是一种比词更灵活、更通俗的长短句配乐诗歌体裁。
②将成套的散曲连缀在一起歌唱,辅以音乐、舞蹈、表演、道白,安排不同的角色,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就形成了杂剧。元杂剧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
(2)代表:关汉卿、王实甫等。
:宋元时期,在城市说书演出的底本,实际上就是早期的白话小说。
(1)特点:更加追求个性,不拘法度。山水画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
(2)成就:以山水画最为突出,花鸟画、人物画水平也很高。
三、科技
(1)在宋朝基本成熟
①北宋工匠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②火药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由燃烧型火器逐步发展为爆炸型火器和管形射击火器。
③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了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2)意义:三大发明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与农学家
(1)北宋科学家沈括
①成就:《梦溪笔谈》。
②影响:他写的《梦溪笔谈》是我国科学发展史上的一份珍贵遗产,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
①成就: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授时历》。
②影响: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3)元代农学家王祯
①成就:编撰《农书》。
②影响:该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其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
四、少数民族文字
:辽夏金元统治者十分注意本民族文化的建设,都模仿汉字字形创造了本民族文字。
(1)辽:先后创制契丹大字、小字,用以刻石立碑,还进行文学创作。
(2)金:创制了女真文字,在科举中开设女真进土科,用女真文字答题。
(3)西夏:西夏文通过出土文献大量保存下来。
(4)元
①成吉思汗命人使用畏兀儿文字拼写蒙古语,形成畏兀体蒙古文。
②忽必烈即位后,委派藏传佛教高僧八思巴改制藏文字母,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既用以拼写蒙古语,也用来广泛拼写汉语等多民族语言。这也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
深化探究
材料一 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
——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
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四 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3)据材料三、四,分别概括宋朝“市民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从书法、绘画、文学与戏剧领域任选两个,概述宋朝在这些领域取得的成就。
答案:(1)原因:①通经致用,讲求义理及疑古思潮的兴起;②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
(2)观点: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
理由:①活字印刷术发明,②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③火药广泛用于军事上。
(3)市民社会趋势:市民阶层产生,有其独立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生活方式;市民文化的兴起。
文化发展趋势:文化的通俗化和平民化。
原因: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
成就:①书法:出现各具情态的宋代苏、黄、米、蔡四大家,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②绘画:文人山水画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宫廷画院活跃,画学兴起;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③文学:宋词繁荣,代表有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④宋代出现了许多喧闹的集市和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舍,两宋之际的南戏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
随堂训练
,感慨地说,“读之不释手’恨不与之同时”,并追封朱熹为“太师”,还把他的牌位放进孔庙从祀。宋理宗的言行( )
A.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B.表明理学得到普遍认同.
C.扩大了科举考试的内容 D.强化了理学的教化功能
“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
,君子并不是不追求个人的私利,但专门以追求个人私利为目的,则是有害的。这一思想( )
“存天理,灭人欲”思想
4.“词”在两宋的发展胜过“诗”,被看作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原因可能有( )
①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
②对仗工稳、句式齐整,适于言志和述怀
③能合乐歌唱,贴近市民生活,群众基础广
④不断变革、创新,风格多样,佳作迭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世界文明史》中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因为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以上论述揭示出元曲兴盛的原因是( )
,提出“春山烟云联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该认识反映的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 )
7.《爱日斋丛抄》中记载“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术盛行,遂以为始于蜀也。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据此可知( )
A.活字印刷术在唐末开始使用 B.唐朝四川地区印刷术最发达
C.雕版印刷术推动了文化发展 D.造纸技术出现了重大的改进
、夏、金和蒙古各政权统治者都创制了文字。在创制文字方面,进行了汉语拼音化最早尝试的是( )
答 案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理学在南宋时期被作为官方正统哲学,宋理宗“追封朱熹为“太师””显然是强化理学作为封建教化功能作用,故D项正确;儒学的正统地位确立是西汉时期,故A项错误;B中普遍认同说法绝对,排除;C中扩大科举考试内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答案:B
解析:宋明理学更加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故B项正确。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对应汉朝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故A项错误;C、D两项与题干的内容不符,排除。
答案:C
解析:据材料“但专门以追求个人私利为目的,则是有害的”可知,程颐认为过分追求个人私利是有害的,故A项错误;“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的主张,且程颐认为君子可以有节制地追求私利,并不是“灭人欲”,故B项错误;程颐主张“专门以追求个人私利为目的,则是有害的”,与个人私利对应的是社会集体的利益,即追求个人私利的同时,要兼顾社会或集体的利益,故C项正确;材料仅为程颐的思想主张,并没有涉及理学的作用,故D项错误。
答案:C
解析: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故①正确;一般词的句子是长短参差不齐,故②错误;两宋时期,市民阶层扩大,生活水平提高,要求丰富文化娱乐生活,并且词曲能吟能唱,更能表达思想感情,故③正确;两宋时期出现了大量的优秀词人和词曲作品,且不同阶段其风格独特,故④正确,选项C符合题意。
答案:A
解析:题干信息强调“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才对戏曲这种文娱形式下工夫,这说明科举制的废除促进了元曲的兴盛,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
答案:C
解析:“春山烟云联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表明中国山水画注重的是意境,强调人的主观情致与神韵,不是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故C正确,排除A项。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的是花鸟画,由此排除B项。强调以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的是人物画,由此排除D项。
答案:A
解析: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唐末已经渐有印书,只是并未盛行,到五代之时,随着印刷术的发展,经籍流布于天下。结合所学可知,雕版印刷术产生于唐代,它的产生促进了书籍的广泛传播,推动了文化的发展。故A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出中国的印刷术已经流传到西方,故C项错误。根据“印书”等的信息,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印刷术而非造纸术,故D项错误。
答案:D
解析:契丹、女真和西夏文字都是模仿汉字字形创造的文字,由此排除A、B、C项。忽必烈即位后,委派藏传佛教高僧八思巴改制藏文字母,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既用以拼写蒙古语,也用来广泛拼写汉语等多民族语言,这也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故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