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部遍八上省市级优质课第二十二课愚公移山(2) 】是由【海洋里徜徉知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部遍八上省市级优质课第二十二课愚公移山(2)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愚公移山》课堂实录
执教人:邓惠 指导老师:汤飞平老师
教学目标
1、熟读、背诵课文,积累常用的文言字词,整体感知寓言故事
2、在对比中感知人物对愚公移山的不同态度
3、把握愚公形象,理解寓意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寓言故事,在对比中感知人物对愚公移山的不同态度
教学难点
把握愚公形象,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
师:上课。
生:老师好,建本明智 宁静致远
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老师注意到很多同学一进教室就被黑板上的图片吸引。哪位同学来跟说一下,这两幅图说的是什么故事吗?这位同学你来!
生:第一篇是我们以前学过文言文《两小儿辩日》,第二篇是《杞人忧天》
师:这两个故事都是……
生:寓言
师:我们最近还有没有学过那些寓言故事没有?
生:《蚊子与狮子》师:还有没有?你来!
生:还有赫尔墨斯宇雕像者。
师:很好,这都是寓言故事,哪一个同学来跟我讲一下到底什么事寓言?它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生:寓言是以短小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师:非常棒,大家注意关键词短小的故事、大道理。今天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学习《列子》当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愚公移山》看能从中吸取哪些智慧?请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师:1、熟读、背诵课文,积累常用的文言字词,整体感知寓言故事2、在对比中感知人物对愚公移山的不同态度 3、把握愚公形象,理解寓意
师:请大家打开书,自由大声的朗读课文同时思考这两个问题。1、请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内容。2、愚公在移山的过程中到底遇到了哪些问题?请用原文作答。
生:学生自由读文章……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现在给大家一分钟静心思考的时间,去组织自己的语言,做好答题准备。你在答题的时候老师会给你出示一些图片,给你一些指引,其他同学要做的就是认真听,并且笔录同学所讲错的地方,待会你来解答,好的,这位同学你来!(PPT展示图片)
生:从前有太行、王屋两座大山,住在大山地下的愚公,将近九十岁了,苦于这两座山挡住了出路,就跟家人商量要产品两座大山,家人纷纷表示赞同,邻居家的小孩也跑去帮助他,有个智叟嘲笑并且制止他,愚公用自己的话进行反驳,并且让他无言以对,最后愚公的行为感动了天地,最后命两个神仙将山移走了。
师:非常不错,还有有同学需要补充吗?你来!
生:我觉得刚才那个同学讲得很不错,但是有点可以更简洁一些。
师:你可以来试一试吗?或者是用一句话来解答。
生:嗯……
师:何人?
生:愚公。
师:何事?
生:愚公想移走家门前的两座大山,也得到了家人的帮助,最后在天帝的帮助下将山移走。
师:非常不错,给予她掌声。她用简短的一句话概括了文章内容。
师:愚公在移山的过程中到底遇到了哪些困难?用原文回答。你来试试!
生:第一个是“以君之力,增不能损魁父之丘,第二个是且焉置土石。
师:这个说明在妻子的眼中认为自己的丈夫是年龄比较大?在文章的前面有没有相似的话语?
生:年且九十。
师:很好这说明人年迈,“且”的意思是将近。(板书)还有其他的吗?
生:“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师:易的意思是什么?更替、交换。(板书)这么来看路途是非常遥远。
生:“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说明人很少。
师:荷的意思是“挑、肩负”。我们现在常用的成语有这个解释吗?
生:“荷枪实弹”
师:不错
生:他们的工具也十分简陋,用竹子做得工具来运泥土。
师:板书(工具简)
师:愚公移山还没真正开始就遇到了,眼前就是困难重重,要有很多预想不到的困难。我们可以注意到身边的人对于愚公移山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师:下面请大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研讨一下这个问题(PPT出示)周围人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什么?他们的对话反映了怎样的心理。
生:小组合作讨论……
师:随堂进行点拨。
师:大家讨论得很热烈,这个小组已经准备好了,你们小组来展示一下。
生1:(学生起立)从第二自然段“杂然相许”可以看出是“赞同”
师:嗯,非常不错,“许”的意思是“赞同”(板书)
生2:“其妻献疑”从“献疑”可以看出妻子心里是担心的,
师:你的观点很不错,你是如何看出的是担忧?
生2:“献”的意思是“提出”,她还想到“且焉置土石。”是在为接下来会遇到的困难表示担忧。但是对于愚公的决定她还是支持,只是担心他年迈,有些不放心。
师:那么妻子对于愚公移山的态度是?
生2:是支持,只是言语中还是流露出担心。
师:真是太棒啦,为你点赞,这位同学注意到了妻子言语里流露出的担忧,你一定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
生3:大家看到文章的第三自然段,我们可以看出河曲智叟是反对愚公移山的从“止”字,止的意思是“阻止。”他还嘲笑愚公。“曾不能损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师:“毛”的意思是什么?
生3:草木
师:智叟在这里是嘲笑愚公的什么?
生3:年迈。
师:从哪里看出是年迈。
生3:“残念余力。”
师:还有没有补充?
生4:最后面,操蛇之神是是反对的,他害怕愚公不停止,而天帝是被他的行为感动。
师:你从哪里看出是“害怕”和“感动”?
生4:“惧”的意思是“害怕”。“已”的意思是“停止”。
师:你真是太棒了。“已”是“停止”的意思,我们现在常用的成语有跟这个意思相近的吗?
生:(齐)死而后已。
师:这组的四位同学都很棒,我觉得我们应该给他们掌声,为他们点赞!
生:鼓掌
师:这个同学你举手是不是还有补充?
生:大家看到文中还出现了“霜妻遗男”,他们是支持愚公移山的,还去帮助他们。
师:你从哪里看出是去帮助?
生:我从“跳往助之”看出。
师:那么他们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去帮助的呢?
生:是非常高兴的,因为他蹦蹦跳跳的去帮忙。
师:确实这个“跳”字不仅反映出孩子的高兴也能看出他的天真和幼稚。还有同学又补充吗?
生:从“甚矣,汝之不惠!”可以看出智叟不仅是嘲笑还带有一定的挑衅。
师:你可以讲这种挑衅的语气读出来吗?
生:……
师:老师相信你,同学们都很期待呢!
生:读,甚矣,汝之不惠
师:还可以更好一些,我们在来一次。
生:(齐)甚矣,汝之不惠
师:确实挑衅意味非常到位。通过你们刚才的讨论和展示,我们看到了两种非常鲜明的态度“支持和反对”,两种对比鲜明的心理“担忧和嘲笑。”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妻子和智叟的态度,我们一起来看黑板,妻子和智叟的语言有什么异同?
生:思考……
师:可以从句式、标点等方面看看!这位同学举手了,你说说你的看法?
生:句式上是有相似的地方,譬如“以君之力”“以残年余力”“且焉置土石”“其如土石何”
师:这里在句式上确实有相似的地方,但是用字上却有不同,你还可以说说嘛?
生:“君之力”“残年余力”
师:为什么会是这样了,你思考一下?
生:我知道了,是因为他们的态度和心理不一样,妻子是很尊敬自己的丈夫称他为“君”,而智叟是蔑视、嘲讽,将年迈的愚公说成是“残年余力”。
师:你分析的很到位,正是因为他们的出发点不同,所以在用字上有差别,而看似细小的改动却让情感有如此大的变化,这是同学们值得去借鉴的。
生:老师,我还观察出了相似的地方,这两句都用了两个问号?
师:你真是有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大家看到这两句画中确实有两个问号。符号代表着一定的情感,你觉得这几个问号后面的情感是什么?
生1:我觉得妻子的连续发文是发自内心的关切。
生2:我觉得智叟的两个问句是咄咄逼人的嘲讽、蔑视。
师:这两位同学真的是把文章读到了心里去了。都说文字和符号是有感情的,而情感最好的演绎方式是语言,我们来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些情感演绎出来好吗?
生:好!
师:其妻献疑曰,起……
生:(齐诵)
师:我感受到了大部分人声音的力量,我们还可以更好,在尝试一下怎么样?
师:其妻献疑曰,起……
生:(齐诵)
师:同学们刚才的诵读赋予了这两句话新的生命,真的是深情并茂,让人身临其境。
师:面对智叟的嘲笑甚至挑衅愚公是怎么回击的呢?我们来看看愚公的回击。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一段话。
生:(齐读)
师:愚公要“长息”,他在叹息什么?
生:……
师:诵读“北山愚公长息曰“……”面对智叟的嘲讽愚公为何要叹息?他在叹息什么?
生1:我觉得是对智叟“顽固”无奈。
生2:我认为是对别人不理解自己的一种无奈。
师:还有没有?
生3:我读出了愚公叹息中的一种嘲笑。
师:你从哪里读到了“嘲笑”?他嘲笑智叟什么?
生3:嘲笑他目光短浅。
师:你真的很厉害,请坐!我们来把目光聚焦到愚公所说的话,愚公是站在一个什么样的角度去反驳智叟的?
生:愚公认为他的子子孙孙是无穷无尽的但是山不会增加,这是把目光放得很远。
师:哦!愚公是长远来看,那么对比愚公智叟就是……
生:目光短浅!
师:板书(智叟目光短浅) (愚公目光长远)
师:你们认为愚公的是用什么样的语气说出这样的一番话的?
生1:自信
生2:坚定
生3:自豪
师:老师有一个很大胆的设想,看我们班的男女同学能不能来一次正面的交锋,男生扮演愚公,女生扮演智叟,通过朗读来PK一下,看看读出智叟的挑衅,愚公的自信、坚定 老师也来参与一下读读旁白。好不好?
生:好!
师: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男生:“甚矣,汝之不惠……”
师:愚公长息曰
女生:汝心之固……
师:河曲智叟无以应。
师:老师在旁边都能感觉到浓浓的火药味,通过对故事的深入挖掘,你觉得愚公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说一说你对愚公的评价。
生1:我觉得愚公是一个勇敢的人,他可以不怕困难去移山,并且他都快九十岁了。
师:板书:不怕困难
生2:我认为愚公是一个坚持不懈的人,要将山移走一个不懂得坚持的人是做不到的。
师:板书:坚持不懈,还有新的看法吗?
生3:我认为愚公是一个大胆、敢于实践的人,这两座山一直是家里的障碍甚至是全村人的阻碍,但是之前没有一个人提出来要移山,只有愚公最开始这么去做,所以我觉得他勇敢、勇于实践。
生4:从他不顾人的反对来看他是一个信念坚定的人。
师:这两位同学的看法很不错,看到的比其他同学更加深。
生5:我觉得愚公是一个尊重他人的人,他有什么事情知道跟家人商量。
师:确实是这样,这也可以看出愚公一家人相处是很和睦的。
生4:我认为愚公是愚蠢的。
师:为什么是“愚蠢”呢?
生:既然山挡住了大家的出路,为什么不将山移走呢?
师:这个观点很新颖哦,刚才评价过愚公的人你们也是这么认为的吗?
生:我要反驳她的观点,愚公移山肯定征求邻居的意见,所以他不但不愚蠢反而懂得尊重他人。
生:我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解答的我觉得愚公山愚蠢的,他的目光是短浅的,如果他将两座山移走肯定会破坏生态环境,从长远来看这是 不利的。
生:笑……
师:这位同学发散性思维不错,但是我们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如果用太过于科学理性的角度来解答就失去寓言的意义了。
师:大家想一想当时愚公生活在什么样的时代?
师:那时候的经济怎么样?
生:古时候,不发达,大家都过的比较贫困。
师:如果搬家的话……
生:去外面生活肯定也是不容易,况且大家都习惯在这里生活了,不愿意离开。
师:这位同学讲的真不错,中国人有一种很传统的思想“安土重迁”,特别是老人家很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你们可以回家问问自己的爷爷奶奶是否有这样的想法。
师:愚公的这种“毅力和坚持”最后换来了怎样的回报?
生1:天帝被他感动,还帮助了他。
生2:操神之神害怕他。
师:我想这就是坚持的力量,这就是人的毅力的伟大,这种力量足以让神恐惧。
师:故事学到这里如果让你来给这个寓言加一则寓意,你认为会是什么呢?
生1: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害怕困难。
生2: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勇于实践、要坚持不懈,相信坚持的力量。
生3: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要迎难而上。
师:同学们总结的都很到位,这也就是这篇寓言当中的智慧,它给我们方方面面的启示,源源不断的给我们以力量,希望在以后生活和学习中你觉得艰难的时候不妨想一想年近九十的愚公,他的毅力,他的勇气、他的智慧。
师:《愚公移山》是《列子》众多文章中的一篇,在《列子》这部书中还有许多寓言深刻的故事如“歧路亡羊”“造父学御”……课后大家可以摘录几篇,写写你的感悟和体会。
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生:起立,老师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