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团体标准 《陡深型水库多波束测深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书.pdf

格式:pdf   大小:414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团体标准 《陡深型水库多波束测深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书.pdf

上传人:书籍1243595614 2025/5/6 文件大小:4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团体标准 《陡深型水库多波束测深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书.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团体标准 《陡深型水库多波束测深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书 】是由【书籍1243595614】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团体标准 《陡深型水库多波束测深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书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 .










团体标准
《陡深型水库多波束测深技术规范 》
编制说明书









2023 年 7 月 : .
《陡深型水库多波束测深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2023】中科促标字第275号《关于开展<陡深型水库多波束测深技术规范>团体标准
立项通知》,项目计划编号CI2023090。
2、编制背景及目的
截至2022年,全国已建成各类水库近10万座。其中,国内投产及在建的大型水电站已
有200余座,各类水库总库容达8983亿立方米,各类河流堤防43万公里,以水库、河道及
堤防、蓄滞洪区为骨干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成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王牌”。
水深数据是水库最重要的特征要素,对水库综合效能发挥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其形成的相
关资料对整治工程隐患、水库安全状况改善、实现水库“零溃坝”及流域防洪减灾能发挥
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支撑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对水资源、绿色清洁的水电能源、航运
等的需求,对积极贯彻落实“十六字治水方针”、《长江保护法》等具有重要意义。多波
束测深系统因其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高效率等特点,是目前水深测量主要手段之一。
水电站多建于山区,水库运行后,其河道具有“陡”、“深”特征。水深测量具有不
可见性,陡深型河段水深测量工作中的测深、具有难度大、设备选型复杂、质量控制方法
及措施特殊等特点。多波束测深系统被称为“水下CT”,能够对水下地形地物实现无缝隙
三维扫描,输出三维图像和点云坐标数据。鉴于多波束测深系统工作的复杂性及现有相关
规范对陡深型水库多波束测深工作指导性不强的现状,急需相关规范支撑陡深型水库多波
束测深工作,从而提高陡深型水库多波束测深精度,保障多波束测深成果质量。
水库水深测量是水库综合效能发挥的基础所在,准确可靠的水深数据需要与之相匹配
的技术规范。随着多波束技术的快速发展,多波束在测深技术的应用也愈来愈广泛,同时
对多波束的观测精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多相关规范对陡深型水库多波束测深相关
内容较少,且较为笼统,与流域水库精细化管理、水库群多目标联合调度等需求不相适应。
为系统、全面与当前测深技术相适应,有必要编制相应的陡深型水库多波束测深技术规范,
为水库精确的水深测量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填补与水库水深测量相适应的多波束测深技术
标准空缺。
已有多波束测深测深技术规范主要有《多波束测深系统测量技术要求》(JT/T 790-
2010)、《海洋多波束水深测量规程》(DZ/T 0292-2022)、《多波束调查技术要求》
2 : .
(T/CAOE 10-2018)、等,多为一般性规定,未涉及到陡深型水库相关内容,对在陡深型
水库实施多波束测深工作指导性不强。本规范系统、详尽的对陡深型水库多波束测深相应
的工作做出规定,具有很强技术指导性与可操作性,有效的补充了上述规范了内河陡深型
水库多波束测深的技术空缺。
综上所述,本规范补充了现有规范的不足,填补了水库测深、水体生态环境调查等对
声速、水温测定技术空缺,与现有标准具有很好的协调性。
3、参编单位及分工
主编及参编单位有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中国三峡建工
(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湖北海派海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长江水
利委员会水文局荆江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长航检测科技(武汉)有限公司等各类企事业单
位、大专院校。参编人员年龄、专业结构合理,其主要参与人员见下表:

姓 名 职务/职称 单位 承担工作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
1 孙振勇 高工 标准的统筹
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
2 樊小涛 高工 文本初版起草
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
3 冯国正 高工 文本初版起草
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
4 杜泽东 高工 文本的修改
公司
湖北海派海洋科技发展有限
5 叶飞 高工 标准的统筹
公司
湖北海派海洋科技发展有限 材料收集及参数
6 陈绪刚 高工
公司 的提供
湖北海派海洋科技发展有限
7 费新龙 高工 文本初版起草
公司
8 王爱学 教授 武汉大学 材料的审核
9 杨容浩 教授 成都理工大学 材料的审核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
10 王赟锋 高工 文本初版起草
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荆江
11 解祥成 高工 后续版本的修改
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荆江
12 刘杰 高工 文本初版起草
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长航检测科技(武汉)有限
13 熊荣军 高工 后续版本的修改
公司
长航检测科技(武汉)有限 材料收集及参数
14 孙爱国 高工
公司 的提供

3 : .
4、主要工作过程
起草阶段
2023年4月14日,标准通过立项后,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
局立即启动标准编制前期筹备工作,主要包括成立标准编制工作组、联系参编单位、制定
工作流程和进度计划、收集整理相关技术资料、讨论标准整体框架等。为后续标准编制工
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工作安排如下
序号 工作内容 时间要求 负责单位
1 讨论完成大纲内容 2023年4月 各参编单位
2 编写完成初稿,计划3个月完成。 2023年5月-7月 各参编单位
择期召开编制组会议讨论并确定标准草
3 案,经初步修改后形成标准工作组讨论稿 2023年7月 各参编单位
及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阶段
2023年7月,文本经规范后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标准化工作
委员会通过全台面向全社会进行公开征求意见。 同时由标准工作组在线
下组织进行定向征求意见。
审查阶段
报批阶段
二、标准编制原则、主要内容及其确定依据,修订标准时,还包括修订前后
技术内容的对比
1、标准的编写原则
(1)符合国家的政策,贯彻国家的法律法规;
(2)积极采用国际标准;
(3)合理利用国家资源;
(4)充分考虑使用要求;
(5)有关标准应协调配套;
(6)广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7)适时制定,适时复审;
(8)实事求是原则;
(9)科学先进原则;
4 : .
(10)易于实施原则。
2、提出本标准的依据
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以下列文件为依据,并参考了其中部分内容:
《多波束测深系统测量技术要求》(JT/T 790-2010)
《海洋多波束水深测量规程》(DZ/T 0292-2022)
《多波束调查技术要求》(T/CAOE 10-2018)
《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S131-2012)
3、制定本标准的基础
本标准主编、参编单位从上世纪50年代始,常年从事长江流域水域测量及其匹配的水
深测量。随着三峡水库,金沙江、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等流域梯级水电站开发,
编制单位参与了上述大型水利工程多项水深测量,完成了长江流域多项水深测量相关的水
下地形、桥位及大坝、码头的扫测项目,积累丰富的多波束水深测量工作经验。
基于本技术标准相关成果,规范编制单位先后主编或参编了水利行业标准《水库水文
泥沙观测规范》、《河道演变勘测调查规范》、《水道观测规范》等12项规范。规范参编
单位利用该项技术完成国家重大水利工程项目数十项,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测绘工程奖 7项、
省部测绘工程奖4项,长江水利委员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申报发明专利17项,编制专著
8部,撰写科技论文50余篇。编制单位具备本团体标准技术能力。
项目技术广泛应用于应用于三峡、溪洛渡、乌东德、南水北调等工程的设计、建设和
运行管理;2019~2021年为长江上游水库群中小洪水调度、提前蓄水方案实施提供支撑,
增加发电量约300亿度,产生效益近百亿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巨大。
4、实验内容

5、实际应用效果
为在陡深型水库进行多波束测量时提供了外业数据采集及内业数据处理相关的技术依
据。为陡深型水库多波束测量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性文件。
三、试验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
益和生态效益
1、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
(1)本标准涉及到的GNSS平面校核允许较差、水深测量允许极限误差等参数是在大
5 : .
量科学研究和实践生产的基础上确定的。
(2)垂线平均声速的计算,其基本原理是对不同深度的声速进行分层加权改正计算
平均声速,该方法已被业界专家学者认可。
(3)最大船速公式的计算采用已实施的《多波束测深系统测量技术要求》(JT/T
790-2010)。
2、预期的经济效果

3、真实性验证

四、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技术内容的对比情况,或者与测试的国外样品、
样机的有关数据对比情况

五、以国际标准为基础的起草情况,以及是否合规引用或者采用国际国外标
准,并说明未采用国际标准的原因

六、与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相关标准的关系
1、 按照 GB/T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
规则》要求进行编写。
2、 参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在编制过程中着重考虑了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
性。
3、 遵守和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要求。本标准规范性引用文件包括:
GB/T 50138 水位观测标准
SL 257 水道观测规范
七、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八、涉及专利的有关说明
6 : .

九、实施标准的要求,以及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期和实施日期的建议
等措施建议
对标准的贯彻实施,需要主管机关与科研单位进行合作,实现技术措施的实施。
十、其他应当说明的事项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