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浅析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保护工作 】是由【海洋里徜徉知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浅析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保护工作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浅析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保护工作
一、前言
                               
文物古建筑泛指我国历史上储存至今具有较高文物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建筑物,一般是指古人遗留下来的具有较长历史年代的寺、庙、殿、楼、塔、桥等建筑。文物古建筑是国家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它们不仅是古代劳作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研究古代社会的宝贵历史资料。
                               
文物古建筑一般都是建造在前消防在后,有别于现代建筑的消防工作,然而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一部真正针关于文物古建筑的消防规范。因此,目前的文物古建筑消防保护工作大部分都是套搬了现行的消防技术规范,而且大多以扑灭火灾为唯一目标,而不是以最大限度保护古建筑、减少文物损失为首要目的,这种表面看似的保护实际上使文物古建筑的价值逐渐减退,甚至被毁。如何在文物古建筑保护中平衡消防工作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迫切必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现代消防与文物古建筑保护的矛盾
                               
笔者通过对文物古建筑的消防保护工作的调研发现,随着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保护工作的深入展开,文物古建筑消防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不和谐因素不断凸现。
                               
〔一〕现代消防设施与文物古建筑保护的矛盾
                               
近年来,为了提升文物古建筑抵抗火灾的能力,各地文物管理部门和使用单位给我们的文物古建筑安装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消防设施。应该说,在这些措施的保护下,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系数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随之而来的一些新问题、新麻烦也不断浮现。如:遭遇火劫后重建的西藏拉卜楞寺院大经堂内虽说增设了墙壁式消火栓,但渗漏出的水使墙上的壁画面目全非。2021年1月19日晚7点,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遇真宫主殿突发大火,导致最有价值的主殿三间共236平方米的建筑化为灰烬,同时,火灾扑救过程中压力水流的冲击和水渍损失给周边文物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同时,文物古建筑内消防设施的安装损害了古建筑的美观,并对内部木结构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坏,使其失去了原有的价值。
                               
〔二〕传统消防保护措施与文物古建筑保护的矛盾
                               
文物古建筑的传统消防保护措施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我国的文物古建筑大多是宗教文化和民间活动的重要场所,正是这些传统历史文化提升了古建筑的价值,也正是这些传统文化的盛行使得我们的文物古建筑在历史的长河中得以完好地储存下来。但是近些年来,一些部门为了杜绝火灾隐患,采纳了单纯的绝对的保护方式。这些措施在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中,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随之产生的新问题正以另一种方式吞噬着古建筑,直至它倒塌。如:苏州玄妙观的三清殿自从禁香火以后,滋生了一种叫
“天牛〞的害虫,对殿内的木结构进行吞噬,给建筑结构安全造成了隐患。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三清殿之所以能够完好的储存至今,在一定程度上是香烛烟气的驱蚊杀虫效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严禁点烛焚香,实际上打破了这种自然平衡,使得我们的文物古建筑正在以另一种形式被加速损毁。
                               
三、如何正确处理古建筑消防工作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文物古建筑是祖先留给我们的能体现古代建筑风格的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我们应将消防工作结合文化遗产的保护,使文物古建筑的消防保护工作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当今世界上对古代文化遗产的保护有两种形式:“突尼斯〞形式〔完全确保古建筑的原貌〕和“华盛顿〞形式〔确保古建筑的外观,依据现代的生活方式改变内部必需要〕。笔者认为,古建筑的消防保护也应该遵循这两种保护形式,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古建筑保护。古建筑的消防工作和文化遗产保护是一对矛盾,我们应该用哲学“重点论〞理论来分析孰轻孰重。
                               
〔一〕“突尼斯〞消防保护形式
                               
关于影响较大、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文化古建筑,我们应保留他原有的建筑风貌和文化功能,因为这些特点正是它的价值所在。笔者认为,这一类文物古建筑应采纳“突尼斯〞消防保护形式,文化古建筑作为一个整体,一旦局部受到破坏,其原先的历史价值、艺术魅力就大大降低。因此,关于这一类文物古建筑我们合计的不应该是发生火灾后如何去救,而是如何让它的火灾发生率降到零。如果我们一味地去利用现代消防技术、措施去对这类古建筑进行消防保护,由于建筑布局、结构、材料等方面与现代建筑有着本质的区别,现代建筑防火规范和消防设施不但不能很好地发挥其效能,而且安装、施工还会给文物古建筑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关于这一类古建筑的消防保护,我们应发挥自然平衡的效能,特别人的作用。
                               
1、前期的防护措施
                               
〔1〕认真落实文物古建筑单位逐级消防责任制和岗位防火安全责任制,组织单位人员认真学习消防法规,提升全员对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重要性的熟悉。
                               
〔2〕严格落实巡防工作制度,强化24小时值班和防火巡查。
                               
〔3〕强化消防安全宣扬教育,提升工作人员和游客的消防意识。同时对工作人员展开消防培训,使他们懂得用火安全管理,懂易燃物品的安全保管,会报火警,会正确使用灭火器材,提升初期火灾控制和扑救能力。
                               
2、现代的消防设施
                               
那么是不是关于这一类文物古建筑就可以不用去做消防工作了呢?当然不是的,因为我们“防〞的再严,也不能确保火灾能够永远远离我们的古建筑。所以我们要在不损坏古建筑本身风貌、文化功能,不打破几百年来形成的这种自然平衡的基础上去做好我们的古建筑消防工作。笔者通过多年来对古建筑的调查研究,认为这一类古建筑消防工作应该着重做好两方面。一方面,做好早期火灾的探测和报警,只有把火灾消灭在萌芽或者早期状态,才能真正有效地保护古建筑。一般建筑物当发生火灾后,我们可以运用各种有效的灭火手段控制火灾,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而文物古建筑由于其特别性,一旦火灾达到全面燃烧阶段,扑救难度将大大加大,加之由于古建筑所处地理位置、自身建筑特点等原因,往往很难有效控制火势,容易造成建筑物的永久性损失,甚至导致蕴含珍贵历史文物价值的古建筑付之一炬。就算是利用现代的消防设备进行火灾扑救,由于古建筑的消防设施的设置方面缺少一定的科学性,对古建筑会造成严重的二次损害。因此古建筑火灾的控制重心应该放在早期火灾的发现和扑救上,防止其形成规模,将其早早消灭在萌芽状态。
                               
〔1〕火灾报警系统
                               
笔者通过对文物古建筑各种火灾报警系统的对比 分析认为,在古建筑安装无线火灾报警系统是比较好的实现方式之一。无线火灾报警技术的发展直接受益于近10年来移动 市场的推动,微电子技术和蓄电池技术的进步使“无线监控〞这一要求成为可能。无线火灾报警系统由控制盘、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和警报装置组成,所有装置均装有无线电收发两用机,除控制盘外,其他装置由自带蓄电池提供电源。该系统最大的优点就是基本无必需电缆布线。没有布线要求,就无须破坏建筑物结构,无必需埋设任何管线,这一点对古建筑来说尤为重要。
                               
〔2〕必要的灭火设施
                               
另一方面,在保护古建筑历史文化价值的基础上配置必要的灭火设施,由于暂时在文物古建筑的消防保护上还没有相应的规范可依,我们应结合古建筑特点,因地制宜。笔者认为,在文物古建筑的消防设备的设置中,可以采纳确“强化室外,暂缓室内〞的理念,如消火栓设置方面,将室内消火栓移至室外设置,即室内消火栓外置,设置显然标志。并在室外消火栓处设置启泵按钮,以便火灾时使用。同时,为防止灭火过程中带来的严重水渍损失,可用雾状水枪代替直流水枪,同时水源的选择上也有一定的要求,杜绝利用污染的水作为消防水源。这样,既保护了文物古建筑不受火灾侵害,同时也不影响古建筑的美观,符合古建筑保护的观点。
                               
〔二〕“华盛顿〞消防保护形式
                               
“突尼斯〞消防保护形式对管理上的要求较高,难度也较大。象我们苏州,作为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的文物古建筑,迄今为止,全市已有9座园林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有500多个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60多处控制保护古建筑、800多处古构筑物,都采纳第一种消防保护形式,显然是不现实的。关于一些历史文化价值稍低一点的,如: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民居、控保建筑等。我们可以采纳“华盛顿〞消防保护形式,确保古建筑的外观,依据现代的生活方式改变内部必需要,苏州文物部门在这方面也有过开创性的探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于古建筑空关无人使用会加快老化速度,不利于古建筑的保护;而房屋年久失修、无人养护,更容易产生坍塌事故,因此,苏州文物部门通过一定的途径将部分控保古建筑租借给单位使用,并明确责任关系,这样一来减轻了文物部门人力、物力方面的困难,也调动了社会的力量参加到文物古建筑的保护当中来。笔者通过调研发现,这部分古建筑通过改造,内部布局、结构基本接近于现代建筑,那么我们在展开这部分古建筑消防工作的时候,可以参照现代建筑防火规范,结合古建筑的特别性,从各个关键环节入手,有针对性地制定消防安全对策,确实从充分保护文物价值的基础上全面推动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
                               
1、前期的防护措施
                               
〔1〕坚持坚持“从严管理,防患未然〞的原则,落实各级部门的消防安全责任,强化古建筑消防宣扬教育。
                               
〔2〕依据火灾危险性调查、评估,设置相应的火灾探测报警系统。
                               
〔3〕利用清洁、高效的阻燃技术对古建筑的木结构进行阻燃处理,改善其耐火极限。
                               
〔4〕合理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灭火系统和灭火器,提升初期火灾扑救能力。
                               
〔5〕对古建筑群配置轻型消防车、消防摩托车、手抬机动泵、高压脉冲水枪等移动式灭火装备。
                               
2、现代的消防设施
                               
苏州古城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城内历史建筑遗存丰富,共有各类文物保护单位538处,另有控制性保护建筑500处。古民居是其中数量最多的建筑形式,这些建筑大多建于清朝、民江区公安消防部门在古建筑中推行的安装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启用由警用四轮车改装而成的环保型电动消防车等措施对遏制古建筑火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印证了“华盛顿〞消防保护形式的可行性。
                               
〔1〕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目前国际上应用范围最广、应用量最多、灭火成功率最高且造价低廉的灭火系统,该系统具有自动探火报警和自动喷水灭火的合格性能,能够有效地避免因火灾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在苏州古城推广应用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对保护历史遗产将起到重要作用。
                               
2021年6月,苏州市政府公布了《苏州市历史文化保护区修复、整治消防管理办法》,并在新一轮消防规划修编中专门加入了古城消防保护,这些地方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出台为古城的消防安全整治奠定了基础。平江区率先在平江路历史古街区进行了试点,在改造用作旅馆、饭店、商店且使用面积小于1200平方米古建筑和民居利用市政管网设置了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同时公安消防部门进行了技术指导和监督。通过安装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以后的这几年,无一火灾事故发生,为消除火灾隐患,保护历史文化遗存,促进古城保护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