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文档名称:

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5公开课获奖课件赛课一等奖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4,086KB   页数:2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5公开课获奖课件赛课一等奖课件.ppt

上传人:梅花书斋 2025/5/6 文件大小:3.9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5公开课获奖课件赛课一等奖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5公开课获奖课件赛课一等奖课件 】是由【梅花书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5公开课获奖课件赛课一等奖课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五章 聚合酶链式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PCR是体外迅速扩增目的DNA序列的技术
1971年Khorana等提出“在体外经DNA变性,与合适引物杂交,再用DNA聚合酶延伸,克隆DNA”的设想。
1983年Mullis发明了PCR技术。
1988年Saiki等将耐热Taq DNA聚合酶引入了PCR技术。
1989年PCR被美国《Science》杂志列为十余项重大科学发明之首。
1993年Mullis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应用领域:生命科学、医学、法医学及考古学。
第一节 PCR原理
①遵照DNA体内复制原理,半保留式扩增;
②扩增序列取决于设计一对引物(正向引物、反向引物),有效扩增长度为2kb左右;
③扩增循环包含变性、退火、延伸3个阶段;
④30~35个循环后,目的序列呈指数级扩增(2n-2)
Cycle #1
第二节 PCR反应体系
一、反应体系
20μl 反应体系
10×buffer(Tris-HCl、KCl、Tween20、明胶、牛血清蛋白)
dNTP(各20~200 μ mol/L)
模板DNA (~2 μg=105个分子)
引物(各20~200pmol)
MgCl2(~)
Taq DNA聚合酶(1~)
无菌ddH2O
二、反应参数
预变性:94℃ 3~5 min
变性: 94℃ 30~60 S
退火: 38~65℃ 30~60 S
延伸: 72℃ 1~2 min
终延伸: 72℃ 10min
30~35次循环
三、影响PCR的原因
1、反应成分
①引物;浓度、长度
②DNA聚合酶;种类(Klenow酶、Taq酶、Pfu酶)、用量
③dNTP;浓度、比例
④Mg2+;影响Taq DNA聚合酶的活性和真实性、引物退火、模板解链温度、产物的特异性、引物二聚体生成等。
⑤反应缓冲液;,KCl能促使引物退火、但浓度不小于50mmol/L克制酶活性。
⑥模板DNA。用量,线性DNA扩增效果不小于环状DNA。
2、反应条件
①变性的温度和时间;热启动减少非特异性扩增
②退火的温度和时间;取决于引物的长度、浓度和碱基构成,退火温度为Tm-5℃。退火温度越高,扩增特异性越高。
③延伸温度和时间。延伸时间长短取决于目的序列的长度、及延伸温度的高下。对2 kb长目的序列扩增时间多采用 1min(72 ℃时)。
四、平台效应
平台效应是指PCR反应后期扩增产物不再随循环次数而明显上升、反应曲线变得平坦的现象。
引起平台效应的原因:
①dNTP或引物等消耗殆尽;
②酶活性逐渐减少;
③最终产物的阻化作用(焦磷酸盐、双链DNA);
④非特异性产物与模板的竞争作用;
⑤在高产物浓度下产物变性不完全;
⑥低浓度的非特异产物开始大量扩增。
PCR的特点:
①敏捷度高
②简便、迅速
③对样品纯度规定低
第三节 聚合酶链式反应引物设计原则
一、引物设计的总原则
提高特异性扩增,减少非特异性扩增。
二、引物设计的一般原则
①引物长度应为15~30个核苷酸,Tm靠近72℃较佳;
Tm=(G+C)×4+(A+T)×2
②引物中碱基分布应是随机的,避免出现一连串单一碱基以致产生二级构造;
③G+C碱基的含量在 45%~55%左右;
④引物3’端必须与模板互补,5’端可以不互补
⑤引物中持续互补碱基应不不小于4个;
⑥引物间持续互补碱基应不不小于4个。
三、引物3’端的末位碱基
引物3’端的未位碱基:优选A,另一方面是G、C,不要选T。由于当未位碱基为T时,虽然在错配的状况下也能引起链的合成;而未位碱基为A时,错配时的引起效率大大减少;若为G或C,则引起率居于其间。当然,设计简并引物时,3’端末位碱基选T会得到很好的效果。
四、引物设计软件

Pr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