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湖北省武汉市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是由【【笑】平淡】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湖北省武汉市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 .
注意事项:
,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
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
1.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不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NH4CNO CONH22
A. 和 B. 和
C. 和 D. 和
【答案】D
【解析】
NH4CNO CONH22
【详解】A. 和 的分子式相同,都为 CH4N2O,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 A 不
符合题意;
B. 和 的分子式相同,都为 C6H6,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 B 不符合题意;
C. 和 的分子式相同,都为 C3H6O2,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 C 不符合题意;
D. 和 的分子式相同,都为 CH2Cl2,结构相同,是同种物质,不互为同分异构体,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2.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聚乙炔可用于制备导电高分子材料
1 / 18 : .
B. 邻羟基苯甲酸钠是常用的食品防腐剂
C. 福尔马林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浸制动物标本
D. “复方氯乙烷气雾剂”可用于运动中急性损伤的镇痛
【答案】B
【解析】
【详解】A.聚乙炔分子中含有类似石墨的大 π 键,能导电,常用于制备导电高分子材料,故 A 正确;
B.邻羟基苯甲酸钠是常用的解热镇痛药物,没有防腐的性能,不是常用的食品防腐剂,故 B 错误;
C.福尔马林是 35—40%的甲醛水溶液,能使蛋白质变性,常用于浸制动、植物标本,故 C 正确;
D.氯乙烷易挥发,具有冷冻麻醉作用,所以“复方氯乙烷气雾剂”常用于运动中急性损伤的镇痛,故 D
正确;
故选 B。
3.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CH3CHO
A. 环氧丙烷的结构简式: B. 的球棍模型:
C. 2-丁烯的键线式: D. 乙烯的空间填充模型:
【答案】A
【解析】
【详解】A.环氧丙烷的键线式 ,结构简式为 ,故 A 正确;
B. 为乙酸的球棍模型,故 B 错误;
C.2-丁烯只含一个碳碳双键,键线式为 ,故 C 错误;
D.乙烯分子中包含 2 个 C 和 4 个 H, 为乙炔的空间填充模型,故 D 错误;
答案选 A。
4. 一种实现二氧化碳固定及再利用的反应如下:
2 / 18 :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化合物 1 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共平面 B. 化合物 1 与乙醛互为同系物
C. 化合物 2 分子中含有醚键和酯基 D. 化合物 2 中碳原子有两种杂化方式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结构简式可知,化合物 1 分子中饱和碳原子的空间构型为四面体形,所以分子中的所有原
子不可能共平面,故 A 错误;
B.由结构简式可知,化合物 1 与乙醛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 B 错误;
C.由结构简式可知,化合物 2 分子中只含有酯基,不含有醚键,故 C 错误;
D.由结构简式可知,化合物 2 分子中饱和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sp3杂化,酯基中双键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sp2杂化,共有 2 种,故 D 正确;
故选 D。
5. 下列事实不能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基团间的相互作用解释的是
A. 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而乙烷不能
B. 苯在 50~60 ℃时发生硝化反应而甲苯在 30 ℃时即可发生
C. 甲苯能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而甲烷不能
D. 苯酚能与 NaOH 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能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是因为乙烯含有碳碳以双键,而乙烷不含有碳碳双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与基团相互影响无关,A错误;
B.甲苯与硝酸反应更容易,说明甲基的影响使苯环上的氢原子变得活泼易被取代,与有机物分子内基团间的相互作用有关,B 正确;
C.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甲烷不能,说明 H 原子与苯基对甲基的影响不同,甲苯能使高锰酸
钾酸性溶液褪色,说明苯环的影响使侧链甲基易被氧化,C 正确;
D.苯环对羟基的影响使羟基变活泼,因此苯酚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能,D 正确;
答案选 A。
3 / 18 : .
NA
6. 设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NA
A. 1mol 乙酸分子中含有的碳氢键数为 4
NA
B. 1mol 乙醇完全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 6
CH4 Cl2 NA
C. 标准状况下, 和 在光照下充分反应后的分子数为
NA
D. 标准状况下, 一氯甲烷和乙醛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 2
【答案】C
【解析】
【详解】A.结合乙酸结构简式可知,1mol 乙酸分子中含有的碳氢键数为 3 NA,故 A 错误;
B.1mol 乙醇完全燃烧消耗 3mol 氧气,共转移电子 12mol,即 12NA,故 B 错误;
CH4 Cl2 CH4 Cl2
C. 和 在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反应前后分子数不变,标准状况下 和 混合气
,则光照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分子数仍为 ,故 C 正确;
D.标准状况下,乙醛不是气体,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故 D 错误;
答案选 C。
7. 利用下列仪器、装置及药品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C.实验室用无水乙醇和浓硫酸制乙烯
A.分离苯和苯酚的混合物 D.检验乙二醇有还原性
B.检验乙炔性质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苯和苯酚互溶,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则题给装置不能用于分离苯和苯酚的混合物,故 A
错误;
4 / 18 : .
B.电石中混有的硫化钙也能与水反应生成硫化氢,硫化氢也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使溶液褪色,则题给装置不能用于检验乙炔性质,故 B 错误;
C.实验室用无水乙醇和浓硫酸制乙烯时,温度计应插入溶液中控制反应温度,则题给装置不能用于制备乙烯,故 C 错误;
D.还原性物质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使溶液褪色,则题给装置能用于检验乙二醇有还原性,故 D 正
确;
故选 D。
8. B3N3H6(无机苯)的结构如图,与苯类似也有大 π 键。下列关于B3N3H6的说法错误是
A. 无机苯的二氯代物有 3 种 B. 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2
C. 分子中 B 和 N 的杂化方式相同且为sp 杂化 D. 形成大 π 键的电子全部由 N 原子提供
【答案】A
【解析】
【详解】A.无机苯的二氯代物有4 种, 两个氯原子分别代替①②号个 H 原子、两个氯原
子分别代替①③号个 H 原子、两个氯原子分别代替①④号个 H 原子、两个氯原子分别代替②③号个 H 原子,
故 A 错误;
B.无机苯的结构与苯相似,因此无机苯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故 B 正确;
sp2
C.无机苯的结构与苯相似,为平面结构,分子中 B 和 N 的杂化方式相同且为 杂化,故 C 正确;
D.分子中大 π 键是三个 N 提供三对孤对电子,三个 B 提供三个空 P 轨道,形成六中心六电子的大 π 键,
故 D 正确;
选 A。
9.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油脂属于酯类,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B. 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及其邻近的化学键往往是发生化学反应的活性部位
5 / 18 : .
C. 乙酸、苯甲酸、乙二酸(草酸)均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 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质谱仪都可用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分析
【答案】C
【解析】
【详解】A.油脂属于酯类,天然的油脂是混合物,无固定熔沸点,故 A 正确;
B.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是决定有机物主要的化学性质的基团,官能团及其邻近的化学键往往是发生化学反应的活性部位,故 B 正确;
C.乙二酸(草酸)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故 C 错误;
D.红外光谱仪可测定有机物中化学键即基团种类,核磁共振仪可测定有机物中等效氢的种类,质谱仪可测定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故 D 正确;
答案选 C。
10. 已知苯胺(液体)、苯甲酸(固体)微溶于水,苯胺盐酸盐易溶于水。实验室初步分离甲苯、苯胺、苯甲酸混合溶液的流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苯胺既可与盐酸也可与 NaOH 溶液反应
B. 苯胺、甲苯、苯甲酸粗品依次由①、②、③获得
Na2CO3
C. 加入 溶液的作用是中和过量的盐酸
D. 由①、③分别获取相应粗品时可采用相同的操作方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向甲苯、苯胺、苯甲酸混合溶液中加盐酸,盐酸将苯胺转化为易溶于水的苯胺盐酸盐,分液得到水相I 和有机相 I。向水相 I 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将苯胺盐酸盐转化为苯胺,由①分液得到苯胺粗品。向
有机相 I 中加水,洗涤除去混有的盐酸,分液得到废液和有机相 II,向有机相 II 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将
微溶于水的苯甲酸转化为易溶于水的苯甲酸钠,由②分液得到甲苯粗品和水相 II,向水相 II 中加入盐酸,
将苯甲酸钠转化为苯甲酸,由③经结晶或重结晶、过滤、洗涤得到苯甲酸粗品。
【详解】A.苯胺分子中有氨基能与盐酸反应,但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 A 错误;
B.经过①分液得到苯胺粗品,由②分液得到甲苯粗品,由③经结晶或重结晶、过滤、洗涤得到苯甲酸粗
6 / 18 : .
品,故 B 正确;
Na2CO3
C.加入 溶液的作用是将微溶于水的苯甲酸转化为易溶于水的苯甲酸钠,分液与甲苯分离,故 C
错误;
D.操作①为分液,操作③为结晶或重结晶,故 D 错误;
答案选 B。
11. 图中展示的是乙烯催化氧化的过程(部分配平相关离子未画出),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2-
A. PbCl4 和 Cu2+在反应中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B. 该转化过程中,仅 O2和 Cu2+均体现了氧化性
C. 该转化过程中,涉及反应 4Cu+ +O2+4H+=4Cu2++2H2O
催化剂
D. 乙烯催化氧化的反应方程式为 2CH2=CH2 + O2 2CH3CHO
【答案】B
【解析】
2-
【分析】过程ⅠPbCl4 +CH2=CH2→PbCl3(CH2=CH2)-+Cl-,过程ⅡPbCl3(CH2=CH2)-
+H2O→ +H++Cl-,过程Ⅲ →CH 3CHO+Pb+H++2Cl-,过程Ⅳ中
2-
Pd+2Cu2++4Cl-=PbCl4 +2Cu+,过程Ⅴ发生 4Cu+ +O2+4H+=4Cu2++2H2O,(Ⅰ+Ⅱ+Ⅲ+Ⅳ)×2+Ⅴ得总方程式为:
催化剂
2CH2=CH2 + 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