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昆明百年——城市变迁公开课获奖课件赛课一等奖课件 】是由【非学无以广才】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昆明百年——城市变迁公开课获奖课件赛课一等奖课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制作人:陈奕江、浦欣怡、张艺韡、杨升
昆明百年——都市变迁
昆明历史
青铜器时代 青铜器时代滇池地区各氏族部落,以叟族为主,属氐羌族语系。氐羌,是中国古代分布在陕西、甘肃、青海、四川到云南北部一带的古老游牧民族。其中一部分从越@(今四川越西)渡金沙江而南进入滇池地区,与当地傣僮语系氏族“蒲”、“僚”等部落相融合,共同增进了滇池地区的开发和发展。
楚王入滇 公元前三世纪(纪元前298-277年间),楚人庄率众入滇,抵滇池地区,与当地的叟族部落联盟,建立了以叟族为主的“滇国”,自称“滇王”。“滇王者,其众数万人,其旁东北有劳浸、靡莫,皆同姓相扶”。“庄开滇”带来了楚国和中原内地先进的文化、技术,对增进当时以滇部落为主的滇池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汉设益州郡 西汉王朝建立后,积极寻求对“西南夷”地区的开发。公元前1(西汉元封二年),汉武帝征发巴蜀地区士卒,以大兵临滇,先后征服了滇池东北面的劳侵、靡莫等部落,滇王被迫归降。汉王朝以滇池地区为中心设置了益州郡,郡治与滇王驻地同在今晋城附近。郡下设县:昆明为谷昌县,昆阳为建伶县,晋宁为滇池县,安宁为连然县,富民为秦臧县,宜良为昆泽县,把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推行到了西南边疆,标志着古代云南接受中央王朝直接统治的开始。郡县制度的施行,有力地增进了滇池地区奴隶制社会的解体。汉族移民和中原内地先进技术、文化的传播,使滇池地区的经济发展达到了一种新的水平。蜀汉诸葛亮平定南中后,改益州郡为建宁郡,“郡治仍益州郡之旧”,任用“大姓”为地方官吏,实行增进民族团结的政策。
设宁州 公元271年(晋武帝泰始七年),晋王朝把南中四郡(建宁、云南、永昌、兴古)从益州(治成都)分划出来,设置宁州,与益州同列,为全国十九州之一。东晋后来,“方土大姓”爨氏势力逐渐强盛,成为滇中地区的统治者。公元339年(成帝咸和十四年),晋王朝封爨琛为宁州刺史,并承认其世袭地位。历经南北朝隋初的二百数年间,在中原政治动乱、民族纷争的形势下,爨氏对昆川一隅的统治,保持了“力役齐平,教化清静”的较为安定的社会局面,使滇池地区的社会经济有了新的发展。到公元4(晋义熙十年),爨龙颜任建宁太守,达到了极盛时代,有所谓“剖符本邦,衣锦昼游,民歌其德,士咏其风”之喻。到梁末隋初爨瓒、爨震时代,滇池地区已是“户口殷众,金宝富饶”、“多骏马、犀象、明珠”,成为当时西南在经济上较为繁华和富庶的地区。
唐南诏国 公元6唐王朝建立,先后在云南设置了九十二州。滇池地区为九十二州的重要部分。公元6(唐高祖武德元年),唐朝任命爨氏子孙爨弘达为昆州刺史,治理属县,治所仍设在益宁城。唐代中叶,蒙氏势力在洱海地区崛起,建立南诏国。公元746-747年,蒙氏皮罗阁进兵安宁,攻灭爨氏。于昆川(今昆明城区一带)置拓东城,成为南诏国的东部重镇。拓东城的开辟,为古代昆明的都市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发展成为南诏的第二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往来广西、贵州和安南(今越南)的重要通道,在当时大西南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与东南亚的国际交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大理国鄯阐府 公元937年,大理段氏夺取南诏政权,建立大理国,统一了云南,在拓东城的基础上设鄯阐府,为大理国八府之一。府治沿袭拓东城。段氏政权在其内部经历了较剧烈的社会变革,释奴隶,免徭役,深入瓦解南诏的贵族统治,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伴随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商业贸易的昌盛,都市曰趋繁华。鄯阐府的都市规模深入扩大,繁华的市中心逐渐移至盘龙江以西(今金碧路、三市街)一带,大理国国主也常常驻节于此。段氏统治者在鄯阐营造宫室园林,兴修水利,修筑河堤,发展古代都市建设。到大理国末期,鄯阐城已发展成为滇中一座“商工颇众”的繁华都市,商业、手工业和对外贸易均有了一定的发展。
元昆明县 公元1253年(元宪宗三年),元军攻占云南。1276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赛典赤主滇后,把军事统治时期所设的万户、千户、百户改为路、府、州、县,正式建立云南行中书省。置昆明县,为中庆路治地(昆明命名即始于此),并把行政中心由大理迁到昆明。自此,“云南”正式成了行省一级行政区划的名称,“昆明”也正式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元朝统治时期,通过初期的军事掠夺和民族弹压之后,逐渐代之以定赋税和改善民族关系的政策,并大兴民屯,整修水利,签订租赋,免除徭役,“开云南驿路”,“驰道路之禁,通民往来”,这些措施虽未必得到完全的贯彻施行,但对安定云南政局,加强与祖国内地的政治经济联络,打击农奴主和奴隶主势力,增进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仍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元朝官吏在昆明地区挖海口河,疏通螂螳川,减少了滇池水位,不仅解除了昆明都市的水患,还“得壤地万余顷,皆为良田”,扩大了农田面积。并修金汁河、松花坝,引盘龙江水浇灌滇池东岸农田;还从内地引进养蚕技术,发展丝织业,使农民和手工业者“收利十倍于旧”,使滇池地区的政治经济在元朝中期有了新的发展。公元1381年(洪武十四年)明朝进军云南后,改元代“路”一级行政区划为府,仿内地建制,设置云南承宣布政使司和都指挥使司。
清和民国 到了清朝后期,自鸦片战争,尤其是1885年(光绪十一年)中法战争后来,法、英等帝国主义势力迅速侵入云南。19(光绪三十年),清朝把昆明辟为商埠。19(宣统二年),滇越铁路修通昆明。深入加强了昆明作为全省商业、贸易中心的经济地位和交通枢纽地位。1884年(光绪十年)创立的云南机器局,成为昆明近代工业的开端。之后,造币厂、制革厂、官印局、电报局、邮政局等官办企业也应时而生。19(光绪廿六年),昆明开始出现商办企业。19(光绪三十四年),滇池出现小火轮,市内也开办有“人力车企业”。到19(宣统三年),全市已经有火柴、面粉、玻璃、香烟、五金、制茶、皮货加工、西药加工、火腿罐头等十多种行业,最多的为火柴业,已经有厂商四家。此外,尚有四十三处煤、铅、铜、铁、碗花(钴)等矿产的小规模开采。1937年抗曰军兴,外地的工厂、学校内迁,大量的资金、设备和人材流入昆明,增进了昆明经济的短暂繁华。国民党中央和云南地方的官僚资本纷纷在昆明设置和开办工厂企业,如中央机器厂、炼铜厂、电工厂、发电厂、53兵工厂、电力制钢厂、纺纱厂、烟厂等相继建立。
昆明解放 1949年12月9曰,云南和平解放。1950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昆明,成立“军管会”。城区按本来八个区的建制进行接管,建立市、区政权。郊区当时属昆明县建制,历史上昆明是市、县分治,接管后划归武定专区管辖,下属在原十六个乡、镇的基础上,按照地理特点和历史原因,建置六个区,设区工委会、区公所进行管理。因此,当时昆明市辖区范围尚较狭小。仅东起东华、金马山,东北临虹山,西接麻园、黄土坡、菱角塘,南至螺丝湾、云南纺纱厂,。
百年沧桑
街道的变迁
这居然是拓东路
正义路????
大观楼的今昔
西山今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