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人教版高一级语文必修2段考试题.doc

格式:doc   大小:43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教版高一级语文必修2段考试题.doc

上传人:海洋里徜徉知识 2025/5/6 文件大小:4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教版高一级语文必修2段考试题.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人教版高一级语文必修2段考试题 】是由【海洋里徜徉知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人教版高一级语文必修2段考试题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高一级语文必修2段考试题
姓名 班级 学号
一、积存运用〔12分〕
1、以下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qiān〕期 杂糅(róu) 自缢(yì) 猗〔yǐ〕郁
B. 谣诼(zhuó) 契〔qì〕阔 溘(kè)死 载(zài)笑载言
(diàn)污 便(pián)言 拾掇(duo) 伶俜(pīng)
D. 守拙〔zhuó〕 暧(ài)暧 自我徂(cú)尔 踯躅(zhízhú)
2、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组是 ( )
① 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与艺术功底,是写不出高 的作品的。
② 站在滕王阁的第五层,仰望天光,俯视水色,假如正值夕阳辉映,或许真要进入“落霞、孤鹜、秋水、长天〞的 了。
③ 古体诗词是中国文学长廊上最 、最独特、最具有魅力的瑰宝。
A.品位 境界 炫目 B.品味 境界 眩目
C.品位 意境 眩目 D.品味 意境 炫目
3、以下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我们的生命,端坐于概率垒就的金字塔的顶端。面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我们还有权利和资格说我不重要吗?
B 随着再就业工程的实施,许多下岗职工坚信山不转水转,自立自强,重新找到了人生的位置。
C 昨晚那小偷胆可真大,乘王大伯一家人熟睡之时,竟登堂入室,把现钱和金项链给偷走了。
D 做生意应讲诚信。像那种“人凭一张嘴,货卖一张皮〞的投机取巧的做法,靠蒙骗顾客赚钱是极其愚蠢的
4、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感情随之起伏,语言通达,给人以豪放之感。
,年轻人有着遥遥的前程,遥遥的前程是一连串的远方。一切对他好像那么远,连死亡对他也是远的。
,而像缺电、涨价、堵车这样的烦恼都是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中而产生的,是“成长的烦恼〞。
·文森特的生物学家和一位复合材料专家领导的科研小组正在从事这项研究工作。
5、下面句子中,标点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我们要集中力量打好“三大战争〞——扫除“黄、赌、毒〞、打击假冒伪劣、制止公款吃喝、把精神文明搞上去,为经济建设加强动力。
  B、一则标题是——看“演戏要演好人〞,你能从中看出它的准确含义是什么吗 ?是说演员要注意挑选自己扮演的角色,只演正面人物不演反面人物;还是说演戏要把人物形象决塑造好?
  C、恩格斯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铭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毛泽东同志也强调过,讲话、写文章“都应当简明扼要。〞
  D、麦收以后,这块地是种玉米呢,还是种红薯呢?到底种什么?与会者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6、以下文学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 篇。《诗经》的“六义〞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是内容上的分类,后三者是表现手法。
B、汉末建安到魏初这一时期的文学以诗歌成就最大,不少作品反映了社会动乱、人民疾苦的社会现实,体现了要求国家统一的愿望。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后人称为“建安风骨〞,代表作家有曹氏父子和“竹林七贤〞。
C、《孔雀东南飞》选自南陈徐陵编的《玉台新咏》。这首诗是我国储存下来的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长的叙事诗,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是《离骚》。
D、陶渊明,东晋田园诗人,自号“五柳先生〞。他的自叙散文《五柳先生传》、辞《归去来兮辞》、赋《感世不遇赋》等都是传世佳作。
二、阅读鉴赏〔4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答题。〔8分〕
贞观六年,有人告尚书右丞魏征,言其阿党亲戚。太宗使御史大夫温彦博案验此事,乃言者不直。彦博奏称,征既为人所道,虽在无私,亦有可责。遂令彦博谓征曰:“尔谏正我数百条,岂以此小事,便损众美? 自今以后,不得不存形迹。〞居数日,太宗谓征曰:“昨来在外,闻有何不是事?〞征曰:“前日令彦博宣敕语臣曰:‘因何不存形迹?’此言大不是。臣闻君臣同气,义均一体。未闻不存公正,唯事形迹。假设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则邦国之兴衰,或未可知!〞太宗瞿然改容曰:“前发此语,寻已悔之。实大不是,公亦不得遂怀隐避。〞征乃拜而言曰:“臣以身许国,直道而行,必不敢有所欺负。但愿陛下使臣为良臣,勿使臣为忠臣。〞太宗曰:“忠良有异乎?〞征曰:“良臣使身获美名,君受显号,子孙传世,福禄无疆。忠臣身受诛夷,君陷大恶。家国并丧,独有其名。以此而言,相去远矣。〞太宗曰:“君但莫违此言,我必不忘社稷之计。〞乃赐绢二百匹。
〔选自《贞观政要·直谏》〕
7、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言其阿党亲戚 阿:庇护
B.温彦博案验此事 案:察看
C.寻已悔之 寻:立即
D.君受显号 显:荣耀
8、比较以下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推断正确的一组是 ( )
①岂以此小事,便损众美 ②自今以后,不得不存形迹
③臣以身许国,直道而行 ④以此而言,相去远矣
A.①和④相同,②和③相同 B.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
C.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不同
9、关于“因何不留形迹〞,魏征指出“此言大不是〞,唐太宗也认为“实大不是〞,为什么? 以下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为这样发展下去,只能使忠臣身受诛夷,君陷大恶。
B.因为它客观上助长了小人诬害忠良的嚣张气焰。
C.因为它只能造成大臣们谨小慎微,不顾国家大计,这于治国无补。
D.因为既已查明告发的内容与事实不符,就不应再文过饰非。
10、以下表达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唐太宗命御史大夫温彦博去查究告发魏征庇护亲戚一案,但告发者却不敢直言,温认为魏征对此有不可推御的责任。
B.温彦博认为魏征虽公正无私,但他平日言行不注意检点,而给人留下话柄,唐太宗因此而劝戒魏征今后要多加注意。
C.魏征不同意太宗对他的指责,认为如果君臣上下因怕授人以口实慎微,那么国家的前途将是危险的,既然以身许国,就应该直言而无所欺瞒。
D.唐太宗被魏征忠良之分的直谏所感动,当面表示,您只要不背离今日言,我一定不忘社稷永存的大计,并赏赐了他。
〔二〕阅读下文,按要求作答。〔10分〕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假设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只。“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11、选文第一段运用的手法主要是〔 〕
A、动作和细节描写 B、环境衬托
C、夸张渲染 D、刻画心理活动
12、选文第一段写刘兰芝精心装扮,诗句着力铺陈,其作用是〔 〕
A、说明兰芝恋恋不舍,强作精神,掩饰内心的哀怨。
B、说明兰芝不甘示弱,有意在婆婆面前示威。
C、写出兰芝的美丽,特别她坚忍刚强、从容自如的性格。
D、写出兰芝有意装饰,决不肯受别人歧视的心理。
13、与“却与小姑别〞中的“却〞意思一致的是〔 〕
A、却匈奴七百余里 B、相如持璧却立
C、却话巴山夜雨时 D、却看妻子愁何在
14、选文第一段着重写的是刘兰芝的 和 。
15、选文第二段写刘兰芝离开焦家时与婆婆、小姑话别,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 。
〔三〕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答题。〔10分〕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
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比起北国的秋来,正象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
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假设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
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16、“正象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这段文字所用的比喻分别指 。
17、用一个成语概括文中划线句子所比喻的意思 。
18、“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这句抒发了 。
19、下面这些句子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在文中有何表达作用?
① 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②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③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象样。
④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答: .
20、古人有诗云“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天山景物记》中说:“骑马穿行林中,只闻声马蹄溅起在岩石上漫流的水的声音,更增添了密林的幽静。〞本文中写道“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秋蝉的衰弱的残声〞,“缓慢悠闲〞的人声,同样能给人幽静的感觉。试说明原因。
答: 。
〔四〕 阅读邓拓的杂文《不求甚解》〔略有删节〕,按要求回答问题。〔13分〕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的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爱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爱读书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相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关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碰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穿,了解大意。
   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需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书,而必需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需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在这一方面,古人确实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可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经验证实,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穿;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
21、文章作者对陶渊明所谓“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说法是怎样理解的?
答: 。
22、阅读上文后,你对读书“不求甚解〞与“会意〞二者之间的关系怎样理解?
答: 。
23、诸葛亮读书有什么“高明〞之处?作者引述有关诸葛亮读书的逸闻是为了印证什么观点?
答: 。 24、依据最后一段的内容,补写一个结论句〔语言简明,有概括性〕。
因此, 。
三、翻译、填空〔10分〕
25、翻译以下诗句:〔其中前两句出自上面文言文中〕
①. 不存公正,唯事形迹。
译文: 。
②.公亦不得遂怀隐避。
译文: 。
③.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译文: 。
26、补充完整以下诗句:
①.女也不爽, 。 ,二三其德。
② ,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③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 。
④ ,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四、作文〔45分〕
27、阅读下面材料,以“我生活在 之中〞为题,写一篇文章。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自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激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要求:①从材料中选择一个加黑的词语或另外选择一个词语补全题目。
②要求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五、附加题〔12分〕
1、请按照下面这段话的语势,仿写两个大致相同的句子。〔3分〕
自然与人原本是有诸多机缘的。黄河碰到了李白,才会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千古绝唱; , ; , ;由此看来,自然是在碰到著名人物之后才被赋予了神奇的色彩的。
2、下面一段文字中,画有横线的句子,如果用最简单通俗的语言来表达的话,你将如何表述?( 表述的文字不超过20个字 ) 〔2分〕
有人对“出类拔萃〞这一成语中的“拔萃〞作了如是诠释:认为一个人“出类〞既难,“拔萃〞则反需要付出双倍的艰辛,冒双倍的风险,因为“拔萃〞往往需要〔或意味着〕拔掉某些拥戴者既有的智慧成果的桂冠,往往同时宣布着另一项领衔成果的出现, 或对某项即定结论的突破。
答: 。
3、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体风格不一致、重复罗嗦、句序错位等错误,请找出来并予以改正。〔每题1分,共3分〕
①2004年5月6日,《人民日报》首先披露了亚洲某国打算把端午节列入该国遗产名录向联合国申报的消息,②这一事件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③国内各家媒体继而纷纷跟进报道,④作为端午节由来地的岳阳市也对此大为震惊。⑤我们试想,⑥端午节假设为他国申请为文化遗产,那将是国人的失职和耻辱。
〔1〕语体风格不一致的是把______改为______。
〔2〕句序错位的改正方法是把_______和_____调换。
〔3〕应删去的一个词是________。
4、诗歌鉴赏〔4分〕
上山采芜蘼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完好,未假设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注:手爪:指织布等妇女的手艺。阁:小门。 一匹:长四丈为一匹。〕
①.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
答:这首诗写了 。
②.试比较《氓》中的女子、《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和这首诗中的女子在婚姻遭受挫折后,对待自己丈夫〔或故夫〕的不同态度。
答: 。

最近更新

2025房产中介劳动合同书协议书 14页

2025房屋分期付款协议书书 13页

2025招商加盟协议书书 16页

建筑学工程制图公开课获奖课件赛课一等奖课件.. 22页

工程监理:质量之锁-揭秘质量管理的策略与案例.. 25页

教你利用宏命令快速编辑word文档公开课获奖课.. 13页

2022年高考历史复习课时作业-15.2-19世纪以来.. 5页

破折号的用法公开课获奖课件赛课一等奖课件 9页

钱币背后的民间习俗公开课获奖课件赛课一等奖.. 45页

音乐表演的舞台魅力-音乐导师的指导 18页

葡萄糖脂肪和氨基酸之间相互转变的途径和枢纽.. 18页

铁合金冶炼:工业的动力-探索铁合金冶炼历史与.. 38页

运营数据解密101-揭秘运营数据分析的艺术 31页

西游记第1至3回读书笔记 8页

宝石鉴定一宝石鉴赏基础知识公开课获奖课件赛.. 35页

(实用)我家的兰花作文13篇 8页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高中作文2篇 3页

难忘的中秋节学生作文500字(精选6篇) 5页

那声音常在我心田作文(通用3篇) 4页

论文工作计划(4篇) 7页

舌尖上的中秋作文1000字(通用26篇) 39页

美丽的校园作文精选(15篇) 13页

精选缅怀革命作文汇编6篇 5页

精选冬日的作文汇编8篇 8页

道路绿化施工方案 60页

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物理试卷(附参考答.. 10页

长歌行汉乐府优质课件公开课获奖课件省赛课一.. 10页

汽车检测与维修毕业论文《新能源汽车》 9页

江苏南京淳化街道创建“诗词之乡”为发展增添.. 1页

1,4-丁二醇工艺 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