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电视暴力效果研究公开课获奖课件赛课一等奖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106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电视暴力效果研究公开课获奖课件赛课一等奖课件.ppt

上传人:书犹药也 2025/5/6 文件大小:10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电视暴力效果研究公开课获奖课件赛课一等奖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电视暴力效果研究公开课获奖课件赛课一等奖课件 】是由【书犹药也】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电视暴力效果研究公开课获奖课件赛课一等奖课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电视暴力效果研究
学号:131108
姓名:王文馨
一、基本内容
电视暴力研究,是针对电视普及后来出目前电视屏幕上的暴力内容过多,也许会给社会尤其是缺乏辨别能力的受众导致负面影响而进行的。其中最为权威的是美国传播学界对于电视暴力的一项大型研究--“国家电视暴力研究”(National Television Violence Study)。
二、美国的“国家电视暴力研究”
“国家电视暴力研究”项目是由美国国家有线电视协会(National Cable Television Association,NCTA)资助,历时3年整,由美国4所大学的研究机构合作完毕。它们分别是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ta Barbara)、北卡罗莱纳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Chapel Hill)、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at Austin)、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此项研究由300多人合作完毕,共研究分析了近1万小时的电视节目,有1600多人参与了5个独立的试验。该汇报称“这一研究是电视研究历史上的一种路标,此前从未有如此之多的电视内容被抽样作为研究对象”。
1.“国家电视暴力研究”的理论建构
它从一开始就申明该研究不是一种电视暴力对观众影响的效果研究
·研究宗旨:“鼓励愈加负责任的电视节目制作和收视”
—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下,唤起制作者和观看者的重新思考.
—这一宗旨决定了其研究方向与方略,不是回答“为何”,而是“怎么样”的问题。因此,此项目在回忆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的有关电视暴力的文献后,在此基础上建构了4项理论论述作为其研究基础。这4项论述分别是:
·基础一:电视暴力会对观众产生有害的影响;
·基础二:观看电视暴力过程会产生三类有害的影响:模仿和学习袭击性的态度和行为、对暴力的脱敏、逐渐恐惊成为受害者;
·基础三:并不是所有暴力构成同等程度的有害影响;
·基础四:并不是所有的观众以同样方式受到暴力的有害影响。
2.“国家电视暴力研究”的发现和提议
·研究成果:
根据持续3年的调查研究发现,有持续60%的电视节目包含着暴力,在3年中其记录差异只有3%:1994~1995年间是58%,1995~1996年间是61%,1996~1997年间为61%。
该汇报对美国的电视暴力的总体评估,重要有如下四个基本判断:
第一:多数电视节目里的暴力行为被美化了
第二:大多数暴力节目的影响被淡化净化了
第三:多数的严重暴力行为被轻描淡写化了
第四:非常少的节目强调反暴力的主题
值得注意的是,该汇报还尤其提到了并不被大家注意的卡通节目,指出对于不不小于7岁的小朋友,卡通节目中存在的高风险的暴力体现,这些高风险的暴力体现包括:




,并不遥远。
三、电视暴力效果研究的假说
1、净化假说:认为通过替代性地体现暴力倾向,观 看电视暴力可以减少实行侵犯行为的冲动。
2、刺激假设:认为观看电视暴力会增长实际的侵犯行为。
3、模仿假说或模范假说:认为人们从电视上学到侵犯行为,然后再到外面去照样模仿。
4、免除克制假说:认为电视减少了人们对侵犯他人行为的克制。
(在众多调查中,只有少数支持净化假说,多数研究支持两种刺激假说--模仿和免除克制假说)
四、暴力行为背后的“教养理论”
1.“教养理论”的涵义
教养理论,又称培养理论、涵化理论、涵化假设、涵化分析。最早系统地由格伯纳提出。其提出的背景重要是电视媒介在当时所发挥的越来越大的社会影响力尤其是负作用,当时,美国社会的暴力犯罪和其他犯罪十分严重。格伯纳等人在美国政府专门成立的“暴力起因与防备委员会”的支持和赞助下开始了“培养分析”的研究。
2.”教养理论“的重要内容
①对大量看电视的观众来说,电视实际上主宰和包容了其他的信息、观念和意识的来源,所有接触这些相似消息所产生的效果便是伯格纳等所称的教养作用,或者说教导了共同的世界观,共同的角色观和共同的价值观的作用。
②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提醒的“象征性现实”对人们认识理解客观世界发挥着巨大的影响,这种印象不是短期的,而是一种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养”过程,它在不知不觉中制约着人们的现实观。
③传播内容具有特定的价值和意识形态倾向,这些倾向不是以说教而是以“报道事实”“提供娱乐”的形式传达给受众的它们形成人们的现实观社会观于潜移默化中。
④电视媒介在形成现代现实观和社会意识的“主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过这种“主流”作用并不是对所有人均有影响,并且其效果也是由于传播的内容而异的。
⑤人们在电视中看到的场景同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场景有重叠时,会大大提高教养的程度,即所谓的“共鸣”。
通过教养理论的研究,我们发现电视节目里充斥着大量的暴力内容,电视又成为人们接受资讯的重要来源,在电视媒介潜移默化的长时间作用下,社会价值体系和原则得以传递,成为主流文化并得到大众的认同。使用暴力的伟大英雄这样的意识悄悄根植进大众的心中,成为了暴力犯罪频发的种子和催化剂。当电视传递暴力信息时,重度受试者将基于电视所提供的世界建构,认为社会充斥暴力、犯罪,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从而产生胆怯犯罪、胆怯变成受害者的心理。
如此多的暴力内容充斥在电视荧屏上势必会对未能形成完整三观的青少年产生巨大的影响。据记载,美国的孩子在18岁前,从媒体上目睹的暴力行为有20万桩。因此,他们也回报社会多种自杀、杀人、弑亲。中国也发生了五花八门的青少年暴力现象,“少豹堂”、“七匹狼”这些青少年黑恶团伙无恶不作,“中国青少年研究协会”汇报中至少有1000万闲散未成年人进行多种犯罪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