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文档名称:

陶艺制品的烧成公开课获奖课件赛课一等奖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1,005KB   页数:2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陶艺制品的烧成公开课获奖课件赛课一等奖课件.ppt

上传人:业精于勤 2025/5/6 文件大小:100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陶艺制品的烧成公开课获奖课件赛课一等奖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陶艺制品的烧成公开课获奖课件赛课一等奖课件 】是由【业精于勤】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陶艺制品的烧成公开课获奖课件赛课一等奖课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七章 陶艺制品的烧成
第一节 坯体的干燥与收缩
第二节 陶艺的装窑技术
第三节 陶艺的烧制
第一节 坯体的干燥与收缩
陶艺作品制作完毕后,必须使坯体干燥,使泥料颗粒之间的水分从缝隙中排出,以防止烧制时坯体中的水分过多,产生水蒸气,使坯体开裂或炸裂,导致作品不完整或效果不理想。
一.坯体的干燥工艺
坯体干燥的过程,要通过湿坯至干坯的阶段,此阶段称为皮革硬度阶段。皮革硬度的泥土仍是潮湿的.但已没有可塑性,此时如再做挤捏,便会破裂,假如继续干燥,则所有可塑水分会所有脱除,使坯体达到完全干燥程度。
当坯体干燥和收缩时,假如干燥不均匀,某些部分干燥较快,某些部分干燥较慢,则作品容易变形。若由于作品厚薄不均,薄的部分已干,而其他部分还处在潮湿阶段,也会使作品破裂。为避免这种状况发生,须使作品慢慢干燥,且尽量均匀。为使作品在皮革硬度阶段较慢、较均匀地干燥,一般采用自然干燥和烘烤干燥的措施。
1. 自然干燥。
自然干燥是运用室内的常温和大自然中的弱风,使作品中的水分从泥料间隙中逐渐排出。将做完的陶艺作品放置在不太通风的房间里,避免太阳暴晒和强风疾吹,使作品慢慢地均匀地干燥。
长处在于自然的温度和风力对坯体的干操作用是缓慢而均匀的,不会因温度过高和风力过强导致排水不顺、坯体开裂,同步可以节省能源,减少成本投入。
缺陷在于坯体干燥速度过慢,尤其是南方冬天的气候,湿度较大,坯体的干燥需很长时间,使作品不能及时烧制。(图148)
第一节 坯体的干燥与收缩
第一节 坯体的干燥与收缩
图148
将坯体放在置物架上自然干燥
第一节 坯体的干燥与收缩
2. 烘烤干燥
烘烤干燥重要是运用能源和烘烤箱两种措施来完毕作品的干燥。
(1) 运用能源:对能源的运用在人类开始烧制陶器时就有了。在窑炉烧制过程中,往往会有剩余热量从烟道排出,并从窑炉周围散发出来。在建窑时往往在烟道上方建有烘烤间,烘烤间内放置活动坯架,可充足运用烟道热量将作品烘干。也可在窑炉上方建烘烤架,将未干的作品放置在架中,运用烧窑时的余热将作品烘干。条件是烘干温度不得高于60℃。(图l49)
图149 运用烧窑余热使坯体干燥
第一节 坯体的干燥与收缩
图150 作品坯体在烘烤箱中的干燥
(2) 烘烤箱:是专门用来烘烤急需烧制的作品的,重要用天然气、煤气、煤和电作为能源。烘烤箱的修建材料一般用钢材和砖,它的空间大小重要根据坯体大小和曰产吞吐量决定,内设活动架,便于作品的取放,从常温到60℃,温度可自由调整,以电子显示屏显示、控制温度。(图l50)
第一节 坯体的干燥与收缩
二、坯体的体积收缩
陶艺坯体经干燥和烧成后,体积会发生收缩变化。这是由于泥料中的水分排除,经一系列物理变化所产生的玻璃态物质填充于颗粒之间,使之互相拉紧靠拢所致。影响收缩的重要因索有矿物种类、配方构成、泥料粗细,含水量、烧成温度等。
可塑泥料所含水分,称为可塑水分,一般占总可塑泥料的10-20%。泥土通过干燥和烧成二次收缩后体积约为本来的5/6。在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及烧成过程中,泥料中的水分会自然排出,水分排出的过程就是泥料收缩的过程。
l. 坯体的干燥收缩比 干燥收缩指作品在制作时和烧制前的干燥收缩,其干燥收缩比是根据不一样泥料和颗粒粗细决定的。一般状况下,陶的收缩比比瓷大,其原因是陶泥中水分所占比例和陶泥颗粒间的缝隙比瓷大。大体来讲,粗陶的干燥收缩比在10%左右,普陶的干燥收缩比在9%左右,细陶的干燥收缩比在8%左右;炻瓷的干燥收缩比在8%左右,普瓷的干燥收缩比在7%左右,细瓷的干燥收缩比在6%左右。
第一节 坯体的干燥与收缩
2.坯体的烧成收缩比:
烧成收缩是作品在烧制过程中的受热收缩,其烧成收缩比是根据不一样泥料和颗粒粗细决定的。一般状况下,陶的收缩比比瓷大,其原因首先是陶泥中水分所占比例和陶泥颗粒间的缝隙比瓷大,另首先是陶泥中所台有机物比重较瓷大,在高温状况下,有机物会自然挥发。大体来讲,粗陶的烧成收缩比在10%左右,普陶的烧成收缩比在9%左右,细陶的烧成收缩比在7%左右;炻瓷的烧成收缩比在10%左右,普瓷的烧成收缩比在9%左右,细瓷的烧成收缩比在8%左右。 陶与瓷的干燥及烧成收缩比总计约为:粗陶20%左右,普陶l8%左右,细陶15%左右,炻瓷l8%左右.普瓷16%左右,细瓷14%左右。(图151)
第一节 坯体的干燥与收缩
图151 湿坯、干坯及烧成后的收缩比
第二节 陶艺的装窑技术
陶艺作品经成型、装饰、干燥后,需要装入窑炉内烧制。作品的最终完毕需通过精心的设计、精致的制作和每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往往装窑时的大意或不小心会给作品带来致命损伤,导致整个作品的损坏,尤其是较重,较大的作品,对装窑技术的规定更高。因此,对装窑措施有所理解或亲自装窑是非常重要的。
装窑措施诸多。不一样的窑炉形状、不一样的窑炉构造,不一样的烧制措施,装窑措施各不相似。在这里列举两种常见的装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