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文档名称:

2025年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合集篇).docx

格式:docx   大小:58KB   页数:4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5年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合集篇).docx

上传人:feifei 2025/5/7 文件大小:5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5年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合集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5年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合集篇) 】是由【feifei】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合集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合集篇)
篇1: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目标:
,尝试根据雪花片数量结果,推导出雪花片数量与游戏输赢结果以及游戏规则之间的关系。
,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准备:










雪花片三筐(数量多于幼儿人手6片),磁性黑板一块,磁铁块12~15个,粘纸若干(数量为幼儿人数的数倍)。
过程:
一、回忆熟悉的游戏,了解新的游戏规则

(1)回忆游戏“石头剪刀布”的玩法和规则。
提问:“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是怎么玩的?有什么规则?
(说明: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回答梳理“玩法”,强调“规则”,比如,要同时出手势,一旦出了手势就不能更换,如果出了同样的手势要重新来一次,等等。)
(2)介绍新的游戏玩法。
提出要求:下面我们要把原来的两人游戏变为集体游戏。每个小朋友边念儿歌“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边拍手,念完后迅速找到一个朋友和他面对面,一起念“石头剪刀布”的指令后同时出手势,比出胜负。每一对朋友只能玩一次游戏、比出一次输赢,然后更换一个朋友再游戏。

(1)请幼儿在活动室中间空地上两两找朋友轮流玩游戏,引导幼儿一起念儿歌、一起说“石头剪刀布”的指令。
(2)提问:谁赢了?谁输了?出了一样的手势该怎么办?比出一次输赢后就要怎么样了?
(3)待游戏比出输赢后,请幼儿回座位坐下。
(4)帮助幼儿理解新规则:一轮游戏中,每个人要换3次朋友,也就是每人要玩3次“石头剪刀布”。










(说明: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念儿歌、说指令以及提问等,吸引了幼儿的注意。游戏中,教师重点关注的是幼儿能否理解和遵守新的游戏规则,是否已做到一对朋友在一次游戏中只有一次输赢,从而为幼儿在之后的推理中思考输赢关系做好铺垫。)

(1)讲解新的玩法和规则:游戏前每个小朋友只能拿取3片雪花片,游戏中每一次输的小朋友要给赢的小朋友一片雪花片。游戏中每人要想办法保管好自己的雪花片,不要掉落和丢失。
(2)在活动室中间空地上放三筐雪花片,请每位幼儿上来拿取3片雪花片后回到座位上坐好,然后与旁边的同伴互相验证有否拿对。
二、第一轮游戏,体验3片雪花片的变化过程并进行推理
,体验3片雪花片的变化过程。
(1)请幼儿进行第一次游戏。游戏中教师提问:现在有小朋友手上只剩下两(一)片雪花片了,他还能玩几次游戏?
(2)游戏结束后教师提问:你赢了吗?你现在手上有几片雪花片了?你输了吗?你现在手上剩几片雪花片了?
(3)请幼儿进行第二次游戏。游戏结束后教师提问:你赢了吗?你现在手上有几片雪花片了?你输了吗?你现在手上剩几片雪花片了?
(说明:一轮游戏进行三次,一般三次后就会有幼儿输完3片雪花片。教师要重点关注幼儿是否遵守游戏规则,即每次输赢后能否正确拿出一片雪花片,以引导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关注自己手上雪花片数量的变化及其与输赢结果之间的关系。)










,展示推理过程。
(1)请输完雪花片的幼儿上来,肯定其能“遵守规则”。
(说明:游戏有输赢是正常的,幼儿将自己手里的雪花片都输完时,可能会有挫败感,教师要注意幼儿的情绪,及时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游戏心态。)
(2)请大家一起来尝试推理。
提问:大家来猜猜,他的3片雪花片怎么会一片都没有了呢?如果是因为他输了,那么他一共输了几次?为什么是输了3次?
(说明:对于“3片雪花片怎么会一片都没有了”的推理,基本上所有幼儿都会说“因为他输了”,而后的教师追问“那么他一共输了几次”,目的是帮助幼儿思考输赢结果与雪花片数量之间的关系,接着教师可以再追问“为什么是输了3次”,以帮助幼儿在雪花片数量与“每次输赢1片”的游戏规则之间建立起联系。)
(3)提问:谁认为自己手上的雪花片最多?有几片?
(4)请手上有6片雪花片的幼儿上来,与其他幼儿一起来推论他们的雪花片变为6片的过程。
提问:大家来猜猜,这几位小朋友手上的雪花片怎么会变成6片的呢?如果是因为他们赢了,那他们每人赢了几次?为什么?
(说明:对于“每人赢了几次”这个问题,幼儿可能会给出两种答案,即“赢了3次”和“赢了6次”。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前者既记住了自己原先就有3片雪花片,又知道每次赢了会得到1片,而后者只记得自己每次赢了会得到1片,忘记了自己原先手上就有3片。当教师追问幼儿为什么说自己“赢了6次”时,幼儿可能会用“3+3=6”来作答,教师可以视情况再深入追问幼儿:“这里有两个3,这两个3有区别吗?”以帮助幼儿了解自己原先手上的3片雪花片加上游戏中赢得的3片雪花片才是6片雪花片。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尽可能让幼儿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解释自己的推理过程。)










(5)幼儿作出推理后,教师呈现磁性黑板,请手上有6片雪花片的幼儿上来在集体面前描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输赢过程,请没有推理出结果或推理出错的幼儿上来根据同伴的描述,在磁性黑板上摆放磁铁块,演示同伴的雪花片数量变化过程。
(说明: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可先向幼儿A提问:“你原先手上有几片雪花片?”然后让幼儿A在磁性黑板上正确摆放出磁铁块加以表征。随后,幼儿A每描述自己赢了一次,就让没有推理出结果或推理出错的幼儿B在3块磁铁块的后面加上1块磁铁块。这个摆放过程既是验证的过程,又是操作的过程,可让全体幼儿直观地看到由磁铁块所表征的雪花片变化过程。教师在这个环节要重点关注幼儿对雪花片变化过程的描述和表征,以及推理结果的差异,以了解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不同思维水平。)
三、第二轮游戏,体验6片雪花片的变化过程并进行推理
,体验6片雪花片的变化过程。
(1)调整规则:游戏玩法不变,每人改为拿6片雪花片游戏,共玩3次,每次输的人给赢的人2片雪花片。
(2)请幼儿游戏一次。游戏结束后教师提问:你赢了吗?你现在手上有几片雪花片了?‘你输了吗?你现在手上剩几片雪花片了?
,展示推理过程。
(1)请输完雪花片的幼儿上来,肯定其能“遵守规则”。
(2)请大家一起来尝试推理。










提问:大家来猜猜,这几位小朋友手上的6片雪花片怎么会一片都没有了呢?如果是因为他们输了,那么他们每人输了几次?为什么?
(说明:对于这个问题,幼儿可能会给出两种答案,即“输了3次”和“输了6次”。当教师追问幼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答案时,有幼儿可能会用“2+2+2=6”来作答,即每次都输掉2片雪花片,输了3次2片,就输完了6片;有幼儿则可能忘记了游戏规则,会说因为输了6片雪花片,所以输了6次。)
(3)请输完了雪花片的幼儿描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输赢过程,请没有推理出结果或推理出错的幼儿上来根据同伴的描述,在磁性黑板上摆放磁铁块,演示同伴的雪花片数量变化过程。
(说明:教师可请没有推理出结果或推理出错的幼儿A上来,根据输完6片雪花片的幼儿B的描述,来摆放磁铁块。教师可先向幼儿B提问:“你原先手上有几片雪花片?”并让幼儿B在磁性黑板上正确摆放出6块磁铁块加以表征;幼儿B每描述自己输了一次,幼儿A就去掉磁性黑板上的2块磁铁块……这个摆放过程既是验证的过程,又是操作的过程,可让幼儿直观地看到由磁铁块所表征的雪花片的变化过程。)
(4)请手上有12片雪花片的幼儿上来,与其他幼儿一起来推论他们的雪花片变为12片的过程。
提问:大家来猜猜,这几位小朋友手上的雪花片怎么会变成12片的呢?如果是因为他们赢了,那么他们每人赢了几次?为什么?
(说明:对于这个问题,幼儿也可能会给出两种答案,即“赢了3次”和“赢了6次”,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前者既记住了每人原先手上就有6片雪花片,又知道每次赢了会得到2片,而后者只记得每次赢了会得到2片雪花片,忘记了每人原先手上有6片雪花片,或者是把游戏规则记成了每赢一次得到1片。当教师追问幼儿为什么有这样的答案时,有幼儿可能会用“6+6=12”来作答,即原先手里有的6片雪花片加上赢得的6片雪花片就是12片雪花片,所以赢了6次。有幼儿则可能会用“6+2+2+2=12”来作答,他的解释是,因为除了原先有的6片雪花片,后来每赢一次得到2片,一共赢了3次,得到6片。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尽可能让幼儿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解释自己的推理过程。)










(5)请手上有12片雪花片的幼儿描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输赢过程,请没有推理出结果或推理出错的幼儿上来根据同伴的描述,在磁陛黑板上摆放磁铁块,演示同伴的雪花片数量变化过程。
(说明:教师的具体引导方法同前。教师在这个环节中要关注幼儿对雪花片变化过程的描述和表征,以及推理结果的差异,重点引导幼儿思考游戏前的雪花片数量、游戏输赢规则、游戏后的雪花片数量这三方面的关系。)
(6)根据本班幼儿的推理水平,选择开展以下环节的活动。
提问:谁的雪花片不是最多也不是最少?他到底有几片?
为什么只剩下了这几片?你在游戏中的输赢情况如何?
你能不能用磁铁块摆放出你的雪花片输赢过程?
如果两个小朋友手里剩下的雪花片数量是一样的,他们的输赢过程也会是一样的吗?
(说明:以上问题是针对个别幼儿的,可根据本班幼儿的推理水平,选择性地开展该环节活动,目的是引导他们尝试回忆或推论自己雪花片的输赢过程,并用语言加以表述,同时尝试用磁铁块加以表征。最后一个问题意在引导幼儿基于摆放磁铁块的过程,尝试思考和理解“输赢的不同顺序”与“相同答案”之间的关系。)










延伸活动:
提问:你们觉得用2片雪花片换一张粘纸或用3片雪花片换一张粘纸,哪种方法能换到更多雪花片?如果2片雪花片可以换取一张粘纸,那你手里的雪花片可以换到几张粘纸?
(说明:游戏结束后,教师抛出这个问题,不是急于要求幼儿给出正确答案,而是旨在再次给予幼儿尝试推理的机会,鼓励幼儿直接用自己手里的雪花片探索、摆放。幼儿如能摆放出正确答案,可让幼儿用赢得的雪花片换取粘纸等小奖品。
以上是我整理的有关大班数学活动教案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篇2: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活动重点:
理解减法的含义。
活动难点:
尝试编不同的应用题。
活动准备:
磁性教具,粗的记号笔2支。
活动过程:
一、复习4的组成。
1、教师:我们今天来玩一个游戏,我先出一个数字,我们一起来拍手,
我拍手的次数和你拍手的次数合起来要是我出的数字。我出数字?
2、教师:小朋友我问你,我的手儿拍一次,你的手儿拍几次?










学生:钟老师回答你,你的手儿拍一次,我的手儿拍两次。
幼儿动手操作,探索4的不同分法。
二、学习4的减法。
1、出示飞机,编应用题。
师:黑板上有几架飞机呢?飞走了几架飞机?黑板上有还剩下几架飞机呢?你们能看着刚才老师的操作,来编一个应用题吗?为什么问“还剩下”呢?
(请小朋友来用粉笔在黑板上记录)
2、列减法算式。
师:用什么算式表示这道应用题呢?这道算式是怎么表示这个应用题呢?
3、同样的方法来学习4的其他组的减法。
二、幼儿操作活动。
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本子和铅笔。等会请你们来写算式好吗?怎么写呢?就是听老师来说一件事情,然后你们就来写上正确的算式好吗?你们写好了还要想一想你们的算式是怎么样表示我说的这件事的。
教师来口报应用题,幼儿列算式。要求幼儿要认真听清楚老师说的事情,然后在认真写。
教师请幼儿来说一说自己的列的算式。
评价幼儿的操作活动。
三、结束活动
篇3: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规律挂彩旗,并表述排列中的不同方法。










2.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
活动准备:幼儿人手一份彩旗8面(大小、颜色、形状各一)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
(1)我们小区为庆祝即将到来的重阳节搭建了一个舞台,他们听说大(2)班小朋友非常能干,想请你们帮忙在舞台前挂一排彩旗,你们说好不好?
(2)你们先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彩旗有什么不一样?(大小、颜色、形状不同)
2.尝试操作
(1)现在请小朋友先看一看,想一想按什么规律挂才好看,再动手在桌子上排一排。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3)集中交流:你用什么规律排的?幼儿讲排列方法,教师在黑板上演示
(4)小结:小朋友想了很多规律来挂彩旗,有按照大小的规律排的,有按照颜色的规律排的,也有按照品种的规律排的,真能干!
3.再次操作
(1)提操作要求:刚才小朋友都能用一种规律来挂彩旗,现在我们再来用两种规律来挂一排彩旗
(2)幼儿操作
(3)集中交流:你用哪两种规律排的?幼儿讲排列方法,教师在黑板上演示。
(4)小结:今天我们小朋友真能干,既能用一种规律来挂彩旗,又能用两种规律来挂彩旗,下一次我们再用两种以上的规律来排,那样的一排彩旗会更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