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2025年好的现代诗歌加赏析(合集篇) 】是由【xx】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好的现代诗歌加赏析(合集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好的现代诗歌加赏析(合集篇)
篇1:好的现代诗歌加赏析
好的现代诗歌加赏析
好的现代诗歌需要和大家一起赏析,各位,我们看看下面的好的现代诗歌加赏析,欢迎各位阅读哦!
好的现代诗歌加赏析
《七月流火》
◎原野牧夫
看见一条河流。风景和水车。我只是一个七月出生的上帝的孩子,或许也只是一只逃生的火鸟太阳的翅膀上曳动的羽毛,或许只是一小片儿
从看不见尽头的河湾里飘浮上岸。我的爱情使命和生命一样简单。不再是飞翔。天空中轮回已经没有划落过翅膀的河流
我的家也不知道究竟安置在哪里。叫不出来名字我赤足站在沙滩上。不远处的垂柳恹恹地挂满了夕阳和人们所有的日子,水早就流淌无声
知了。知了。也就在这样叫喊,在叫不出名字的河流中月光下站直双腿。我便沦为你惟一的风情鸟焚烧自己最后的羽毛。引那堆篝火无意间受骗上当
七月。流火。河面上的白色云朵也终于被无端点燃,羽毛哔剥作响的声音一直在睡眠的水底下飘摇。我看不见浮藻和水蚤
一只火鸟。一片羽毛。而我的柔弱生命永远都不做替身。谁的召唤和轻抚在一道伤口上边悬浮。让盐穿越水面月光翅膀
我不再哭泣。上帝满手都是血迹在一个焚烧羽毛的夜晚我扯动母亲二十七岁的发丝降生。看见一条河流
赏析
这是原野牧夫临屏诗赛写的另一首同题作品,诗题《七月流火》出于《诗经豳风七月》,其首句为“七月流火”。这也是原野牧夫的网络诗歌代表作之一。
诗一开始,便是呈现出一幅农民一年四季辛苦劳作的古老图景。诗人应该是作为农民之子,想以“我”为艺术原型出场,站在那里远远望着一条河流,在现代审美意识光照下,籍写出他自已的生命的原初与生存状态①。但“我”明明却感觉到自己是“上帝的孩子”,虽然自命不凡,但又不敢完全肯定,“或许也只是一只逃生的火鸟”,甚至是“太阳的翅膀上曳动的羽毛”,“或许只是一小片儿/从看不见尽头的河湾里飘浮上岸”。借此,写出人类生命的卑微和渺小,写出“我”在这个茫茫世界的微不足道。
虽然每一个人都是母亲把自己带到这个世界上,但“我”却不愿意告诉人们这一切。因为“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如何来到这个世界,或许是伴随着爱情的使命而来到这个世界。然而,这世界是承载着“河流”和“水车”的乡土大地,“我”的生命不过是幼小的身躯,炎热无比如火烤一样的夏季,让“我”感觉到就像“一只逃生的火鸟”,或像一片“”飘然而下。尽管如此,既然已经被抛落到人间,“我”就不想再“飞翔”,而只有服贴于泥土,去热爱这片土地②。
在这里,“我”对这世界的爱,简单而纯真③。“从看不见尽头的河湾里飘浮上岸”后,“我”就不再是上帝宠爱的孩子,不再是在“天空中轮回”。因为这片土地“已经没有划落过翅膀的河流”,只能“赤足站在沙滩上”,这似乎是大地的中央,而“我”却是让人“叫不出来名字”,更不知该把家园“安置在哪里”,记忆里只有简单的生命意识。随着年龄的长大,“我”由蒙昧无知的少年而成长为青年男子,身上的生命和爱情的使命感渐渐开始觉醒。
此诗把古老的文学母题,加以现代性的创作和诗意拓展,以一个人的生命成长到成熟,展现出象征了整个人类的生命,从异化到复归的强烈的意愿和伟大的历史回望④。同时,也借自己的生命意识觉醒,通过“我”把爱情当作自己生命的使命一样追求,巧妙地写出人类爱情的永恒主题。
反复阅读牧夫这首《七月流火》,惊叹于他诗的激情,心智的成熟。在诗中,他无疑是想借“看见一条河流”把读者带到火热的七月,置身七月感受火热,而且很快就被诗里的火热爱情灼烤。置身其境、虚实结合是他常用的手法,感情的真挚,诗意的流畅,真是令人感叹和佩服⑤。
全诗分七节,与他的成名作《爱情和麦子一起成熟》一样,每节三行。不同的是,这首诗歌的语言更为独特些。在他诗的抒唱里,语言的常新性往往见诸于如音乐在自然流动中⑥。
先读第一节,“看见一条河流。风景和水车。我只是一个七月出生的/上帝的孩子,或许也只是一只逃生的火鸟/太阳的翅膀上曳动的羽毛,或许只是一小片儿”。诗人把读者引到这条河流河岸,同时呈现出一幅美丽动人的水车风景画。这是诗人特别为“我”设置的一道诗歌场景,也是自己降生这个世界的生命场景。但却是不露声色的,整个文字就像这条河流一样,流淌是寂静无声的;节奏是舒缓的;但是用“一只逃生的火鸟”来象征自己的爱情,却是形象而又生动的。诗人无疑是告诉世人,“我”是一只爱情鸟,是在上帝默许下来到这个世界。
很快就到了第二节,“我”浪迹着的生命是“从看不见尽头的河湾里飘浮上岸”。但感觉爱情明显的受阻,虽然“我的爱情使命/和生命一样简单”,但爱情的使命不再是飞翔,不再是“天空中轮回”,因为天空下“已经没有划落过翅膀的河流”。或许那只爱情鸟的翅膀是被雨水淋湿了,还是在暴风雨折断了,这里诗人没有说,但能明显的感觉到诗人的隐喻在里面。
第三节,是将爱情和生命融合在一起,但“我的家也不知道究竟安置在哪里”。诗人让“我”由一只带着上帝使命的爱情鸟,眨眼就变成了无处着落的一片羽毛,再从一片羽毛变成一个“叫不出来名字”的孩子,最后“赤足”站在河边沙滩上,这个世界原来没有“我”的立足之地。随着诗中“我”角色的瞬息间不停转变,读者也明显感受到了诗人的生命情感。这是一种技巧,就在牧夫的指尖上,他娴熟地把这种技巧浓缩到他的诗情里去,甚至可以说变成诗中感情了⑦。我们知道,爱情的使命总是通过生命和生命所面临的现实生活来完成的。面对现实的残酷和爱情的渺茫,面对不远处的“垂柳”和恹恹挂在西天的“夕阳”,面对静默的流水和流失的青春岁月,从黄昏到夜晚,“我”开始在月光下不断冥想、沉吟和思考,望着那条流淌无声的河流,“我”深深感觉到时光瞬间即逝和生命的短暂。这种乡村生活让人无精打采,提不起任何精神。但“我”不打算和众人一样过这种庸常的“日子”,决心要活出独立的个性的自我,使生命成世界的唯一⑧。
第四节,尽管“知了。知了”的叫声不绝,仿佛一切都已明了,但“我”并不相信,而是要自已去探索,去验证,这样,才能获得个人的生存智慧⑨。似乎自己已经看见另一条河流,虽然那是一条“叫不出名字的河流”,但河流就是自己人生的方向,面对它“我”要在“月光下站直双腿”,由此“沦为你惟一的风情鸟”。诗中的“你”,或许是指一个沿着河岸朝自己走来的女孩,双双站立在花前月下,人间最美好的爱情终于出现在自己眼前。于是,趁“七月流火”的夜晚“我”把生命点燃,哪怕是“焚烧自己最后的羽毛”,哪怕是“引那堆篝火无意间受骗上当”。不知道别人看了这些诗句有何感想,这里读到它时,灵魂深处会不会受到极大的震憾。
第五节,是“我”让读者置身七月,感受流火。这是一个生命燃烧的青春花季,“河面上的白色云朵/也终于被无端点燃”,到处都是“羽毛哔剥作响的声音”。但这个世界仍然有很多人是麻木的,明明是听到自己生命的体内爱情开始在燃烧,却又让声音远远落在“看不见浮藻和水蚤”的地方,目的竟然是让人们对自己的生命视若未见。为此,仿佛自己的生命突然之间也开始在“在睡眠的水底下飘摇”。或许这些,都是为后面形成情感高潮做铺垫,但却令人触景生情,同时对“我”炽热的生命之爱,默默地给予了无限的关注和深情关怀。
第六节,诗人开始直抒胸臆地抒发自己的情怀,诗歌可谓语言炽热,虽然只是“一只火鸟”、“一片羽毛”,但“我的柔弱生命/永远都不做替身”;“我”注定是要在浴火中一次又一次重生,而且,无需上帝的“召唤”和“轻抚”,也能伟岸出人的自由、价值和尊严,由此而自立于天地之间⑩。最后,哪怕“自己柔弱的生命”是“在一道伤口上边悬浮”,也要“让盐穿越水面月光翅膀”,诗歌寓情于形,融形入情,一再升华诗意,在这里形成了高潮。“永远都不做替身”,这表明了诗人对爱的专一和执着的追求。
最后一节,到了不顾一切,纵情燃烧,就像传说中那只“爱情鸟”,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焚烧了自己最后的羽毛又重新诞生——让我们想起了郭沫若的“凤凰涅槃”,那只为爱焚烧自己后又重获新生的凤凰——传说中“凤凰”是一对神鸟,就如诗中的“我”和月光女孩一样,为追求真爱、合二为一,不惜化为灰烬而坠入爱河……直到这时,“我”才坦然告诉对方自己的身世:我,是在流火的七月,挣脱上帝满是血迹的双手,在一个焚烧羽毛的夜晚扯动母亲发丝降生,赤裸裸地来到这世界上。
诗至结尾爱在继续升华,是诗人的希望所在,诗人让我们“看见一条河流”,那是一条生命的河流,又是一条爱的河流。整个诗歌,都是从“看见一条河流”开始、又在“看见那一条河流”结束,这也就是诗人自己所要表达的一切,“既属于生命,也属于爱情。”诗人特意把这两个主题都设定在一幅的《七月流火》的画卷,如同随“一条河流”徐徐展开,又尾随“一条河流”缓缓落下来。可见,这是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它象征着人类生命的漫漫长河,又象征着爱情的无限永恒,两条河流交汇在一起,总是不断激起最美的浪花。
篇2:简短的现代诗歌加赏析
简短的现代诗歌加赏析
简短的现代诗歌加赏析
送行
作者:林泠
那挂上红灯驰来的
是最后的一班车
你轻轻跃上去,不要回头
我看得见你的影子
真奇怪啊,为什么冬天竟会不冷
为什么,一份联想永不能被分割
纵然那悬着红灯的车已驶来,载你离开
而我的归途上,雨落着
有人竖起大衣的领子……
赏析:
林泠作品通常带有一种冷冷的色调,她很擅长把这种冷变为丰富的意象,转化为诗进行情感的表达,如《散场以后》、如《造访》、再如这首《送行》,几乎都是冷冷淡淡的,
正如她的名字一样——清凉澄澈,,而是清清爽爽的,如一杯凉水,从口到喉,再经过食道到达胃里,它总会让人慢慢回味.
这首诗正是如此,“那挂上红灯驰来的/ 是最后的一班车/ 你轻轻跃上去,不要回头/ 我看得见你的影子"朋友风别也好,亲人分别也好,本应该是依依不舍的,这里作者却说不要回头,
只愿看着你的影子就好.“为什么冬天竟会不冷”,“而我的归途上,雨落着/ 有人竖起大衣的领子……”,真的不冷吗?那为什么会竖起领子?这里作者是矛盾的,把这种冷调子渲染得极为特别,
让人读起来反而暖暖的,这是林泠许多作品都有的一个现象.
现代诗歌,又称新诗。从诗歌选篇上看,一般多有朦胧色彩,
命题往往以抒情诗、哲理诗 或内蕴深厚的诗为主。设题多趋向于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与古代诗歌相比,新诗有其自身的三大特色:
(1)作品意象的模糊性(重叠、交叉、群体等) ;
(2)表现手法的新颖性(隐语、象征、暗示等) ;
(3)修辞手段的变异性(隐喻、移就、通感等) 。 因此,我们要在理解作品所表达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分析作者独具匠心的 表现手法方面多花功夫。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散步 梁宗岱 在生命的路上, 快乐时的脚迹是轻而浮的, 一刹那便模糊了。 只有忧郁时的脚印 却沉重的永远的镌着。
A. 诗的第一、二行运用比喻,把人的生命过程比作一条道路,每个人都会在自己的人生道路 上留下或深或浅的脚印。这样, “路”和“脚印”就具有了象征意义。
B. 诗歌将“快乐时的脚迹”和“忧郁时的脚印”对照着写,流露出偏爱后者的感情,表明诗 人是一个感伤主义者,认为“忧郁”比“快乐”更有价值。
C. 作者要否定的是轻佻虚浮的人生,主张珍视人生的苦痛和忧郁,充分感受生命的复杂和深 度,让生命获得“分量” 。
D. “刹那”和“永远”“模糊”和“镌着”对比鲜明,表达了作者主张人应该努力追求生命 、的“永恒”的人生观。
2.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人”这个字 张志民 听书法家说:书道之深,着实莫测! 历代的权贵们 为着装点门面 都喜欢弄点文墨附庸风雅, 他们花一辈子工夫 把“功名利禄”几个字 练得龙飞凤舞, 而那个最简单的“人”字, 却大多是 缺骨少肉,歪歪斜斜…… 1986 年 11 月 A. 诗由书法写起,借用书法家的话谈论“书道” ,所说当更具有权威性。
B. 诗人用权贵们连“人”字都写不好的实践,来证明“书道之深,着实莫测” 。
C. 大谈书道只是作品的表面含义,诗歌更深的寓意则是借为书之道来讽刺“权贵们”舞文弄 墨的目的在于附庸风雅。
D. 诗人通过书法感受,表达自己的人生体验。 “人”这个字,看似简单,其实复杂得很,每个 人都要用自己的一生来书写它。
3.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思念 艾青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
A. 诗的第一节写的“挂图、代数、琴、桨橹”四个意象,表面看来并无联系,其实和“思念” 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了内心思念的焦灼、烦躁、惆怅、失意等情思。
B.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极言时间之缓慢, “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极言距离之遥远,两个 比喻,诗意全出,含蓄曲折地写出了“思念”的那种焦灼感和迫切感。
C.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两句诗形象地表明诗人内心虽有千言 万语要倾诉,却藏在心里,不让它轻易流露出来。
D. 全诗写“思念” ,但不着一字,写得清丽、典雅,一改缠绵、凄惋的情调。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你好,南方的山 李瑛 对于我们南方的山, 我的诗怎能用吝啬的语言。 满天阳光,满天云雾,满天雨水, 碧绿、深紫,好不奇幻。 而且还有满坑满谷的大树 而且还有轰轰响的飞泉…… 既然你微笑着站起身来迎接我, 我就要停下来: “你好,南方的山。 ”
(1). 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的第一句,用“我们”来限定“南方的山” ,不但拉近了“我们”与“南方的山”的距离, 也表达了作者的一种自豪的心情。 B. 诗的第一节, 作者直抒胸臆, 表达了要用最美好的语言、最真挚的感情来赞美 “南方的山” 的强烈愿望。
C. 诗的第二节,前两句重复使用“而且还有”描写了“南方的山”的美丽,展现了“南方的 山”壮美的一面。
D. 诗的最后,不但呼应了开头,而且生动形象地点明了人与自然和谐、亲密的关系,突出了 诗歌的主题。
(2). 下面对这首诗的评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中“满天”的连续出现和“碧绿”等词语的使用突出了“南方的山”奇幻这一特色。
B. 诗中运用拟人手法,不但增添了诗歌的情趣,而且使作者感情越发自然、浓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