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技术(非医疗)规范:足浴.pdf

格式:pdf   大小:252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技术(非医疗)规范:足浴.pdf

上传人:书籍1243595614 2025/5/7 文件大小:25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技术(非医疗)规范:足浴.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技术(非医疗)规范:足浴 】是由【书籍1243595614】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技术(非医疗)规范:足浴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 .
ICS 点击此处添加 ICS 号
CCS 点击此处添加 CCS 号
团 体 标 准
T/SDTCMA XXXX—2024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技术(非医疗)规范 :
足浴
(征求意见稿)
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2024-01-XX 发布 2024-01-XX 实施
 发 布 : .
T/SDTCMA XXXX—2024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技术(非医疗)规范 :足浴
1 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足浴的术语和定义、适用范围、操作步骤及要求、注意事项、禁忌要求、异常情况处
理等。
本文件适用于非医疗类中医养生保健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33414-2016 穴位贴敷用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
运用中医养生保健的理论、理念及其方法和手段,开展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
等服务活动,不以治疗为目的(非医疗性质)的独立机构。

中药足浴法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ot bath therapy
利用水的温热作用和药物的治疗作用,刺激人体足部反射区与足部穴位,通过皮肤渗透、吸收和经
络传导,输布到人体脏腑组织,达到疏通经络、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目的的一种疗法。

足浴保健 Chinese foot spa for health care
以保健为目的,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中药煎出液或中药散剂均匀地与清水混合后,使用一定的器
械在特定温度下泡洗双足的中医保健技术。
4 适应范围
主要适用于养生保健和亚健康状态的调理,起到增强人体正气,提高抗病能力,预防疾病的作用。
也可用于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科等临床疾病的保健和辅助调理。使用过程中,可通过药
物和穴位的选择,进行辨证施养。
5 操作步骤及要求
足浴前的准备
环境宜安静,避免噪音。室内干净、舒适、无异味,保持房间空气流通,光线柔和,光照充足。
提前准备饮用水、水温计、毛巾、烫伤膏等物品。
应使用安全、光滑、无毒、不易碎、具有保温功能的足浴器。足浴器可配有水温调节装置、温
度测量仪器
1 : .
T/SDTCMA XXXX—2024
以取坐位或半卧位为宜,受术者感觉舒适,施术者便于操作、观察。
足浴药物的选择应根据中医辨病、辨证的原则,按照 GB/T33414-2016 的规定选择药物。药物的
剂量应严格遵守 2020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物的外用剂量”的规定。严禁使用非《药典》
中记载的药物。
非医疗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常用足浴药物推荐见附录 A。
足浴前应进行评估,根据一般情况、足浴适应症及禁忌症进行适应性评估。告知受术者足浴注
意事项。
足浴方法
足浴温度
温度要求36℃~40℃,可根据季节变化、个人需求选择合适温度,最高不宜超过43℃。
足浴时间
足浴泡脚时间为15分钟~20分钟,最长不超过30分钟,期间应有服务人员巡视。
足浴部位
整个足部至小腿中下段,最高不可超过腓骨小头。
足部按摩
足浴泡脚后,可根据情况提供10分钟~30分钟的足部按摩,按摩可由技师用手指、指间关节或按摩
棒等在足部穴位进行,按摩应力度适中,以受术者舒适为宜,不可用力过大,以免引起足底筋膜炎。
足浴后的处理
中药足浴后,可温水冲洗,用干毛巾擦净并包裹双足,宜适量饮用温开水或少量易消化食物。足浴
后,应适度休息,无不适症状,方可离开。足浴后,应注意休息、保暖,避免感受风寒。
6 注意事项
足浴器内需套用一次性塑料袋,以防交叉感染。
控制好足浴温度,防止烫伤。足浴后,皮肤可发红,属正常反应,但不应产生灼痛。
中药足浴所用药物剂量一般为外用方,药量大,故不宜入口。
体质虚弱及初次接受药物足浴者,药浴时间宜短。
饭前饭后 30 分钟内,过饥、过饱、醉酒,或身体过度疲劳、精神紧张者不宜足浴。
高龄、儿童、温度感应迟缓、局部麻木、语言障碍、认知障碍者慎用,如必须使用,应有专人全
程陪护,避免烫伤、着凉,或发生意外。
如出现晕浴、烫伤、汗出过多及药疹瘙痒等症状,应及时对症处理。
足浴过程中应注意防滑跌倒。
7 禁忌要求
妊娠及月经期的女性应禁用。
癫痫、急性炎症、急性传染病、腰椎结核、恶性肿瘤、心脏功能不全、慢性肺心病、严重高血压、
心脏病、心绞痛、重度贫血、动脉硬化症、精神病、青光眼等情况禁用。
严重出血倾向、较重静脉曲张以及静脉血栓者禁用。
2 : .
T/SDTCMA XXXX—2024
不明原因疼痛、高热(≥39℃)者禁用。
大范围感染性病灶并已化脓破溃、感染及皮肤有开放性创口者禁用。
8 异常情况处理
晕浴
在足浴过程中,被服务人员出现轻度头晕目眩、恶心呕吐、胸闷心悸、气短乏力等情况时,应立即
停止足浴,将其移至阴凉通风处安静平卧,注意保暖,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如不能缓解应马上送医院就
诊,必要时采用急救措施。
汗出过多
在足浴过程中,被服务人员汗出过多,甚至大汗淋漓,不能自止时,应立即停止足浴,将其移至阴
凉通风处安静平卧,稍事休息后可缓解。
烫伤
进行足浴的过程中,被服务人员出现皮肤红肿、水疱、脱皮等现象,应立即停止足浴,将烫伤部位
置于流动凉水下冲洗15分钟,然后患处涂抹烫伤膏。
药物过敏
在中药足浴过程中,被服务人员局部或全身皮肤出现发红、瘙痒、丘疹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足浴,
并冲洗残余药液,及时就医。
3 : .
T/SDTCMA XXXX—2024
附 录 A
(资料性)
足浴推荐药物
1、阳虚型:桂枝、附片、人参须、艾叶、白术、生姜等。
2、阴虚型:生地黄、盐黄柏、麦冬、女贞子、玄参、墨旱莲、忍冬藤等。
3、气虚型:黄芪、藿香、白术、五味子、炙甘草、人参须等。
4、痰湿型:苍术、陈皮、姜半夏、白术、厚朴、藿香、生姜等。
5、湿热型:大黄、黄连、黄柏、黄芩、忍冬藤、苦参等。
6、血瘀型:三棱、白术、红花、川牛膝、乳香、丹参、泽兰等。
7、气郁型:香附、合欢皮、玫瑰花、乳香、白芷、香附、川芎、藿香等。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