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花瓣飘香教学反思3篇 】是由【毛毛雨】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花瓣飘香教学反思3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花瓣飘香教学反思3篇
花瓣飘香教学反思3篇 篇1
花瓣飘香这篇课文选取的是生活中极其平常的小事,给我们展示的却是小女孩充满爱心的金子般的心灵,她不仅仅爱惜花草,也深爱着自己的妈妈。在教学设计中,我觉得在以下两个方面做得还是比较成功。
一、 感悟“懂事”
我抓住本文的文眼“懂事”展开教学。我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出示一朵月季花,让学生用“ 红艳艳、露水 、绒布 、清香 ”这些词语中的任何几个词把这朵月季花描述一下,让学生感受月季花的美,再让学生学习第一段,感知我家门前可不只是一朵,而是一丛,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月季花的美。
在此基础上,我问学生,这么美,这么鲜艳的月季花,你舍得摘吗?文中的小姑娘舍得摘吗?从小姑娘说的话中去体会她的“爱花”,然后再让学生从小姑娘的摘花的动作中去感受小姑娘的“爱花”,这么一个爱花的孩子,难怪作者要夸她是个懂事的孩子。在新课程标准的倡导下,我们已经明确课堂应该属于学生,而不应以教师的告知代替学生自己的思想。此时我鼓励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下,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受到情感熏陶。抓住小姑娘摘花瓣的原因,创设了小姑娘双手捧着带露水的花瓣来到妈妈病床前,会对妈妈说些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体会小姑娘的“孝顺”难怪作者要夸她是人懂事的好孩子。妈妈生病,孩子的爸爸怎么不在她身边?引出小姑娘的爸爸,假如你就是这个小姑娘,你会想起和爸爸在一起的哪些快乐的事情呢?从而认识到和爸爸在一起的日子是多么快乐!可现在爸爸却在千里之外的南沙,你会和爸爸说些什么,让爸爸放心呢?通过想象,让学生感受到小姑娘的“听话”,怪不得作者要夸她是个懂事的孩子。使所有的学生认为就是这么一个爱花的小女孩为了让妈妈高兴,爸爸放心舍不得摘整朵花,却忍不住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对小女孩的感叹——“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二、 深化主题
为了让学生将小女孩美好的品质牢牢记在脑海中。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作者被小姑娘的懂事深深感染了于是第二天早晨——引读最后一段。我想在这两盆花下压上一张贺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张写一写。假如你手中也有这么一朵带露水的月季花,你准备送给谁,你会对他她说些什么?通过这一情境,让学生也学一学小姑娘对周围关心过自己的人表一表心意,让我们的爱心也像这花瓣一样向周围的人散发出淡淡的香味。
花瓣飘香教学反思3篇 篇2
这篇课文主要是以人物对话为主线展开叙述的,通过初读,学生已经能初步感受到小女孩的“懂事”,所以在精读课文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女孩的懂事呢?让生抓住文中的三组对话,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精读小女孩的每一句话,分别体会到她的爱花、孝顺和听话。在教学时,我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
一、抓关键词,感悟小女孩的内心世界
小女孩的答话是朗读的重点,因此我在教学时抓住关键词,
让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中体会小女孩的懂事。例如在感受小女孩孝顺时,通过“摸上去像绒布”、“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等词句体会小女孩为了让生病的妈妈高兴,“摘花瓣送给她”的一片真情。在体会小女孩爱花时,抓住“舍不得”“不好意思”等词语让学生感受小女孩虽然为了让妈妈高兴摘花瓣,但却不忍心摘下整朵花。在感受小女孩听话时,抓住“闪动的泪花”让生谈谈这是怎样的泪花?这泪花中包含着什么?学生有的说是激动的泪花,有的说是思念的泪花,还有的说是难过的泪花。在交流过程中,我珍视每一个同学的阅读感受,鼓励他们积极思考,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引起情感共鸣。
二、创设情境,展开想象
学生通过文中相关词句很容易就能体会到小女孩的懂事,因此在教学时,我努力探寻文本的空白处,通过创设情境,让生展开合理想象,与文中的人物进行对话。例如:在学生感受到小女孩送花瓣是为了让妈妈高兴后,我让学生想象:妈妈收到小女孩的花瓣后,会说些什么?小女孩的心情会怎样?再如,课本最后写作者在小女孩的感染下,买了两盆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了母亲的阳台上,在此,我让学生展开想象:作者在把两盆花送给小女孩与他母亲时,分别会说些什么? 通过情境的创设,让生发挥想象,给予了学生深入思考与言语表达的训练,进一步理解文章内涵。
三、抓住题眼,升华主题
在课文学完时,我让生再次品读课题,并让生思考:这花瓣中飘着什么香?引导生领悟“飘香”的象征意义。这种香味不仅仅是花香,更是浓浓的爱,此处在教学时引导的较好。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给予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略少,忘记让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所以课堂节奏有些过紧,导致最后时间多5分钟左右让生完成《补》练习。
、评价还不到位
,让学生的回头流于形式
花瓣飘香教学反思3篇 篇3
今天听了张老师上的《花瓣飘香》第二课时的教学,总的感觉是:教师给课堂教学注入了生命的活水,让课堂充满活力。
主要体现在:
首先加强了朗读的指导。朗读是完成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必经之路,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它能外显出你对教材的理解、感悟与体验,教师让学生对重点语段读读悟悟,悟悟读读,使课文语言材料真正进入学生精神领域,与自己的情感、经验相融合,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此时,无需进行朗读知识与技巧的指导,学生的朗读自然能打动自己,感染别人。
其次是重视了情感的激发。课文明白如话,情节清晰简单,但执教者以她独特的感受、细腻的情丝捕捉住了课文中蕴含的浓浓真情,紧扣课文结尾处作者送出的两盆月季花设计教学,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开发与创造,使教学既源于教材,又努力走进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原有的情感体验。整堂课,小女孩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在片片飘飞的粉红色花瓣里静静流淌。
如果在教学中,能加入一些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如让学生能亲自摸一摸,闻一闻)课堂教学一定会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