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万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精选5篇) 】是由【毛毛雨】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万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精选5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万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精选5篇)
《万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分析:
;
,进一步领会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感受祖国山河的秀丽神奇,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
连续退位减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我们就一起乘飞机去美丽的云南看看(课件出示地图)
师:昆明到了,从昆明机场到石林需要乘坐客车。(课件出示题目:两辆客车,共有90个座位,已经做了22人,还剩多少个座位?)
师:谁能读一读?怎样列式呢?(学生解答,教师板书)
师:同学们看,这就是云南昆明的“石林”(课件欣赏图)。石林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世界闻名的喀斯特地区之一,被人们赞誉为“天下第一奇观”。 大约在2亿多年以前,这里是一片大海,沉积了许多厚厚的大石灰岩。经过了后来的地壳构造运动,岩石露出了地面。约在200万年以前,由于石灰岩的溶解作用,石柱彼此分离,又经过常年的风雨剥蚀,形成了今天这种千资百态的石林。
师:石林美吗?云南的大理和丽江也很美!想去吗?瞧,。(课件展示)
二.情境中产生问题,学习新知。
师:从这个图上,你能获得什么数学信息?(生看图回答)
生1:从大理到昆明全长348千米。
师:我们现在在哪?
生:昆明!
师:这条信息应该怎样说呢?
生2:从昆明到大理全长348千米。
生3:从昆明到丽江有517千米。
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4:大理到丽江有多远?
师:为了让同学们看得更清楚,我把这张线路图绘制成了线段图。(课件展示)
师:从大理到丽江全长517千米。为什么昆明的下面标记“0千米”呢?请同学们猜一猜,大理标在这条线段的什么位置呢?为什么?
师:从昆明到大理全长多少千米?蓝色的这段表示的是?黄色的这段表示的是?要想求出大理到丽江有多远,怎么样列式?
生回答后,教师板书算是:517-348
师:估算一下,大约的多少?
生说估算方法,教师副板书记录。
师:究竟大理到丽江有多远呢?谁估算的结果更接近实际距离呢?让我们来算一算。
教师板书竖式。
师:会算吗?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试着算一算。指名到黑板上计算。
师:出示计算错的一道题,问同学们:“谁算得对,为什么?”能讲一讲计算过程吗?(课件出示计算过程的填空题)和同桌说一说。指名说,扎实计算过程。
师:谁的估算结果更接近准确值呢?我们要把被减数和减数看成接近他们的整十、整百数。
师:怎样回答呢?教师板书答语。
师:比较一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板书并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万以内数的退位减法”。
三.情境中巩固新知。
1.师:解决了这个难题,我们就可以到大理去看看了!(课件展示)
师: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崇圣寺三塔是大理 “文献名邦”的象征,是云南古代历史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国南方最古老最雄伟的建筑之一。
师:云南的崇圣寺三塔美吗?不光我们到这里来参观了,彝族小学的同学们也来了!看这张统计图你能知道什么呢?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生看统计图找出数学信息并提问。教师将学生的列式板书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用今天学过的知识解决减法计算的三道题。算后实物投影展示纠错。
2.师:瞧,这就是丽江有名的“玉龙雪山”。 玉龙雪山以险、奇、美、秀著称于世,气势磅礴,玲珑秀丽,随着时令和阴晴的变化,有时云蒸霞蔚、玉龙时隐时现;有时碧空如水,群峰晶莹耀眼;有时云带束腰,云中雪峰皎洁,云下岗峦碧翠;有时霞光辉映,雪峰如披红纱,娇艳无比。
师:玉龙雪山美吗?想知道玉龙雪山多高吗?算算就知道了。(课件展示)算对了,小娃娃就让开。
学生边说得数边说计算过程。
3.小精灵还想考考大家。“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小结:同学们,云南美吗?其实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名山大川还有很多很多。要想让后人多看到这样美丽的景色我们该怎样做呢?
《万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 通过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数学教案-万以内的退位减法(连续两次退位)。
(2) 使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进一步掌握万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 通过活动的体验,体会学习的乐趣以及增强学生尊敬老师的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知
1、 电脑演示情景:前年夏天,潘老师家花了3120元钱买回了一只1、5匹的美的空调。今年夏天,潘老师家又买回了一只1、5匹美的空调,价格是1980元。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教师归纳整理。
3、导入新知 3120–1980
二、探究新知 领悟算法
1、独立尝试计算3120–1980,遇到困难可以求助旁边的同学。
2、把自己的算法与同伴交流。
3、投影展示成果
(1)投影学生的`算法,并指名说说算理。
(2)达成共识后讨论连续退位减法的关键是什么。
4、同学们通过合作,计算出潘老师今年买空调的钱比前年买的少了1140元。从这个信息中,你还想到了什么?
三、独立计算
1、课件演示:今年夏天,潘老师家买了一台空调花了1980元,还买了一只价值498元的微波炉,买空调比买微波炉多花多少元?
2、独立做一做。
3、投影反馈学生作业。
4、比较两题,你发现了什么。(万以内的减法 连续两次退位 )
四、活动体验 寓练于乐
选择礼物(每件礼物上都有一道数学题,做对了才可以取走礼物)
一张贺卡、一束鲜花、一封信、一张画
527—348、4720—651、8216—7493、6573—3890
四、回顾全课 揭示课题
这节课就快结束了,接下去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在这堂课内,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你能为这节课的内容添上一个课题吗?生说后,师板书课题。
五、联系实际 拓展延伸
回家调查一下,家里的冰箱和彩电的价格,算一算它们相差多少元?
《万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篇3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笔算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计算法则上没有更多的新知识,只是被减数连续两位不够减,要连续两次向前一位退1,在第二次退位后除了加上本位的数,还要减去上次退的1,又加又减,计算上思维过程较为复杂,容易出错。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出发,在新的知识点加以引导,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计算法则。另外,针对学生容易发生的错误,加强练习。整个安排体现了以下特色:一是创设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让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融为一体。二是重视让学生借助已有知识、经验和方法探索算法,经历算法的发展过程。三是重视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开展合作交流,体会合作的意义和价值。四是重视计算的整体知识结构。五是重视发展学生估算的策略,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
二、说学情:
学生在学习新知前,已经能熟练地笔算和在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比较熟练地笔算和在1000以内三位数加三位数、笔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不退位减法。有的学生由于学前教育充分,也有的学生迁移学习能力较强,已经能笔算1000以内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但对笔算的算理,尤其是连续退位的算理,大多数学生还不理解,更谈不上清楚准确地说出。所以理解连续退位的算理,在笔算中能准确地依据算理进行计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能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在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合作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四、说教学过程:
(1)从实际问题引入减法计算。
这里以“美丽的云南”为题材,标出云南三个旅游城市的位置,在各个城市旁附有著名风景点的照片。昆明附的是石林,大理附的是大理三塔,丽江附的是玉龙雪山,并给出了昆明到大理和昆明到丽江的公路里程。下面以师生乘车旅游的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从昆明出发到达了大理,已经走了348千米,到丽江还有多远?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教材用线段图表示出三城市之间的里程。
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图片,进行讨论:这幅图反映了什么事情?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学生解答有困难,可以用线段图帮助分析。
(2)估算。教材仍以对话的形式提出了估算的问题,提示了估算的方法。
教学这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回忆加法估算的方法,针对517-348,讨论分别应该把517和348看做多少来进行估算。因为在加法例1的估算中,都是把加数看做最接近的整百数进行估算的,对348,可能有学生提出看做300,也可能会提出看做350,可以结合估算的`结果进一步讨论看作哪个数估算的结果与计算结果更接近?通过这样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在练习中,教师也应注意提出估算的要求,使学生逐步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
(3)笔算。因为学生已经学习过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因此教材在竖式计算的处理上,给出了个位的结果,提出“接下来该怎么做?”提示了教学的重点,即十位仍然不够减,要向百位借1。教材要求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以体现合作学习的要求。
教学这部分内容,可采取先尝试再讨论的形式,也可以围绕教材提出的“接下来该怎么做?”进行讨论。要注意在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答的基础上,通过小组交流,得出结论,理解“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都要向前一位进1”的计算法则,教师不要包办代替。
“做一做”安排的是一个果园果树数量的统计图,要求看图提问题并计算。这里包含了看统计图、提数学问题和计算的综合性训练。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集中提出问题,教师用板书或多媒体将问题呈现出来,然后要求先解答用减法计算的问题,以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注意纠正计算中的错误。计算较快的学生,可以继续完成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2.例2。
例2的教学内容是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这是连续退位减法中的难点。教材是在例1的基础上,把被减数517改为507,提出思考的问题:计算上有什么不同?引出本例需要探究的问题“要从十位上退1,十位上是0,怎么办?”教学时,教师可抓住这个关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通过讨论明确要从十位上退1,十位上是0,就要从百位上退1作10,再从这个退下的10中退1到个位作10,这时十位上是9。如果学生的理解仍有困难,可以借助计数器或多媒体演示作必要的讲解和归纳。
关于这一计算原理,一般只需学生理解即可。竖式计算时仍然是应用“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的计算法则。
五、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据此,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式活动教学法,体验综合应用,情景,尝试, 活动教学法等多种知识的融合,不仅学会了本课知识,而且会学。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往互动互学。
3、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本节课创设数旅游这样一个孩子们都熟悉的情境,让他们学得轻松愉快又积极主动。
说学法:
从学法来说,本节课主要采用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万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3.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独立思考,乐于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口算。
【教学难点】
需要退位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17+41= 18+31= 54+18=
73+12= 65+11= 75+21=
48+42= 47+17= 48+37=
45-20= 35-2= 36-8=
2.谈谈你是怎样算的`?
35-20= 35-2= 36-8=
二、探究新知
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去世博会的事情吗?大家把问题解决得真棒!今天,老师还想请大家再来帮帮忙。
1.课件出示第11页情景图:
组织学生观察图画,问:
a.你知道了那些信息?
b.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
2.指名学生说出自己提出的问题,教师选择例2中的两个问题板书出来或投影显示;
(1)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钱?
(2)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钱?
3.要解答这两个问题,各需要用到哪些信息?引导学生寻找信息,并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