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汉城国际学校高一语文寒假作业(一).doc

格式:doc   大小:3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汉城国际学校高一语文寒假作业(一).doc

上传人:知识徜徉土豆 2025/5/7 文件大小: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汉城国际学校高一语文寒假作业(一).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汉城国际学校高一语文寒假作业(一) 】是由【知识徜徉土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汉城国际学校高一语文寒假作业(一)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汉城国际学校高一语文寒假作业〔一〕
一、识记与积存:〔每题3分,6题,共18分〕
1、以下各项中的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憎恨zèng 悲怆chuàng 贫瘠jí 汗流浃背jiá
B.倔强jué 摭拾zhí 僻静pì 恪尽职守kè
C.絮叨xù 揣摩chuǎi 纤巧xiān 战战兢兢jīn
D.教诲huǐ 奇诡guǐ 干瘪biě 悄无声息qiāo
2、以下各项中的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后悔 摒除 慰籍 熤熤闪光 B.余瑕 沉缅 契机 怨天尤人
C.跋涉 恢弘 仓猝  后悔莫及 D.琐碎 精粹  候爵 晨夕初露
3、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 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想和理论的庞大财富。
②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 。
③区分客观真理和主观 ,哪些是经过长期施行检验的事实、定理、定律或理论,哪些是未通过证实的传说、信仰或迷信。
④不管在任何地方,搜索 齐全,观察 广泛,直达到自己相信没有遗漏为止。
A.熟习 工夫 陈见 必需 必需 B.熟悉 功夫 成见 必需 必需
C.熟习 工夫 成见 必需 必需 D.熟悉 功夫 陈见 必需 必需
4、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
A.赫尔曼黑塞,是20世纪德国文学的重要作家,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是他的成名作,除10多部长篇小说外,他还致力于小品文和诗歌的创作。
B.韩愈字退之,自号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提倡者,文集以其号命名为《昌黎先生集》。
C.长篇小说《爸爸爸》《四世同堂》的作者分别是现代作家韩少功和京味儿十足的满族作家老舍。
D.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他学识渊博,重视施行,具有一定的唯我主义思想。
5、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央本着安土重迁的原则,给三峡移民分配了肥沃的土地并发放了丰厚的迁移补偿费。
B.由于自己好吃懒做,以前接济过他的亲戚也不愿再理他,现在他已百无聊赖了。
C.这所大学的一些同学语言水平实在低劣,被人贻笑大方。
D.未雨绸缪,我们应在高考前温习好课程,以积极的态度迎接考试。
6、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知识渊博的人,思索比较深入,见解比较严密,而且对事物的发展前途常有远见,猜测也比较正确。
B.如何提防展览会的物品免遭盗窃,这是西方国家深感头痛的问题。
C.通过制定中央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和采纳国际通行的会计制度,中国银行也将全面与国际市场接轨。
D.关于这些老农垦队员来说无疑是青春汗水的结晶。
二、文言文阅读〔共38分〕:
〔一〕阅读以下一段文字,完成第7——11题〔7-10题每题3分,11题6分〕。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③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④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⑥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7.以下各项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而闻者彰〔显现〕B.而致千里〔达到〕C.善假于物也〔借助〕D.故不积跬步〔半步〕
8.以下各项中“而〞与例句“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相同的一项是〔 〕
A.蟹六跪而二螯 B.吾尝终日而思矣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9.对本段文字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10.“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以下各项翻译正确的是〔 〕
A.蚯蚓没有爪牙却很敏捷,没有筋骨却很强健。 B.蚯蚓没有爪牙却很锋利,没有筋骨却很强健。 C.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没有强健的筋骨。 D.蚯蚓没有爪牙的锋利,没有筋骨的强健。
11.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积跬步,不积小流这四个比喻说明学习贵在 〔两个字〕;骐骥、驽马、朽木、金石这四个比喻说明学习贵在 〔两个字〕;蚓、蟹对照说明学习要 〔两个字〕。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6题。〔12-15题每题3分,16题8分〕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史记·陈丞相世家》〕
12.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捐:捐献〕 B.久之,汉王患之〔患:担忧〕
C.行功爵邑,重之〔爵:封爵〕 D.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宰:治理〕
13.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善,陈孺子之为宰 ②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B.①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C.①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②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D.①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②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1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陈平的离间奇谋的一组是:〔 〕
①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②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 ④宣言……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 ⑤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⑥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15.以下对原文的表达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存在的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
B.刘邦能够用贤不疑,不吝重金。他接受了陈平的反间计,让陈平便宜从事;又依计而行,有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项羽疑心。
C.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这样的的性格弱点,使得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
D.亚夫颇有谋略、性情刚直。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气使性,面对项羽的生疑,他忿而离去,最终使敌方的计谋得逞。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①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译: 。
②“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译: 。
17.补写出以下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8分〕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 , ,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男儿何不带吴钩, 。〔李贺《南园》〕
众里寻他千百度。猛然回首,那人却在、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2〕工欲善其事,________。〔《论语·卫灵公》〕
流水落花春去也,___ _____。〔李煜《浪淘沙》〕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___ _ __,此情无计可消除,____ ___,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18.填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中外名著常有一个精妙的开头语,例如俄国作家____________的《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中国作家罗贯中的《__________》中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会,合久必分〞。
19.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2分〕
渡 汉 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宋之问被贬到泷〔shuāng〕州〔今广东罗定〕,因为不适应当地恶劣的自然条件,在没有得到皇帝赦令的状况下就擅自逃离泷州。在回故乡的路上,经过汉江,写下这首诗。汉江,指湖北襄阳四周的一段汉水。
(1)请分析一二句中“断〞与“复〞两字的妙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照常情,三四句似乎应该写成“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而作者却完全出乎常情地写成“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你认为这样写合情理吗?为什么?〔具体分析说明〕〔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依据以下语段的描述,请把后面的诗句分别填入语段中的空白处,做到前后语意一致。〔8分〕
漂泊天下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有的侘傺而归,铩羽而归,以家自慰,“______〞(1)。有的春花秋月,流连光景,“______〞(2)。有的倦于奔竞,跳出名利场,远离是非地,“______〞(3)。有的素性恬淡,误触尘网,誓归田园,“______〞(4)。但要达到这境界,至少得有几亩薄田,三间茅舍作退步,否则就只好寄人篱下,终老他乡。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②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③不如家池上,乐逸无忧患 ④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依次填入文中(1)—(4)处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
2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合乎逻辑。〔字数不得增减〕〔8分〕
必需协调人与自然,社会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系,适度地汲取西方人文精神的合理因素,发扬我国原有的人文精神的优秀传统,才干培育出全新的人文精神。
调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B〔A,憎恨zēng、汗流浃背jiā;C,战战兢兢jīng;D教诲huì、悄无声息qiǎo〕
2、C 〔A,“慰藉〞、“熠熠闪光〞;B,“余暇〞、“沉湎〞;D,“侯爵〞、“晨曦初露〞〕
3、B 4、A〔B,以其籍贯命名;C,《爸爸爸》为中篇小说;D,荀子,儒家,唯物主义〕
5、D〔A,“安土重迁〞是一种风俗而不应成为一种原则;B,“百无聊赖〞是指精神没有寄托,不是经济无着落;C,“贻笑大方〞 和前面的“被人〞语意重复。〕
6、C〔A,“思索〞与“见解〞互换,搭配部当;B,“提防〞与“免〞造成语意重复;D,无主语。〕7.A 8.D 9.D 10.C 11.积存;保持;专心
12、A〔捐:古代汉语意为舍弃,极少释作捐献的,此处语境义为拿出.〕
13、D〔用作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原来是〞“竟〔然〕〞等;用作副词,表示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A项: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不译。B项:助词,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C项:用作介词,可译为“趁机〞。〕
14、C〔排除①⑥,其中①是评价项羽的长处带来的结果,③是交待范曾病死,“项王不信,不肯听〞才是陈平的反间计造成的结果,并非策划反间计使范增病死。〕
15、C〔“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错,应是项羽恭敬爱人,那些正直有节的人大都归附他。〕
16、①如果大王能够能够拿出几万斤黄黄金,施行反间计,离间项王君臣,使他们互相怀疑。
②天下大事基本上定局了,君王自己干吧!请同意我退职回家吧!范曾在回家的路上,还没有走到彭城,因背上生了毒疮而死去了。
17.〔8分〕 〔1〕或不焉 小学而大遗 灯火阑珊处
〔2〕必先利其器 天上人间 两处闲愁 才下眉头
18.〔6分〕列夫·托尔斯泰 三国演义
19.(1)“断〞字写出了作者困居贬所时那种与世隔绝的苦闷境况和失去任何精神慰藉的生活情景。〔2分〕 “复〞字写出了作者困居贬所时度日如年、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表达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2分〕
(2)合情理2分。因为作者贬居岭外,长期接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随时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4分,关键要答出“另一方面〞〕这种思念和担心经历的时间越长就越向两极发展,形成既切盼音书,又怕音书到来的矛盾心理状态。尤其是渡过汉江,接近家乡之后,这种矛盾心理变得更加激烈2分.
20.③④②①
21.必需发扬我国原有的人文精神的优秀传统,适度地汲取西方人文精神的合理因素,协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互相关系,才干培育出全新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