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2025年家乡的美食作文900字(共篇) 】是由【baibai】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家乡的美食作文900字(共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家乡的美食作文900字(共篇)
篇1:家乡的美食作文900字
提到柳州,人们最容易想到的就是非常有名的螺蛳粉,这种美味的小吃令很多人都欲罢不能。
有一次我来到柳州,就吃到了最正宗的螺蛳粉。
到了螺蛳粉店,里面虽然开着空调,但是我感觉还是热气腾腾的,原来是里面座位爆满的客人和一碗碗螺蛳粉的热气呀!点粉的时候因为怕辣,所以我只点了一个微辣的。
螺蛳粉一到,我就忍不住想尝上一口了,但我还是先观察了一下。看看那汤汁,哇,又红又亮,中间带了点橙色,是那令人食欲大增的辣椒油呀,那些腐竹金黄金黄的,有一些鼓起的小泡,好像是螺蛳粉里面放了几片薯片,而那些青菜翠绿的晶莹剔透,让我本来垂延欲滴的口水,瞬间就“口水直下三千尺”了!
看着这么好看的螺蛳粉,我已经迫不及待的要尝一口了!我拿起筷子,双手把粉一夹,放到嘴边吃了一口,那叫一个鲜!米粉又q又弹,干腐竹又香又脆,青菜又多汁又鲜美,这简直是玉皇大帝都吃不到的人间美味!
吃了好几口这个米粉,我还没尝到这个汤汁是什么味道的呢?于是我就喝了那么一小口汤,“啊!又辣又烫!”喝的我就像吃了一个大太阳!我感觉自己已经变成一个火炉了!在这令人燃烧的烫之后,辣味这个大军团瞬间入侵了我的喉咙,直至整个身体,它们在我的身体里不停的搞破坏,就像当年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那样,又是放火又是杀人,我感觉我的五脏六腑和喉咙似乎都要被他们戳破了!
我马上去找水,喝了一大口水之后,这些辣味军团终于没那么嚣张气焰了,好像已经有大部分离开了我的身体。我点的可是微辣,照这么说,如果我点辣的,那岂不是变成变态辣了!不过虽然这个螺蛳粉的汤很辣,但是其他的粉啊,青菜呀,还有花生,却是非常好吃的!
我吃着吃着,突然嚼到了一个很脆的东西,不像其他的调料品,我看了看,原来是那使螺蛳粉“臭名远扬”的酸笋啊!我听很多人都说,螺蛳粉虽然好吃,但是有种浓浓的臭啊,我仔细闻了闻,一点儿也不臭呀,虽然说不上香,但是嚼起来嘎嘣嘎嘣脆的,也挺好吃的呢。真不知道那些人是怎么评判这个螺蛳粉的。
螺蛳粉吃多几口,就会有点习惯这个味道了,我一口米粉,一口配料,再喝一口浓浓的汤汁,就这样慢慢一口一口的就把这碗美味“臭臭”的螺蛳粉给干掉了。虽然就是这么一碗螺蛳粉,但是好吃得我仿佛在吃满汉全席!
螺蛳粉就是这样一碗普通的美味的著名小吃,它是柳州的特色,更是我们广西,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篇2:家乡的美食作文900字
我的家乡是美丽的分宜,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美食。
我们分宜的美食可多了,最佳代表就是分宜炒粉了。把泡好的扎粉放进热锅里爆炒,加上点青菜、辣椒等各种调料,没多久,香味四溢,临出锅时再撒上点葱花,美味的分宜炒粉就可以出锅了。有些大厨炒扎粉时还会炒出火来呢!炒粉一上桌,香味直往鼻子里钻,尝一口,简直太美味了,我个人喜欢加个蛋一起炒。炒扎粉可以作早餐,也可以作晚餐,还可以当宵夜。许多在外地工作的分宜人,回到家乡都会迫不及待地来碗分宜炒粉。
“电厂螺蛳”,我们分宜人都不会陌生,街上开了好多家,新余也有,成了远近闻名的招牌小吃。把漂洗干净的螺蛳尾部斩去,大火爆炒,加上各种香料调料。我们家也会炒螺蛳,爸爸炒的时候会加上点香菇和姜蒜,而且要煮好长一段时间,爸爸说螺蛳一定要煮透,否则吃了对身体不好。出锅了加点葱花一拌,满屋子的香味,夹起一颗放进嘴里一吸,美味立刻在嘴巴里漫开,去掉内脏,把螺蛳肉挑出来,放进嘴里,嚼劲十足。特别是那香菇的味道,香菇帽很嫩,香柄又很有嚼劲,而且都吸足了汤汁,真是天下的美味呀!
霉豆腐,顾名思义,就是发霉了的豆腐,却是分宜的特产,远销全国各地。外婆告诉我其实不是豆腐发霉了,是豆腐经过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低温发酵,表面上看起来像发了霉而已。我最爱吃外婆做的霉豆腐,外婆告诉我她有“秘方”——桔子皮打成的粉拌辣椒粉里一起,让霉豆腐别有一番风味。妈妈告诉我霉豆腐别看它样子不是那么好看,但它含有好多对我们身体有益的益生菌呢!我最喜欢的是喝粥的时候就着霉豆腐,味道真的很不错的哦,你也试试吧。
再来说说妈妈老家的特色——南乡腊肉。每年冬天,外婆都会精心挑选些五花肉,撒上盐腌渍一段时间,再用绳子挂起来用柴火的烟去熏上一些日子,香喷喷的腊肉就做好了。吃的时候先把腊肉洗干净,再切成小块放入蒸锅里去蒸,妈妈说这个也要掌握时间的,水开后蒸十五分钟肉的口感最好,肥肉的油都蒸出来了,咬上一口细细咀嚼,满口的香味;瘦肉是红色的,肥肉是透明的,猪皮是黑色的,色泽好看而有层次。
听我说完,你是不是已经流口水了呢?我的家乡还有很多美味呢,如果你想品尝这些美食,请到我的家乡分宜来吧!
篇3:家乡的美食作文900字
乌米饭是我们鄞西特有的美食。每年到了立夏时节,家家户户的妇女都会提着篮子到山上、田野去采摘乌米饭叶——这是一种当地特有的植物,用这种叶子做出的乌米饭,口感清香,据说还有医用价值呢!
奶奶采了一篮子的乌米饭叶,挑去老叶子,留下新叶子,一片片洗干净后沥干水分,再用刀把叶子切细放到盆中,戴上手套用力揉搓、挤压,等揉烂之后,在盆子里倒入清水浸泡。“浸泡的越久,水的颜色就越深。”奶奶告诉我们这个奥秘。大约浸泡了一整个白天,奶奶拿出一块大纱布,把乌饭叶子的水倒在纱布上过滤。水盆里留下了可以制作乌米饭的汁水。
接着我们把糯米淘洗干净,放入汁水中浸泡。经过整整一个晚上的浸泡,本来雪白的糯米染上了乌米饭叶子的汁水,颜色变得微微发紫,个头也比之前胖了一些。
终于可以开煮了。奶奶把多余的汁水倒去,把糯米和适量的汁水放入电饭煲中,放入一些糖增味,按下煮饭键。直至煮熟再焖五分钟就可以出锅了。
我在房间里徘徊。不一会儿去厨房看看饭煮熟了没有。大约过了20分钟,电饭煲冒起了阵阵水汽,一股植物的清香携带者糯米饭的甜香味飘散开来。随着电饭煲黄灯亮起,饭煮熟啦。“可以吃了吗,奶奶?”我简直迫不及待。“小馋猫,再等5分钟。”奶奶笑着捏了捏我的脸。这漫长的五分钟啊,我不知道咽下了多少口水。
“出锅喽!”随着奶奶的呼喊,我们都围了过去。奶奶用勺子把乌米饭从锅子里盛出来,热腾腾的乌米饭散发着缕缕清香,我使劲地吸了一口,直通脾肺。乌米饭被铺到一个长方形的浅盆中,奶奶用力按压着,直至铺满整个盆子。我踮起脚尖从饭勺上抓了一块往嘴里塞,哇,好烫,但来不及细细嚼一嚼,直接吞入肚子中,呼,真好吃。妹妹咋呼着大眼睛看着我的馋样,也嚷嚷着要吃。奶奶只好抓起一块塞给妹妹。“马上可以吃了。”奶奶一边下达最后的指示,一边在乌饭上放上一颗颗的枸杞,再用刀划成一块块的方形。一旁的爸爸妈妈和一拥而上,你一块,我一块地吃起来。咬上一口,甜味适中,糯中带韧,满口清香,真是“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尝”啊!
又是一年春回大地,望着小区里的绿树抽芽、长叶,我想,鄞西的乌饭树叶也一定长得油光发亮了。待疫情结束,阳光明媚之日,我一定要回到家乡,让奶奶再做一锅乌米饭尝尝,因为这是我心头一直挥之不去的家乡味道。
篇4:家乡的美食作文900字
你要问我最爱吃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宜城大虾;你要问我最爱干什么,我也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吃宜城大虾;你要问我为什么对大虾有如此深厚的感情,这还要从大虾的起源说起。
原来,几个下岗工人为了谋生,从外地引进几批大虾。可不料,那年却发了洪水,虾子反而成了害物,田里到处都是虾子,可真是泛滥成灾啊!就在人们为这件事而苦恼的时候,开小吃店的王二想到了个办法,“我们不如学美国人吃蝗虫的办法,反害为利,把大虾吃掉。于是,大批大批的虾子就运进了小吃店,所以才有了宜城大虾这道菜。
想要制作大虾这道菜,必须准备上等的大龙虾,和花椒、大蒜等佐料。准备好材料之后,先用刷子把大虾里里外外地刷洗干净,再把大虾和佐料一起放入锅里,蒸上个二十来分钟,一道美味可口,香辣洋溢的菜就做好了。
大虾不仅做起来简单,而且也非常漂亮!
煮熟后的大虾呈鲜红色,让你一看就忍不住想吃,诱人极了!它的香味,啊!那真是妙不可言啊!煮熟后的大虾融入了花椒大蒜的香味,那真是要有多香就有多香啊!保证馋的你口水直流!它的味道,那就更不用说了!鲜嫩的大虾肉里融入了多种佐料的味道,那鲜嫩的肉里融入了辣,辣里透着麻,麻里又融入了香,啊!那真是不吃不知道,一吃忘不了啊!大虾的样子,啊!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酷”!——你看它那长长的钳子,再加上它的身体,不就是一个威武的将军吗?也正是它的样子,才勾起人们的食欲的!
因为大虾非常好吃,所以人们吃大虾的情景非常有趣!
快看这位叔叔,他手拿一只大虾,眼睛紧紧地闭着,歪着嘴,死死地咬住大虾的壳。脖子上的筋都暴出来了。看他那样子,好像几天没吃饭了,又似乎谁要和他抢着吃似的。只一会儿工夫,四五只大虾已经进了他的肚子。再看这位阿姨,她吃起来文雅多了,一小点儿一小点儿地吃,当油或肉末沾到嘴上时,她立刻用纸巾把油或肉末擦掉,总的来说,她吃饭时不说一句话,就像公主那样斯文。再看看这几位小朋友,他们边看漫画边吃大虾,有时咬到了壳都没发现,当吞到肚子里才恍然大悟。再看看这位老爷爷,从他那架势来看就知道是吃大虾的“老手”,他熟练地把虾头掰开,把虾黄一吸,再熟练地把虾头一掰,哇塞!都没看见他怎么用力,一会功夫,壳全部掉了……人们吃大虾的姿态真是千姿百态啊!
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把宜城大虾推广向全世界!
我爱宜城大虾,更爱我的家乡——宜城!
篇5:家乡的美食作文900字
说到家乡的美食,我首先想到的是年糕。年糕美味爽口,让我不得不提。
年糕是用米做成的,所以一切都要从米开始做起。不用说,首先当然是洗米、淘米了。淘洗过米的水像牛奶一样纯白,它源源不断地流下来。“为什么这水是白色的?”我好奇地问奶奶。奶奶做过很多次年糕,我想她应该会知道的。奶奶说:“因为米的种子皮被剥掉了,我们看到的只是白色的种肉,它含有很多淀粉,淀粉流进水中,所以水就变白了。”我心想:“真的有淀粉这种东西吗?算了,待会回家问‘度娘’吧。”淘洗完了,把米放入一只桶里,用水浸泡。浸泡两天两夜是最佳的时间。还要在米中插一把刀。这又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又问奶奶:“为什么要在上面插一把刀啊?”奶奶说,这样做是为了不让一种怪物把米搬走。我只依稀记得这一点,到底是什么怪物,我也忘记了,反正是一种迷信吧。米浸完后,还要再洗一次。
然后,就要把米运到做年糕的工厂里。第一步,把米放进一个漏斗似的机器里,下面的出口绑着一只袋子,这个袋子很大,和麻袋差不多。从这个出口出来的已不再是米了,而是米磨成的粉,也就是米粉。“原来这是磨粉机,我还以为这是什么东西呢。”我恍然大悟。第二步,把磨好的面粉放入一个巨大的木盆里。我想这应该是木盆中的“巨无霸”了吧。然后,按一定的比例放入一些水(不过这个比例不是很精确,只是看水和面粉混合之后的干湿程度,大概是估计的)。接着,就是把水和面粉混合起来,再搓成小球,大的有鹌鹑蛋那么大,小的跟蚂蚁差不多大(这个同样也没有很标准的要求,不是全部搓成小球,只要一部分就行了)。第三步,把面粉放进蒸笼里蒸。这个蒸笼跟蒸糯米的蒸笼一样,都是用木头做的。据说,蒸好的面粉和没蒸过的面粉颜色是有差异的。第四步,把糕花放入一个和之前差不多大的木盆里,打散。蒸好的面粉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叫“糕花”。糕花这个名字可不是随便乱取的,它可是有原因的,是因为倒出来的面粉是一个一个小球簇在一起,像朵花似的。之前没有搓成小球的也都变成了小球。第五步,同时这也是最让我好奇的一步。那里的工作人员把糕花放进了木盆里的一个正方形的小孔里,然后就会发出一些声音,像烟火“噼里啪啦”的声音。年糕就从另外一个方孔中钻出来,再用刀把它斩成一段一段的,年糕就做好了。刚做好的年糕,白白的、热热的、软软的。可过了一段时间,它就会变硬。
家乡的美食不仅有年糕,还有小笼包、榨面、陈氏炖鸭等等。好了,好了,不说了,再说我可要流口水了。
篇6:家乡的美食作文900字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美味佳肴。你看,东坞山的豆腐皮、常绿的熬豆腐、嘉兴的粽子……个个都是色味双全,但我还是钟情于家乡的面筋。
说到龙门面筋,我不禁咽了一口唾沫。面筋是龙门的传统美食,你知道面筋的由来吗?相传在北宋年间,孙氏族人为了纪念先祖,建了“孙处士祠”。祠堂建好后,要进行祭祀仪式,祭桌上要有很多吃的,因此族长发动所有人想新奇的东西。一个姓孙的妇女在馒头里添肉后再稍作改进,由族长命名“孙家面筋”,也就是龙门面筋。
今天我来到家乡,与你谈一谈龙门面筋。你可不要口水直流三千尺!“管璐瑶快来做面筋。”老妈在厨房里喊。看来,老妈也是一个面筋迷哦。你瞧,老妈正倒着面粉哩!首先要在面粉中加入盐、温水揉出韧性,然后放在圆桌上醒一下,接着将面团放入一个有孔的盆子里,在水中清洗一下,这回面团洗了个“冷水澡”,当然要把脏东西洗掉——把麦皮滤出去,最后就只剩下一团白白胖胖的面筋了。洗干净了之后再取出来,我仿佛已经闻到了龙门面筋的淡淡的香味儿了。我陷入了自己的世界中,一个个面筋整着队跳到我手上……嗯,我回过神来又开始了欣赏面筋“成长记”。
“叽叽喳喳”,你瞧连小鸟都对它垂涎欲滴了。“剁剁剁”听老妈开始剁肉了。我砸吧砸吧嘴,盯着面筋。不一会儿五花肉、韭菜、笋干组成的馅儿做好了。接下来我把面团拧下一小块,揉成团儿再看摊开,加入馅儿,一个面筋就大功告成了。不一会儿盘中便摆满了面筋,好像一个个大胖小子正对着我笑哩!那一个个肉嘟嘟的面筋,在微风的吹拂下惬意地伸了个懒腰,又接着沐浴在温暖、柔和的阳光下了。最后一到工序是——炸。“滋啦啦”油烫了起来,一个面筋被丢了下去,竟然冒起了泡泡。他们像一个个芭蕾舞者,过了好久它们停止了舞蹈,踮起了脚尖,慢慢浮了起来。“滋啦啦”面筋渐渐变黄了,一阵香气向我袭来,我深吸一口气,真香,多么醉人的气味儿!妈妈把它们一个一个捞了上来。
随着一阵风吹来,一股香味儿散发了出来,弥漫在厨房上空。
终于,面筋出油了。我用筷子夹起了一个面筋,它在阳光下显出了自己最耀眼的光芒!我小心翼翼地咬上一口,细细品尝了一番。有一点儿脆脆的,面筋皮很有韧性,肉油而不腻,香味儿一下子就勾住了我的鼻子。总之两个字“好吃”,我又咽了一口唾沫,细细回味着面筋的味道,嗯,回味无穷!
龙门面筋可真是色、香、味俱全,果然名不虚传!你是不是也想品尝一番呢?如果你想吃龙门面筋,那你务必去龙门,顺便也去领略一下那儿的风土人情 。
篇7:家乡的美食作文900字
我的家乡在宁波,这里没有什么秀美奇丽的风景,有的是肥沃的土地,纯朴的民风民俗,还有我忘不了的美味......
说到过年的一些习俗,我更忘不了老家的打糍粑。说起糍粑,大家一定不陌生。
糍粑是用蒸熟的糯米放到石槽里,用石锤捣成泥状制成的,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那年冬天,我们村终于要打糍粑了,我们高兴地不得了。勤劳的人们拿出了自家的工具,把用“腊水”泡了一星期的糯米拿了出来。(腊水是表示腊月的水。因为用腊水泡了一星期的糯米不仅口感爽滑,而且更是软得不得了,仿佛用手轻轻一捏它就碎了。)腊月里打糍粑可是一年中的大喜事,全家都很高兴,亲戚邻居都来互相帮忙。年轻的村姑娘总是用较好的普通话向我们一遍又一遍地解释着打糍粑的由来。外婆带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带领我们来到“比赛”现场。
来到打糍粑的现场,那是一片的人。只见舅舅,邻居家的叔叔们早已做好了准备,他们脱下了厚厚的棉衣,高卷袖管,一同跃跃欲试的样子。糯米饭倒进石头中间的小缺里,外婆说那叫石舀,爸爸,叔叔,舅舅们开始捣起来,每隔一会儿,外婆就要翻一下舀中的糍粑,直到当糯米糍粑打成胶状时,外婆不停地往石舀里倒进自己调制已久的秘方。还用手不住地揉着,咦?本来白色的糍粑怎么变成绿色了呢?原来,外婆把绿豆磨成粉末,加上了莲子芯中间的那点绿,再把它们一起加上了3:2的水,绿茶酱就调成了。不一会儿,绿油油的绿茶糍粑就做好了。看看别家的,也是形态各异啊!有的做的是红糖糍粑,有的是枣泥糍粑,还有的......看不出来,大家为了这次比赛绞尽了脑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