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2025年小学数学教师听课记录(共8篇) 】是由【liuliu】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小学数学教师听课记录(共8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小学数学教师听课记录(共8篇)
篇1:小学数学教师听课记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我们去菜市场买东西用什么称呢?
学生:秤、电子秤
老师:那你见过这样的秤吗?出示天平
二、 介绍天平
它有两个托盘,中间有刻度,两天刻度相等,。
三、 探究新知,观看课件
(一)等式
1、 在天平的两边放入砝码,左盘:20克和30克,右盘:50克,中间刻度指向0,那么说明天平平衡了。
提问:你能根据此列出一个式子吗?
学生:20+30=50
2、 观看课件,列式子。
30+x=80 x+20=70 2x=100
3、 何为等式?学生一起说:表示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举例:60+x=80 70+20=90 50-20=30
4、 总结:我们刚刚说的都是等式,先找等量关系,等式是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5、 举反例:5x>29 3029 30<70是等式吗?
学生:不是。
6、 齐说两遍等式的概念。
(二)方程
1、 像30+x=80、x+20=70、2x=100这样的式子又叫什么呢?
学生:方程
老师:看来这位学生已经预习了本节内容,值得表扬。
2、 对,就是方程,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反复读。举方程的`例子。
3、 等式和方程的关系。
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三)板书
20+30=50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30+x=50
x+20=70
2x=100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四、 练习
1、 判断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为什么?
2、 看图列方程,并说一说表达的意思。
五、 总结:何为等式?方程?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听课意见:
1、从生活中事物导入,来吸引学生们的眼球。
2、在课堂安排上具有逻辑性:等量关系――→等式――→方程
3、在板书上,注重用彩笔区分,清晰的描绘出了概念。
4、在课堂中照顾到了大部分学生,能做到一视同仁。
5、在强调重点时,采用多读、多念的方法,加深学生们的印象。
篇4:小学听课记录
上课铃响后,学生还是比较吵闹,教师立刻采取措施——这堂课采取小组加分制,这决定今日小组作业的多少,放学的快慢;刚才第二小组坐的最端正,加三分。
一、导入新课
1、大家一齐齐读课题——“长相思”预备起。
2、“长相思”是词牌名。这首诗还是词,词又叫长短句,字数不对称,有长有短。
二、生字词
朗读古诗,回答诗中哪个字是多音字——“畔”
三、进入新课
1、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这首诗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2、讨论中有什么问题
(学生):“风一更雪一更”什么意思?
(教师):哪个同学能够帮一帮他
除了这句不懂,还有什么不懂?好,都懂了,我来考考大家。
3、逐句品读
“风一更雪一更”,读到这一句时,你能想象到当时的天气是怎样样的?
(学生):当时下着鹅毛大雪……凛冽的寒风迎面吹来
(教师):还有其他表达吗?
“山一程水一程”,读到这一句时,你能想象当时士兵们经历了什么,当时的环境是怎样样的,行军路上他们走过了什么地方
(学生):士兵们走遍了千山万水……山崖险峻,河上结冰,可是他们都没有放下。
(教师):还有其他表达吗?错了并不可怕,教师欣赏你开动脑筋。
这些环境描述都突出了什么——行军之难
当时诗人想到了故乡的什么呢?可是行军之地仅有什么?
四、总结
本诗用了什么手法——借景抒情叙事抒情
表达了什么情感——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五、作业
小练笔:假如你是纳兰性德,经历了行军之难。请你把当时行军的环境具体描述下来。
篇5:小学听课记录
小学语文听课笔记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二、复习旧知:
1、 这些词语还认识吗?(钓鱼、从未见过、允许、遵守规定、铭刻)
2、 回忆课文写了什么?你能这些词语说出来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钓鱼”、“放鱼”)
三、进入新课:
第一板块:
1、 由学生的回答开始,教师:钓鱼和放鱼的孩子的此刻的情景吗?
2、 引导读课文一到四小节:
a、(出示课件:汤姆——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他设计的作品多次获得国际大奖,日前……)他在理解采访时他对父亲让他放掉……表示感激)我们就来看看这位设计师……
b、引导读读课文一到四小节。学生读课文。(要求自由读)
3、 读书交流:一到四小节,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踊跃)
1) 课文写……
2) 我感受到那里景色很美;
3)你明白涟漪是什么意思(教师不经意的随便问),我们把“涟漪”能够读得再美一些,齐读“涟漪”这一句;
4)我读懂了他们高兴:两个感叹号。
5) 我读懂了他们钓到的鱼很大:弧形(读出“大”来),还有谁明白这
条鱼很大?(大家伙)并且是大鲈鱼。
6) 引导读:“哇!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三人)
7) 此时,传来了爸爸的声音。我们来读读课文中爸爸的语言。(学生读书)
a。 出示课件:父子的对话:爸爸:“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为什么?”汤姆很不情愿地嚷起来。
b。 引导学生朗读这些话语:a、分主角;b、抓重点词语;
c。 汤姆为什么要很不情愿地嚷起来?
d。 汤姆不肯放鱼的原因是什么?(听课疑问:孩子们,别人回答问题时,你静静坐着脑子里在想什么?)
e。介绍“规定”,问:“明白了吗?”
f。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朗读,强调语气(斩钉截铁):“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当遵守规定。”先分别指读,之后邀请男子汉齐读; g。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用“不管……都……”说说生活中的事情。(学生表达,教师评价)
四、小结板书:自觉遵守规定。
第二板块:
五、相信爸爸的这句话对大家的启发必须很深,我们一齐来读这句话:“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当遵守规定。”(齐读)
六、引导学生分主角读课文,其他学生做评委(第五小节开始—— “规定”)引导学生提提议:读得怎样样?
七、出示没有提示语的对话,要求学生把刚才的提议“用起来”;
八、提出新的要求:“加入动作、表情、道具”增强表达效果;出示课件配合,师生配合
九、爸爸和小汤姆争论的结果如何?此时的心境如何?(邀请数名学生回答)
第三板块:
十、教师小结学生回答。从“后悔”过渡到下文。
十一、讨论:后悔吗?(要求学生帮帮忙)
十三、教师总结全文,出示课件:“转眼间……不出所料……道德只是个很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可是实践起来却很难……34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
十四、同学们,……出示课件:“是取失去的是一时的利益,得到的美德是一生的财富。”要朗读求学生这句话;
十五、再次朗读:“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当遵守规定。”
篇6:小学听课记录
一、 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咏华山。(生齐读课题)
2、(出示寇准写的诗)指名读。
(出示课件)啊!华山真高哇!(指名读)
3、是呀,华山真高呀,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华山的高?(生在第二自然段中边读边找)
轻声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讨论)
齐读。
4、在第二自然段中还有一句话也写了华山的高呢,看看谁最细心,能把这句话找出来。
(出示课件)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指黑板)是呀,难怪小寇准会从心底发出惊叹:
生齐读:啊!华山真高哇!
5、小朋友们都被华山险峻的风光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就发出了赞叹,这就是——(指课件齐说:情不自禁)。
二、借文悟诗。
过渡:小寇准也和大家一样,情不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
1、课件出示诗句。
(1)生在课文中找诗句的意思。
(2)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仅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的意思?(出示古诗和句意。)
(3)哪句话写了“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意思呢?(出示古诗和句意)
(4)理解“回首”的意思。
(5)请女生读诗句,男生读课文中的句子。
2、点题,像我们这样赞美华山就是 ——(指课题)咏华山。
3、是呀,小寇准小小年纪就能做出这样的好诗,难怪先生连连点头称赞:(——出示第三自然段:齐说)
4、让我们捧起书再一次咏华山!齐读课文。
三、课外延伸
1、供给课前收集的描述山的诗,生自由练读。
2、指名上台朗诵,师配乐。
3、鼓励学生课后搜集关于山的古诗。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出示)岁 华 齐
1、学习“山字头”,领读。
2、看一看,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3、你们看,这三个字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4、生描红,师巡视。
篇7:小学听课记录
一、激趣导入
1、 教师板画鲸,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今日我们到浩瀚的大海去看真正的鲸。(播放录像)
3、 看到这翻腾、跃动的鲸,你最想明白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 检查生字,指名读
肚 肺 腭 胎
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月字旁
生:都是身体的某一部位。
3、教师指导书写生字。
请学生上台把这些生字写在板画上。
4、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读书情景,读中纠正字音,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字关键句,懂得读书时要抓住重点。
(1)鲸有一个十分大的特点,用了个字把它写在手掌上。
大,把一段话读成一个字,了不起。
(2)指名读第2自然段,把它读成一句话。
鲸是哺乳动物,不属于鱼类。
(3)指名读第4自然段
这节第一句话与其它自然段有什么不一样?(设问)
三、学习第三世界自然段,了解鲸的大,认识说明方法。
1、能换一个词说鲸大吗?
生:巨大
生:庞大
生:庞然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