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9
文档名称:

第一讲凝固理论的发展概论公开课获奖课件赛课一等奖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2,345KB   页数:6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一讲凝固理论的发展概论公开课获奖课件赛课一等奖课件.ppt

上传人:梅花书斋 2025/5/8 文件大小:2.2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一讲凝固理论的发展概论公开课获奖课件赛课一等奖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第一讲凝固理论的发展概论公开课获奖课件赛课一等奖课件 】是由【梅花书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第一讲凝固理论的发展概论公开课获奖课件赛课一等奖课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一讲 凝固理论的发展概论
第一节 什么是凝固
从工业生产到固态物理,在这些领域的许多过程中,凝固(solidification)
现象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成吨的大型铸锭,到中型的超合金精密铸
件,直至相称小的高纯度晶体(crystal),都波及到凝固。
【凝固】物质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若凝固后的物质为晶态,
则凝固过程叫结晶。
【原因】结晶与否由液态物质的黏度和冷却速度决定。
黏度小,冷却速度慢容易结晶;
黏度大,冷却速度快则容易得到非晶态物质。
1
河北联合大学冶金与能源学院
【微观实质】
从微观来看,凝固就是金属原子(atom)由“近程有序(short range)”向“远程(long-distance)有序”的过渡(transition),使原子成为按一定规则排列的(tactic)晶体;纯金属的液态构造是由原子集团、游离原子、空穴或裂纹构成的。原子集团由数量不等的原子构成,其大小为10-10m数量级,在此范围内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成为“近程有序”。
【宏观现象】
从宏观(macrocosmic)来看,就是把液态金属储存(deposited)的热量(quantity of heat)传给外界而凝固成一定形状的固体。
凝固技术是以凝固理论为基础进行凝固过程控制的工程技术,是对多种凝固过程控制手段的综合应用。其目的是以尽量简单、节省、高效的措施获得具有预期凝固组织的优质制品。
2
河北联合大学冶金与能源学院
【传播过程】传热、传质(溶质扩散)和动量传播(对流)
【物理场】 重力场、电磁场等。
这些过程和场量在凝固过程中的演变规
律及交互作用决定着凝固进程、凝固组织形
态和成分分布。
【凝固技术】
多种凝固过程控制措施的应用导致一系
列凝固新技术的产生,如定向凝固、迅速
凝固、持续铸造、连铸连轧、半固态铸造、
铸造法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电磁场控制铸
造、微重力凝固等。这些凝固技术不仅使得
老式材料性能得到超常的发挥,还推进了各
种新材料的研制和发展。
凝固过程是通过对多种传播过程和物理场的控制实现的。
3
河北联合大学冶金与能源学院
金属及合金的生产、制备一般都要通过熔炼与铸造,通
过熔炼,得到规定成分的液态金属,浇注在铸型中,凝固后
获得铸锭或成型的铸件,铸锭再通过冷热变形以制成多种型
材、棒材、板材和线材。
H
钢水包
长水口
中间包
Hi
H
Hc
注速Vs
铸 坯
二冷区,拉速:V,
铸坯总重量M
数据采
集设备
中间包钢水重量
钢坯拉速1
钢坯拉速n

Vn
V1
W
大包钢水重量
T
计算机处理单元
现场操作
显示单元
管理文档
4
河北联合大学冶金与能源学院
第二节 凝固理论的发展阶段
我国冶铸技术已经有5000数年的历史:前30为青铜器时代,后为铁器时代。铜器和铁器的制造是一种经典的熔化、凝固过程。
商朝“钟鸣鼎食”是权贵的象征。司马迁论人能出类拔萃,富甲一方,实有不凡之毅力。盖人精打细算,勤奋节俭,乃生财致富之正途,故致富者必出奇制胜也。耕田务农乃繁重之业,而秦杨以之为一州首富。掘坟盗墓本为作奸犯科,而田叔以之起家兴旺。赌技博戏本为不良之行,而桓发以之而富甲一方。沿街叫卖为男人贱业,而雍乐成以之殷实富饶。贩脂卖膏为耻辱之业,而雍伯以之获利千金。卖水鬻浆本为小本经营,而张氏以之盈利千万。磨刀砺剑本为雕虫小技,而郅氏以之列鼎而食。售羊胃肉脯乃微局限性道之事,而浊氏以之车马成行。为马治病乃低浅医术,而张里以之击钟佐食。彼等皆由于专心笃志而致富也。“钟鸣鼎食”之成语,即由此典故演变而来。古代豪门贵族吃饭时要奏乐击钟,用鼎盛着多种珍贵食品(敲着钟,列鼎而食)。故用“钟鸣鼎食”形容权贵的豪奢排场,旧时还形容富贵人家生活奢侈豪华。汉张衡《西京赋》:“击钟鼎食,连骑相过。”唐王勃《滕王阁序》:“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5
河北联合大学冶金与能源学院
第二节 凝固理论的发展阶段
曾侯乙是一位名乙的曾国诸侯王。从楚惠王送给他的一件青铜镈上的三十一字铭文看,曾侯乙死于公元前433年或稍晚,通过对其尸骸的碳14测定,可以推定曾侯乙的死亡年代在公元前433年到公元前4之间,他死时年龄在42―45岁之间。综合考察其他材料,曾侯乙应当生于公元前475年或稍晚,约在公元前463年前后成为诸侯王,在位约三十年。出土文物表明,曾侯乙生前非常重视乐器制造与音律研究,爱好广泛,同步也是擅长车战的军事家 。
1978年湖北随县出土的曾侯乙青铜器编钟,64件共分8组,可演奏中外名曲。它们是距今2400数年前战国初期铸造的。
北京大钟寺的永乐大钟,是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18~ 1422)铸造的,重46t,,外径3 3m,。钟体内外铸满笔画清晰的经文约22700个文字。其钟声优雅悦耳,可传数十里,堪称世界之最。由此可见,当时对青铜的化学成分和凝固过程的控制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6
河北联合大学冶金与能源学院
1978年湖北随县出土的曾侯乙青铜器编钟
永乐大钟声传90里
7
河北联合大学冶金与能源学院
Historically, simple cast objects (in copper) first
appeared before about 4000BC (Bronze Age) and
were, no doubt, a natural by-product of the potter's
skill in handling the clay used in furnace and
mould-making.
The lost-wax (investment casting) process was
developed in Mesopotamia as long ago as 3000BC.
The production of renowned and highly
sophisticated bronze castings of China began in
about 1600BC.
Iron-casting in China began in about 500BC
(Iron Age) but in Europe cast iron did not appear
1902 until the 16th century
8
河北联合大学冶金与能源学院
近代凝固理论大概经历了如下几种阶段:
【阶段一】20世纪60年代前诞生了经典的凝固理论
(1)1945--Webber-Becker-Doring形核理论引入凝聚态体系,创立凝固过程形核理论该理论认为凝固首先是成核,接着是关键长大直至成为固态。
(2)在多伦多大学B. Chalmers的指导下,许多著名的凝固学家脱颖而出。他们在对凝固界面附近溶质分析求解的基础上,总结出“成分过冷”理论,并提出了可操作性的成分过冷判据:初次将传热和传质耦合起来,研究其对晶体生长方式和形态的影响。1961年出版了国际上第一本凝固理论专著“Principles of Solidification”
(3)Flemings(MIT)等从工程的角度出发,研究了两相区内液相流动效应,提出了局部溶质再分派方程等理论模型推进了凝固科学的发展。
(4)捷克的Chvorinov通过对大量逐渐凝固冷却曲线的分析,引入了铸件模数(按照模数理论,铸件的凝固时间取决于它的体积和传热表面积的比值,其比值称为凝固模数,简称模数,用M=V/A (cm)表达 )的概念,建立了求解铸件凝固层厚度和铸件凝固时间的数学方程,导出了著名的平方根定律。该定律仍是今曰铸造工艺设计的重要理论根据之一。
9
河北联合大学冶金与能源学院
【阶段二】20世纪60年代后经历了较长时间内的应用研究与新技术开发
在此后的较长一段时间内,研究的重点放在经典理论的应用上,以
提高材料的质量,减少产品的成本,以便用低的消耗获得优质产品。出
现了先进的凝固技术和材料成形措施,积累了大量的凝固过程参数,为
凝固学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
包括:
迅速凝固;
定向凝固;
等离子熔化技术;
激光表面重熔技术;
半固态铸造;
扩散铸造;
调压铸造。
定向结晶装置原理图
10
河北联合大学冶金与能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