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琵琶行》导学案.doc

格式:doc   大小:55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琵琶行》导学案.doc

上传人:知识徜徉土豆 2025/5/8 文件大小:5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琵琶行》导学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琵琶行》导学案 】是由【知识徜徉土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琵琶行》导学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湖南宁乡一中高一备课组《琵 琶  行》导学案
琵  琶  行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解题、了解作者、积累字词及本诗名句,学会古诗诵读。
2.       整体把握全诗,理清思路,掌握主要内容。
【知识导学】
:“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这位诗人就是白居易 。
2.白居易,中唐著名_______诗人,字______,晚年号________。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被贬为江州司马。著有《________》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______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3. 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行”是乐曲的意思。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______。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富于变化。
【基础演练】
1.       给下列难字注音:
铮(     )铮然            贾(     )人            悯(      )然        
转徙(        )           荻(     )花            霓(    )裳        
琴(     )瑟(    )琵(     )琶(     )         钿(       )头
呕(     )哑(     )嘲(     )哳(    )         六幺(      )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
感斯人言       (          )                  
凡六百一十六言(          )                 
东船西舫悄无言(          )                  
自言本是京城女(          )
转徙于江湖间   (          )                  
转轴拨弦三两声(          )
却坐促弦弦转急(          )
因为长句       (         )                    
初为霓裳后六幺(          )
为君翻作《琵琶行》(       )
商人重利轻别离(                                       )                    
铁骑突出刀枪鸣(                                       )
整顿衣裳起敛容(                   )
 
 
 
a.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译文:                            
b.转徙于江湖间  
译文:                           
c.使快弹数曲 
译文:                           
d.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译文:                             
3.       用“/”标出下列诗句的诵读节拍: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合作探究】
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
 
 
 
 
 

 
 
 
 
 
,找出诗歌中和序呼应的地方。
 
 
 
 
 
 
 

 
 
 
 
 
 
 
 
 
 
 
 
【巩固提升】
(一)课内检测
(    )
A.湓浦口(pén)        憔悴(jiāo)       六玄(yāo)  
B.铮铮然(zhēng)    贾人(jiǎ)        荻花(dí)
C.虾蟆陵(há)       嘈杂(cáo)        钿头(diàn) 
D.江浸月(jīn)      呕哑(yā) 嘲哳(zhā)
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曲罢悯然        钿头银篦       连篇累牍        杜鹃啼血    
B.转徒江湖        幽愁暗恨       扣人心弦        豪言壮语
C.轻拢慢捻        天崖海角       幽咽泉流        汗流浃背    
D.东船西舫        恬然自安       翻复无常        春寒料峭
3.对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快弹数曲           快:赶快。               
B.老大嫁作商人妇       老大:排行第一
C.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离去回来       
D.弦弦掩抑声声思       掩抑:低沉抑郁
4.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铁骑突出刀枪鸣        B.门前冷落鞍马稀  
C.整顿衣裳起敛容        D.凄凄不似向前声
?他们有什么共同命运,是什么作为桥梁把他们联系在一起?
 
 
 
 
 
 
 
 
 
 
(二)课外拓展
?至少说出一个。
 
 
 
 
 
 
 
 
 
 
 
 
,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注]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在唐代,冬至是一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
本诗写诗人冬至时节客居邯郸驿,孤寂思家,诗人是怎样表现他的思乡之情的?请结合全诗的三、四两句加以赏析。
 
 
 
 
 
 
 
 
 
 
 
 
 
 
 
 
 
 
 
 
 
 
 
 
 
 
 
 
 
 
 
 
 
 
 
 
 
 
 
【知识导学】
1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乐天  香山居士 《白氏长庆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
【基础演练】
1. zhēnɡ   ɡǔ  mǐnxǐ  dí ní qín sè  pípá  diàn  ōuyā  zhāo zhā  yāo
2.(话 )(字)(说话的声音)(说)(辗转)(转动 )(更、越 )(创作)(弹奏)(替、给  )
(以……为重,看重;以……为轻,轻视 )
(突然爆发出 )(整理)
.译文:曾经跟穆、曹二位著名琵琶乐师学艺                           
b.译文: 在江湖上辗转奔波                             
c.译文: 让(她)畅快地弹几支曲子                             
d.译文: 这天晚上才体会到被贬谪的意味  
【合作探究】
,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
、地点、人物、故事的经过;概述琵琶女的身世;点明写作动机;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凄切伤怀。
3. a.“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 第一段 
b.“问其人…转徙于江湖间”→ 第二、三段
c.“予出官二年…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 第四段
4. 江头送客思管弦;江上聆听琵琶曲;倾听歌女苦身世;同病相怜伤迁谪;重闻琵琶湿青衫。.
【巩固提升】
(一)(A.“憔”应读为“qiáo”。B.“贾”应读为“gǔ”。D.“浸”应读为“jìn”。)(B.“徒”应为“徙”。C.“崖”应为“涯”。D.“翻”应为“反”。)
(。:年纪大了。:去了以后。)4. B(:突然爆发出。。。)5.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乐妓原来境况是“艺压京城、艳盖群芳”,后来的境况是“年老色衰、委身商人”;诗人早年的境况是“位至谏官、名动京师”,后来的境况是“谪居卧病、飘零天涯”。他们相同的经历都是由“盛”而“衰”。琵琶女用一支琵琶曲向人们倾述了她坎坷曲折的人生,白居易用文学艺术形象的再现了琵琶女精湛的演技。是“音乐”将他们联系在一起。
(二)课外拓展 1.《诗经》:“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高渐离易水送别荆轲。    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    司马相如向卓文君求爱弹奏《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皇,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    稽康悲奏《广陵散》。    《西厢记》莺莺听张生弹琴:“其声壮,似铁骑刀枪冗冗;其声幽,似落花流水溶溶;其声高,似风清月朗鹤唳空;其声低,似听儿女语,小窗中,喁喁。他那里思不穷,我这里意已通,娇鸾雏凤失雌雄。他曲未终,我意转浓,争奈伯劳飞燕各西东,尽在不言。”    《红楼梦》第八十六回“寄闲情淑女解琴书”黛玉论琴:“琴者,禁也。古人制下,原以治身,涵养性情,抑其淫荡,去其奢侈。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气血和平,才能与神合灵,与道合妙。所以古人说‘知音难遇’。若无知音,宁可独对着那清风明月,苍松怪石,野猿老鹤,抚弄一番,以寄兴趣,方为不负了这琴。……”    《三国演义》诸葛亮演空城计时焚香弹琴以示其闲静而惑乱司马懿。    金庸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也有刘正风与魔教长老琴箫合奏而为知己的故事。    马志远曾据《琵琶行》作《江州司马青衫泪》杂居,叙述白居易和裴兴奴恋爱故事。
2. 诗的三、四两句,诗人不是正面写自己怎样思家,而是通过想象家里人怎样想念自己来表现思念之情。诗人想像家中人是坐在灯前,说着“远行人”说了什么,未加点明,这就给读者留下一片驰骋想像的广阔天地。诗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加含蓄、深沉。(此诗以直率而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一种人们常有的生活体验,因而才更显得感情真挚动人。)
 
琵  琶  行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4.       背诵第一、二节;理解分析诗中描写音乐的诗句的特色。
5.       掌握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巧。
【知识导学】
《琵琶行》中三次写琵琶女弹奏都用了侧面描写: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侧面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当“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弹奏后,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进行侧面描写;最后一次“凄凄不似向前声”,作者又用“满座重闻皆掩泣”,___________”作侧面描写。
【基础演练】
,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老屋确实有些味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新的小区要开发了,不得不推倒啊!
B.刚退居二线的老王抱怨说:“你看我才退了下来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
C.昔日同学三年,今天终得一聚,“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提议,干杯!
D.轮到中国选手申雪、赵洪博出场了,大家都屏住呼吸,场内一片寂静,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2. 对《琵琶行》中词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嘈嘈”形容琵琶声的粗重,“切切”形容琵琶声的轻细。
B.“间关”形容鸟声婉转,这里指音乐的流畅悦耳。
C.“别有幽愁暗恨生”,是说音乐勾起听众内心深处的愁思和怨恨。
D.“银瓶乍破”“刀枪鸣”形容音乐的激越雄壮,惊心动魄。
3.对下面的诗句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A.第一句概括地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主人送客人)。
B.第二句描写环境,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C.第四句中的“无管弦”三字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张本。
D.第五、六句写出了与朋友分别时的悲惨心情。
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4~5题。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4.对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
B.“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
C.“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接不暇的感觉。
D.“间关”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5.对以上部分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冰泉”“凝绝”两句写出了音乐的又一境界。幽咽之声,悲抑哽塞,好像“泉流冰下”,用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
B.“别有”“此时”两句写出了音乐结束后的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无声胜有声”给听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C.“银瓶”“铁骑”两句表现了“声暂歇”后力量的大爆发,同时,这两句也将音乐的魅力推向了高潮。
D.“曲终”“四弦”两句写出了音乐进入到高潮时戛然而止,乐曲虽终,但由音乐而产生的惊心动魄、回肠荡气的艺术魅力并没有因此而消失。
【合作探究】
有感情地诵读第二段,回答下边的问题,品味诗中的意境。
1.在琵琶女演奏之前,诗人先写她的调弦动作和神情,这有什么作用?
 
 
 
2.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来直接表现琵琶女出神入化的演奏技巧?
 
 
 
 
 
 
 
 
 
,并指出乐曲高潮之所在。
 
 
 
 
 
 
 
 
 
 
 
 
 
 
 
4..第二段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结尾,有什么作用?
 
 
 
 
 
 
、背诵诗的第一、二节,体会诗人描写音乐的高超技巧。
 
 
【巩固提升】
(一)   课内检测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_____________,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______________。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添酒回灯重开宴。___________________,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_______________,似诉平生不得志。_______________,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________________,小弦切切如私语。___________________,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______________,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_____________。银瓶乍破水浆迸,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四弦一声如裂帛。 ________________,唯见江心秋月白。
2.《琵琶行》序言中有“因为长句,歌以赠之”一句,说明了诗人的写作动机。对诗人的写作动机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是为了排遣自己谪居江州后的郁闷心情。
B.是为了抒发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C.既是为了表达对琵琶女悲惨遭遇的同情,又是为了抒发自己与琵琶女共有的“天涯沦落人”的感情。
D.以上三种都不是,写此诗只是一种偶然事件引起的灵感的触发。
(    )
A.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是由于她“平生不得志”,不便说,也不愿见人。
B.“大弦嘈嘈如急雨”,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这个比喻使乐声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用了拟人的手法。
C.“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像“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D.“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像“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
(二)课外拓展
,然后回答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白居易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有人评论这首诗中的“景”和“情”全由第三句关联,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练习。
白居易继承儒家传统美学思想,强调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积极作用。他认为诗歌所以能发挥这样的作用,是由诗歌的本质决定的,即“诗言志”这个命题。所谓“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所谓“大凡人之感二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概括起来,也还是“诗言志”这三个字。正是诗歌的这种本质,决定了它还可以普遍地感动人心,同时也决定了通过它可以见国风之盛衰,闻王政之得失,知人情之哀乐,从而收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上下交和”、“内外胥悦”的社会效果。
白居易这种思想的核心,显然是以《乐记》和《毛诗大序》为代表的儒家传统观点。但是,白居易终究生活在唐代,而不是生活在先秦和汉代。魏晋南北朝以来美学思想发展的新潮流不可能不对他发生影响。他在论证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时,和孔颖达一样突出强调诗歌抒情的特性,这就是时代在他身上打下的烙印。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白居易从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大前提出发,引出一个结论,就是统治者应该允许并且鼓励老百姓把心中的喜怒哀乐之情抒发出来。白居易认为这样做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就是他说的“善防川者,决之使导;善理人者,宣之使言”。这是为他的“新乐府运动”提供理论论据,集中体现了他的诗歌美学的现实主义精神。
根据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基本思想,白居易对梁、陈以来的诗歌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他说“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于是六义尽去矣。”唐诗也一样,李白被他砍得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杜甫的诗被他砍得只剩下三四十首。李杜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别的诗人了。
白居易批评的主旨是反对诗歌的创作脱离社会生活的倾向,这是正确的。但是他要求每一首诗都要有政教美刺的寄托,否则就一概加以排斥,就有点太偏激了。
(1).从第一段看,白居易对诗歌的主张包括哪两个方面?试分别写在下面: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30个字)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30个字)
(2).第二段提到“白居易这种思想的核心”,其中“核心”指的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8个字)
(3).魏晋南北朝以来的美学思想新潮流对白居易诗歌理论的影响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A.白居易认为“诗言志”是诗歌的本质。
B.白居易的美学思想合理因素多,但也有偏激之处。
C.李白、杜甫的诗与白居易的诗主旨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