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第一讲教育为什么要改革公开课获奖课件赛课一等奖课件 】是由【读书百遍】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第一讲教育为什么要改革公开课获奖课件赛课一等奖课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教育前沿
——现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讲座
主讲人:程从柱 皖西学院教育学 专家
兼职硕士生导师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学位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访问学者
中国教育学会 会员
以来在省级以上刊登论文30余篇,专著1部。
电子邮箱:******@
第一讲中国教育为何要改革——中美基础教育比较的视角
一、基础教育的涵义
(一)基础教育的内涵界定
《教育大辞典》认为“基础教育”(Basic Education)亦称“国民基础教育”,是对国民实行基本的一般文化知识的教育,也是提高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或者指为继续升学或就业培训打好基础的教育。一般指小学教育,有的包括初中教育,学习年限为5年、6年至9年,常常与义务教育相联络。此种界定因其包含的内容与学习年限而产生极大争议。
《世界全民教育宣言》(1990)将“基础教育”界定为“满足基本学习需要的教育”,“每一种人——无论他是小朋友、青年还是成人——都应能获益于意在满足其基本学习需要的受教育机会。基本学习需要包括人们为生存下去,为充足发展自已的能力,为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为充足参与发展,为改善自已的生活质量,为作出有见识的决策,为继续学习所需的基本学习手段(如扫盲,口头体现等)和基本学习内容(如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和态度)。基本学习需要的范围及其满足的措施因各个国家和文化的不一样而不一样,并不可避免地伴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基础教育是终身学习和人类发展的基础”。用“基础教育”概念取代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众教育”、“基本教育”的概念,此种界定比较模糊。
第三种是我国学者的若干见解。有学者认为基础教育“广义的是指各级各类教育中的基础阶段的教育,既包括一般中小学教育,又包括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中的一般文化科学知识教育”。此界定将“高教育中的一般文化科学知识教育”放在“基础教育”内容里,不能辨别好与“一般教育”的界线。尚有学者对“基础教育”的理解,揭示了基础教育在我国普遍意义上的内涵,其认为“基础教育,简单地说指的是在未成年期为人的毕生奠定基础的教育。
从以上几种界定来看,对基础教育的内涵认识可以说是一致的,即基础教育的内涵包含三个关键要点:
(1)基础教育是每一种人都应当接受的、意在以形成人的基本素质的教育;
(2)基础教育是为人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
(3)基础教育是为接受其他各类教育打基础的教育。
“基础教育”可以理解为:国家对小朋友和青少年所实行的一定年限的一般教育或基本教育,是一切其他教育的基础。它不一样于以传授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为主的职业技术教育,也不一样于对各类在职人员进行文化知识、科学技术再教育的成人教育,而是以传授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为主,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为目的的、不定向的、非专业的一般教育。
(二)基础教育的本质属性
(1)基础性
基础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打基础是基础教育永恒的主题,也是最重要的任务。它既为人的发展打基础,也为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打基础,还为提高国民素质和增进国家社会进步打基础。
(2)普及性
基础教育的普及性包含着基础教育发展目的的两个“质”的规定性:一是公平性,所有的教育对象均有受教育的权利;二是义务性,“实行基础教育”是国家的义务.“受起码而必备的教育”是每个人都必须履行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