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2020学年人教版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是由【海洋里徜徉知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0学年人教版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0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一部分  阅  读〔52分〕
 
一、 文言文阅读
〔一〕 默写〔8分〕
1. 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3. 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
4.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二〕 阅读诗歌,完成第5——7题〔6分〕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 这首律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他的号是       居士。  〔2分〕
6.“大荒〞指的是                   〔2分〕
7. 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2分〕,直扣诗题,交代了送别的地点、人物及诗人从楚地而来。,其中“随〞、“入〞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作者渡过荆门后看到的壮阔景象。,巧妙地融进了作者初见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含蓄的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三〕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甲、乙两文紧扣景物特征进行_______,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_______。〔2分〕
,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述了“ ¨¨〞之美,乙文描写了“ ¨¨〞之美。〔每方框填一字〕 〔2分〕
,为自然所陶醉的情感,细细品味,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分别体会这两文各自表达的思想情感。〔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0分〕
顾炎武不释卷
凡先生①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②,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③中发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注释:①先生:指顾炎武,明清之间的学者。②厄塞:险要之处。③坊肆:街市客店。
11.解释以下句中的加点的词〔4分〕
〔1〕顾炎武不释卷〔   〕       〔2〕无足留意〔    〕
1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有时有什么被忘记了,就马上在旅馆打开书熟练地复了,就马上回旅馆发现书中熟悉而重复的东西。
C 有时有什么被忘记了,就马上回旅馆打开书籍仔细认真地复了,就马上在旅馆发现书中熟悉而重复的东西。
13. 顾炎武外出游要“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14.上文表现了顾炎武                                           的品质 。〔2分〕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10分〕
回忆我的母亲 〔节选〕
 ①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伤。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②我家是佃农。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世代为地主耕种,家境是贫困的,和我们来往的朋友也都是老老实实的贫困农民。  
 ③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伤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可是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没法多照顾孩子,只好让孩子们在地里爬着。
 ④母亲是个好劳作。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⑤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作。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⑥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难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慧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赶上丰年,才干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
“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⑦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作。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天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闻声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气,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zhóuli相处都很和睦。母亲同情贫困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宽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同意我们染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入的印象。  
 ……
 ⑧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作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持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⑨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zhóuli               〔1分〕
16.“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这句话中的“劳碌〞一词能不能换成“劳累〞?试辨析。                                           
17.《朱母钟太夫人传略》中对朱母评价到:“人们接近她就像接近温暖的太阳光一样。〞请结合上文内容具体解说此句评价。〔3分〕
 
18 . 对文章第⑤段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
。
,告诉读者“我〞参加劳作是迫于家境不得已而为之 。   
,从“我〞的表现衬托母亲的勤劳及其对“我〞的影响。
①段画横线的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 
               〔 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20—23题〔10分〕
 
黎族最后的船形屋部落〔节选〕
①黎族是海南岛的原住民,有着三四千年的历史,而俄查村,则是海南至今储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形态最原始的黎族村落。
②俄查村位于海南省东方市东南面。走进村子,你会发现村里有许多特别的
茅草屋。这种茅草屋的平面是纵长方形,竹木构架,用藤条捆扎成形,拱形的人字屋顶盖着厚厚的茅草或葵叶,几乎是一直延伸到地面,从远处看,犹如一艘倒扣的船,因此被称为“船形屋〞。船形屋是黎族的代表性建筑,不仅是黎族人世代居住的地方,也是他们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家园。
③关于船形屋的历史,有许多动人的传说。相传大禹统治天下的时候,南海有一个名为俚国的小国,国王的女儿丹雅公主先后招了3个驸马,但全都死了,相师传言她是扫帚星下凡,在家家破,在国国亡,一时间弄得满城风雨,人心惶惶,百姓纷纷请求处死丹雅公主。国王不忍下手,便准备了一只无舵无桨的小船和一些酒食,还有一把山刀和3斤谷种,把丹雅公主放到了船上。船在海上漂了很久,历经劫难,终于在一个荒岛岸边搁浅。丹雅公主决定在这个荒岛定居下来。
为了躲避风雨和防御野兽的侵袭,她竖起几根木桩,然后把小船倒扣在木桩上当屋顶,后来船板烂了,她便割下茅草盖顶,这就是后来俄查村船形屋的雏形。
④后来据俄查村的村民说,他们之所以世代居住在船形屋,其实是为了感念先祖。黎族的祖先从大陆沿海乘木船漂洋过海来到这里,靠岸后,由于地处荒凉,没有人烟,便只好将船翻过来,再往倒扣的船底铺草,用木桩支撑起来当房屋住。
后人为了纪念祖先的万里迁徙,便模仿船的样子建造自己的房屋,经过不断改良,后来形成了俄查村今天的船形屋。
⑤俄查村的船形屋两边成圆拱造型,有利于抵抗台风的侵袭,架空的结构则
起到了防湿、防雨的作用。船形屋由前廊和居室两部分组成,屋内不隔间,屋子的中间立有3根高大的柱子,黎语称为“戈额〞,象征男人;屋子的两边立有6根矮柱子,黎语叫“戈定〞,象征女人,这代表一个家是由男人和女人共同组成的。有意思的是,房屋一般不设窗户,据说开窗会有“恶鬼〞进入屋内,作祟人畜,引起疾病。
⑥除了居住用的船形屋,几乎每户俄查村人都会另外搭建一座小型的船形屋
作为谷仓,专门用来存放稻谷。黎族谷仓的建造颇为讲究,尤其是木材,多项选择用防虫蛀的坡垒、子京等珍贵木材,甚至还有整个框架都是用花梨木制成的。谷仓有大有小,大的谷仓往往在底部放置一层平整的大石块,然后压上一层结实的木条,再用编织的竹片铺设在木材上面,最后还要用新鲜牛粪与草木灰搅拌涂于仓底,以防虫蛀。黎家人的谷仓不会开窗户,只留两个对开的小门,以便空气对流和存取谷物。据说,稻谷放在这样的谷仓里,即便过了三五年,还保留着浓浓的香气……
 
      、      和         三个方面来介绍船形屋。〔3分〕
 
③段引用了丹雅公主的传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⑥段中划线句中的“往往〞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这种船形屋相关于现代建筑,太落后了,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船形屋,让它退出历史舞台。结合全文及自己的理解,说说你的看法。〔3分〕
 
第二部分  综合运用〔8分〕
 
。
〔1〕美国人埃德加·斯诺是较早向世界报道中者。1937年10月,其西北革命依据地采访录《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出版,引起世界轰动。1938年12月,该书在上海发行的中文版却更名为________________。〔1分〕
〔2〕其改名原因最有可能是〔   〕〔2分〕
A.合计到抗日联合统一战线等状况
B.准确界定采访活动的区域
C.遵循新闻采访的中立原则
D.凸显延安的抗战中心地位
〔3〕某班举行读《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交流会,请你帮助完成下面题目。〔5分〕
【识书名】《红星照耀中国》这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作品,题目中“红星〞象征着_____。
【论英雄】 “他显然是中国人中间最少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他〞指的是___________〔填人名〕。
【忆历史】第五篇讲述了红军_______的困难过程,重点记叙了“第五次反围剿〞,以及被看作中国革命的一次战略大转移的远征中________、_______ 等困难英勇的事迹。
 
第三部分  写  作〔40分〕
 
,是一种勇敢的人生态度;拼,是一段亮丽的奋进之旅;拼,可以驱走人生的阴霾,看到美好的风光。请以《其实,我也是蛮拼的》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
试卷答案
第一部分  阅  读〔52分〕
 
一、 文言文阅读
〔一〕 默写〔8分〕
1. 山山唯落晖
2. 大漠孤烟直
3. 谁家新燕啄春泥
4. 鸢飞戾天者
〔二〕 阅读诗歌,完成第5——7题〔6分〕
5. 李白  青莲    〔2分〕
6. 辽远无际的原野〔2分〕
7. A 〔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
,议论〔2分〕
,月色 〔2分〕
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2分〕
乙文 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2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0分〕
11.〔1〕放下            〔2〕值得    〔 4分〕
12.C〔2分〕
13. 校对有关历史事件,便于路上默诵诸经注疏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14.  治学严谨,学习勤奋    〔2分〕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10分〕
15.  妯娌 〔1分〕16不能,“劳碌〞指事情多而辛劳忙碌。“劳累〞指过度的劳作而感到疲乏。
从文中内容看,母亲操持一家二十多口人的家务,用“劳碌〞更确切。〔2分〕                                                       ,宽厚仁慈,在家中任劳任怨,与家人和睦相处,用自己的聪慧能干照顾好整个家庭,同情比自己贫困的人,时常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因此她就像温暖的太阳光一样。〔写出任意三点〕〔3分〕   
18 . D  〔 2分〕 
,奠定了感情基调。开篇点题,总领全文,自然引出下
〔二〕阅读下文,完成20—23题〔10分〕 
 
、历史由来、内部构造及其作用〔3分〕
,这样写给文章增添了传奇色彩,使文章更具可读性;客观上也说明了船形屋的基本特点。〔2分〕
,“往往〞表示通常状况如此,但不是一定全都是这样,这样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2分〕
:我觉得船形屋有其独特的优点,它是黎族人民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家园,也是中国的历史文化中的一部分,我们应该保护宝贵的历史遗产,不能让船形屋退出历史舞台。〔3分〕〔表达观点1分,陈述理由2分〕
 
第二部分  综合运用〔8分〕
 
。
〔1〕《西行漫记》〔1分〕
〔2〕 A〔2分〕
〔3〕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周恩来
长征        强渡大渡河〔或飞夺泸定桥〕    通过大草地